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工交叉融合促进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1
作者 崔艳华 任晓强 +5 位作者 王小健 赵文莉 严继萍 尉志红 原雪军 周静怡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医学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要求不断提高,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比重相对较小,医疗设备产业“卡脖子”难题仍... 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医学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要求不断提高,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比重相对较小,医疗设备产业“卡脖子”难题仍然存在。高端医疗设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促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替代进口产品、降低医疗成本、保障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医工结合可以将专业医疗知识与当前工程学科的新技术综合运用,为解决当今高端医疗设备的关键技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潜在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医工结合的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实现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医疗器械 高端 创新 医工结合
下载PDF
医工交叉背景下眼视光专业大学生双创项目选题调查分析
2
作者 刘东伟 王兰岚 +2 位作者 邓业丽 陶黎明 蒋正轩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索“医工交叉”理念在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方法:向安徽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2019级-2023级五个年级共151位在校学生以问卷星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2019-2023年间所参与实施的“双创”项目选题和立项情... 目的:探索“医工交叉”理念在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方法:向安徽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2019级-2023级五个年级共151位在校学生以问卷星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2019-2023年间所参与实施的“双创”项目选题和立项情况,以及学生对“医工交叉”相关领域的了解情况。结果:在151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8.54%的同学主持或参与过大学生“双创”项目;仅有9.27%的同学主持或参与过涉及“医工交叉”的项目;54.3%的学生认为“医工交叉”有利于眼视光医学专业大学生双创选题;涉及“医工交叉”项目数量和学生对“医工交又”了解的程度有关。结论:眼视光医学生“双创”项目普及程度低,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必要将“医工交叉”理念融入眼视光医学生“双创”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 眼视光医学 创新创业 医学生教育
下载PDF
医工结合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佘侃侃 苏传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日趋结合,医工结合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医学与工学领域亟须培养一批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特质、创新与创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基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日趋结合,医工结合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医学与工学领域亟须培养一批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特质、创新与创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基于此,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双创”教育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构建文化生态体系、保障体系、课程体系、指导体系、实战体系、孵化体系、评价体系“七位一体”的全方位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就医工结合交叉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系列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新医科 新工科 医工结合
下载PDF
医工融合背景下混合式双闭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
作者 周旭 梁晶 +2 位作者 杨阳 安东兴 张爱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期137-139,144,共4页
通过比较传统与“双闭环”二者不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创新医科人才的培育模式,使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得更加密切,学生的科技应用能力能受到很好的训练,对于其他课程的实施也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医工融合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模式 双闭环 新医科
下载PDF
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类专业“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5
作者 唐思源 刘亮 崔媛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文章探讨了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现计算机类专业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包头医学院为例,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及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促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并加强与其... 文章探讨了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现计算机类专业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包头医学院为例,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及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促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并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合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特质的医工交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类专业 专创融合 跨学科课程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医工融合类专业实践项目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6
作者 何力 周玲艳 +2 位作者 叶桦 许艳 张敏杰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文章结合中医药院校医工融合类专业的特色,建立以多学科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过程管理为重点,学生评价和项目评估为手段的一体化管理流程,旨在加强中医药院校多学科师生团队的专业思想交流,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发掘更多优质的科... 文章结合中医药院校医工融合类专业的特色,建立以多学科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过程管理为重点,学生评价和项目评估为手段的一体化管理流程,旨在加强中医药院校多学科师生团队的专业思想交流,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发掘更多优质的科创项目,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融合 项目管理 专业实践 微信小程序
下载PDF
我国医工融合发展的概念辨析、创新路径和对策建议
7
作者 宋飞 《当代经济》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于医工融合发展,论述协同创新有效路径的实践逻辑,从医工融合的基本概念认识出发,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梳理R企业医工融合发展的历程,以R企业为例,阐述了我国医工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指出医工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对... 基于医工融合发展,论述协同创新有效路径的实践逻辑,从医工融合的基本概念认识出发,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梳理R企业医工融合发展的历程,以R企业为例,阐述了我国医工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指出医工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我国医工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数字化技术在医院和康养场景的重要作用、大健康全周期是医疗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政企合作共谋大健康产业发展是重要基础。结果发现,基于目前医工融合存在的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大健康理念凸显不足和产业链分工循环不畅等问题,应从体制机制着手发挥政府制度创新供给主导作用、从大健康产业出发加快布局医工融合全周期业态和从健康产业链谋划实现价值链循环发展良性机制等举措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融合 智慧医工 大健康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医工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的生产重构
