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 被引量:24
1
作者 杜正贞 赵世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78,共14页
在关于晋商的研究中,泽潞商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晋中票商几成晋商的代名词。实际上,明清泽潞商人以经营盐铁、丝绸等闻名天下,同时在地区性贸易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即在区域社会变迁的具体情... 在关于晋商的研究中,泽潞商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晋中票商几成晋商的代名词。实际上,明清泽潞商人以经营盐铁、丝绸等闻名天下,同时在地区性贸易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即在区域社会变迁的具体情境和脉络中去理解,而非从传统的商业史视角去思考,可能为晋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潞商人 盐铁贸易 潞绸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历史课堂要“走向田野与社会”——关于区域社会史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理念 被引量:9
2
作者 行龙 常利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56,共4页
伴随社会史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经验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显得迫切而又重要。也就是说在相关研究方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大学历史教学具有怎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或者说研究实践如何与课堂教学彼此促进。... 伴随社会史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经验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显得迫切而又重要。也就是说在相关研究方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大学历史教学具有怎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或者说研究实践如何与课堂教学彼此促进。鉴于此,"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研究理念,可以为大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教学实践 走向田野与社会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革命——评赵世瑜著《小历史与大历史》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祥森 张香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0,共16页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的新的解读模式、新的阐释视角,而且强调"走向历史现场",倡导"整体史"和"结构过程史"的史学理念,因此对于质疑、重新思考甚至颠覆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历史叙述框架以及历史阐释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称做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场"区域社会史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瑜 大历史 小历史 区域社会史 整体史 史学范式 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以西螺七嵌武术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银行 郭志禹 杜舒书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西螺七嵌武术堪为台湾武术的典型代表,知微可以见著,本文即试从西螺七嵌区域社会史的小视角探讨其武术发生、发展,以窥台湾武术的大视野。客家宗族协作意识将散居于西螺地区七个角落的张廖族人凝聚为一个强大的向心团体,清代台湾的动荡... 西螺七嵌武术堪为台湾武术的典型代表,知微可以见著,本文即试从西螺七嵌区域社会史的小视角探讨其武术发生、发展,以窥台湾武术的大视野。客家宗族协作意识将散居于西螺地区七个角落的张廖族人凝聚为一个强大的向心团体,清代台湾的动荡不靖及祖籍地固有的尚武健斗之风使西螺七嵌地区武馆林立、武风炽烈。张廖族后人的宣扬、传统与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再塑了闻名全台的西螺七嵌武术传奇。源头性武馆、多彩的狮艺、独特而丰富的拳技成为西螺七嵌武术的具体表征,西螺七嵌武术是昔日台湾人垦殖精神的寄托和延续。宗族-区域社会构成传统台湾社会的基本单元,区域社会史中的西螺七嵌武术探讨可尝试成为台湾武术研究的一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武术 西螺七嵌 区域社会史 宗族社会
下载PDF
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赵世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社会进入 16世纪的明代中期时 ,其变化应该说是剧烈的。 2 0世纪 30年代和 5 0年代 ,曾两次开展过广泛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 ,它是和具体社会方面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讨论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自16世纪后 ,在中国经济最进步、文化最先进的江南地区的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近些年来 ,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 ,认为中国所谓的萌芽只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结 ,并非历史的实在。不管拥有哪种观点的学者 ,大概都不会否认这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或者说转型的事实。历史已成为历史 ,任何人无法更移和倒转 ,中国在这关键时期 ,未能实现彻底的转型 (或者说完成这种转型 )而进入近代社会 ,其中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样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对此问题的回顾、关注和重新研究没有必要 ,而是相反。我们只有立足这些问题的具有建设性的研究 ,才能真正发现我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因素 ,才能正确理解其后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华北社会史 明清时期 社会习俗
下载PDF
旧史料与新解读: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再反思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世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 近若干年来,史学界对"新史料"的追求呈现为一股热潮,在区域社会史领域内也不例外,这固然延续了历史学者重视史料的态度,但也引起了某种担心,这可能容易使人忽视传世文献以及分析传世文献的方法,并忽视传世文献中传递的那些历史信息。事实上,对旧史料做出新解读也是值得提倡的,新旧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并重而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史料 新史料 传世文献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追求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学者四人谈 被引量:17
7
作者 史克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82-86,共5页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南方学者长期以来是如何与海外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合作 ,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区域社会史的 ,1998年 12月 2 7日 ,我们借参加“19世纪的岭南”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机 ,在广东增城对中山大学历史系刘...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南方学者长期以来是如何与海外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合作 ,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区域社会史的 ,1998年 12月 2 7日 ,我们借参加“19世纪的岭南”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机 ,在广东增城对中山大学历史系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梁洪生教授、南昌大学历史系邵鸿教授进行了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区域社会史 社会 人类学 文献研究 田野调查
下载PDF
