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双重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及抗条锈病鉴定
1
作者 刘文豪 尚立辉 +7 位作者 王斯文 杨晓莹 程小方 赵继新 邓平川 陈春环 吉万全 王长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9-677,共9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H18067,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条锈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CH1806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2条,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可均等分离,表明其细胞学遗传稳定。利用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535(红色)和Oligo-pSc119.2(绿色)对CH18067进行FISH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缺失小麦2D和4D染色体,同时含有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通过对CH18067进行FISH-GISH、mc-GISH、液相芯片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中,在长臂和短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2J染色体,在着丝粒位置和长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4J^(S)染色体,说明CH18067为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J(2D)+4J^(S)(4D)双重异代换系。在第二部分同源群和第四部分同源群分别筛选出3个特异性标记,可用于追踪小麦遗传背景中长穗偃麦草的2J和4J^(S)染色体。形态学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具有矮秆、长粒等特性,且在成株期高抗小麦条锈病。以上结果表明,CH18067可作为小麦条锈病抗性育种和遗传研究的候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双重异代换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条锈病抗性
下载PDF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广谱抗锈易位系的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薇薇 汤才国 +2 位作者 李葆春 郝晨阳 张学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240-3248,共9页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小种的抗性优于其它材料。推测这2个小片段易位上均含有新的抗条锈病基因。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分析表明,这批材料均含有优质亚基14+15。【结论】与小麦相比,其野生近缘物种中可能含有更多的广谱抗性基因,是其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生存的遗传基础,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条锈病 易位系
下载PDF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雄性育性基因ThMs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衡燕芳 李健 +4 位作者 王峥 陈卓 何航 邓兴旺 马力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727-4737,I0001-I0005,共16页
【目的】从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恢复基因ThMs1,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生物化学活性和生物学功能,鉴定新的小麦ms1育性恢复基因,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方法】... 【目的】从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恢复基因ThMs1,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生物化学活性和生物学功能,鉴定新的小麦ms1育性恢复基因,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鉴定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小麦外源的染色体类型;通过同源克隆法在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雄性育性基因ThMs1,并稳定转化小麦ms1进行基因功能互补验证;利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进一步通过RNA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的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特性;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ThMs1蛋白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经SignalP软件分析预测蛋白结构;通过蛋白-脂质结合活性分析检测ThMs1蛋白是否具有脂类分子结合活性。【结果】证实小麦ms1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细胞中含有偃麦草4Ag染色体;从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中克隆了雄性育性基因ThMs1,遗传转化功能互补试验证实ThMs1能够完全恢复小麦ms1突变体的雄性不育表型,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MS1只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ThMs1在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特异表达,RNA原位杂交分析证实ThMs1在小麦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hMs1在小麦减数分裂期的花药中表达;对ThMs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具有推测的脂类结合分子结构域,ThMs1蛋白脂类分子结合试验表明ThMs1蛋白特异结合磷脂酸和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结论】克隆了一个新的来自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可恢复小麦隐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1雄性育性的ThMs1,该基因与小麦Ms1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时空表达模式和脂结合活性,导致2个蛋白在小麦中也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ThMs1可以替代普通小麦Ms1的功能调控小麦花粉育性,该结果为利用小麦ms1通过分子设计建立小麦杂交育种体系(新一代杂交育种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育性恢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 隐性核雄性不育 ThMs1 MS1 小麦杂交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
下载PDF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Ca^(2+)转运蛋白ThCAX1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付丽娜 赵丽敏 +3 位作者 胡喜贵 卢柳月 胡铁柱 王玉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CAX[Cation(Ca^(2+))/H^(+)exchanger]基因是重要的Ca^(2+)/H^(+)反向转运蛋白,负责细胞内Ca^(2+)浓度调节。为探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 n=70)中ThCAX1编码基因的序列信息和蛋白结构,以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 CAX[Cation(Ca^(2+))/H^(+)exchanger]基因是重要的Ca^(2+)/H^(+)反向转运蛋白,负责细胞内Ca^(2+)浓度调节。为探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 n=70)中ThCAX1编码基因的序列信息和蛋白结构,以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百农AK 58远缘杂交后代5 ES易位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了ThCAX1序列信息、蛋白结构和互作网络。结果表明,ThCAX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1695 bp,编码56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59.39 kDa;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来源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5 E染色体短臂;蛋白信息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为亲水性跨膜蛋白,含5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为非分泌性蛋白;二级结构含有25个α螺旋(α-helix)、7个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和26个无规卷曲(random coil);ThCAX1共有10个蛋白参与互作,其中6个蛋白参与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ThCAX1基因 生物信息学 CA^(2+)
