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导体激光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血清睾酮、PSA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杨振涛 王洪杰 丁晓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血清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就诊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血清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就诊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半导体激光剜除术,对照组行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睾酮、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88±10.26)min、(40.23±6.28)mL、(20.04±5.19)h、(2.96±0.81)d、(4.29±1.1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77.76±9.74)min、(64.11±8.75)mL、(27.83±8.34)h、(4.61±1.51)d、(6.02±1.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显著降低,Qmax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残余尿量为(9.04±2.37)mL,低于对照组[15.08±4.24)mL],Qmax为(26.97±8.02)mL/s,高于对照组[(18.55±7.23)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睾酮、PS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血清睾酮、PSA水平分别为(18.71±1.04)mmol/L、(4.36±1.08)ng/mL,均低于对照组[(21.05±1.15)mmol/L、(8.08±1.6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QO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IPSS、QOL评分分别为(6.10±1.25)、(1.23±0.29)分,均低于对照组[(8.23±1.31)、(1.77±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剜除术在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及血清睾酮、PSA水平等方面效果优于前列腺电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剜除术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睾酮 前列腺特异抗原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与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罗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DT)与半导体激光(DL)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成年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每位受试者选3个象限,每个象限各选取1颗探诊深度(PD)≥7 mm且病损...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DT)与半导体激光(DL)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成年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每位受试者选3个象限,每个象限各选取1颗探诊深度(PD)≥7 mm且病损情况相似的磨牙作为指数牙,共90颗,共355个位点,3颗磨牙被随机分为SRP组(单独SRP治疗,118个位点)、DL组(SRP治疗后1周进行DL辅助治疗,122个位点)、PDT组(SRP治疗后1周进行PDT辅助治疗,115个位点)。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PD、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共生杆菌(A.a)、福赛斯坦纳菌(T.f)]菌量。结果治疗前SRP组、DL组、PDT组的PD分别为(7.87±0.82)、(7.97±0.72)、(7.93±0.83)mm,治疗后6周PD分别为(5.43±1.25)、(5.17±0.79)、(5.13±0.90)mm,治疗后12周PD分别为(5.07±1.05)、(4.77±0.78)、(4.73±0.83)mm;治疗前SRP组、DL组、PDT组的CAL分别为(8.37±0.49)、(8.43±0.57)、(8.40±0.62)mm,治疗后6周CAL分别为(6.17±0.75)、(5.78±0.62)、(5.73±0.64)mm,治疗后12周CAL分别为(5.83±0.61)、(5.52±0.56)、(5.47±0.57)mm。治疗前,三组PD、CAL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周,三组PD、CAL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DL组、PDT组的CAL均优于SRP组(P<0.05);治疗后12周,三组PD、CAL较治疗后6周略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SRP组、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分别为78.0%、67.2%、65.2%,治疗后12周,SRP组、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分别为77.1%、62.3%、59.1%,均低于治疗前的94.1%、93.4%、94.8%,且治疗后12周DL组、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持续下降,低于SRP组(P<0.05);但治疗后12周DL组与PDT组BOP阳性位点占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三组P.g、A.a、T.f菌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DL组、PDT组的P.g、A.a、T.f菌量均低于SRP组,治疗后12周DL组、PDT组的A.a、T.f菌量均低于SRP组(P<0.05);但治疗后12周,DL组与PDT组的A.a、T.f菌量比较以及三组的P.g菌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DT和DL辅助SRP治疗磨牙区重度牙周炎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对牙周致病菌A.a、T.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光动力疗法 半导体激光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辅助治疗三高人群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林洁琼 尹知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3-0066,共4页
对比分析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型号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集了160例于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 对比分析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型号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集了160例于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相同比例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辅助治疗,其中8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的仪器为型号为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8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两种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TXB2、6-K-PGF1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一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也基本一致,并发症发生率也一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ZD-SG0201-YN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GD10-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都能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有利于缓解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基本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10-D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ZD-SG0201-YN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高粘血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Zn杂质诱导GaInP/AlGaInP红光半导体激光器量子阱混杂的研究
4
