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成因研究——来自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旭平 王晗 孔凡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11,共17页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在变质地质学领域,继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高峰之后的又一重要前缘课题,对于认识地壳构造-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高温-...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在变质地质学领域,继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高峰之后的又一重要前缘课题,对于认识地壳构造-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变质演化特征,及其相应的变质事件与构造属性。我国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带,包括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孔兹岩带——从内蒙西段的大青山到东段的集宁-凉城地区的超高温变质岩,皆为Al-Mg质和Al饱和体系的超高温变质岩石,常见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的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以及含假蓝宝石±尖晶石、但缺少石英的非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南非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分别发现有独特的Fe-Al饱和的铁尖晶石+石英+大隅石、刚玉+高温石英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罕见的高温硼硅酸盐和硅硼铝镁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以及Ca-Mg质饱和的钙镁橄榄石+镁硅钙石镁黄长石+镁橄榄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的麻粒岩。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矿物和岩石在高温-超高温条件下的特殊行为方式,不同构造环境和岩石化学成分下的变质反应及其热动力学过程。由此提出超高温变质作用成因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包括不同类型和地质属性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成因特征;麻粒岩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高温-超高温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和重新水化过程中流体的作用以及岩体形变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变质反应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元素地球化学和熔体作用行为;岩石保留的可能的变质事件和年代学记录,定量评价高温-超高温过程中变质演化的时间跨度和演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高温麻粒岩 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 南非Kaapvaal克拉通高温-超高温麻粒岩 科学问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两期深熔石榴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石强 李晨 +6 位作者 周煜欣 高鑫 李蕙萱 马人文 许严 赵忠海 徐仲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0-1116,共27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与深熔源岩(泥质片麻岩)在野外空间上渐变过渡、密切共生。石榴花岗岩中含有大量的源岩包体、残留体、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深熔源岩中也存在大量的石榴花岗岩团块,这些...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与深熔源岩(泥质片麻岩)在野外空间上渐变过渡、密切共生。石榴花岗岩中含有大量的源岩包体、残留体、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深熔源岩中也存在大量的石榴花岗岩团块,这些混合岩的岩性在宏观上具有不均一性。岩相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矿物组成相近,二者具有特征十分相似的石榴石,主要为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拟合程度较好,均具有高TFeO/MgO值和Al_(2)O_(3)质量分数,K_(2)O/Na_(2)O值和CaO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变化,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Ti和P等元素。与世界上典型的S型花岗岩成分偏离,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具有低SiO_(2)质量分数(50.30%~73.10%)和高MgO+TFeO质量分数(1.6%~14.8%)。研究认为偏离正常S型花岗岩的成分范围与石榴石残留体带入和幔源物质添加有关。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由2.45~2.37 Ga和1.95~1.90 Ga两期深熔事件形成,与区域上幔源岩浆底侵时代相近,指示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是幔源基性岩浆侵入麻粒岩相变质沉积岩中引起变沉积岩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 大青山地区 集宁—凉城地区 石榴花岗岩 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形成时代新证据:巴彦乌拉-贺兰山地区锆石SHRIMP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4
3
作者 董春艳 刘敦一 +5 位作者 李俊建 万渝生 周红英 李承东 杨岳衡 谢烈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913-1922,共10页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西段巴彦乌拉-贺兰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和贺兰山岩群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片麻状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323±20)Ma,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923±28)和(18...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西段巴彦乌拉-贺兰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和贺兰山岩群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片麻状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323±20)Ma,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923±28)和(1856±12)Ma.锆石核、幔和边Hf同位素组成相近,19个数据点TDM1(单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2455~2655 Ma.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中大多数残余锆石年龄集中分布,平均年龄为(1978±17)Ma,另有少量更老残余锆石(2871~2469 Ma)存在.