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立英 李瑞磊 +2 位作者 张江涛 刘财 刘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5-779,共5页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端,是一个断坳叠置型复合盆地,下部为西断东超单断箕状盆地,地层由西向东部斜坡区逐层超覆.本文通过对700多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研究认为,十屋断陷的构造特征呈“三隆两凹”特征,三隆分别为...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端,是一个断坳叠置型复合盆地,下部为西断东超单断箕状盆地,地层由西向东部斜坡区逐层超覆.本文通过对700多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研究认为,十屋断陷的构造特征呈“三隆两凹”特征,三隆分别为:中央构造带、秦家屯-艾家构造带和皮家构造带;而其间由两个凹带(十屋深凹区、小宽深凹区)所分割.十屋断陷深层油气主要聚集在这三个构造带上.三个构造带的产生原因与基底断层密切相关.营城组末期和登娄库组末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的早期生成和聚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两期形成的局部构造都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带 基底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缘十屋断陷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解国爱 张庆龙 +3 位作者 王良书 陈娟 徐士银 王锡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30,共11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早期伸展阶段形成断陷和坳陷沉积,晚期挤压阶段发生盆地反转。采用铲形和直线形2种边界断层模拟十屋断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较陡的主干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断陷在侧向挤压过程中发生盆地反转,但是早期形...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早期伸展阶段形成断陷和坳陷沉积,晚期挤压阶段发生盆地反转。采用铲形和直线形2种边界断层模拟十屋断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较陡的主干断层控制的半地堑断陷在侧向挤压过程中发生盆地反转,但是早期形成的正断层不一定发育成为反转断层,而是正断层的倾角变陡,并导致在断陷内的上部盖层中发育形成新的逆断层。这一实验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松辽盆地十屋断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即断陷期形成的正断层在后期反转构造中受到挤压发生产状变化并在拗陷期沉积盖层中发育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十屋断陷 物理模拟 反转构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古构造对营城组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福湘 刘立 +1 位作者 何兴华 马艳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在恢复古构造的基础之上,对比了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沉积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与现今构造格局的异同。古构造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主要基底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的展布方向;(2)倾向与物源方向相反的断层和古地... 在恢复古构造的基础之上,对比了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沉积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与现今构造格局的异同。古构造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主要基底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的展布方向;(2)倾向与物源方向相反的断层和古地貌阻滞了扇三角洲的展布;(3)沉降中心控制了扇三角洲前缘的纵向叠置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十屋断陷 古构造 营城组扇三角洲 沉积作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新军 徐旭辉 +2 位作者 朱建辉 王果寿 纪有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5,共4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东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央凹陷带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研究表明十屋断陷经历过3次大的湖泛,层序在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晚期继承性发育到达鼎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层序演化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玉明 张青林 +1 位作者 王明君 杨木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通过对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典型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和研究,剖析了四个反转构造带各具特色的反转构造特征及样式。孤家子后五家户反转构造带以“欺压式断层”为特色,小五家子四家子反转构造带中、浅层表现为箱形背斜,... 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通过对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典型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和研究,剖析了四个反转构造带各具特色的反转构造特征及样式。孤家子后五家户反转构造带以“欺压式断层”为特色,小五家子四家子反转构造带中、浅层表现为箱形背斜,深层发育有“欺压式逆断层”,秦家屯反转构造带为发育在早期半地堑之上的“尖棱状”背斜,皮家毛北张家屯反转构造带表现为小型背斜或向斜。这些反转构造发育在深层生烃凹陷附近,生、运、聚、储的配置关系极佳,是重要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油气圈闭 十屋断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青林 佟殿君 王明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晚期强烈构造反转是十屋断陷构造发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先进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对研究区反转构造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和研究。将研究区反转构造划分为四个反转构造... 晚期强烈构造反转是十屋断陷构造发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先进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对研究区反转构造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和研究。