作者 何天将 刘素平 +3 位作者 李伟 林楠 熊聪 马骁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GaAs基GaInP/AlGaInP单量子阱结构外延片上分别使用磁控溅射设备生长ZnO薄膜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SiO2薄膜,以ZnO介质层作为Zn杂质诱导源,采用固态扩Zn的方式对激光器进行选择性区域诱导以制备非吸收窗口来提高器件的腔... 在GaAs基GaInP/AlGaInP单量子阱结构外延片上分别使用磁控溅射设备生长ZnO薄膜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SiO2薄膜,以ZnO介质层作为Zn杂质诱导源,采用固态扩Zn的方式对激光器进行选择性区域诱导以制备非吸收窗口来提高器件的腔面光学灾变损伤阈值,从而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长期可靠性。在580~680℃、20~60 min退火条件下对Zn杂质诱导量子阱混杂展开研究,实验发现,ZnO/SiO2或ZnO/Si3N4复合介质层的采用比单一Zn介质层的杂质诱导蓝移量大,且在680℃、30 min的条件下获得了最大55 nm的蓝移量。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层所施加的压应变会将外延片表面GaAs层中Ga原子析出,促使Zn原子进入外延层中以诱导量子阱混杂。通过测量光致发光光谱发现发光强度并没有明显下降,可为后期器件制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量子阱混杂 复合介质层 蓝移 非吸收窗口
下载PDF
窄脊型波导半导体激光器偏振与横模关系研究
5
作者 宋梁 贺钰雯 +10 位作者 王浩淼 周坤 杜维川 李弋 何林安 胡耀 张亮 高平宽 王欣阳 高松信 唐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基于有效折射率法建立了窄脊型波导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InGaAs量子阱窄脊型波导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特性与横模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计算,脊型波导中类TM模式在慢轴方向的有效折射率差更大,类TM模式的限制因子比类TE模式的限制因... 基于有效折射率法建立了窄脊型波导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InGaAs量子阱窄脊型波导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特性与横模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计算,脊型波导中类TM模式在慢轴方向的有效折射率差更大,类TM模式的限制因子比类TE模式的限制因子更大、更容易出现慢轴高阶模式;而随着脊型波导的高度增加,快轴高阶模式被截断,类TE00模式的限制因子逐渐增加至与类TM00模式相近,慢轴高阶模式因其大的散射损耗被抑制,理论上可实现高偏振度、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在实验方面,利用量子阱材料的增益偏振特性,通过脊型高度与宽度的设计,制备了高偏振度、基横模的窄脊型波导半导体激光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光束质量 偏振度 有效折射率法 波导模式分析
下载PDF
基于束腰劈裂偏振合束高亮度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
6
作者 赵宇飞 佟存柱 魏志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05,共6页
将一个808 nm宽发射区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纵模选择束腰劈裂偏振合束外腔中,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亮度和窄线宽的激光输出。所获激光输出功率为5.08 W,快慢轴光束质量M2=1.85×18.2,慢轴光束质量较自由运转激光器提高48%,输出激光亮... 将一个808 nm宽发射区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纵模选择束腰劈裂偏振合束外腔中,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亮度和窄线宽的激光输出。所获激光输出功率为5.08 W,快慢轴光束质量M2=1.85×18.2,慢轴光束质量较自由运转激光器提高48%,输出激光亮度B=22.74 MW·cm^(-2)·sr^(-1),是原激光器自由运转的1.3倍。所获激光光谱线宽为0.47 nm,压缩至原激光器自由运转的光谱宽度的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合束 外腔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抗辐照性能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
7
作者 王双争 曹军胜 +1 位作者 于松群 高志坚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导数和低频电噪声参数可以反映器件的内部缺陷,与器件抗辐照性能具有相关性。介绍了基于电导数技术和低频电噪声技术设计的半导体激光器抗辐照性能检测系统,能够测量并提取激光器电导数及低频电噪声参数。通过微小剂量... 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导数和低频电噪声参数可以反映器件的内部缺陷,与器件抗辐照性能具有相关性。介绍了基于电导数技术和低频电噪声技术设计的半导体激光器抗辐照性能检测系统,能够测量并提取激光器电导数及低频电噪声参数。通过微小剂量辐照前后的敏感参数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抗辐照性能评价,具有灵敏、无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电导数 低频电噪声 抗辐照性能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设计与波导层的优化
8
作者 郭嘉 贾华宇 +2 位作者 罗彪 汤宝 赵菊敏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针对1.31μm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远场发散角过大以及AlGaInAs/GaAs材料体系中Al组分的氧化导致器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在InGaAsP/InP结构基础上,上下波导层采用GaAsP材料,与由InGaAsP材料构成的有源区形成异质结结构。相比同质结构制... 针对1.31μm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远场发散角过大以及AlGaInAs/GaAs材料体系中Al组分的氧化导致器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在InGaAsP/InP结构基础上,上下波导层采用GaAsP材料,与由InGaAsP材料构成的有源区形成异质结结构。相比同质结构制作的波导层,异质结波导层结构依据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不同,实现有源层和波导层之间较大的折射率差,从而达到更好的波导限制。对1.31μm激光器中的In_(1-x)Ga_(x)As_(y)P_(1-y)材料组分进行理论计算,并根据该材料的折射率和晶格常数,对GaAs_(y)P_(1-y)材料组分、厚度进行理论计算。使用ALDS仿真软件,对同质结波导层和异质结波导层两种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确定使用100 nm厚度的GaAs_(0.145)P_(0.855)材料分别作为波导层和限制层,有效减小远场垂直发散角,提高了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在空间分布的圆对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异质结构 折射率 远场发散角
原文传递
半导体激光在老年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培 宋雪琦 +1 位作者 齐芳芳 牛家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老年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根尖周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应用半导体激光对常规方法根管预备后的根管进行消毒治疗,对照组未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比较根管预备后24 h...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老年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根尖周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应用半导体激光对常规方法根管预备后的根管进行消毒治疗,对照组未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比较根管预备后24 h、72 h的疼痛程度和根管治疗疗效。结果根管治疗术后24 h、72 h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管治疗6个月和1年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根尖周炎患者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应用半导体激光对根管进行消毒,可降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老年人 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
下载PDF
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秦晓敏 史田田 +2 位作者 王志洋 史航博 陈景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8,共16页
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谐、噪声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光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根据外腔选频器件的不同,本文主要介绍光栅型激光器、干涉滤光型激光器、波导型激光器和法拉第激光器四类外腔半导体激光... 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谐、噪声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光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根据外腔选频器件的不同,本文主要介绍光栅型激光器、干涉滤光型激光器、波导型激光器和法拉第激光器四类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分析各类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选频机制、介绍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其中,前三类激光器采用非量子器件进行频率选择,而法拉第激光器利用共振法拉第旋光效应选频,输出波长直接对应原子跃迁谱线,对激光二极管的电流与温度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随后介绍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在精密测量领域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总结并展望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腔半导体激光 法拉第激光 窄线宽 精密测量 外腔选频器件。
