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中心建设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黎晓雨 黄秋 +3 位作者 周翔 王帆 彭小琼 张学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3,10,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设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未建立卒中中心时收治的28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高级卒中中心后收治...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设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未建立卒中中心时收治的28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高级卒中中心后收治的33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time,DP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后3 d)、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结果观察组入院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到静脉溶栓时间、DNT、DPT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3 d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 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中心诊疗模式可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救护效率,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 诊治流程
下载PDF
目标管理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园园 许东东 顾宝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68名医疗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目标管理前的医疗人员(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为对照组,实施目标...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68名医疗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目标管理前的医疗人员(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为对照组,实施目标管理后(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医疗人员设为观察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急救综合能力和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关键时间。结果观察组医疗人员应急团队急救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初步诊断时间、急诊CT检查时间、检查报告时间、专科医师会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医疗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度评分为(89.51±1.51)分,高于对照组的(73.5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中实施目标管理,可明显提高应急团队的急救综合能力,促进应急队伍的发展,并提高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 时间目标 卒中中心 应急团队 救治能力
下载PDF
河南省卒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李亚鹏 高远 +7 位作者 刘凯 杨宗豫 王菁婧 周略 董小康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986-992,共7页
为遏制卒中高发态势,降低卒中急性期致死、致残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相继成立河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和河南省脑卒中质控中心,负责全省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卒中防治及质控体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持续投入,定期开展院长论坛... 为遏制卒中高发态势,降低卒中急性期致死、致残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相继成立河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和河南省脑卒中质控中心,负责全省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卒中防治及质控体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持续投入,定期开展院长论坛和区域先进卒中中心参访交流,进行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培训,有力推动了卒中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将卒中中心建设列入医院等级评审的必备条件,通过实施卒中急救一键启动、加大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评估、广泛开展卒中早期识别和科普宣教、建立健全卒中中心管理制度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卒中中心建设的质量和内涵,静脉溶栓、机械取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适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建设 实践 河南
下载PDF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远 刘凯 +4 位作者 李亚鹏 杨宗豫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978-985,共8页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建立了一套标准、高效、规范的卒中救治及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卒中诊疗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降低疾病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救地图建设着眼于如何在急救响应及急性期治疗环节减少包括院前识别、急救派遣等环节的时间延误,我国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地级市”三级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建设以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我国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来发展迅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急性卒中诊治多学科团队,就诊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开展精细化质量检测及持续改进,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效率,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提高了溶栓率,改善了临床疗效。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直接面对广大卒中人群,但由于在医疗硬件、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劣势,打通卒中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河南省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参考。卒中单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其建设涵盖了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早期康复和健康宣教等环节,需要加强多学科协作水平。移动卒中单元是一种将卒中救治延伸到院前阶段的创新模式,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决定溶栓的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中心质控方面,我国初步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三级质控网络,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工作网络体系,但面对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未来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质量控制 单元 绿色通道 移动单元
下载PDF
卒中中心的建设与质量控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5
作者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973-977,共5页
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卒中中心建设与质量控制是为更高效和规范地普及卒中诊疗技术而建立的一套卒中急诊救治体系,我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卒中中心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推进是各项工作稳步有... 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卒中中心建设与质量控制是为更高效和规范地普及卒中诊疗技术而建立的一套卒中急诊救治体系,我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卒中中心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推进是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卒中科普宣教是卒中中心建设的上游,持续不断、因地制宜地全方位开展卒中早期识别及健康知识普及至关重要。院前识别、急救派遣及转运等是减少院外延误的重点,是加快“卒中急救地图”建设的客观需求。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建设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医院自身的绿色通道救治模式。鼓励发展成熟的区域积极建设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加大远程卒中诊疗方式的应用,切实打通卒中救治“最后一公里”。持续不断推进信息化质控工作的开展,贯穿卒中中心建设及质控全程,全面提升卒中中心建设工作的效率和客观性。我国国情决定卒中中心建设与质量控制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质量控制 绿色通道
下载PDF
