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清理“黑地”运动
1
作者 刘新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隐瞒地亩的“黑地”问题。在为了缓解财粮压力,保证抗日供需,调整群众粮赋标准,完善征收体制目的的驱动下,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黑地”进行了清理。“黑地”问题原因复杂,既有历史与现实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隐瞒地亩的“黑地”问题。在为了缓解财粮压力,保证抗日供需,调整群众粮赋标准,完善征收体制目的的驱动下,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黑地”进行了清理。“黑地”问题原因复杂,既有历史与现实因素,又掺杂自然与人为因素,根据地采用鼓励自报、群众举发、政府清丈等方式并通过调整政策、加大奖惩、发动群众、改造村政等途径对“黑地”进行清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地政府从政策规定、政党动员与群众期望的交织中获得了构建根据地新财经体系和新治理秩序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黑地” 根据地财政 合理负担
下载PDF
“人民戏剧”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生产建设动员
2
作者 宋戈 段俊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74-80,共7页
抗战时期,应敌后抗战宣传和生产斗争宣传的需要,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大量以生产建设运动为题材的“人民戏剧”。这些戏剧艺术化地诠释了减租减息土地政策,颂扬了开荒春耕、变工互助的生产运动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全面呈现了华北抗日根... 抗战时期,应敌后抗战宣传和生产斗争宣传的需要,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大量以生产建设运动为题材的“人民戏剧”。这些戏剧艺术化地诠释了减租减息土地政策,颂扬了开荒春耕、变工互助的生产运动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全面呈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图景。华北抗日根据地生产建设运动催生了“人民戏剧”,并促成了人民文艺的发展与繁荣;“人民戏剧”编演活动又推动了根据地的生产建设运动,强化了根据地的抗战文化宣传与革命思想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戏剧” 华北抗日根据地 生产建设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幼保健工作述论
3
作者 胡雅雯 李洪河 《创新》 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恶劣,加之日寇的法西斯暴行,更恶化了根据地军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严重影响了根据地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妇女儿童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为改善根据地妇女儿童生存...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恶劣,加之日寇的法西斯暴行,更恶化了根据地军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严重影响了根据地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妇女儿童患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为改善根据地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北各根据地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卫生健康知识普及、新法接生推广及儿童保育、群众卫生运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根据地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为此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抗日根据地 妇幼保健工作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村干部教育
4
作者 苑朋欣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29-37,141,共10页
为了适应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和民主政府十分重视村干部教育工作,通过开办干部训练班和开展冬学教育等形式,大力开展村干部教育.这从思想上、文化上培养和训练了大批村干部,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 为了适应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和民主政府十分重视村干部教育工作,通过开办干部训练班和开展冬学教育等形式,大力开展村干部教育.这从思想上、文化上培养和训练了大批村干部,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坚持抗日斗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村干部 干部教育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以医疗卫生展览为例
5
作者 王志峰 焦冰睿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华北革命根据地迷信思想存在、卫生防疫意识缺乏,再加上战争频发和敌伪投毒,疾疫严重威胁着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到军队士兵战斗效能的发挥。为此华北抗日根据地举办了一系列包括...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华北革命根据地迷信思想存在、卫生防疫意识缺乏,再加上战争频发和敌伪投毒,疾疫严重威胁着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到军队士兵战斗效能的发挥。为此华北抗日根据地举办了一系列包括建立医疗机构和培养医务人员、强调公共卫生与家庭卫生、反对封建迷信与提倡科学就医、自主研发医疗器械与药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展览。这些展览由专业人士和卫生部门参与筹办,注重展品的选取陈列和观众的互动反馈,增强了根据地人民的卫生观念和政治认同,促进了根据地中西医的进一步合作和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华北抗日根据地 医疗卫生工作 展览
下载PDF
近20年来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光梅红 李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华北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先开辟的抗日 根据地。它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20年来,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的研究引起 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经济史 述评
下载PDF
政治与伦理的统一:华北抗日根据地和睦家庭的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永 延凤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中出现了政治与伦理相分离的问题,用粗暴的斗争方式解决家庭纠纷,形成了妇女主义偏向,激化了性别矛盾和代际冲突,以至影响了抗战。1939年后,华北根据地党组织开展了和睦家庭建设运动,把政治取向融合于... 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中出现了政治与伦理相分离的问题,用粗暴的斗争方式解决家庭纠纷,形成了妇女主义偏向,激化了性别矛盾和代际冲突,以至影响了抗战。1939年后,华北根据地党组织开展了和睦家庭建设运动,把政治取向融合于伦理情谊之中,改良家庭关系,既从家庭束缚中解放了妇女,又巩固了农民阶级统一战线,较好地发挥了团结抗战、造福民众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婚姻制度 和睦家庭
下载PDF
新政治史路径下的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以新世纪以来华北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豪 秦铁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新政治史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潮流。作为对西方新史学的一种反思,新政治史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突破与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汉学界各种译著的陆续出版和国内社会史... 新政治史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潮流。作为对西方新史学的一种反思,新政治史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突破与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汉学界各种译著的陆续出版和国内社会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中国学术界在新政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新政治史的研究路径也越来越得到中国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政治史 中共党史研究 路径 解放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学术界 述评
下载PDF
私人互助借贷的新方式──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互借”运动初探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金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6-100,共5页
私人互助借贷运动是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在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制度后,人民群众为克服生产生活困难而采取的一种互借互助方式,并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广。它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救、抵御灾害、发展经济、... 私人互助借贷运动是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在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制度后,人民群众为克服生产生活困难而采取的一种互借互助方式,并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广。它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救、抵御灾害、发展经济、增强凝聚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运动也存在开展不平衡、强迫借贷、只借不还及个别人挥霍浪费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私人互助借贷运动 高利贷 中国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中国北方农村社会发展——战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一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80,共5页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50周年。无论从何角度观察,战争给予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和难以估量的。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战争结束的时间愈久,其对战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就暴露的愈充分,也就愈能更准确地进行学术上的探究。本文主要涉...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50周年。无论从何角度观察,战争给予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和难以估量的。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战争结束的时间愈久,其对战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就暴露的愈充分,也就愈能更准确地进行学术上的探究。本文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的实际含义以及对战后农村社会发展造成何种影响,由此说明战时根据地农村社会变革的程度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社会变革 农村社会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减租减息 中国北方 华北农村 阶级斗争 抗战时期 群众运动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二流子”改造 被引量:7