变质锆石由于U含量很高导致强烈铅丢失,未能获得准确年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TDM1为1999~3047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贺兰山岩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太古宙;(2)研究支持了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陆块和阴山陆块之间存在一规模巨大的古元古代孔兹岩带的认识;(3)孔兹岩带内大量存在的古元古代早期地质体可能是孔兹岩系碎屑沉积物物源区之一;(4)鄂尔多斯地块、阴山地块和东部地块大致在同时发生相互碰撞拼合,导致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 古元古代 SHRIMP定年 贺兰山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基础地质调查进展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惠初 张家辉 +4 位作者 任云伟 施建荣 相振群 常青松 王智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18-41,共24页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被认为是古元古代造山带,晋冀蒙相邻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温变质岩吸引了国内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家的目光。本文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阴山新...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被认为是古元古代造山带,晋冀蒙相邻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温变质岩吸引了国内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家的目光。本文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阴山新太古代岩浆弧(阴山地块)、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Pt_(1))、凉城深熔花岗岩带(Pt_(1))、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Pt_(1))和五台新太古代岛弧带。梳理了古元古代造山带三个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和主要构造热事件,认为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和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在物质组成和构造热事件记录上具有可比性。通过地质填图,将凉城深熔花岗岩划分为3期6种岩石类型,并发现了不含石榴石的紫苏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具有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特征。根据钻孔资料结合航磁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变质基底的构造属性,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线切割了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鄂尔多斯基底不是一个太古宙地块。综合分析古元古代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经历了大陆裂解、俯冲碰撞、板片拆沉-地幔上涌、挤压造山和造山后伸展抬升的复杂演化过程,反映了早期热板块构造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麻粒岩 构造单元 深熔花岗岩 孔兹岩 古元古代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隆化地区蓝旗镇古元古代石榴石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3 位作者 曲军峰 胡兆初 郭春丽 陈军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65-2383,共19页
隆化地区蓝旗镇石榴石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与古元古代红旗营子杂岩密切共生。岩石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榴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894~1878Ma,属于古元古... 隆化地区蓝旗镇石榴石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与古元古代红旗营子杂岩密切共生。岩石主要由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榴石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894~1878Ma,属于古元古代中晚期。岩石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64.09%~70.80%和3.64%~5.73%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到钾玄岩过渡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Al2O3(14.50%~16.13%)和较低的CaO(1.25%~3.27%)和Na2O(1.80%~2.57%)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7~1.34之间,表明该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较高的CaO/Na2O比值(〉0.3),以及较低的Al2O3/Ti2O、Rb/Sr和Rb/Ba比值,指示岩浆源区为贫粘土、富斜长石的砂质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进一步说明其物源可能是单塔子和红旗营子杂岩经风化作用的产物。蓝旗镇石榴石花岗岩具有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S型花岗岩相似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变质岩和岩浆岩资料,本文认为孔兹岩带在空间上可能从内蒙古集宁地区向东延伸到了冀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孔兹岩 隆化地区 石榴石花岗岩 元古代
下载PDF
孔兹岩带古元古代中期构造背景:来自卓资地区~2.2Ga紫苏碱长花岗岩的证据
6
作者 连光辉 徐仲元 +2 位作者 任云伟 冯帆 薛吉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6-692,共17页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分布较广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孔兹岩带东部卓资地区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为孔兹岩带构造演化及孔...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分布较广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孔兹岩带东部卓资地区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为孔兹岩带构造演化及孔兹岩系沉积环境提供约束。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2.2Ga),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及~1.89Ga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岩石具有铁质、钙碱性至碱钙性、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特征,具有较高SiO_(2)、Na_(2)O+K_(2)O、Ga、Zr含量及FeO^(T)/(FeO^(T)+MgO)值,低Al_(2)O_(3)、CaO、MgO、Sr、Cr含量及较高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35~887℃,平均860℃),与A型花岗岩指标相近。样品呈现平坦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负Eu异常,富集K、Rb、Ba、Zr、Hf,亏损Sr、Nb、Ta、P、Ti。综合研究表明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是在弧后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导致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熔体可能经历了斜长石、含钛矿物相及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孔兹岩带东部在古元古代中期(~2.2Ga)可能处于弧后伸展背景,孔兹岩带是否存在古元古代中期陆内裂解事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孔兹岩 古元古代中期 紫苏花岗岩 A型花岗岩 弧后伸展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含夕线石泥质麻粒岩中石榴子石的金红石出溶 被引量:1