原文传递
双光反馈短腔半导体激光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11
作者 龚全 郭园园 +2 位作者 赵彤 孙粤辉 王云才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提出并数值验证了双光反馈短腔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稳定产生宽带混沌信号。通过理论分析对比了单光反馈和双光反馈两种结构下,反馈系数对激光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双光反馈结构的短腔半导体激光器在很大的参数范围内可以产生混沌信号。... 提出并数值验证了双光反馈短腔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稳定产生宽带混沌信号。通过理论分析对比了单光反馈和双光反馈两种结构下,反馈系数对激光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双光反馈结构的短腔半导体激光器在很大的参数范围内可以产生混沌信号。对激光器不同输出状态的信号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光反馈结构的激光器经由倍周期路径演化为混沌状态。另外,研究了双腔的反馈系数对激光器输出信号带宽的影响,发现双光反馈结构的激光器产生混沌信号的带宽可达10 GHz以上,并且随着反馈系数增大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双光反馈 混沌 混合集成
原文传递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CBCT分析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晨凯 叶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一步提出,激光治疗因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止血止痛、促进愈合等优势,在口腔疾病诊治中被广泛应用。刺激愈合过程和减轻疼痛是激光治疗最受欢迎的用途之一。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利用半导体激光配...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一步提出,激光治疗因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止血止痛、促进愈合等优势,在口腔疾病诊治中被广泛应用。刺激愈合过程和减轻疼痛是激光治疗最受欢迎的用途之一。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利用半导体激光配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治疗方案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文章综述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分析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慢性牙周炎 锥形束CT
下载PDF
集成互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微波光子学应用
13
作者 蒲涛 郑吉林 +3 位作者 张云山 周华 刘杨 李晋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光源是微波光子(microwave photonic,MWP)系统的“发动机”,从根本上决定了系统性能的上限。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集聚诸多优势,但离散器件引发的系统集成度低、结构复杂、体积大、稳定性差等弊端明显,大大限制了MWP系统的工程化应用。集... 光源是微波光子(microwave photonic,MWP)系统的“发动机”,从根本上决定了系统性能的上限。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集聚诸多优势,但离散器件引发的系统集成度低、结构复杂、体积大、稳定性差等弊端明显,大大限制了MWP系统的工程化应用。集成化是解决目前MWP技术实用化等瓶颈问题的关键,轻量级、高性能、多功能的激光器光源是集成MWP系统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集成互注入半导体激光器在高效电光转换、微波信号产生、MWP变频、弱信号探测以及光学频率梳源等MWP应用方面的创新研究,期望为集成MWP系统提供可行的高性能集成光源,推动集成MWP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尽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互注入半导体激光 高效电光转换 微波光子信号产生 微波光子信号处理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与传统手术在肥厚型舌系带修整中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程晨 姚红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7-0070,共4页
比较半导体激光和传统手术针对肥厚型舌系带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我科治疗的120例肥厚型舌系带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患儿术后出血,... 比较半导体激光和传统手术针对肥厚型舌系带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我科治疗的120例肥厚型舌系带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患儿术后出血,感染,粘连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半导体激光组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感染,出血以及粘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半导体激光在粗厚型舌系带患儿的治疗中相对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感染风险低,术后粘连复发几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舌系带 半导体激光 舌系带矫正术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基础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郭小斌 文昶 +2 位作者 李四红 王水凝 杨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组(D+SRP+L组)。SRP组不去釉突直接行SRP;D+SRP组去除釉突后行SRP;D+SRP+L组去釉突后,联合使用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附着丧失(CAL)。收集36颗存在Ⅱ型釉突的离体牙,随机分为以上3组,制备根片,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3组的表面形态,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迁移能力;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果:治疗后4周及3个月,牙周各指标改善情况,D+SRP+L组最显著,D+SRP组次之,SRP组最差(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测定各组表面粗糙度:D+SRP+L组最大,D+SRP组次之,SRP组最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PDLFs迁移细胞数目,D+SRP+L组迁移能力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VPM(peak material volume)值,D+SRP组与S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SRP+L组最低,与SR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可以提高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基础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突 半导体激光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下载PDF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压电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
16
作者 张萌 张松林 +2 位作者 刘玉为 刘时成 范鹏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6-665,共10页
