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沥青质含量对纳米颗粒-十二烷基硫酸钠发泡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和SiO_(2)纳米颗粒作为发泡体系,在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下进行泡沫稳定性实验,测量CO_(2)泡沫半衰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图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沥青质降低CO_(2)泡沫稳定性的机理。研究表明: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1∶9时,合成油沥青质质量分数从0增至15%,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751 s减少至239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912 s缩短至298 s;当合成油与发泡体系质量比为2∶8时,随着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大,SDS稳定泡沫半衰期从526 s缩短至171 s,SDS-SiO_(2)稳定泡沫半衰期从660 s缩短至205 s。由于沥青质与SDS和SiO_(2)纳米颗粒在水相中的相互作用,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薄液膜两侧界面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破坏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泡沫稳定性 沥青质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排斥力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萘的影响
2
作者 张慧 张成武 +3 位作者 付玉丰 姚禹 郭超 秦传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64-2873,共10页
研究了常用于土壤淋洗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热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萘的影响.结果表明,SDS胶束的保护作用抑制了萘降解,但在萘–SDS混合液中自由基仍体现了对萘的优先降解性,SDS浓度为5倍临界胶束浓度时(5CMC)时,萘... 研究了常用于土壤淋洗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热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萘的影响.结果表明,SDS胶束的保护作用抑制了萘降解,但在萘–SDS混合液中自由基仍体现了对萘的优先降解性,SDS浓度为5倍临界胶束浓度时(5CMC)时,萘的降解速率常数(k_(nap)=0.0108min^(-1))是SDS降解速率常数(k_(SDS)=0.0006min^(-1))的18倍.而10CMC时,胶束形态由5CMC时的球形胶束转变为囊泡胶束,这大大增强了其对萘的包裹作用,因此降低了体系中萘的优先降解性.此外,考察了PS投加量对萘优先降解性的影响;分析了萘的降解路径和机理;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预测模型,优化了反应条件,该模型可在实际淋洗液的处理过程中根据期望的处理效果指导药剂的投加量.研究认为,SDS会显著影响体系中萘的优先降解性,在合适的药剂配比下,经热活化PS氧化处理后的土壤淋洗液中的SDS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硫酸 优先降解 硫酸根自由基
下载PDF
血尿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尿蛋白电泳检测结果的影响
3
作者 安崇文 王思思 +2 位作者 逄璐 许冬 李海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 研究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AG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程度的血尿样本,采用SDS-AGE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程度血尿... 目的 研究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AG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程度的血尿样本,采用SDS-AGE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程度血尿样本中血红蛋白在凝胶片上出现的区域,并分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尿隐血定性试验微量、1+、2+、3+及3+以上不同程度的肉眼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尿、血红蛋白水溶液等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尿隐血试验在3+以下时,对SDS尿蛋白电泳图谱不受影响,而当尿隐血试验在3+或3+以上肉眼血尿时,均出现了血红蛋白降解产物的干扰条带,通过与分子量质控品的Marker区带比较,血红蛋白的干扰区带主要出现在靠近阳极端小分子蛋白区域,即大部分在凝胶片的溶菌酶区域,此区域占比数量最多,其次少部分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区域偏向阴极端(即游离轻链单体与α1微球蛋白之间)以及白蛋白区域,分别为血红蛋白珠蛋白单体、二聚体和四聚体。对肾穿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合并肉眼血尿样本及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溢出性血红蛋白尿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珠蛋白单体、二聚体会增加小分子蛋白组分的百分比,珠蛋白四聚体会增加白蛋白组分的百分比。结论 尿隐血试验在3+或肉眼血尿的样本,尿中含有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包含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如血红蛋白单体-珠蛋白、二聚体等)会导致SDS尿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受到影响,主要是对小分子蛋白区域影响较大,中分子蛋白区域影响较小,随着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多而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提示我们应在报告中给予注明,或将血红蛋白降解成份单独报告,避免产生对报告的错误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 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 十二烷基硫酸钠 尿蛋白电泳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前后脂肪酶荧光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金虎 王文 +2 位作者 范立群 尹俊栋 尹洪清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7-20,共4页
临界胶束浓度(CMC)指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CMC前后SDS对脂肪酶(lipase)荧光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手段探究SDS在lipase中可能的结合位点。荧光分析表明脂... 临界胶束浓度(CMC)指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CMC前后SDS对脂肪酶(lipase)荧光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手段探究SDS在lipase中可能的结合位点。荧光分析表明脂肪酶的荧光猝灭峰在CMC值前后一定范围内都有最佳猝灭位点。当SDS的浓度在CMC前后变化时,SDS的浓度为7.5×10^(-3) mol/L时,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达到最大,而当SDS的浓度为5.5×10^(-4)mol/L时,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达到最小。研究发现当硫酸铜溶液加入会对lipase起到猝灭作用,而SDS的加入会对硫酸铜的猝灭作用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SDS能与溶液中的铜离子相互作用,缓解了铜离子对脂肪酶活性中心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减弱了SDS对脂肪酶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这提示我们如果想对SDS的CMC实验做改性实验,可以考虑加入硫酸铜溶液。对接研究结果显示SDS可以结合到lipase四个可能的结合位点,并且结合能都比较大。结果显示可以在CMC下进行lipase结构特性研究,而不必担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Lipase和SDS相互作用研究加深了对临界胶束的认识,为实验上探究CMC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临界胶束浓度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下载PDF