“新史学”之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追溯与反思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二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03-307,共5页
近年来,寻求本土文明内在的独特性成为学术界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区域社会史以其强烈的本土关怀和历史学本位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门。本文立足于我国区域社会史现在的研究状况,通过对1949年以后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作简要的学术史追溯... 近年来,寻求本土文明内在的独特性成为学术界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区域社会史以其强烈的本土关怀和历史学本位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门。本文立足于我国区域社会史现在的研究状况,通过对1949年以后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作简要的学术史追溯,阐释近年来的区域社会史研究范式,强调以追求客观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对理论和方法不断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关注于挖掘这些理论所不能掌控的领域,这一中层路径的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新史学” 整体史 本土化 史学本位
下载PDF
反刍与探赜:壮学研究与历史人类学的契洽--侧重于近代壮族边疆区域社会史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覃延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5,共6页
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逐步确立,历史人类学与其他研究领域也有了深广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赓续此一顺势,本文从壮学本身所处的境况出发,在探寻历史人类学与壮学研究领域的契合点的同时,将目光置于少有人关注的近代壮族边... 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逐步确立,历史人类学与其他研究领域也有了深广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赓续此一顺势,本文从壮学本身所处的境况出发,在探寻历史人类学与壮学研究领域的契合点的同时,将目光置于少有人关注的近代壮族边疆社会史的研究。以此为释例,在理论与方法上做些尝试性探究,以期为丰富历史人类学的区域和民族研究经验探引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壮学 边疆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视阈下的19世纪中国社会--几个区域社会史的例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7,共7页
社会史研究是否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对此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以19世纪的重大变革而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些例子向我们揭示了更为复杂多元的图景。宁波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上千年通商历史的港口城市,面对中外纠纷,可能... 社会史研究是否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对此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以19世纪的重大变革而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些例子向我们揭示了更为复杂多元的图景。宁波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上千年通商历史的港口城市,面对中外纠纷,可能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使这次纠纷成为本地此前多次中外交往的普通一次;土默特的例子则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游牧民族南下的趋势彻底扭转,而"三北"的拓垦所造成的社会变革,其重要性可与西方列强来华相比。这些从区域内部发现的历史轨迹,或许可以深化我们对这场变革的认识,由此社会史研究可以提供不同于传统政治史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19世纪 宁波 土默特 中国社会变革
下载PDF
单一问题抑或要素之一:区域社会史视角的盐史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国信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近20年来,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渗透到历史悠久的盐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在区域社会史看来,区域是长时期的历史因素积淀下来的各种地方性观念与朝廷对这些观念的制度化过程互动,所形成的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多层次、多向度... 近20年来,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渗透到历史悠久的盐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在区域社会史看来,区域是长时期的历史因素积淀下来的各种地方性观念与朝廷对这些观念的制度化过程互动,所形成的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多层次、多向度的指涉。因此,区域社会史研究不是囿于某个行政区划或地理空间的地区历史研究,而是把人当成区域的主体,根据人的活动来展开的区域的整体性历史研究。区域社会史视角的盐史研究首先体现在一批将盐置于国家或地方历史的维度中,深刻揭示盐与财政、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地方历史进程的深层次关系的重要学术成果中;继而在一系列关于两淮、两浙、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河东等地盐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成果里得到充分反映。这些研究成果,为学术界理解盐、盐场以及东南沿海、山西、云南地区乃至中国历史的总体历史变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盐史 学术史
下载PDF
如何深化中国北方的区域社会史研究——《长城内外: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族群与区域开发》绪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世瑜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5,109,共5页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华北地区的研究,《长城内外: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族群与区域开发》就是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起步阶段的一项成果。该书从生活在长城两侧的人群出发,观察历史上与长城有关的制度、事件如何影响到这些人群...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华北地区的研究,《长城内外: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族群与区域开发》就是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起步阶段的一项成果。该书从生活在长城两侧的人群出发,观察历史上与长城有关的制度、事件如何影响到这些人群的生活,注意这些人群的生活如何与上述制度、事件共同构成了地方社会的结构。书中诸文多以明代为讨论的中心,关注自明代开始长城沿线两侧出现的新变化,虽然讨论的是长城沿线的不同区域,侧重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均揭示了这一横向地带的某些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华北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志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12,共6页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间相互"层累"地构成客家建构所必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赣南的客家研究,一方面应对赣南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客家研究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流域与邑界——区域社会史视角下桂东北瑶壮家屋的遗产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晓梅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5期61-75,共15页