针对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中普遍存在的输出光频率无跳模调谐范围小、扫描频率低、结构复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内部压电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提高回转精度、降低轴心偏移量的设计目标,提出了一种多叶片并联... 针对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中普遍存在的输出光频率无跳模调谐范围小、扫描频率低、结构复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内部压电驱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提高回转精度、降低轴心偏移量的设计目标,提出了一种多叶片并联的星型柔性机构结构。基于Lagrange方程和Duhamel积分,分别建立了压电驱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振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柔性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搭建了压电驱动系统动态特性测试平台,测试了压电驱动系统的机械响应特性以及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可调谐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压电驱动系统一阶固有频率为2187 Hz,柔性机构最大轴心偏移量为0.947 mm。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无跳模调谐性能测试中,当调谐频率为20 Hz时,实现了103.5 GHz的无跳模调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系统 柔性铰链 优化设计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
下载PDF
脊锥比对锥形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杨雅淳 杜志方 +2 位作者 宫梓傲 虞顺超 范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兼顾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光电子器件,但在高功率工作时易受非线性效应(如自聚焦和光丝)影响导致光束质量恶化。基于广角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WA-FD-BPM)对总腔长为2500μm锥形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脊形... 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是一种兼顾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光电子器件,但在高功率工作时易受非线性效应(如自聚焦和光丝)影响导致光束质量恶化。基于广角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WA-FD-BPM)对总腔长为2500μm锥形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脊形区与锥形区长度比例对其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脊形区的滤波效应是影响锥形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通过合理优化脊锥比实现输出性能的提升。当脊锥比为2∶3时输出性能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锥形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半导体激光 脊形区 锥形区 光束质量 模拟仿真
下载PDF
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贾智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伤口护理...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伤口护理)与观察组(予以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干预),各41例。比较两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每次更换敷料用时、伤口周围皮肤损伤程度、伤口愈合时间、伤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次更换敷料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周围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L-6、TNF-α、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够延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敷料更换间隔时间,缩短每次更换用时,减轻伤口周围皮肤损伤及疼痛程度,加快伤口愈合速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敷料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伤口护理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牙龈切除术联合纳米树脂充填龈下楔状缺损的效果
19
作者 谈海霞 张明 江红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69-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牙龈切除术联合纳米树脂充填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银川市口腔医院的龈方洞缘位于龈下1~1.5 mm的64例前牙及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共82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42颗患牙)和...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牙龈切除术联合纳米树脂充填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银川市口腔医院的龈方洞缘位于龈下1~1.5 mm的64例前牙及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共82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42颗患牙)和对照组(32例,40颗患牙)。试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牙龈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刀牙龈切除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1周采用纳米树脂充填楔状缺损。比较两组术后24、48、72、96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以及术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充填体完整性、边缘适应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和牙髓反应)。结果试验组术后24、48 h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96h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SBI、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SBI、PD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充填体完整性、边缘适应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和术后牙髓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龈下1~1.5 mm的楔状缺损,采用半导体激光牙龈切除术联合纳米树脂充填,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修复效果与手术刀牙龈切除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牙龈切除术 楔状缺损 纳米树脂
下载PDF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治疗毛周角化症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王雅文 邹丹 +4 位作者 张素珍 谢嫦婷 黎秀芬 邓慧君 路庆丽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臂毛周角化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自身对照组18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左上臂,70%果酸治疗右上臂,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臂毛周角化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自身对照组18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左上臂,70%果酸治疗右上臂,联合治疗组25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及70%果酸治疗方案交替治疗双上臂,间隔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对比分析1个月和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6个月复诊,治疗后1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联合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均高于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P<0.05或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提升,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数值有所回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角质层含水量更高(P<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减少,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的数值回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经皮水分丢失量更低(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激光或果酸治疗,其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近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0 nm半导体激光 果酸治疗 毛周角化症 交替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