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环斑病毒半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孟祥谦 邹宗峰 +3 位作者 于凯 王雪 李金庆 缪玉刚 《植物检疫》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准确高效地检测出植物样品中的番茄环斑病毒,提高检疫效率,本研究结合了巢式PCR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番茄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成功建立了半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番茄环... 为准确高效地检测出植物样品中的番茄环斑病毒,提高检疫效率,本研究结合了巢式PCR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番茄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成功建立了半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番茄环斑病毒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两轮实时荧光PCR扩增发现只有在番茄环斑病毒侵染的植物样品中出现荧光扩增曲线,而感染TRSV、SBMV、TSWV、PDV、BPMV的植物样品和健康叶片的c DNA及对照ddH2O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根据梯度稀释法测得荧光扩增信号的最低浓度为498 ag/μL植物总RNA,说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且重复性良好。两套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套引物探针扩增效率小于第二套引物探针扩增效率。本研究建立的半巢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番茄环斑病毒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通过两轮实时荧光PCR检测相互验证,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环斑病毒 半巢式荧光定量rt-pcr 特异性 灵敏度
原文传递
刍议活动性肺结核早期检验中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咸丽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87-89,109,共4页
目的评估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检验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平邑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Xpert MTB/RIF技术、涂片抗酸染色法检验... 目的评估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检验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平邑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Xpert MTB/RIF技术、涂片抗酸染色法检验及简单法固体培养法同时检测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固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痰培养阳性率85.56%,阴性率14.44%。Xpert MTB/RIF阳性率84.44%、阴性率15.56%。涂片抗酸染色法检验阳性率48.88%、阴性率51.11%。Xpert MTB/RIF检验的灵敏度97.40%、准确度96.67%、阳性预测值98.68%以及阴性预测值85.71%均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检验50.64%、52.22%、88.64%、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8、46.722、5.922、22.546,P均<0.05)。结论与涂片抗酸染色法相比,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检验中采用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ert MTB/RIF)的应用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抗酸染色法 活动性肺结核 早期检验 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ert MTB/RIF)
下载PDF
用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蚊溴氰菊酯抗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磊 沈波 +2 位作者 李秀兰 胡小邦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7-449,共3页
目的:建立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经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鉴定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NYD鄄Tr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NYD鄄Tr进入指... 目的:建立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经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鉴定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NYD鄄Tr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NYD鄄Tr进入指数期的循环数抗性品系早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组比敏感品系组先进入指数增长期。结论:以NYD鄄Tr作为靶基因,荧光半定量RT鄄PCR可区分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亦即可检测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抗药性 溴氰菊酯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巢式RT-PCR对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测和半定量测定
4
作者 何志勇 龚福生 +3 位作者 黄诚 佘志廉 郑秋红 谢云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20-23,共4页
目的对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测和半定量测定。方法以CK-19为标记,采用巢式RT-PCR和半定量方法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癌细胞数的相对变化。结果60例肺癌中有29例CK-19阳性,18例健康人中,仅1例检测出... 目的对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测和半定量测定。方法以CK-19为标记,采用巢式RT-PCR和半定量方法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癌细胞数的相对变化。结果60例肺癌中有29例CK-19阳性,18例健康人中,仅1例检测出CK-19阳性,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有2例为CK-19阳性。实验组CK-19阳性率48%(29/60)与对照组12%(3/25)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相对癌细胞数分别为25和16个,经1周期化疗后,相对癌细胞数分别为5和1个。结论以CK-19为标记,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癌细胞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半定量RT-PCR法,能早期反映外周血中癌细胞数的相对变化情况,有助于对临床疗效及早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19 巢式rt-pcr 微转移灶 定量测定 肺癌 外周血
下载PDF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定量技术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下载PDF
RT-PCR检测病媒生物SARS冠状病毒结果初报 被引量:3
6
作者 段金花 吴军 +4 位作者 林立丰 裴福全 易建荣 卢文成 蔡松武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调查广东重点地区鼠类和蜚蠊是否携带SARS冠状病毒或者是否SARS冠状病毒的宿主 ,为寻找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及控制SARS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巢式RT -PCR技术、荧光定量RT -PCR技术。结果 利用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广州、中山... 目的 调查广东重点地区鼠类和蜚蠊是否携带SARS冠状病毒或者是否SARS冠状病毒的宿主 ,为寻找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及控制SARS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巢式RT -PCR技术、荧光定量RT -PCR技术。结果 利用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广州、中山、江门及恩平等地的 160份鼠肺样品及 15份蜚蠊的体表擦拭子检测结果表明 ,荧光定量RT -PCR未检测到阳性 ,巢式RT -PCR显示来自广州市的 1份蜚蠊体表擦拭子呈可疑阳性。结论 巢式RT -PCR、荧光定量RT -PCR都适合于病媒生物SARS冠状病毒的初步筛选 ,目前未有明显证据显示鼠类及蜚蠊携带和传播SARS冠状病毒 ,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rt-pcr 病媒生物 SARS