将研究区反转构造划分为四个反转构造带,在对反转构造样式再认识的基础上在十屋乃至松辽地区新发现了欺压式断层和截断型反转构造两种反转构造样式。进而将反转构造样式除坳陷层滑脱褶皱外,依据反转过程中形成的逆断层与早期伸展断层的组合关系归纳为五种类型:复活型、前展型、后展型、欺压型、截断型。并对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区内反转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且四个反转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油气聚集特点。初步建立了十屋断陷基于反转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 成藏模式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德力 肖学 +2 位作者 魏分粮 李瑞磊 黄党委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8,共4页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勘探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油气水分布关系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较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井、物探及分析化验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砂体预测、油气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屋断陷北部地区...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勘探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油气水分布关系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较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井、物探及分析化验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砂体预测、油气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屋断陷北部地区砂体展布特征及相带、物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断裂期次和展布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营城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分布、扇三角洲砂体展布以及多期断裂输导的控制,存在大型岩性(物性)-地层油气藏,为下一步十屋断陷勘探主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营城组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烃源岩 扇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重磁资料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基底断裂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玉梅 刘少峰 +2 位作者 潘峰 吴键 祁攀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1∶5万重磁资料的处理分析,使用离散的二维小波变换、相关滤波、异常剥离以及常规的重磁位场分离方法来揭示盆地基底及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地震和钻孔资料,对十屋断陷基底断裂进行了综合预测。在十屋断陷基...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1∶5万重磁资料的处理分析,使用离散的二维小波变换、相关滤波、异常剥离以及常规的重磁位场分离方法来揭示盆地基底及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地震和钻孔资料,对十屋断陷基底断裂进行了综合预测。在十屋断陷基底内部确定了21条主要断裂,主要分为4组,即F1桑树台断裂、F2八屋断裂带、F3金山断裂、F4大榆树断裂。十屋断陷基底主干断裂系统主要由盆地西侧桑树台断裂和盆地内部一系列NE走向的断裂组成。桑树台断裂北部为NE走向,中部近SN走向,南部为NW走向,总体平面形态为弧形。盆地内部具有3组NE向正断层,这些正断层走向与桑树台断裂北段一致,应该和桑树台断裂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研究结果为十屋断陷基底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异常 异常剥离 基底构造格架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向才富 夏斌 解习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5,共5页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演化过程,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演化过程,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的中央隆起带下渗,导致该地区盐度降低(小于4.5g/L),向盆地中心盐度逐渐增加到7~10g/L;垂向明显分为3个带:自由交替带(0~1250m深度)为NaHCO3型流体,交替阻滞带(1250~1650m深度)为Na2SO4型流体,交替停滞带(深于1650m)为CaCl2型流体.水化学的时间演化过程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地层水中Cl-与HCO3-和Na++K+与Ca2+的关系表明,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盐度的增高,随后的钠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富集Ca2+而Na+亏损,形成CaCl2型流体.十屋断陷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特征 水动力场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卜翠萍 苏玉山 +2 位作者 魏红红 王劲松 李淑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部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在营城组沉积时期,沙河子组源岩开始大量生油;到登娄库组沉积之后,沙河子组源岩开始生气,营城组源岩进入主生油期;到泉头组沉积时期,营城组源岩达到生油高峰,青山口组一嫩江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主要目的层砂岩裂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三个温度区间:70-80℃,90~110℃及120~140℃;与热史和埋藏史相结合,推测油气藏的成藏时间约为120Ma前,85Ma前和72Ma前左右。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经历了三期油气成藏过程,即登娄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演化 生烃史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小平 吕修祥 +1 位作者 解启来 喻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2-1139,共8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与多期演化,根据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成藏过程,登娄库期末是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以形成油藏为主;泉头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与多期演化,根据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成藏过程,登娄库期末是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以形成油藏为主;泉头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大规模形成期,形成的油藏和气藏并重,早期油气藏继续接受本区成熟源岩生成的油气而不断扩大,同时早期原油在此阶段逐渐裂解成气;嫩江期末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强烈改造,以形成次生油气藏和大量天然气藏为主。十屋断陷发育2类油气成藏模式:一类是中央隆起带"多期成藏中晚期强调整型"油气成藏模式,这是十屋断陷的主要成藏模式;另一类是位于深凹带和斜坡带"早期成藏晚期弱调整型"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成藏过程 成藏模式 十屋断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47
