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研究
1
作者 陈波 朱红锐 +1 位作者 陈娟 王美英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75-78,共4页
新冠感染疫情使全国高校开始在线教学,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成为紧迫而重要的事。其导向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网络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来自党和政府的推... 新冠感染疫情使全国高校开始在线教学,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成为紧迫而重要的事。其导向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网络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来自党和政府的推动、服务和监督,协同创新的组织机制来自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其中,高校党委进行顶层设计,二级学院党委和职能处室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贯彻执行。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是“三全育人”的要求,将大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在线教学 协同创新 信息化 网络教学
下载PDF
黔南地区医学信息资源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
作者 王世艳 贺莉芳 +3 位作者 余跃生 江文涛 周洪丽 蔡贵龙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探讨以高校图书馆为龙头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医学信息资源协同创新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协同创新、五个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平台,藉以优化整合区域医学信息资源,为医药卫生决策、教学科研、临床诊疗、疾病预... 探讨以高校图书馆为龙头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医学信息资源协同创新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协同创新、五个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平台,藉以优化整合区域医学信息资源,为医药卫生决策、教学科研、临床诊疗、疾病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民族医药研发等领域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信息资源 协同创新 共建共享
下载PDF
加强辽宁省、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崔玥晗 孙大为 +1 位作者 宋晓东 孙振宇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1-15,44,共6页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是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体制变革,其在体制机制、结构和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是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体制变革,其在体制机制、结构和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市两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着力培育重大成果、加强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探索激励机制与加强监督考核等推进辽宁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农业科技 协同创新 辽宁省
下载PDF
政产学研视域下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4
作者 尹益民 周盈 李成帅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科技创新在推动科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驱动环节。本文基于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的现状,以南充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加... 科技创新在推动科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驱动环节。本文基于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的现状,以南充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加强政策支持、深化科研合作、创新氛围营造、人才引进与留住、资金投入增加、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以期为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 生命科学 高等教育 协同创新 南充市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组态分析
5
作者 梁彦清 弓晓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6,共9页
高技术企业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解决中国科技“卡脖子难题”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TOE框架,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技术、组织和环境对高... 高技术企业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解决中国科技“卡脖子难题”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TOE框架,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技术、组织和环境对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多重联动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协同创新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高企业协同创新的组态包括“要素聚合型”、“自我发展型”和“内外协同型”3条;同时目前中国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较为均衡,而在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失调。因此,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强化要素协同,推进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要素互动与流通;创新技术平台,赋能低协同创新企业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利用区位优势,助推企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合作互促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数字经济 组态效应 TOE框架 高技术企业 企业创新
下载PDF
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政府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研究
6
作者 吴君民 钱佳丽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双积分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的转变,而协同创新有利于车企其提升研发创新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和政府的三方博弈矩阵,研究新能源汽车平均收益、协同创新所获积分和NEV积分的单位售价、... 双积分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的转变,而协同创新有利于车企其提升研发创新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和政府的三方博弈矩阵,研究新能源汽车平均收益、协同创新所获积分和NEV积分的单位售价、协同创新的额外费用、市场订单总量、抢夺市场份额、政府激励额度、监督成本和企业所得税税率等因素对三方协同创新博弈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车企始终都选择协同创新,但趋向协同创新的意愿受新能源汽车平均收益、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总量、抢夺市场份额的影响;②在双积分政策的背景下,政府从行业的直接引领者转向间接监督者,车企策略选择几乎不受政府激励大小的影响;③政府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随着新能源汽车平均收益、车企NEV积分收益、市场订单总量和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增长而变强,随着激励额度和监督成本的增长而变弱。本研究有助于双积分政策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积分政策 新能源车企 传统车企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下载PDF
我国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7
作者 魏华飞 季双双 +1 位作者 程倩倩 李治 《企业研究》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剖析阻碍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率的内、外部因素,推动我国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联盟内各主体合作意愿、价值观、利益分配、协同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剖析阻碍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率的内、外部因素,推动我国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联盟内各主体合作意愿、价值观、利益分配、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和国家政策法律及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因素均影响协同创新成果的转化,最后根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 利益分配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特性与实现路径
8
作者 别敦荣 邵剑耀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共10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经济与教育的同频共振为“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教”由分离发展走向协同创新发展是...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经济与教育的同频共振为“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教”由分离发展走向协同创新发展是经济社会累积发展和教育体系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教育体系升级扩能、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要求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其目标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三教”协同创新,需要加强“立交桥”教育制度立法,为“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构筑跨界办学体系,推进“三教”从合作到交叉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社会条件;消除刻板印象,建构“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社会认知和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京津冀与珠三角协同创新比较分析
9
作者 叶堂林 刘哲伟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围绕着以“研发—中介—应用”为核心群落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次构建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分析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特征与差异,结果显示:除中介群落外,京津冀创新群落并不具有规模优势;京津冀和珠... 围绕着以“研发—中介—应用”为核心群落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次构建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分析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特征与差异,结果显示:除中介群落外,京津冀创新群落并不具有规模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均呈现创新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的地位差距明显缩小、创新关联程度明显加强、腹地城市创新外向活跃度明显上升的趋势;但珠三角协同创新水平领先于京津冀。通过与珠三角的对比,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并从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推行新型科研模式、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承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园区共同体、探索建设产业创新合作“双向飞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珠三角 城市群 协同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适地适种”协同创新助力耕地保护和改良
10
作者 谭淑豪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改造利用盐碱地,对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大食物观下的国家食物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但“以地适种”开发利用中存在受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制约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以地适种”同“以种适地”... 改造利用盐碱地,对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大食物观下的国家食物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但“以地适种”开发利用中存在受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制约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以地适种”同“以种适地”相结合开发利用盐碱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通过强化盐碱地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促进盐碱地开发主体与模式多元化、加强种业和农艺技术创新以及增强“以地适种”开发标准编制等方式助力盐碱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以地适种 以种适地 协同创新 食物安全