7
作者 苟龙龙 张成立 +1 位作者 张立飞 王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对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泥质麻粒岩样品中石榴子石的金红石出溶进行报道.该麻粒岩样品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条纹长石、黑云母和石英.长石地质温度计在压力1×10^6kPa时给出的峰期温度大约为980℃,表明该样品曾经历了超... 对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泥质麻粒岩样品中石榴子石的金红石出溶进行报道.该麻粒岩样品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条纹长石、黑云母和石英.长石地质温度计在压力1×10^6kPa时给出的峰期温度大约为980℃,表明该样品曾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激光拉曼分析显示石榴子石中的定向针状金红石具有特征谱峰446~448和610cm^-1.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3~4组相互平行定向的针状金红石包体,因此认为它们是在变质峰期后抬升和降温过程中由石榴子石出溶形成.石榴子石出溶定向针状金红石可以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用来指示超高温变质作用,当然也同样对其他超高温变质地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中定向 针状金红石 出溶作用 超高温变质作用 孔兹岩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磴口和佘太地区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变质锆石对其北界位置的再约束 被引量:5
8
作者 段瑞涵 刘超辉 施建荣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86-3402,共17页
准确限定古老陆块及其之间造山带或缝合带的位置一直是早前寒武纪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前人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边界在磴口地区的延伸方向以及在佘太地区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着争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孔兹岩带西部磴口地区的花岗... 准确限定古老陆块及其之间造山带或缝合带的位置一直是早前寒武纪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前人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边界在磴口地区的延伸方向以及在佘太地区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着争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孔兹岩带西部磴口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和中部佘太地区的斜长角闪岩中的变质锆石进行了矿物包裹体、U-Pb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磴口地区一个花岗片麻岩岩浆锆石的U-Pb年龄为2 549±14 Ma,变质锆石年龄为1 874±26 Ma,另一个花岗片麻岩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1 877±25 Ma,锆石的稀土元素整体呈现出左倾的特征.佘太地区北部一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2 469±15 Ma,南部两个样品的变质年龄为1 924±25 Ma和1 800±20 Ma,锆石的稀土元素同样表现为左倾的特征.结合岩石组合、新太古代末和古元古代两期变质事件的空间分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磴口地区孔兹岩带与阴山陆块的边界更有可能向西延伸,而非以往认为的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在佘太地区这条边界应沿武川-固阳-佘太分布,而非以往认为的沿武川-固阳-乌拉特后旗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孔兹岩 古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微量元素 锆石包裹体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太古和元古活动带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发展
9
作者 孙大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太古和早元古地壳以垂直增原为主,华北克拉通以外早元古地壳大范围地增生,其中、晚元古活动带则发生了地壳开会和水平增殖。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发展。 华北克拉通的太古宙地体主要由高级变质岩和花... 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太古和早元古地壳以垂直增原为主,华北克拉通以外早元古地壳大范围地增生,其中、晚元古活动带则发生了地壳开会和水平增殖。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发展。 华北克拉通的太古宙地体主要由高级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所构成。大部分地区仍可见到变质的上壳岩,如变质的双峰式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变粒岩、孔兹岩、大理岩和条带状铁建造等,形成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体的自身岩石特征。已知太古宙的岩石时限为3.5—2.55Ga,其年代构造格架表现为大面积的晚太古岩石中包含了局部的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太古宙 活动 花岗质 孔兹岩 变粒岩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边缘 克拉通 火山碎屑岩
下载PDF
乌拉山地区早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5 位作者 丁正江 陈军强 刘平华 施建荣 蔡佳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500,共16页
早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乌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是记录该区陆壳增生及构造演化的主要物质载体。4件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2.45Ga,并经历了~2.45Ga及约1.89~1.95G... 早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乌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是记录该区陆壳增生及构造演化的主要物质载体。4件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2.45Ga,并经历了~2.45Ga及约1.89~1.95Ga多期变质热事件;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301×10-6~909×10-6),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N比值在13~56之间,无明显Eu异常(Eu/Eu*=0.76~1.81,平均为1.18),具有较高的Sr含量(在495×10-6~895×10-6之间),低的Yb含量(在0.5×10-6~2.61×10-6之间);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模式图显示,强烈亏损Nb,Ta,Th,U及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及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它们为镁质、准铝质至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指示其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暗示该区早古元古代时期的弧陆增生作用,并经历了从弧陆增生、陆——陆碰撞造山到造山后伸展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壳增生 花岗质片麻岩类 乌拉山 孔兹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贺兰山古元古代同碰撞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 U-Pb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正辉 柳小明 +1 位作者 董云鹏 肖志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05-2415,共11页