下载PDF
胃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小玲 李富新 +1 位作者 付强 刘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生长、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切缘组织标本30例,采用RT-PCR方法从mRNA表达水平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中Ga-lectin-1的表达情况,并用...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生长、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切缘组织标本30例,采用RT-PCR方法从mRNA表达水平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中Ga-lectin-1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Galec-tin-1蛋白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VD均分别显著高于远癌切端胃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MVD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Galectin-1参与胃癌生长和侵袭,可作为诊断、判断进展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凝集素1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基因MSRG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陈瑾歆 方定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MSRG mRNA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SRGcDNA序列设计荧光PCR适用的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用于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荧光PCR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目的建立测定MSRG mRNA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SRGcDNA序列设计荧光PCR适用的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用于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荧光PCR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荧光PCR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5.6mmol/L(G5.6)、22mmol/L(G22)、33.3mmol/L(G33.3)]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MSRG的表达并与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MSRG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荧光PCR检测显示G33.3、G22和G5.6组HepG2细胞MSRG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33.3组MSRG表达显著增加,但不能检测出G22和G5.6组间有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MSRG mRNA表达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为MSRG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rt-pcr HEPG2
下载PDF
半巢式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登革Ⅰ型病毒成熟microRN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滕娟 潘林奇 +4 位作者 李晓杰 何声梅 周文雄 陈莉 陈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建立外周血中登革病毒微小RNA检测方法,探讨其作为登革热病毒感染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筛选半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登革病毒miRNA引物,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设计的登革病毒茎环引物和扩增引物可区... 目的建立外周血中登革病毒微小RNA检测方法,探讨其作为登革热病毒感染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筛选半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登革病毒miRNA引物,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设计的登革病毒茎环引物和扩增引物可区分健康人和登革热Ⅰ型感染者;重复试验确定Ct≤35为登革病毒感染阳性,Ct〉35为阴性,同一样品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样品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总体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该方法检测miRNA的灵敏度为1×10^(-7)μmol/L,检测1~10^(-4)μmol/L内的miRN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也显示了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半巢式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qRT-PCR检测Ⅰ型DENV的miRNA方法。外周血中成熟的miRNA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DENV感染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miRNA 登革病毒Ⅰ型 巢式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1型鸭肝炎病毒R株全基因组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玉均 张桂红 +5 位作者 陈建红 廖明 徐小芹 任涛 张济培 罗开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35-2842,共8页
【目的】测定1型鸭肝炎病毒(DHV1)毒株R全基因组,建立鸭肝炎病毒1型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测定DHV1毒株R全基因组,以3D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1和P2,P3和P4进行巢式PCR,引物F和R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目的】测定1型鸭肝炎病毒(DHV1)毒株R全基因组,建立鸭肝炎病毒1型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测定DHV1毒株R全基因组,以3D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1和P2,P3和P4进行巢式PCR,引物F和R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其它GenBank上发表的DHV1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2%~99.2%,编码聚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8.8%,表明DHV1-R株与其它DHV1毒株之间病毒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同源性。基因组结构5′UTR-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UTR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副肠孤病毒属(Parechovirus)亲缘关系较近。参照鸭肝炎病毒1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PCR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结果表明巢式PCR敏感性为6pg·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确定特异性产物的Tm值,同时做普通RT-PCR。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产物的Tm值为85.6℃,最低能检测到含0.015fg·μl-1阳性质粒标准品。【结论】建立的巢式PCR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显示了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为鸭肝炎病毒1型的临床检测和流行情况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鸭肝炎病毒 全基因组 巢式PCR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家蚕化学感受蛋白BmCSP4表达谱及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培渊 乔惠丽 +3 位作者 李丹丹 鲁云风 李生才 阚云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6,共8页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是昆虫体内存在的一类主要识别和运载非挥发性的气味分子和化学刺激物的可溶性蛋白。本研究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BmCSP4的时空及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BmCSP4在家蚕Bombyx mori各发育阶...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是昆虫体内存在的一类主要识别和运载非挥发性的气味分子和化学刺激物的可溶性蛋白。本研究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BmCSP4的时空及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BmCSP4在家蚕Bombyx mori各发育阶段均表达,但表达量从4龄到蛹期逐渐减少,且在雌成虫头部、胸部和腹部表达量较少。用1-NPN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了15种外源配基与BmCSP4蛋白的结合特性,结果显示:仅芳香醛类和芳香酮类化合物在浓度10μmol/L能将1-NPN从BmCSP4中替换50%,苯甲醛解离常数为3.20μmol/L,对甲氧基苯甲醛解离常数为2.24μmol/L,2-戊基-3-苯丙基-烯醛解离常数为2.88μmol/L,1-苯基-1-丁酮解离常数为2.04μmol/L,苯乙酮解离常数为2.52μmol/L。据此推测,BmCSP4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并可能参与对芳香醛、芳香酮类气味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化学感受蛋白 定量rt-pcr 1-NPN 荧光结合