在西南山地多民族杂居地区,家屋既因族群交往交流而逐渐“交融”,也受到国家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影响。家屋变迁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横、纵两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因此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文章聚焦桂东北金江河流域、曾经分属两邑的瑶、... 在西南山地多民族杂居地区,家屋既因族群交往交流而逐渐“交融”,也受到国家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影响。家屋变迁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横、纵两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因此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文章聚焦桂东北金江河流域、曾经分属两邑的瑶、壮家屋,在区域社会史的脉络中,梳理各个历史阶段二者在楼居形式与房间排布的变迁过程,探索多维度分析手段对于遗产价值阐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桂东北 瑶族 壮族 家屋 遗产阐释
下载PDF
客家“特性”、族群认同与区域社会史——关于客家研究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志繁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5期28-34,共7页
要进一步推进客家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应该进行两方面的努力和尝试:首先,必须超越罗香林先生开创的"民系—文化"范式,对客家族群特性的探讨也必须放弃寻求全球统一客家"特性"的追求和发掘出一个标准的"客家精... 要进一步推进客家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应该进行两方面的努力和尝试:首先,必须超越罗香林先生开创的"民系—文化"范式,对客家族群特性的探讨也必须放弃寻求全球统一客家"特性"的追求和发掘出一个标准的"客家精神"的努力,把研究范围缩小至具体的社区中去把握客家人之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和意识形态。其次,应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把客家当作一个"族群",而不是一个"民系"加以研究,研究主题应以"客家形成"取代"客家特质"。面对客家问题复杂的"层累"造成的过程,最好的研究办法是"倒溯"式地展开历时性解构。最后,客家研究中,以"方言群体"来取代"族群"概念是个值得提倡的做法;但不能局限于方言和族群,应从整体史的角度去深化客家地区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客家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民系 族群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研究:从地方史到区域史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轶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1,70,共7页
通过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界从地方史到区域史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这种转向体现了国内学者追求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不少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范式。但争议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是如何划定的,... 通过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界从地方史到区域史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这种转向体现了国内学者追求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不少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范式。但争议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是如何划定的,争议的背后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研究的"区域"。这些区域史的基本问题,对于做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地方史 研究范式 区域研究
下载PDF
论区域社会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理念
17
作者 吴才茂 姜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高校呼吁实践教学的声音不断,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也设置了实践学分,但如何真正地践行实践教学,却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至为薄弱的环节,其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改变。凯里学院历史学专业域社会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由教学内容、教学... 高校呼吁实践教学的声音不断,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也设置了实践学分,但如何真正地践行实践教学,却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至为薄弱的环节,其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改变。凯里学院历史学专业域社会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由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践环节组成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了从单一课堂走向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田野调查使学生在团队协作的实践中掌握文献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逐步培养其利用搜集到的民间文献提出各类、各层次学术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的能力。田野调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训练,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教学内容 田野调查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空间·结构·心态——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东南互保”运动
18
作者 彭淑庆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重大事件。东南互保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中发生的,其目的是维持封建王朝的统治和业已形成的"空间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东南社会复杂、微妙的意识心态,体现了晚清国...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重大事件。东南互保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中发生的,其目的是维持封建王朝的统治和业已形成的"空间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东南社会复杂、微妙的意识心态,体现了晚清国家、地方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畸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互保 区域社会史 历史空间 社会心态
下载PDF
近代东北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趋向
19
作者 赵英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4,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社会史兴起以来,区域社会史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呈蓬勃发展之势,现今在华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区已经形成“岭南模式”、“西北模式”、“江南模式”、“华北模式”等研究范式,并各自成立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社会史兴起以来,区域社会史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呈蓬勃发展之势,现今在华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区已经形成“岭南模式”、“西北模式”、“江南模式”、“华北模式”等研究范式,并各自成立了相应的社会史研究机构。东北区域社会史研究,也正在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北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近代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社会史研究 长江中下游 研究机构 东北区域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
20
作者 赵崔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 区域社会史 张研 牛贯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