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WT1基因表达及动态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白波 王宏伟 +1 位作者 乔振华 徐永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聚合反应检测 荧光定量逆转录 基因表达及 动态监测 RT-PCR技术 WT1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 白血病细胞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高表达 瘤基因 定量 同类型 外周血 MRD
原文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不同时间点犬脑皮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茹江江 邹小明 +1 位作者 吴华 王武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 mRNA(Caspase-3 mR-NA)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表达,探讨DHCA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资料。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 mRNA(Caspase-3 mR-NA)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表达,探讨DHCA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资料。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建立DHCA模型,分别于体外循环0 min、停循环0 min、停循环30 min、停循环60 min、复温再灌注45 min取脑皮质迅速冻存,待全部动物实验结束后统一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循环后特别是降温后Caspase-3 mRNA的拷贝数先下降,DHCA 0 min达最低值,随着DHCA过程的延长,Caspase-3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复温再灌注45 min达最大值,不同时间点Caspase-3 mRNA的拷贝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2.71,P<0.001)。复温再灌注45 min后Caspase-3 mRNA的拷贝数均显著高于此前各时间点(P<0.01)。结论DHCA中随着缺氧的加重可诱导Caspase-3 mRNA的表达,随着DHCA时间的延长,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复灌后表达达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3mRNA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梦月 杨炯 +1 位作者 杜荣辉 刘修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前结核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是新发结核最多的3个国家[1],约1/3的结核杆菌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胸腔积液所有类型的45%~55%[3]。结核性胸膜炎确诊主要依赖胸... 目前结核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是新发结核最多的3个国家[1],约1/3的结核杆菌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胸腔积液所有类型的45%~55%[3]。结核性胸膜炎确诊主要依赖胸膜或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表现[4⁃5],胸腔穿刺及胸腔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63%和66%[6],但临床实践中胸膜活检操作难度大、对医师及设备要求高,限制了胸膜活检的应用。而由于胸腔积液的少菌性,病原学检查结果常为阴性,阳性率仅为15%~46%[7],且耗时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综合临床表现和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结果,本文就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探索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重庆地区部分牛和猪外周血博尔纳病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英英 徐鸣明 +7 位作者 展群岭 余建萍 翟红 刘妍汐 陈晓 彭丹 朱丹 谢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5-1050,共6页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重庆地区牛和猪各5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BDV p40基因片段的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检出的阳性序列与GenBank中5个国家4个...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重庆地区牛和猪各5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BDV p40基因片段的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检出的阳性序列与GenBank中5个国家4个动物种属25例BDV p24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重建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3例牛和2例猪血标本BDV p24检测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00%和4.00%;5例标本BDV p40片段检测均为阳性,其余标本均为阴性;BDVp24扩增产物序列与BDV标准病毒株He/80的同源性为100%,与H1766和Strain V相比,变异程度小,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亦无变化;从发生树可以看出,5例BDV p24片段序列汇聚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重庆混合支系。提示,重庆地区牛和猪中可能存在BDV的自然感染,其流行株可能源于外来疫病病原的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p24片段 p40片段 种系发生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Cyr61和HPA-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马文慧 亓玉琴 许之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检测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蛋白、乙酰肝素酶(HPA-1)蛋白及Cyr61基因、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结肠癌中侵袭转移的机制及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Cyr61和HPA-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实时荧... 目的:检测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蛋白、乙酰肝素酶(HPA-1)蛋白及Cyr61基因、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结肠癌中侵袭转移的机制及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Cyr61和HPA-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肠癌Cyr61和HPA-1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中Cyr61蛋白及HPA-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P均<0.001);结肠癌中Cyr61 mRNA及HP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P均<0.001)。Cyr61蛋白及基因和HPA-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等相关(P均<0.05)。结论:Cyr61蛋白、HPA-1蛋白及Cyr61 mRNA、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富含胱氨酸61 乙酰肝素 蛋白免疫印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下载PDF