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贺兰山地区出露的贺兰山孔兹岩系中,侵入有大量花岗岩,并以S型花岗岩为代表。本次研究的沙巴台花岗岩具有高SiO2和Al2O3(分别为71.96%~73.87%和14.36%~15.10%)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1.19~1.30,A/NK=1.29~1.... 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贺兰山地区出露的贺兰山孔兹岩系中,侵入有大量花岗岩,并以S型花岗岩为代表。本次研究的沙巴台花岗岩具有高SiO2和Al2O3(分别为71.96%~73.87%和14.36%~15.10%)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1.19~1.30,A/NK=1.29~1.48,属于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La/Yb)N=12~191),并具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0.15~0.32)。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U和Pb并亏损Ba、Nb、Ta、Sr和Ti元素。综合研究推断其为孔兹岩系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测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958±30Ma,代表了贺兰山S型花岗岩结晶年龄。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推断贺兰山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陆块与阴山陆块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孔兹岩 贺兰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金科 张道涵 +5 位作者 魏俊浩 付乐兵 谭俊 王大钊 施海鹏 王艺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对贺兰山北段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其源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物质的量比即n(Al2O3)/n(Na2O+K2O)(记为A/CNK,为1.18-1.29)、低FeOt和MgO质量分数... 对贺兰山北段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其源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物质的量比即n(Al2O3)/n(Na2O+K2O)(记为A/CNK,为1.18-1.29)、低FeOt和MgO质量分数比即w(FeOt)/w(MgO)(小于10)、低P2O5(质量分数为0.15%-0.22%)和高K2O(质量分数为5.09%-5.86%)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w(La)/w(Yb)]N=10.4-153.6),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9-0.49);同时,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和Ti等。似斑状花岗岩与孔兹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应为孔兹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较低的w(CaO)/w(Na2O)、较高的w(Rb)/w(Sr)和w(Rb)/w(Ba)暗示孔兹岩的原岩应为泥质岩或是以泥质岩为主的、成熟度较高的沉积岩,反映其当时的沉积环境应为被动大陆边缘,而非活动大陆边缘。似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22±31)Ma,与孔兹岩带内所记录的1.92-1.90Ga期间的岩浆-变质事件相吻合,可能反映了构造体制由碰撞挤压到伸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孔兹岩 贺兰山北段 古元古代 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庞岚尹 高昕宇 +2 位作者 孙乾迎 胡波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44-2362,共19页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贺兰山地区分布有大规模的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它们可以为进一步解析孔兹岩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本文选取出露于贺兰山中段的黄旗口花岗质岩体开展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和Lu-H...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贺兰山地区分布有大规模的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它们可以为进一步解析孔兹岩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本文选取出露于贺兰山中段的黄旗口花岗质岩体开展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黄旗口岩体主要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黄旗口岩体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事件的复式岩体,早期岩体时代为2056±24Ma,晚期岩体时代为1965±14Ma。黄旗口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呈现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具有高的SiO2(62. 77%~74. 79%)、Al2O3(13. 67%~18. 05%)和K2O(2. 37%~7. 20%)值,低的NaT2O(1. 36%~3. 47%)和FeO (0. 15%~8. 82%)值。岩体的A/CNK(1. 10~1. 42)> 1. 1,含有S型花岗岩特征矿物(白云母、石榴子石和堇青石),表明岩体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70. 0×10-6~25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6. 25~21. 5,(La/Yb)N=6. 75~54. 5),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0. 33~0. 9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岩体εNd(t)值(+1. 26^+3. 78)和εHf(t)值(+0. 7^+8. 7)均为正值,二阶段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tDM2,Nd=2. 12~2. 34Ga和tDM2,Hf=2. 09~2. 82Ga。黄旗口两期岩体与孔兹岩系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表明贺兰山地区变质沉积岩为黄旗口S型花岗岩的主要源区物质。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的εNd(t)和εHf(t)值均为正值,表明源区物质除古老地壳物质外,还有一定量新生地壳成分的加入,其中晚期岩体具有更高的εNd(t)和εHf(t)值,表明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更为明显。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黄旗口早期岩体形成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的早期阶段,暗示两个微陆块初始碰撞时间早于2. 05Ga,晚期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阶段的峰期,表明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阶段的持续时间很可能大于80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S型花岗岩 孔兹岩 贺兰山 华北克拉通 陆-陆碰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