8
作者 余秀才 胡雯洁 汪菁华 《新闻前哨》 2024年第3期44-45,共2页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本文以《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团队的全链创新之路》为样本,从多重主题中突出主线、饱含热情以诗意化语言行文、诠释人物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探讨健康类的典型人物报道在医工融合...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本文以《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团队的全链创新之路》为样本,从多重主题中突出主线、饱含热情以诗意化语言行文、诠释人物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探讨健康类的典型人物报道在医工融合背景下的做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典型人物 医工融合 时代意义
下载PDF
医工领域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新思维:来自全英文课程建设实践的思考
9
作者 刘秀云 何峰 +6 位作者 庞美俊 CherieTan 汪以馼 张阔 庞博 李振宇 明东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85-292,共8页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全英文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是推动国际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要存在英语环境营造不足、专业内容高阶性不够、课程思...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全英文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是推动国际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要存在英语环境营造不足、专业内容高阶性不够、课程思政建设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实践环节设置不够等问题,本文对天津大学四门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了相关课程“跨学院”、“跨学位”、“跨年级”、“跨国家”的四跨特色。同时,从全英文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授课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营造、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新思维下国际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英文专业课程 医工结合 教育国际化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基于医工交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
10
作者 龙小军 胡科鹏 宋章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期50-52,60,共4页
目的 探究医工交叉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组调研了14名2016~2018级的医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对照组随机挑选了18名2016~2018级医药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分别从是否延毕、课程培养情况、科研成... 目的 探究医工交叉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组调研了14名2016~2018级的医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对照组随机挑选了18名2016~2018级医药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分别从是否延毕、课程培养情况、科研成果及就业方向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延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5);研究组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总影响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86、2.54,P均<0.05)。研究组就业方向集中在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照组集中在高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结论 医工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科研产出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高科研产出伴随着低延毕率,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医工交叉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融合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
下载PDF
医工融合视角下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教学模式探索
11
作者 王思琪 钟仁云 陈昆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全面阐述了面向医学学科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医工融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全面阐述了面向医学学科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医工融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医学影像成像系统课程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医工融合背景下新教研模式的建立需要从深入研究并全面解读指导政策开始,然后进行交叉学科设计和学科交叉培养方案制定,进而将医工融合理念多样化地融入教学实践中,最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医工融合 教学模式 交叉学科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在肿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12
作者 戈艳蕾 阎红灿 +1 位作者 聂怀勇 孙国贵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1-74,77,共5页
目的探究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发展在肿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情况、肿瘤学在医学和工程学应用情况、医工融合的意义、目前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案。方法检索医工融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发展现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的探究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发展在肿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情况、肿瘤学在医学和工程学应用情况、医工融合的意义、目前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案。方法检索医工融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发展现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见解。结果医工融合发展可以促进跨学科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的肿瘤专业人才及促进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但是也存在学科壁垒、教师培训不足、实践项目资源不足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多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跨学科交流和合作,加强教师培训,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建立医工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进行改善,以实现肿瘤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结论在新医科视域下,医工融合已成为肿瘤专业临床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会培养出更全面优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工融合 教学 肿瘤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医工结合背景下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13