下载PDF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新种质的鉴定与分析
5
作者 任翠翠 高晓慧 +2 位作者 宋杰 李小军 茹振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08-2713,共6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材料。对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衍生后代中选育的2个株系(10-1-3-1和10-1-3-2)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10-1-3-1高抗白粉病,而10-1-3-2高感白粉病...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材料。对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衍生后代中选育的2个株系(10-1-3-1和10-1-3-2)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10-1-3-1高抗白粉病,而10-1-3-2高感白粉病;二者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2,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10-1-3-1的一对染色体短臂被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所替换,而10-1-3-2没有明显的杂交信号;利用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的特异引物p Le UCD2对2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PCR检测,发现10-1-3-1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特异DNA条带,进一步证明其含有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269(96.1%)对SSR和EST-SSR引物在2个株系间表现单态扩增,表明这两个材料的遗传组成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0-1-3-1是一个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可以作为小麦抗病改良的亲本材料。本研究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有助于育种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白粉病 易位系
原文传递
抗条锈病小偃麦双体异附加系山农87074-519的鉴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爱峰 王洪刚 +6 位作者 郝元峰 段友臣 王玉海 吴新儒 李岩 朱玉丽 高居荣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综合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SSR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长穗偃麦草与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抗条锈病种质系山农87074-5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山农87074-519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4,花粉... 综合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SSR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长穗偃麦草与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抗条锈病种质系山农87074-5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山农87074-519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2个二价体,平均染色体构型2n=44=21.82Ⅱ+0.36Ⅰ,它与普通小麦中国春杂种F1的多数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1Ⅰ,因此它是1个附加了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双体异附加系;以假鹅冠草St基因组总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发现山农87074-519的44条染色体中有2条出现黄绿色杂交信号,且杂交信号遍布整条染色体,证明其附加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为St基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17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特异引物BARC165,它能稳定地在山农87074-519中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特异标记BARC165268;将长穗偃麦草中BARC165的特异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后制备成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在山农87074-519的间期染色体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检测到杂交信号。山农87074-519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对条锈病免疫,其抗性基因为显性,且位于附加的长穗偃麦草St基组染色体上,暂将其表示为YrSt。该种质系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异附加系 条锈病
下载PDF
西农979中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的遗传成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史娜溶 李静静 +5 位作者 吴慧玉 孙道杰 冯毅 王辉 刘新伦 张玲丽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西农979是我国黄淮麦区优质高产、早熟耐寒兼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7E染色体携带有抗赤霉病和抗叶锈病等多种抗性基因。为明确西农979品种的遗传基础,以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小偃6号、早优50... 西农979是我国黄淮麦区优质高产、早熟耐寒兼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7E染色体携带有抗赤霉病和抗叶锈病等多种抗性基因。为明确西农979品种的遗传基础,以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小偃6号、早优504、陕229、陕213和西农881为材料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农979及其主要供体亲本陕229、陕213、西农881均为小偃6号的衍生系;小偃6号是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衍生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106个特异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在西农979和小偃6号中扩增出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特异片段,西农979和小偃6号均携带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短臂上分子标记Xwmc653-Xwmc809之间的75.10~77.46cM区段,标记Xcfd31-Xgwm350之间的86.16~87.32cM区段,以及7E染色体长臂标记Xmag1932-Xdauk144之间的147.71~149.51cM区段。结果表明,西农979携带的十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源自小偃6号,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西农979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西农979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殷学贵 尚勋武 +4 位作者 庞斌双 宋建荣 曹世勤 李金昌 张学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nticum(Host)Liu&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标记 染色定位
下载PDF
优质强筋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农511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7 位作者 田增荣 朱建峰 张宏 王长有 王亚娟 刘新伦 赵继新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农51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选育而成,其母本为西农2000-7,父本为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系99534。201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80040)... 西农51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选育而成,其母本为西农2000-7,父本为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系99534。201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80040),品种权号:201617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优质强筋 衍生系 远缘杂交 西农 小麦新品种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