Cyr61和COX-2的表达与胃癌及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1 位作者 马文慧 陈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环氧合酶-2(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标本分成3组,分别为胃癌组45例、癌旁组(距癌缘2 cm)45例和正常组(距癌缘5 cm以上)4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Cyr61和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环氧合酶-2(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标本分成3组,分别为胃癌组45例、癌旁组(距癌缘2 cm)45例和正常组(距癌缘5 cm以上)4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Cyr61和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yr61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P<0.05)。Cyr61和COX-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Cyr61 mRNA、COX-2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Cyr61和COX-2对指导胃癌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富含胱氨酸61(Cyr61) 环氧合-2(COX-2)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miR-1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娟莉 喻良 +1 位作者 刘爱东 张建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32(miR-132)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组3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 目的探究微小RNA-132(miR-132)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组3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血清中miR-132水平,比较三组间临床指标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联素(ANP)水平、miR-132水平。结果三组受检者在教育程度、血清LDL-C水平、Hcy、ANP、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与MCI组,MCI组血清LDL-C水平、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血清ANP水平、精神状态评分(MMSE)低于对照组和MCI组,MCI组血清ANP水平、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清miR-132水平低于对照组、MCI组,MCI组miR-13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32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34),血清miR-132水平与ANP水平、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41;r=0.624,P=0.023)。结论 miR-132可能参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老年痴呆症诊断和治疗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微小RNA-132 同型胱氨酸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和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王春 李小静 +2 位作者 刘超华 翁晓娟 郝冬月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人SPAR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以空白组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SPARC能显著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富含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Β1转化生长因子 I型胶原蛋白
原文传递
一起肠道病毒脑炎的病原学快速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焕英 李晖 +7 位作者 曾汉日 吴德 孙立梅 梁文佳 肖红 郭雪 刘冷 柯昌文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2012年5月以来发生在广东省粤西地区罗定市的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快速的病原体检测和分子型别的鉴定。方法利用人肠道病毒通用荧光定量RT-PCR对病例的32份脑脊液(CSF)标本和7份粪便标本进行人肠道病毒...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2012年5月以来发生在广东省粤西地区罗定市的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快速的病原体检测和分子型别的鉴定。方法利用人肠道病毒通用荧光定量RT-PCR对病例的32份脑脊液(CSF)标本和7份粪便标本进行人肠道病毒的核酸快速筛查,再利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n-PCR)对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的部分VP1区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使用分子定型方法对人肠道病毒进行型别鉴定。结果人肠道病毒通用荧光定量RT-PCR筛查结果显示32份CSF标本中有26份阳性,7份粪便标本全部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3%和100.0%。对33份阳性标本进行Sn-PCR扩增,22份显示有目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15份CSF标本中13份为埃可病毒(ECV)30、2份为ECV9;7份粪便标本中6份为ECV30、1份为ECV9。结论发生在2012年广东省粤西地区罗定市的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是由以ECV30为主的人肠道病毒引起的;荧光定量RT-PCR法与Sn-PCR法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可以对人肠道病毒脑炎进行快速检测和病原型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 巢式逆转录聚合反应(Sn-PCR) 病原学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地区马和驴博尔纳病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英英 展群岭 +10 位作者 徐鸣明 余建萍 曾志磊 翟红 刘妍汐 陈晓 彭丹 朱丹 胡永波 霍康 谢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地区伊犁马和伊犁驴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流行现状,分析BDV种系来源。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nested RT—PCR,FQ—nRT—PCR),对新疆伊犁地区...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地区伊犁马和伊犁驴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流行现状,分析BDV种系来源。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nested RT—PCR,FQ—nRT—PCR),对新疆伊犁地区518匹伊犁马和206头伊犁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BDVp24基因片段检测。对检测阳性结果的标本通过BDVp40和质粒标准品的检测进行进一步验证并测序,对其进行基因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5例伊犁马和4例伊犁驴血标本BDVp24检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97%和1.94%;9例标本BDVp40片段检测均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均阴性;BDV024扩增产物序列与He/80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新疆伊犁地区伊犁马和伊犁驴中可能存在BDV的自然感染,该地区BDV流行株与He/80株存在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TAQMAN探针 伊犁马 伊犁驴
原文传递