高效去除异体组织中脱细胞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残留的清洗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凯 李淼 +2 位作者 邵怡然 汪晶晶 陈金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11-2317,共7页
背景: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用于同种异体组织脱细胞处理的脱细胞试剂,然而其难以从组织内去除,少量残留即可产生细胞毒性。目的:提出一种高效去除异体组织中脱细胞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清洗方法。方法:选择纯水、钾盐溶液和乙醇作为... 背景: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用于同种异体组织脱细胞处理的脱细胞试剂,然而其难以从组织内去除,少量残留即可产生细胞毒性。目的:提出一种高效去除异体组织中脱细胞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清洗方法。方法:选择纯水、钾盐溶液和乙醇作为清洗介质,并通过不同介质的排列组合进行清洗,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残留量、异体真皮和异体肌腱的组成、结构、力学性能和细胞毒性等方面进行检测,评价清洗效果。结果与结论:总体上,乙醇+氯化钾、体积分数75%乙醇+氯化钾对样品的成分和结构无大影响。首先,十二烷基硫酸钠浸泡处理将异体真皮和异体肌腱的DNA残留控制在50 ng/mg以下之后再进行清洗,异体真皮、异体肌腱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分别降低了96.7%和97%;其次,异体真皮、异体肌腱的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含量均无较大变化;此外,异体肌腱在清洗后,其最大拉力、强度和模量高于脱细胞后,与原材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最后,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异体真皮和异体肌腱清洗后的细胞存活率高于80%,细胞毒性分级不大于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十二烷基硫酸钠 同种异体组织 异体真皮 异体肌腱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PDMS表面上的电润湿行为实验研究
6
作者 廖洋波 黄先富 +1 位作者 卢应发 余迎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7,共10页
目的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的电润湿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注入析出法,测量含KCl的SDS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非浸润表面的接触角滞后。通... 目的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的电润湿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注入析出法,测量含KCl的SDS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非浸润表面的接触角滞后。通过施加直流电压,研究SDS浓度和表面粗糙度对含KCl的SDS水溶液液滴的电润湿行为的影响。结果微凹槽阵列非浸润表面表现出较强的润湿各向异性,与平行于微凹槽方向上的表观接触角(110°≤θe≤141°)、前进角(116°≤θa≤144°)和后退角(99°≤θr≤137°)相比,垂直于微凹槽方向上的表观接触角(142°≤θe≤165°)、前进角(159°≤θa≤177°)和后退角(118°≤θr≤140°)普遍更大。当表面固定时,水溶液液滴电润湿的启动电压和饱和电压,以及发生润湿状态转变所需的电压均随着SD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溶液中SDS的浓度固定时,沿垂直于凹槽方向的启动电压随着固相分数的减小而减小,沿平行于凹槽方向的启动电压随着固相分数的减小而增大,而饱和电压均随着固相分数的减小而减小。结论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有效降低SDS水溶液液滴电润湿的启动电压和电润湿过程中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PDMS表面润湿状态转变所需的电压,使得SDS水溶液液滴在微凹槽阵列PDMS表面的电润湿行为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液滴 启动电压 饱和电压 表面粗糙度 接触角滞后
下载PDF
油酸在氢氧化胆碱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囊泡化pH窗口的影响
7
作者 梁馨 胥会芳 +3 位作者 陆松 李圆圆 王斯佳 谢彩侠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8-1028,共11页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一步表征了OA/ChOH囊泡的尺寸和形貌,呈现尺度多分散性。为进一步改善OA/ChOH囊泡形成pH范围窄且远离人体生理条件的缺陷,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结果表明SDS摩尔分数(x)为0.1时即可将囊泡化pH窗口向酸性迁移至生理pH条件附近;随x增加,复合囊泡pH窗口呈现向酸性拓宽的趋势,甚至可达到强酸性条件。复合囊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SDS与OA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较低pH范围内可代替“酸-皂”二聚体间的氢键作用。复合囊泡作为包埋体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氢氧化胆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酸囊泡 pH窗口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张力与其他功能性指标的相关性
8
作者 田甜 江燕 +2 位作者 李纲 谭静玲 柳艳云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分析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规律以及表面张力与其他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吊片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十二烷基硫酸钠品种标准项下方法测定... 目的: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分析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规律以及表面张力与其他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吊片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十二烷基硫酸钠品种标准项下方法测定氯化钠和硫酸钠以及脂肪醇组成。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到达一定浓度后,值变化较小趋于平稳。表面张力与十二醇含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药物制剂时,应对表面张力这一功能性指标予以关注,以便筛选出对制剂处方适用性良好的药用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张力 功能性指标 十二 钠盐 相关性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牙膏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
9
