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4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1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刘晓伟 曾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18%和7.82%、5.91%和3.83%;在定位施肥初期(前3年),NPKM和NPK处理的效果优于OM,在第4年三者无差异,而第5年及之后,NPKM和OM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NPK处理。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6.88%和31.98%,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17%~41.94%和27.80%~35.81%,表层0~10 cm的增加效果显著好于10~20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土壤MBC分别显著增加了46.4%和28.7%,长期单施NPK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MBC含量,但对有机碳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NPKM或OM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绵土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和MBC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机肥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基于CWDI蒙冀半干旱区近60a谷子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赵凌暄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王孝贤 赵熙玲 陈仁伟 胡琦 张佳莹 王慧烨 赵庚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谷子生长季(5-9月)逐日气象数据,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结合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分析谷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蒙冀半干旱区谷子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站次比均随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在谷子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表现为拔节期>苗期>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3)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内谷子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发生范围均减小。干旱强度和频率的降低有利于蒙冀半干旱区的谷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CWDI旱指数 谷子 生育阶段 旱强度与频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行距对干旱半干旱区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闫文君 李榕鑫 +3 位作者 郑彩霞 杨振常 郭有琴 孙小东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23*)、产量(r=0.358)、主茎节数(r=0.312)、千粒重(r=-0.131)、单株粒重(r=-0.354)。总的来看,行距与株高、分枝数、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播量120万粒/hm2的条件下,种植行距为25 cm时荞麦折合产量最高,为2191.20 kg/hm2,与行距为20、30 cm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与行距为15 cm的处理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植行距 主要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持水性能比较研究
4
作者 韩青池 孙凯 +3 位作者 裴志永 陈宏伟 曹艳伟 孙小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与室内浸水法分析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性能,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对不同林分持水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不同树种间林冠持水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榆树林>杨树林>沙柳林>樟子松林,林分持水量介于2.36~9.98 t/hm^(2)。(2)各林分林下植被的持水量介于0.84~3.66 t/hm^(2),生物量介于1.33~3.92 t/hm^(2),生物量表现出与持水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枯落物持水量介于1.96~29.25 t/hm^(2),生物量介于1.43~13.62 t/hm^(2),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各林分间土壤毛管持水量介于543.80~645.71 t/hm^(2),饱和持水量介于562.87~694.78 t/hm^(2),杨柳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其他纯林,同时孔隙度比其他林分高。(5)欧式贴近度大小排序为杨柳混交林(0.805 6)>沙柳林(0.387 7)>榆树林(0.374 7)>杨树林(0.357 2)>樟子松林(0.163 2),欧式贴近度越大,林分持水性能越强,5种林型中杨柳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樟子松林最差。[结论]建议未来经营干旱半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建设中,适当提高混交林比例,并尝试通过更多林分合理搭配进行防护林建设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林分持水性能 模糊物元模型 欧式贴近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变化特征
5
作者 宋天媛 雷振东 +2 位作者 张星星 鲁少华 曹增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情况,本文基于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分析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通过水分盈亏指数研究玉米生育期内各月份的水分供应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 为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情况,本文基于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分析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通过水分盈亏指数研究玉米生育期内各月份的水分供应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不断降低趋势,平均温度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日照时数变化尤为显著。生育期内玉米需水量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玉米需水量与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多年降雨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仅存在1个突变点,未出现反复振荡的变化趋势。玉米全生育期不同月份均有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其中7—8月正值灌浆期,应及时监测玉米水分情况,防止水分亏缺造成减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作物需水量 气象因子 冀西北 半干旱区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披碱草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6
作者 李菲 任丽华 柳金库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52-53,共2页
辽西半干旱区气候环境较复杂,人工种草生态恢复技术在防治辽西水土流失、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中有积极作用。披碱草是抗逆性强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该文阐述了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用途,介绍了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灌溉、中耕除... 辽西半干旱区气候环境较复杂,人工种草生态恢复技术在防治辽西水土流失、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中有积极作用。披碱草是抗逆性强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该文阐述了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用途,介绍了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夏季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点,以期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人工草地 种植技术 辽西半干旱区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酸枣建园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7
作者 刘基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205-207,共3页