12
作者 解习农 焦赳赳 熊海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6,共6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 ,实测的地层压力梯度介于 0 .0 0 5~ 0 .0 0 8MPa/m .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既与地温梯度的降低有关 ,又与新生代该区的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 .此外 ,天然气扩散作用对局部异常低...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 ,实测的地层压力梯度介于 0 .0 0 5~ 0 .0 0 8MPa/m .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既与地温梯度的降低有关 ,又与新生代该区的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 .此外 ,天然气扩散作用对局部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区地层压力系统演化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决定了盆地不同演化时期的水流系统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从而使得十屋断陷具有石油成藏早且主要分布于断陷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异常低压体系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地温梯度 天然气 扩散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晶 张云峰 +1 位作者 王春香 白海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1,55,共5页
综合利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等资料,分析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孔、次生孔和裂缝,其... 综合利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等资料,分析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孔、次生孔和裂缝,其中以次生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以超低渗微细喉均匀型和超低渗微细喉较均匀型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黏土矿物转变作用和石英次生加大作用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层物性明显变差,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形成于中成岩阶段,次生孔隙发育与有机酸高值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营城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下载PDF
十屋断陷油气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德海 李波 +1 位作者 孙文举 耿德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2-47,6,共7页
十屋断陷为西断东超箕状断陷 ,上覆坳陷地层。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 ,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 (K2 q) ;油气能够运移到泉头组聚集成藏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 十屋断陷为西断东超箕状断陷 ,上覆坳陷地层。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 ,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 (K2 q) ;油气能够运移到泉头组聚集成藏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及浅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环境控制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油气区域分布层位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嫩江期末构造运动控制局部构造的油气分布层位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早期断裂停止活动时期 ,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 ,但是能形成断鼻、断块圈闭聚集油气而成藏 ;断裂在活动时期才能作为垂向运移通道 ,以致在浅部形成断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构造运动 沉积环境 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喻顺 吕修祥 +3 位作者 柳广弟 徐宏节 解启来 刘小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5,共6页
十屋断陷深层主力烃源岩为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泥岩,母质类型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天然气同位素及成分研究表明,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复杂,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及特征不同,后五家户地区主要为高成熟、过成熟的混合气,母质类型... 十屋断陷深层主力烃源岩为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泥岩,母质类型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天然气同位素及成分研究表明,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复杂,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及特征不同,后五家户地区主要为高成熟、过成熟的混合气,母质类型为Ⅱ、Ⅲ型干酪根;八屋及四五家子地区主要为成熟的油型气,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十屋断陷天然气具有差异聚集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气多期次充注及断裂的多期活动造成的。天然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和调整,后五家户地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八屋地区保存条件较好,中浅层天然气以早期成藏为主,深层天然气经历两期成藏;四五家子地区天然气经历了两期成藏、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同位素 天然气 多期成藏 裂活动