2014年济南市一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的调查及快速病原学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恒云 王春荣 +6 位作者 刘岚铮 杨国樑 赵小东 吕燕 韩秀云 张先慧 徐胜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目的 快速鉴定2014年济南市一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分析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住院患儿逐一进行个案调查.4例患儿均采集粪便和脑脊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方法检测总肠道病毒(PE)、... 目的 快速鉴定2014年济南市一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分析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住院患儿逐一进行个案调查.4例患儿均采集粪便和脑脊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方法检测总肠道病毒(PE)、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CVA) 16、10和6型病毒核酸;PE阳性标本采用巢式反转录PCR方法扩增5&#39;-UTR区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本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疫情首发病例出现于2014年4月8日,呈人传人的传播模式.RT-PCR结果显示,所有标本PE核酸检测为阳性,而EV71、CVA16、CVA10和CVA6核酸检测均为阴性.5&#39;-UTR区核苷酸序列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经碱基局部对准检索工具分析(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显示与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B5(CVB5)同源性最高,彼此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2% ~ 100.0%,与2010年河南株CVB5(HQ99885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7.4%.4例患儿经积极的抗病毒、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本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病原体为CVB5,与2010年河南株CVB5核苷酸同源性最高.RT-PCR和巢式反转录PCR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柯萨奇病毒B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巢式反转录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3种核酸提取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松哲 倪贤生 +2 位作者 夏文 龙永艳 涂俊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783-785,共3页
目的选择常见的3种核酸提取方法,比较其对低拷贝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差异,为实验室应用和结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已确定阳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标本,作10-1~10-4系列稀释,选用Promega公司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配套试... 目的选择常见的3种核酸提取方法,比较其对低拷贝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差异,为实验室应用和结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已确定阳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标本,作10-1~10-4系列稀释,选用Promega公司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配套试剂盒、QIAGEN公司Rneasy MiniKit和国产H公司提取试剂盒3种核酸提取方法提取上述标本核酸模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RT-PCR)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在对不同拷贝数流感病毒的检测中,3种核酸提取方法以Promega公司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效率最高,以此提取效率作为100%,则QIAGEN Rneasy MiniKit和国产H公司提取试剂盒的平均提取效率依次为83.27%、55.70%。经方差分析,3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试剂之间提取核酸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核酸提取试剂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N1N1病毒 全自动核酸提取 提取效率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儿童肠道及疱疹病毒脑炎病原学诊断
13
作者 黎赛 莫丽亚 +7 位作者 刘灿 易苏武 阮洋 刘云花 郭宽鹏 刘彪 刘娜 李梨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HHV,分析这两类病毒在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感染率。其中132例患儿确诊为EV脑炎或HHV脑炎,比较分析病毒在各种标本中的检出时间。结果365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20.5%(75/365)的患儿诊断为EV脑炎,15.6%(57/365)患儿诊断为HHV脑炎。75例EV脑炎患儿以埃可病毒6型(echo 6)感染为主,占52.0%(39/75);其次为EV71感染(30.7%,23/75),echo11(6.7%,5/75),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4%,3/75)及echo30、echo9、echo4、柯萨奇病毒B组1型(CB1)、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例(1.3%,1/75)。57例HHV脑炎主要以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最多见,占35.1%(20/57)。其次为巨细胞病毒(CMV,31.6%,18/57),EB病毒(12.3%,7/57),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0.5%,6/57),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8.8%,5/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1/57)。患儿入院后病毒在脑脊液中的检出时间明显早于血清,脑脊液在发病后2~7 d可检出病毒,血清为7~26 d。结论采用一步法巢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病毒核酸极大程度提高了不明原因脑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肠道病毒Echo 6、EV71、疱疹病毒HHV6、CMV是导致本院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临床可根据发病时间合理选择标本类型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属 疱疹病毒属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巢式逆转录聚合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检测低拷贝数HBV DNA含量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刘金石 陈敏 +2 位作者 王永忠 陈伟华 徐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S1期4684-4686,4715,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试剂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数的HBV DNA量的差异与灵敏度。方法:用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方法)检测出了68例HBV DNA结果为5.1×101-1.0×103拷贝数/亳升的... 目的:了解不同试剂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数的HBV DNA量的差异与灵敏度。方法:用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方法)检测出了68例HBV DNA结果为5.1×101-1.0×103拷贝数/亳升的低拷贝数标本。然后,三家不同公司的试剂(方法 B、方法 C、方法 D)对这些样本进行复核。另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此68例标本。随访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的病人。结果:用四种方法(A、B、C、D)检测的68个样本的HBV DNA拷贝数结果如下:无拷贝(0,9,12,4);101-102(21,17,18,22);102-103(47,36,28,35),大于103(0,6,10,7)。同时,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此68例标本,有55例检测为阳性,有13为阴性结果。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含量的病人,随访发现此10病人有8例均在1~3月后出现HBV DNA的反跳,并伴肝功能的不正常,其HBV DNA的含量均在104拷贝数/毫升以上。结论:目前所用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和试剂对低拷贝数HBV DNA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巢式PCR法对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测灵敏度要远高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该研究提示测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将提供有效的药物评价和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拷贝数HBV 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巢式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