为实现辽西半干旱区酸枣栽培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栽培实际,开展了酸枣建园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集成了适合本地区酸枣建园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经示范应用,实现栽植当年株产酸枣1.5 kg左右,第2年株产酸枣... 为实现辽西半干旱区酸枣栽培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栽培实际,开展了酸枣建园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集成了适合本地区酸枣建园及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经示范应用,实现栽植当年株产酸枣1.5 kg左右,第2年株产酸枣3.5~4.5 kg,第3年株产酸枣5.0~7.5 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作者从酸枣品种选择、栽植地选择、栽植季节和行向、栽植技术、栽植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辽西半干旱区酸枣建园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当地农民进行酸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建园 栽培技术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种子育苗及管理技术
8
作者 郭连东 姜抢平 +2 位作者 王小亚 唐丽 王小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13-216,共4页
花椒是一种经济林树种,其栽培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收获早和回报高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纷纷进行花椒种植,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育苗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出苗... 花椒是一种经济林树种,其栽培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收获早和回报高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纷纷进行花椒种植,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育苗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出苗管理以及移栽后的土壤、水肥、常见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以期促进花椒高效种植,提高农户种植效益,推动花椒特色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花椒 育苗技术 管理技术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根用芥菜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柏叶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为解决多年来喀左县根用芥菜栽培中出现的农民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农业技术人员对喀左县根用芥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从应用良种、地块选择、深翻施肥、整地做垄、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根用芥菜高产栽培... 为解决多年来喀左县根用芥菜栽培中出现的农民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农业技术人员对喀左县根用芥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从应用良种、地块选择、深翻施肥、整地做垄、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根用芥菜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用芥菜 高产栽培技术 辽西半干旱区
下载PDF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于江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度干湿变化研究的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淙斌 马柱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一直是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尤其是气候干湿变化规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去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全球不同干旱/半干旱区的干湿变化事实和机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IPCC第6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全球干旱化...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一直是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尤其是气候干湿变化规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去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全球不同干旱/半干旱区的干湿变化事实和机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IPCC第6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全球干旱化将加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得到一致的认识。本文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关干旱/半干旱区年代尺度干湿变化,特别是年代尺度干旱研究进行梳理,系统评述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干旱/半干旱区研究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半干旱区 年代尺度湿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减穴增株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燕 孙多鑫 +4 位作者 王昭 李锦成 牛芬菊 李胜克 许小珍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23-726,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株、留苗3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株、留苗3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每穴留苗3株、4株主要性状明显优于每穴留苗1株。每穴苗4株玉米折合产量为7 723.48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723.48 kg/hm^(2),增产率10.34%;每穴留苗3株为7 549.24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549.24kg/hm^(2),增产率7.85%,增产效果明显。该种植模式适宜在海拔2 000 m以下、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减穴增株 产量 全膜双垄沟播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13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孙宁 于江 李斐 孟祥盟 谭国波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7,226,共12页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玉米根系伤流特性、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根系伤流强度、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均表现为T3>T2>CK>T1,脱落酸(ABA)含量表现为T1>CK>T2>T3;与CK和T1处理相比,T2与T3处理的CTK和IAA含量显著增加、ABA含量显著下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表观叶肉导度(AMC)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均表现为T3>T2>CK>T1,气孔限制百分率(L_(s))表现为T3<T2<CK<T1,T3处理的P_(n)、G_(s)、C_(i)、T_(r)、AMC和WUEL均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L_(s)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两年分别增加10.66%、5.54%和5.24%、6.78%;T2与T3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的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著低于T1处理。T2与T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玉米产量两年分别提高了6.45%、12.13%和16.59%、19.39%;年份与处理均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两者的影响趋势相同。T2与T3处理玉米穗长、穗直径、百粒质量显著高于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综上,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处理)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推荐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覆盖 生理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 半干旱区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
14
作者 张平良 刘晓伟 +3 位作者 郭天文 谭雪莲 董博 曾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和正常平水年份,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而丰...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和正常平水年份,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而丰水年份效果不明显。施肥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效果最好;在定位施肥初期(前2年),单施化肥(NPK)的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OM),在第3年两者无差异,而第4年之后则相反。长期施用有机肥(NPKM和OM)较NPK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77.35%和69.65%,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0.68%~76.55%和62.09%~63.31%。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NPKM和OM较NPK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3.99%和31.82%,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效果显著。长期覆膜与NPK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对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或施用有机肥(OM)可显著提高旱地黄绵土总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年际降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覆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碳 半干旱区