下载PDF
油气化探轻烃指标间关系与烃运移地表显示——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响华 胡凯 +1 位作者 秦建中 任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烃类气体在地表以游离态(free gas)、吸附态(adsorbed gas)、溶解态(dissolved gas)、气液包体(gas-liquid inclusion)等不同赋存方式存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孤家子、后五家户气田区地表油气化探检测结果表明,酸解烃、热释烃和顶空... 烃类气体在地表以游离态(free gas)、吸附态(adsorbed gas)、溶解态(dissolved gas)、气液包体(gas-liquid inclusion)等不同赋存方式存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孤家子、后五家户气田区地表油气化探检测结果表明,酸解烃、热释烃和顶空气烃类指标互不相关,可能有不同的烃类来源,更多的是反映了赋存状态的差别。各种烃类指标包含了丰富的油气信息,指标异常分布区与构造区域和气田范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藏与地表烃类指标异常之间的渊源关系表明,深部油气聚集体中烃类物质垂向微运移至地表,是产生地表烃类指标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轻烃 运移 地表显示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前积反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朋波 蒲仁海 刘娟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十屋断陷深陷带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周围地层中发现了来自北西、正北、南东方向4套前积反射。通过精细解释每个前积体内部各朵叶的平面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砂岩厚度正演模拟研究认为,除了第Ⅰ套来自陡坡的前积体可能有水下重力流成... 十屋断陷深陷带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周围地层中发现了来自北西、正北、南东方向4套前积反射。通过精细解释每个前积体内部各朵叶的平面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砂岩厚度正演模拟研究认为,除了第Ⅰ套来自陡坡的前积体可能有水下重力流成因之外,其余3套前积体均以浊积扇成因为主,单个朵叶砂岩厚度为10~15m左右,每个前积体砂体厚度可达40~50m。浊积扇砂岩夹于暗色泥岩之中,后期深陷带东侧抬升,强烈的断裂活动对深层前积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与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特征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砂岩厚度 岩性油气藏 生储盖组合 沙河子组 精细解释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长岭凹陷深层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朱又红 王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十屋断陷、长岭凹陷深层系指营城组(K1yc)、沙河子组(K1sh)及其以下地层,其主要烃源岩沉积厚度大,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86%~90%。十屋和长岭两地区油气资源总量为10.41×108t油当量,资源丰度(7.46~15.09)×104t/km2,深层圈闭形... 十屋断陷、长岭凹陷深层系指营城组(K1yc)、沙河子组(K1sh)及其以下地层,其主要烃源岩沉积厚度大,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86%~90%。十屋和长岭两地区油气资源总量为10.41×108t油当量,资源丰度(7.46~15.09)×104t/km2,深层圈闭形成时期早、面积大,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加之资源探明程度低,尚处在储量发现早期阶段,资源潜力巨大,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深层 十屋断陷 长岭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十屋断陷深层储层异常低压与次生孔隙发育带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峰 李易霖 +3 位作者 赵慧 储田甜 万炀 姜海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0-878,共9页
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十屋断陷深层储层有效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孔隙度可达到20%左右,这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深层储层普遍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 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十屋断陷深层储层有效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孔隙度可达到20%左右,这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深层储层普遍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测地层压力系数多介于0.6—1.0之间。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异常低压与次生孔隙之间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深层异常低压的形成与该区登娄库组(K1d)末期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在此过程中地层温度降低,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度增大,溶解作用增强,从而形成次生孔隙。抬升和剥蚀作用越强烈区域,溶蚀作用也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异常低压 次生孔隙 深层储层 溶解作用
下载PDF
十屋断陷盆地古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福湘 刘立 +9 位作者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东南缘。根据古构造恢复结果,在十屋断陷的同裂谷阶段识别出主断裂坡折带和断阶坡折带。前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陡坡,受盆地的主断层控制;后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缓坡,受大致平行排列的次要断层控制。与断...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东南缘。根据古构造恢复结果,在十屋断陷的同裂谷阶段识别出主断裂坡折带和断阶坡折带。前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陡坡,受盆地的主断层控制;后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缓坡,受大致平行排列的次要断层控制。与断阶坡折带相比,主断裂坡折带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相对较大的可容纳空间,从而导致主断裂坡折带处的沉积作用以厚度大和砂岩体积分数高为特征。此外,主断裂坡折带在低水位期和湖侵期,控制了沉积体系类型,而在高水位期控制了沉积体系的规模。断阶坡折带导致沉积物厚度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 层控制 沉积体系 十屋断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