原文传递
红景天对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心肺组织中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隋岫兰 陈荣华 +5 位作者 杨锋 闫慧 郑俊 汪林勇 噶布 张世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与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的关系以及红景天治疗高原心脏病的机理。方法建立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吸烟运动刺激组、拟高原心脏病组和治疗组。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内皮抑素...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与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的关系以及红景天治疗高原心脏病的机理。方法建立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吸烟运动刺激组、拟高原心脏病组和治疗组。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刺激组心肺组织与对照组相比,VEGF受体表达水平升高,而内皮抑素下降。治疗组与拟高原心脏病组相比VEGF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而内皮抑素升高。结论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红景天可以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心脏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红景天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定量rt-pcr 大鼠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WT1基因表达及动态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波 王宏伟 +1 位作者 乔振华 徐永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荧光定量逆转录 基因表达及 动态监测 rt-pcr技术 WT1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 白血病细胞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高表达 瘤基因 定量 同类型 外周血 MRD
原文传递
烟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新影 李亮 +3 位作者 安世恒 罗梅浩 原国辉 郭线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8-656,共9页
为探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雄虫触角中克隆获得了1个GST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89223)。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 为探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雄虫触角中克隆获得了1个GST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89223)。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s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昆虫特异性Epsilon家族成员,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HaGSTe1。同时从烟夜蛾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序列,发现序列中含有5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415,513,296,333和269bp。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aGSTe1在雌、雄虫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雌、雄虫的头部(去掉触角和喙)、触角、喙、胸、足、翅以及雌虫的腹部均有表达,并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雌虫触角,这种表达情况提示其可能与触角中性信息素及其他外源物质的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夜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克隆 定量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Bmo-miR-2771对家蚕丝胶蛋白基因BmSer-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平 蒋涛 +5 位作者 王欣 宋菲 陈晨 范洋洋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6-831,共6页
微小RNA(miRNA)可通过抑制mRNA转录或使RNA降解的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研究与家蚕丝胶蛋白基因1(BmS er-1)转录后表达有关的miRNA(Bmo-miR)及其作用方式,以丰富丝胶蛋白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信息。首先从miRBase 21数据库... 微小RNA(miRNA)可通过抑制mRNA转录或使RNA降解的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研究与家蚕丝胶蛋白基因1(BmS er-1)转录后表达有关的miRNA(Bmo-miR)及其作用方式,以丰富丝胶蛋白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信息。首先从miRBase 21数据库中获得全部成熟体Bmo-miR,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一个对BmS er-1有潜在调控作用的BmomiR,命名为Bmo-miR-2771。设计茎环引物,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mo-miR-2771及其预测靶基因BmS er-1在家蚕5龄3 d幼虫头部、脂肪体、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等组织器官以及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o-miR-2771特异性地在中部丝腺中表达,并且靶基因BmS er-1在中部丝腺的相对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将构建的表达BmomiR-2771的重组质粒pcD NA3.0(ie1-egfp-pri-miR-2771-SV40)和表达BmS er-1 3'-UTR的重组质粒pG L3(A3-luc-Ser-1 3'UTRSV40)共转染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并以共转染pcD NA3.0(ie1-egfp-SV40)和pG L3(A3-luc-Ser-1 3'UTR-SV40)的BmN细胞为阳性对照,以海肾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RL-CMV为内参,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于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从细胞水平证实了Bmo-miR-2771对BmS er-1基因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胶蛋白基因Ser-1 微小RNA Bmo-miR-2771 转录后调控 定量rt-pcr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原文传递
利湿化淤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TGF-β1、Smad3 mRNA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谷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2-3243,共2页