下载PDF
CO_(2)浓度增加对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张凯 王润元 +6 位作者 王鹤龄 赵鸿 赵福年 齐月 陈斐 杨阳 雷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8-246,共9页
为了解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在典型半干旱区(甘肃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马铃薯‘新大坪’为供试品种,设对照(390μmol·mol^(-1))和590μmol·mol^(-1)共2个CO_(2)浓度梯... 为了解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在典型半干旱区(甘肃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马铃薯‘新大坪’为供试品种,设对照(390μmol·mol^(-1))和590μmol·mol^(-1)共2个CO_(2)浓度梯度,开展CO_(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增加至590μmol·mol-1时,马铃薯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3 d;CO_(2)浓度升高对马铃薯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的响应值呈现先变大再变小的趋势。CO_(2)浓度增加促进了马铃薯块茎产量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质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590μmol·mol^(-1 )CO_(2)处理马铃薯块茎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以及铁、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下降3.43%、11.78%、13.09%、25.58%、31.94%和9.76%,而粗淀粉、粗脂肪、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0.56%、240.00%、14.28%、10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增加 马铃薯 生长动态 产量 品质 半干旱区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刘晓伟 曾骏 董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11,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团聚体占比随着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有机...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团聚体占比随着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减小呈增加趋势。施肥显著影响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和单施有机肥(OM)较单施化肥(NPK)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和平均质量直径(MWD),显著提高大团聚体(>1 mm)对有机碳的贡献率。长期施用有机肥(NPK+OM和OM)较单施化肥(NPK)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增幅达63.5%~82.8%。长期覆膜导致>2 mm粒径的大团聚体数量和MWD显著下降,覆膜与单施化肥(NPK)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和黄绵土质地条件下,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或单用有机肥(OM)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R0.25)及其稳定性,促进新碳向大团聚体富集,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地膜覆盖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稳定性,但对团聚体有机碳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覆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半干旱区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适播期的影响
17
作者 马雅丽 栾青 +6 位作者 李效珍 刘文平 李芬 班胜林 李海涛 张娜 张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后马铃薯适播期提前到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建议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盆地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尽量选择早播,可以选择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建议种植中熟品种或采取地膜覆盖提早播期来种植中晚熟品种,可以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适播期 产量 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在陇中半干旱区的产量与品质分析比较
18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5 位作者 黄杰 刘文瑜 王国栋 杨芳萍 杜文华 张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hm^(2)。T-138鲜、干草产量最高,T-133蛋白质产量最高。小黑麦的干、鲜草产量与植株分蘖数和枝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株蛋白质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鲜干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T-133和T-138小黑麦品系综合性状较优,在试验区适应性表现较好,可作为陇中半干旱区优质饲草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19
作者 于淼 郭玲玲 池景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630,697,共6页
【目的】研究半干旱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调控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玉米试验基地为平台,以玉米耕层不同生育期(栽培前、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 【目的】研究半干旱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调控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玉米试验基地为平台,以玉米耕层不同生育期(栽培前、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养分测试技术对玉米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分析,阐明玉米-土壤-细菌互作机制。【结果】5个时期土壤样品中,土壤养分中的全磷(TP)、速效磷(AP)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有机质(OM)相对稳定,氨氮(AN)与全氮(TN)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显示,苗期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高,其独有的OTU数和OTU总数也最高。在门水平上,5个时期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其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细菌群落中前4位的优势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占21.12%~32.70%,其次为变形菌门,占19.68%~23.40%。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与土壤TN、OM有关。丰富度指数则与AN、OM有关。【结论】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及细菌多样性均随生育期而发生不同变化,生产中可根据各指标变化规律进行有效调控,为本地区玉米种植合理施肥、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玉米 细菌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
下载PDF
半干旱区青贮玉米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0
作者 王淑英 樊廷录 +6 位作者 李尚中 赵刚 程万莉 党翼 王磊 张建军 周刚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74-678,共5页
为推动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保障甘肃半干旱区农业“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良性循环。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资料选用标准及准则、产量指标、播前准备、施... 为推动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保障甘肃半干旱区农业“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良性循环。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资料选用标准及准则、产量指标、播前准备、施肥、品种选择、机械覆膜、适期播期、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和膜秸还田等方面制定了半干旱区青贮玉米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青贮玉米 生物降解地膜 覆盖栽培技术 规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