下载PDF
数字经济、价值链协同创新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
11
作者 熊玮 金雪 田舒涵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价值链协同创新在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经济... 本文选取我国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价值链协同创新在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经济较落后、小规模以及中西部城市中,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冀助力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价值链协同创新 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曹华莹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有助于经济低碳转型,为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提供巨大机遇。基于2008—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对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有助于经济低碳转型,为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提供巨大机遇。基于2008—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对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可知,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新基建水平较高地区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中介机制检验得知,资本要素配置与人力要素配置水平提高是数字产业协同创新显著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的重要路径。为深层次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应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基座;发挥各方优势,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因时因势施策,助推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 资本要素配置 人力要素配置 全要素碳生产率
下载PDF
协同创新理论下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经验启示
13
作者 李建强 杨正宜 李昊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6期42-55,共14页
为推进中国国家实验室的开放和协同创新,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基于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分析,结合中国当前面临被西方主要国家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探讨协同创新促进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路径。协同创新包含了多方创新... 为推进中国国家实验室的开放和协同创新,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基于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分析,结合中国当前面临被西方主要国家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探讨协同创新促进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路径。协同创新包含了多方创新主体、共同目标、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协同效应等五方面的核心要素,其结构从简单无序布局向高级有序组织变革转变为网络化创新结构,因此要确保协同创新成果实现,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风险控制等因素。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与使命、充足的财政投入与多元化经费来源、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人员组成多元化的强大科研团队,其发展总体呈现开放化、网络化的对外合作趋势,在协同创新方面形成了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聚焦、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及鼓励创新、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等经验举措。借鉴美国经验,深化国际合作和加强内部合作是应对挑战、促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两翼。因此,应对当前西方国家技术封锁,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共享与合作交流的理念,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实现多领域协同创新、引领学科交叉创新,并积极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探索的科研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实验室 协同创新 开放共享 网络化 多元化 国际科技合作 美国经验
下载PDF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路径协同创新探究
14
作者 刘玉祥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注重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效,通过优化招生录取配套信息系统、省级考试机构投档规则、高校录取规则和高校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注重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效,通过优化招生录取配套信息系统、省级考试机构投档规则、高校录取规则和高校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春季高考、统一高考综合评价等项目中,融合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深入探索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的协同创新路径。高考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相关探索深化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丰富了中学教育教学内涵,调动了高校精准招生积极性,创新了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对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 协同创新
下载PDF
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15
作者 杨乙元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消费的升级,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选择。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论证贵州“村超”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消费的升级,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选择。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论证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构建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建立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并提出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贵州乡村体育事业和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对策建议,进而促进“十四五”时期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村超” 冰雪旅游 协同创新 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16
作者 张英杰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不足,借鉴模糊数学理论,结合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生态环境3个维度着手,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值,通过调研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不足,借鉴模糊数学理论,结合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生态环境3个维度着手,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值,通过调研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以浙江省高校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优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提供指导与借鉴,促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产学研 协同创新 生态系统 模糊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17
作者 卢东祥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中国正处于区域协同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类智库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这为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政策与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要从地方高校属性和资源优势入手,确立高校智... 中国正处于区域协同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类智库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这为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政策与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要从地方高校属性和资源优势入手,确立高校智库的战略和服务定位,以区域资政服务需求,确立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此外,地方高校智库还要以打造研究共同体、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等方式,打造高端化智库品牌,推动地方高校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智库 区域协同创新
下载PDF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协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李捷斌 王宁 杨谦 《砖瓦》 2024年第5期174-176,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探讨了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与实践,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协同创新 能力培养
下载PD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19
作者 王雷 王钰帏 +2 位作者 刘世龙 曹雁锋 张冬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174-0177,共4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其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国...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其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国家人才培养大政方针、突破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措施和方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协同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 协同创新 能力培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与高校有组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研究
20
作者 朱才朝 张发栋 +1 位作者 黄琼 刘一钉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深入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对于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实现科技发展新突破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有组织科研面临着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协同创新能力弱小、跨部门协同攻关乏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协同... 深入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对于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实现科技发展新突破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有组织科研面临着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协同创新能力弱小、跨部门协同攻关乏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基于整合、协调、网络三维度,提出党建引领、制度统一、资源均衡、信息共享、网络关系等影响有组织科研的五大关键变量,并探究其与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关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重庆市各高校有组织科研的273份有效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党建引领通过加强统一制度建设推动构建多主体合作网络关系;合作网络共同体以推动资源均衡分配、加强信息共享的方式为中介,为有组织科研提供各类充足的资源保障和关键的信息赋能,从而对协同创新能力施加影响。文章为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供了实证证据,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整体性治理理论 协同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