作者 涂华婷 严加勇 +4 位作者 王选 伍秀玭 张欣 杨晖 李晓欧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与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思政案例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体、两翼、三环、四维”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专业“大课堂”相结合,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案例强化、... 针对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与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思政案例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体、两翼、三环、四维”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专业“大课堂”相结合,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案例强化、课后拓展反思环节,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生物医学电子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西安交大医工交叉团队在鼻科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4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9-19,共1页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国玺教授、张亚副研究员、特聘教授董敬亮等医工交叉团队利用基于影像资料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体外仿生实验相结合的手段,成功预测了不同中鼻甲手术后雾化给药的最佳粒径。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鼻科学 西安交大 影像资料 医工交叉 西安交通大学 特聘教授 雾化给药
下载PDF
“超声医学+材料学”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芸 向茜 +2 位作者 唐远姣 朱笔挥 邱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6期186-190,共5页
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单一学科知识很难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复杂挑战,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医工交叉是其中重要的整合领域,而人才培养是其基础。超声医工交叉是为超声医学+材料的发展培养人才,主要包括本科为材料学交叉到超声... 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单一学科知识很难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复杂挑战,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医工交叉是其中重要的整合领域,而人才培养是其基础。超声医工交叉是为超声医学+材料的发展培养人才,主要包括本科为材料学交叉到超声医学的研究生以及本科为超声医学交叉到材料学的研究生。传统单一医学或材料学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多局限于单一学科范围,缺乏专门为超声医工交叉研究生打造的交叉课程,也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交叉培养和考核方案,院系之间缺乏协同管理机制等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超声医工交叉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医工交叉的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超声医工交叉高层次复合型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 研究生教育 超声 医学教育 材料学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面向医工交叉类专业的医学电子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弛 李儒雅 +2 位作者 李德玉 蒲放 樊瑜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在新时代医工交叉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压缩的学时难以支撑构建完整的医学电子学课程体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现有生物医... 在新时代医工交叉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压缩的学时难以支撑构建完整的医学电子学课程体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现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工交叉型一流人才的培养。从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案例和项目牵引的医工交叉型思维方式训练、对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学习借鉴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电子学”教学团队多年来在该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具体包括:根据医学仪器设计思路,整合电子学课程知识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案例和项目式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电子工程学知识解决医学信号检测和临床诊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工交叉型”思维方式;对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吸收和重构,在巩固知识点、指导实践环节、拓展前沿知识等方面服务课程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学科 医学电子学 专业课建设 健康中国 医学仪器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探索——以医工交叉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汲婧 黄艳 +2 位作者 孙联文 李德玉 樊瑜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医工交叉类专业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两届医工交叉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由同一教师完成授课,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医工交叉类专业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两届医工交叉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由同一教师完成授课,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和对课程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雨课堂考勤、课堂答题互动、查看教学资源三种功能获得的认可度最高(>50%);学生认为雨课堂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课堂互动(>60%)。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医工交叉类专业医学伦理学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应用智慧教学工具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课程性质、工具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医学伦理学 医工交叉
下载PDF
面向成果转化推进医工结合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宏 黄山 +1 位作者 张志毅 王艳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医工结合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需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施主体穿透力不足、学科融合困难、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方法:推进医工结合要注重成果转化,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精准对接,克... 目的:医工结合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需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施主体穿透力不足、学科融合困难、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方法:推进医工结合要注重成果转化,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精准对接,克服共性技术短板、“死亡之谷”和资本瓶颈。结论:从总体上需要系统构建医工结合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平台+生态”运营体系、制度和文化的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成果转化 创新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平台+生态”
下载PDF
医工结合背景下数据科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航 陈沁群 +2 位作者 王正飞 洪佳明 罗晓牧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8期68-70,共3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掌握数据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将成为医工融合专业学生的一项核心竞争能力和必备能力。结合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文章探索并实践如何把“本科生进实验室”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的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掌握数据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将成为医工融合专业学生的一项核心竞争能力和必备能力。结合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文章探索并实践如何把“本科生进实验室”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培养医工融合专业学生的数据科学能力,以期满足“医工结合”背景下的数据科学素质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数据科学能力 本科生进实验室 毕业设计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