11
作者 牛建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100,共7页
抗战时期,在华北根据地农村有数以十万计的"二流子",给根据地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各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改造"二流子",动员他们参加生产和抗战,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教育,增强了中共对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 抗战时期,在华北根据地农村有数以十万计的"二流子",给根据地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各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改造"二流子",动员他们参加生产和抗战,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教育,增强了中共对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和控制,社会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二流子” 改造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敬神活动与政府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立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敬神活动广泛存在,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敬神活动,华北各根据地政府没有简单禁止,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通过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迷信职业者、开展医药卫生运动等方式在民众... 华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敬神活动广泛存在,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敬神活动,华北各根据地政府没有简单禁止,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通过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迷信职业者、开展医药卫生运动等方式在民众中树立科学观念以减少敬神活动。中共政权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敬神活动 政府应对 迷信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期间基层政权建设述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把增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克服根据地政权机构配置上的"头重脚轻"现象和工作效能低下等问题。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兵简政期间,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选派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基层、建立完善规章制...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克服根据地政权机构配置上的"头重脚轻"现象和工作效能低下等问题。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兵简政期间,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选派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基层、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改变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干部素质,而且提高了根据地政权机构的工作效率。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根据地政权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建设 干部素质 工作效能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银行在产业革命中的角色转换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旺龙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基于华北抗日根据地产业结构老化、封建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的特点,中共领导人明确提出了“产业革命”的口号,以改造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根据地银行系统在创建初期侧重于执行政府职能,推行扩张性放贷政策,但后来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 基于华北抗日根据地产业结构老化、封建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的特点,中共领导人明确提出了“产业革命”的口号,以改造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根据地银行系统在创建初期侧重于执行政府职能,推行扩张性放贷政策,但后来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根据地银行在后期加强自身的组织社会化建设,力图转变成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这些反映了根据地银行运用市场规律的探索与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银行 产业革命 角色转换
下载PDF
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创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云峰 姚尚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抗战期间,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进行美术创作:包括壁画、布画创作,版画、画报、连环画,举办画展,设立文艺奖。华北抗日根据地美术活动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的,重视美术教育,反映了抗战的主题。根据地美术创作活动,丰富了... 抗战期间,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进行美术创作:包括壁画、布画创作,版画、画报、连环画,举办画展,设立文艺奖。华北抗日根据地美术活动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的,重视美术教育,反映了抗战的主题。根据地美术创作活动,丰富了军民的文化生活,鼓舞了士气,还起到瓦解敌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华北抗日根据地 美术创作
下载PDF
妇女解放政策与乡村社会传统——兼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妇女生活的重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晓鹏 邵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抗战时期,中共在重构华北根据地的妇女生活进而解放妇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妇女解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北乡村妇女的命运,妇女被解放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加速了... 抗战时期,中共在重构华北根据地的妇女生活进而解放妇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妇女解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北乡村妇女的命运,妇女被解放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加速了乡村社会封建秩序的瓦解进程。与此同时,妇女解放政策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抵制和阻碍,中共政权的宏观政策适时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妇女解放政策和乡村社会传统之间呈现出多重互动、上下交错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统 妇女解放 华北抗日根据地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光梅红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抗战爆发后,华北农村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行业萎缩,规模缩小,甚至出现停产的现象。但同时部分手工业行业因适应战时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并呈扩大趋势。手工业生产采用家庭经营、手工业小组和合作社、个体经营等模式。手工业收入占到农家... 抗战爆发后,华北农村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行业萎缩,规模缩小,甚至出现停产的现象。但同时部分手工业行业因适应战时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并呈扩大趋势。手工业生产采用家庭经营、手工业小组和合作社、个体经营等模式。手工业收入占到农家经济的30%,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手工业 研究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形象的重塑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90,共7页
抗战伊始,中共在华北根据地领导的妇女运动试图通过建立妇女组织及一系列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塑造属于乡土社会的"新女性",鼓励她们走出家庭,加入到抗日大军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革命颠覆传统,革命凌驾于惯习之上的情境,妇... 抗战伊始,中共在华北根据地领导的妇女运动试图通过建立妇女组织及一系列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塑造属于乡土社会的"新女性",鼓励她们走出家庭,加入到抗日大军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革命颠覆传统,革命凌驾于惯习之上的情境,妇女运动不但使乡村两性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突出,更影响了抗战大局的稳定。于是,中共调整妇女运动的方向,不再一味地强调农妇走出家庭、颠覆传统的父权制家庭体系,而是借"立典推英"鼓励妇女参加生产,藉此塑造了鲜活的"新女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妇女形象 妇女运动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考察(1943-1945)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文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开始全面建构。华北抗日根据地以利益诱致、广泛宣传、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等为手段,以变工组、合作社等多样化形式为载体,把农民组织起来,成功渡过难关,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文化乃至农民性格的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的建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话语建构的蓝本,为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组织起来” 革命话语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立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采取一系列除旧布新的社会变革措施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提高了根据地... 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采取一系列除旧布新的社会变革措施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正是这种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使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社会变革 精神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