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向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3,38,共6页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在我国学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鲜有文章对可及性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聚焦于此,对国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化、操作化内涵加以回顾,揭示矛盾与问题所在,得出可及性概念应当包含服务利用“机会...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在我国学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鲜有文章对可及性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聚焦于此,对国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化、操作化内涵加以回顾,揭示矛盾与问题所在,得出可及性概念应当包含服务利用“机会和能力”的适配,略去服务利用的“意愿或结果”,并据此构建包含四个核心过程维度和两个适配维度的可及性评估模型,其中相应的分析维度和评估标准在实际应用时亦需因事制宜、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可及性评估模型
下载PDF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分析框架:复杂性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建新 杨华 +2 位作者 徐小琴 卢东民 吴素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11,共5页
将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复杂性、因素的多样性、作用的交互性、关系的交叉性、目标的困难性,以及“反馈回路”的互嵌性充分融合,进而形成了基于供需双方适合度的医疗服务系统复杂性要素、综合保障系统、地理和环境因素、组... 将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复杂性、因素的多样性、作用的交互性、关系的交叉性、目标的困难性,以及“反馈回路”的互嵌性充分融合,进而形成了基于供需双方适合度的医疗服务系统复杂性要素、综合保障系统、地理和环境因素、组织和个人因素、经济和社会因素、技术和生物因素以及健康与幸福概念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动态关系。这些动态关系是复杂性在医疗服务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可及性的分析框架建构必须基于内部要素组合与外部环境间的动态关系评价,并与地方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可及性分析框架 复杂性
下载PDF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如何影响民众的公共医疗公平感——基于七省市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麻宝斌 杜平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126,共9页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也就是在因病需要就医时能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医疗公平感。基于一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就医医院类型上,选择到城市二级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受访者的公共医疗公平感更...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也就是在因病需要就医时能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医疗公平感。基于一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就医医院类型上,选择到城市二级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受访者的公共医疗公平感更高一些;在就医过程中,如果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太高或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较低,就认为当前的公共医疗是不公平的;在基本医疗保障及其满意度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公共医疗是不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障能够在现居住地进行结算有助于增强公共医疗公平感,对现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满意度越高就更倾向于认为公共医疗是公平的。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促进公共医疗的公平正义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公共医疗 公平感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分析框架及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代佳欣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5,共11页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策略。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理论贫瘠的问题仍然突出。西方福利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在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抬头。自1968年Ronald Andersen提出可及性...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策略。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理论贫瘠的问题仍然突出。西方福利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在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抬头。自1968年Ronald Andersen提出可及性概念以来,诸学者加入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领域,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形成原理分析框架”“医疗卫生服务适配度模型”和“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嵌入型分析框架”等经典分析框架,集中探讨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内涵、形成机理和构成维度等可及性研究的重要方面。系统梳理和比较西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经典分析框架,能够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本土研究提供借鉴之靶向,进而拓展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本土研究参与国际理论对话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健康中国
下载PDF
生活方式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农村边民健康——基于VBEP数据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李文杰 谢奋羽 张艳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5,共17页
健康不仅是边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筑牢人民防线、固边兴边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国内首个边疆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2023年中国兴边富民追踪调查(VBEP)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生活方式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不仅是边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筑牢人民防线、固边兴边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国内首个边疆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2023年中国兴边富民追踪调查(VBEP)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生活方式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对我国农村边民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数字化对农村边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影响,但对其生理健康无显著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边民的生理健康有显著正影响,但由于心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缺失,对其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该结果一方面表明生活方式数字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边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缺失对边民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揭示数字经济时代,保障边民健康应将优化个体生活方式数字化与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相结合,发挥生活方式数字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线上—线下有效供给的引导作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为农村边民提供更为有效的健康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数字化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边民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矫正政府与市场双失灵 被引量:30
6
作者 顾昕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39-43,共5页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疗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主导。市场化的配置机制致使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滞后,对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有限投入也跟随市场力量大量流入级别...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疗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主导。市场化的配置机制致使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滞后,对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有限投入也跟随市场力量大量流入级别高的医院。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政府正确地矫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不足,大力推进城乡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市场失灵
下载PDF
流动老人常见病就诊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倩倩 刘雪薇 +5 位作者 侯晓丽 任敬 国航 孔杨 李嘉诚 张俊篁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流动老人常见病就诊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增强流动老人健康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可及性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6478名流动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指标描述流动老人常... 目的了解流动老人常见病就诊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增强流动老人健康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可及性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6478名流动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指标描述流动老人常见病患病就诊情况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老人常见病就诊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老人的患病就诊率仅为36.9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1.1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流动老人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和参加医疗保险情况(P<0.05),小学及以下学历、身体基本健康和不健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的流动老人患病就诊情况较好;影响流动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流动范围、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社会保障卡办理情况(P<0.05),女性、年龄大、省内流动、参加其他医疗保险、办理社会保障卡的流动老人建档情况较好。结论流动老人的常见病患病就诊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欠佳,应加强对流动老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人 健康档案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养老服务体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