目的探讨利湿化淤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造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妇乐颗粒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TGF-β1、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 目的探讨利湿化淤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造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妇乐颗粒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TGF-β1、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子宫组织TGF-β1、Smad3 mRNA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Smad3 mRNA含量降低(P<0.05),且以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妇乐颗粒组。结论以利湿化淤法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降低大鼠子宫组织TGF-β1、Smad3 mRNA的含量,可以抗组织纤维化、减轻组织粘连,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湿 慢性盆腔炎 大鼠模型 子宫组织 TGF-β 治疗组 荧光免疫技术 颗粒组 含量降低 组织纤维化 免疫组化法 作用机理 组织粘连 中药 酚胶浆法 测定 低剂量 定量 rt-pcr 随机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5ACmRNA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黄雪琨 李源 +2 位作者 刘红 张革化 徐伟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5A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二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成四组:对照组、IL-1β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IL-1β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培养24小时后通过荧光定量巢式RT-PCR...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5A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二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成四组:对照组、IL-1β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IL-1β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培养24小时后通过荧光定量巢式RT-PCR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 MUC5AC mRNA的定量表达在照组为(4.32±2.53)×106拷贝/μg,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为(2.96±2.17)×106拷贝/μg,IL-1β组为(3.90±1.79)×107拷贝/μg,白三烯受体拮抗剂+IL-1β组为(5.13±2.47)×106拷贝/μg。四组中MUC5AC mRNA定量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45,P<0.0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IL-1β组的MUC5AC mRNA定量表达低于IL-1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P<0.01)。IL-1β组的MUC5AC mRNA定量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和对照组比较,MUC5AC mRNA定量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降低IL-1β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对正常的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黏蛋白 荧光定量巢式rt-pcr
下载PDF
Fas死亡受体及FLIP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臧凤琳 魏熙胤 +4 位作者 史玉荣 张霖 赵秀兰 张诗武 孙保存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大肠癌细胞Fas受体及其下游通路抑制因子FLIP的表达差异,探讨Fas、FLIP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Fas表达率,半定量RT-PCR法测定FLIP mRNA的水平,并采用Ann... 目的:比较不同大肠癌细胞Fas受体及其下游通路抑制因子FLIP的表达差异,探讨Fas、FLIP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Fas表达率,半定量RT-PCR法测定FLIP mRNA的水平,并采用Annexin V法评价细胞对Fas介导的凋亡的敏感性. 结果:大肠癌细胞表面Fas表达率不同,其中HT-29细胞的表达率为42.46±4.32%,明显高于其他3株细胞.SW620 和HT-29细胞FLIP mRNA含量较高,Colo205居中,Lovo 则呈阴性;且相对于任何一株FLIP表达阳性的细胞,FLIP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FLIPs.给予凋亡诱导型抗Fas抗体(CH-11)刺激后,4株大肠癌细胞凋亡敏感性均较低. 结论: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可能通过不同途径逃避Fas介导的凋亡,其中包括下调Fas的表达和上调FLI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凋亡 死亡受体 定量rt-pcr HT-29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Annexin Colo205 细胞凋亡敏感性 FAS介导 直接免疫荧光 FLIP表达 抗Fas抗体 大肠癌细胞株 细胞表面 FAS受体 RNA含量 表达率 表达差异 抑制因子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CMS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乌日汉 斯钦巴特尔 +1 位作者 伊六喜 田自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线粒体atp A基因和orf187片段与作物雄性不育关系密切。为了研究atp A基因和orf187片段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采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克隆了甜菜体内atp A和orf187序列;序列分析揭示这2个片段序列在不育系和相应... 已有的研究表明,线粒体atp A基因和orf187片段与作物雄性不育关系密切。为了研究atp A基因和orf187片段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采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克隆了甜菜体内atp A和orf187序列;序列分析揭示这2个片段序列在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间存在差异,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两系的atp A基因和orf187片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保持系相比,atp A在不育系中发生了碱基的置换及插入;orf187在不育系中缺失6个碱基,而在保持系中多了6 bp的重复序列;基因表达分析也显示,不育系atp A在花蕾发育的前2个时期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而在大花蕾期其表达量又高于相应的保持系;orf187在不育系小花蕾时期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保持系,随着花蕾的发育,该序列在不育系中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明显低于对应保持系中的表达量。推测atp A和orf187的结构变异及异常表达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克隆 ATPA orf187 定量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梦月 杨炯 +1 位作者 杜荣辉 刘修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前结核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是新发结核最多的3个国家[1],约1/3的结核杆菌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胸腔积液所有类型的45%~55%[3]。结核性胸膜炎确诊主要依赖胸... 目前结核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是新发结核最多的3个国家[1],约1/3的结核杆菌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胸腔积液所有类型的45%~55%[3]。结核性胸膜炎确诊主要依赖胸膜或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表现[4⁃5],胸腔穿刺及胸腔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63%和66%[6],但临床实践中胸膜活检操作难度大、对医师及设备要求高,限制了胸膜活检的应用。而由于胸腔积液的少菌性,病原学检查结果常为阴性,阳性率仅为15%~46%[7],且耗时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综合临床表现和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结果,本文就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探索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