作者 陈晓斌 李宏 周康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牙膏样品用乙醇水溶液分散溶解,离心过滤后用液相色谱分离,QDa质谱检测器测定其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含量。实验结果表明,SLS浓度在0.1~10.0 mg/L之间信号强度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范围为96%~104%,精密度的RSD小于... 牙膏样品用乙醇水溶液分散溶解,离心过滤后用液相色谱分离,QDa质谱检测器测定其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含量。实验结果表明,SLS浓度在0.1~10.0 mg/L之间信号强度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范围为96%~104%,精密度的RSD小于2%,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牙膏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LC-QDa 牙膏
下载PDF
非那雄胺片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残留量HPLC-CAD检测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徐志贫 刘发贵 +4 位作者 张丽 郭红丽 刘思光 李铁健 张贵民 《海峡药学》 2023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建立非那雄胺片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检测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150 mm×4.6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1 mol·L^(-1)甲酸铵水溶液∶乙腈=50∶50,等度洗... 目的建立非那雄胺片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检测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150 mm×4.6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1 mol·L^(-1)甲酸铵水溶液∶乙腈=50∶50,等度洗脱15 min,流速1.0 mL·min^(-1),检测器:CAD检测器(模式:high,50℃)。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非那雄胺片中SDS的分离度达到9.07,在0.0020~0.1229 mg·mL^(-1)(r=0.9994)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SDS的定量下限为2.048μ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39%,回收率RSD=2.50%。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专属性良好,可用于非那雄胺片中SDS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电喷雾检测器(CAD)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59
11
作者 张志庆 徐桂英 +2 位作者 叶繁 郑立强 栾玉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三种增效作用 发现C12BE和SDS摩尔比为6:4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并考察了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导致表面活性的提高.加醇的机理比较复杂,乙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影响不大,而正丁醇影响则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增效作用 复配体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琰晶 陈琳 +1 位作者 陈燕平 黄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96-498,共3页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和蒙古裸腹蚤Moina mongolica Daday为对象,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卤虫96 h的LC50为13.9 mg.L-1,蒙古裸腹蚤72 h的LC50为3.5 mg.L-1,按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2种生物分别属于低毒性和中毒性等级。试验所用卤虫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敏感性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生物相近,而蒙古裸腹蚤的敏感性则远高于其他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水生生物 卤虫 蒙古裸腹蚤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丁诗华 孙翰昌 +3 位作者 陈大庆 黄丽英 耿晓修 张亚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在所有受检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实验还显示两种抗氧化酶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肝脏SOD和红细胞GSH-Px活性较高,易于检测,且对SDS胁迫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DS暴露对草鱼具有一定毒性,对抗氧化酶活性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十二烷基硫酸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各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志庆 徐桂英 +4 位作者 肖莉 栾玉霞 张秀君 张国荣 刘高友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6,166,共5页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结果表明 ,C12 BE与SDS复配 ,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 ,C12 BE/SDS =6 ∶ 4 (摩尔比 )时增效作用...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 ,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结果表明 ,C12 BE与SDS复配 ,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 ,C12 BE/SDS =6 ∶ 4 (摩尔比 )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以此配比的C12 BE/SDS作为复配表面活性剂FS ,采用旋滴法探讨了FS/碱 /聚乙二醇PEG2 0 0 0 0与孤东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IFT) ,并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烷醇酰胺对体系IFT的影响 .发现了碱与外加表面活性剂FS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使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条件 :适宜的离子强度及烷醇酰胺加量 .而聚乙二醇PEG2 0 0 0 0的加入既改善了体系的流度 ,又可延长低界面张力状态稳定存在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BE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增效作用 动态界面张力 复配体系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吐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修饰剂对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铜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锡凤 殷恒波 +4 位作者 程晓农 陈康敏 胡惠峰 于琪 王爱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进行了粒径、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的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选区电子衍射分析(SAE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手段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修饰剂对铜粉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形貌和晶型结构的影响很大。分别探讨了单一修饰剂(吐温系列(Tween-20、Tween-40和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配修饰剂(SDS+Tween-20、SDS+Tween-40和SDS+Tween-80)的影响作用,并初步解释了修饰剂的作用机理,将其归纳为静电效应和位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纳米铜 吐温 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张佳婵 李萌 霍彤 王昌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338,共5页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经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IL-6,TNF,CCL5,CCL20,CXCL8,CXCL3,CSF2,CSF1,TNFAIP3和NLRC4,以上基因表达异常会促进炎症的发展并激活免疫系统。SDS刺激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并对过敏与自身免疫疾病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角质细胞 刺激 基因芯片 炎症
下载PDF
酸碱性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夏雪 刘会娥 +2 位作者 丁传芹 徐明明 刘时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采用醇度扫描和盐度扫描配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考察酸碱性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对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显著,H+浓度越高制备微乳液所需的醇用量越少;阳离子对微乳液形成的作用... 采用醇度扫描和盐度扫描配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考察酸碱性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对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显著,H+浓度越高制备微乳液所需的醇用量越少;阳离子对微乳液形成的作用强度高低的顺序为H+>K+>Na+;碱性对微乳液体系的形成无特殊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后,再加入NaOH,体系可转变为WinsorⅠ型微乳液,进一步加入NaOH,体系的油溶性增强,再转换为WinsorⅢ型或WinsorⅡ型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正丁醇 煤油 微乳液 酸碱性 相转变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海明 张一诺 +6 位作者 张进 王东英 高建波 康万利 孟祥灿 赵健 徐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57,共7页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 利用MPTC型气泡压力张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质,分析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表面电荷对动态表面扩散过程和胶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在表面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的存在会产生5.5kJ·mol^(-1)的吸附势垒(E_a),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DS^-)的有效扩散系数(D_(eff)).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的有效扩散系数与自扩散系数(D)的比值(D_(eff)/D)仅为0.013,这表明SDS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在吸附初期为混合动力控制吸附机制.加入NaCl可以降低吸附势垒.当加入不小于80mmol·L^(-1)NaCl后,E_a小于0.3kJ·mol^(-1),D_(eff)/D在0.8-1.2之间,表现出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扩散控制吸附机制.同时,通过分析SDS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获得了表征胶束解体速度的常数(k_2).发现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k_2减小,表明SDS胶束表面电荷的存在会增加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间的排斥力,促进胶束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动态表面张力 表面电荷 吸附势垒 胶束解体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大豆基木材胶黏剂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起华 童玲 +1 位作者 陈奶荣 林巧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6,共5页
采用10.0g·kg-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质量分数为250.0g·kg-1的大豆粉浆液,制成SDS改性大豆基木材胶黏剂(SF),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改性SF胶耐水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DS改... 采用10.0g·kg-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质量分数为250.0g·kg-1的大豆粉浆液,制成SDS改性大豆基木材胶黏剂(SF),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改性SF胶耐水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DS改性大豆基木材胶黏剂的最佳工艺:pH8,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改性后的SF胶Ⅱ类耐水胶合强度为0.70MPa。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SDS改性使大豆蛋白质分子大量的非极性基团外露,增加了蛋白质分子的疏水性,提高了改性SF胶的耐水胶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大豆粉 十二烷基硫酸钠 木材胶黏剂 耐水胶合强度
下载PDF
铝(Ⅲ)-氧氟沙星-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体系测定微量铝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红燕 孙雪花 +2 位作者 陈小利 张琰图 张社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9-51,共3页
在NaAc HAc介质中,溶液中的铝(Ⅲ)能与氧氟沙星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反应生成一稳定的络合物,使氧氟沙星的内源性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铝(Ⅲ) 氧氟沙星 SDS体系测定铝(Ⅲ)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 在NaAc HAc介质中,溶液中的铝(Ⅲ)能与氧氟沙星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反应生成一稳定的络合物,使氧氟沙星的内源性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铝(Ⅲ) 氧氟沙星 SDS体系测定铝(Ⅲ)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480nm,铝(Ⅲ)浓度在2.0×10-7~5.0×10-5mol L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成正比。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水样和食品中微量铝(Ⅲ)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十二烷基硫酸钠 荧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