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为平台提高心脑血管急症急诊教学质量研究
6
作者 李可 陈彩玲 +2 位作者 孙明 吴远斌 王玉红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6期0009-0011,共3页
现代医学救治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救治观,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对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急诊科是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单元。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运行理念与急诊医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为进一步... 现代医学救治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救治观,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对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急诊科是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单元。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运行理念与急诊医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教学质量,本中心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内涵等手段,与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目标评价体系相结合。急诊教学整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既可以促进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同时也推进了急诊医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胸痛中心 急诊教学
下载PDF
脑卒中中心成立对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附3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先意 侯琨 +1 位作者 张义雄 韩小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心的建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脑卒中中心收治的31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卒中中心成立前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中心成立后收治的220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心的建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脑卒中中心收治的31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卒中中心成立前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中心成立后收治的2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普通急诊流程就诊;观察组到达急诊后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按脑卒中中心流程救治。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血压、血糖、血脂、既往病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入院干预措施和可控因素〔包括急诊科滞留时间、发病至急诊时间、急诊至取血化验结果报告时间、急诊至CT检查报告时间、溶栓和介入治疗例数、发病到院至溶栓时间(DNT)、急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发病到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主要观察指标为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及正常出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与入院NIHS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除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急诊时间、介入治疗比例、病死率、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溶栓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3.2%(73)比10.0%(9)〕,且急诊科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急诊至取血化验结果报告时间、急诊至CT检查报告时间、DNT、DPT、DR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h):2.3(1.4,4.1)比6.1(2.9,12.5),住院时间(d):8(6,11)比11(8,13),急诊至取血化验结果报告时间(min):14.0(11.0,19.0)比49.0(33.5,62.8),急诊至CT检查报告时间(min):54.0(30.3,86.0)比105.0(73.5,148.0),DNT(min):27.8±16.2比130.9±58.3,DPT(min):95.2±37.8比214.7±64.6,DRT(min):178.3±58.6比366.2±113.9,均P<0.05〕。两组中正常出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出院患者住院时间更短〔d:9.0(7.0,11.0)比11.0(8.5,13.0)〕,出院和入院NIHSS评分差值更小〔分:-2(-4,0)比-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建立可以提高AIS患者院内救治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急性缺血性脑 院内救治
下载PDF
建立神经中心模式助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
8
作者 张道宝 陈佳 +3 位作者 魏茂刚 王红川 郑念东 卫正洪 《现代医院管理》 2023年第4期66-69,共4页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国家卫健委专门成立了脑防委,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来推动脑卒中的防治。为推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加强医院顶层设计,将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重新整合,设立神经中心,下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国家卫健委专门成立了脑防委,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来推动脑卒中的防治。为推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加强医院顶层设计,将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重新整合,设立神经中心,下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将所有脑血管病手术放在脑血管病科完成。两年来,3个科室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均取得了较好成绩,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关键适宜技术开展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融合 神经中心 卒中中心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下载PDF
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在卒中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惠 许燕 +2 位作者 洪艳 刘月琴 张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2374-2378,共5页
目的探讨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在卒中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本院卒中中心104名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先后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5月)与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 目的探讨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在卒中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本院卒中中心104名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先后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5月)与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两组,观察组53名,对照组5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线下教学,观察组采取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比较出科时两组护生的专科知识考核评分、实习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教师对护生学习态度评分以及对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教学查房、专科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晨间提问、专科理论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及总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计划、学习执行及总分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联合动态病例的信息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以护生“学与练”为中心,以动态病例为主线借助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帮助护生更快熟悉临床实际病情进展,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了师生的互动方式。使护生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及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带教教师对护生学习态度评价以及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价均有所提高,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实习护生 TBL 动态病例 信息化 带教
下载PDF
卒中中心救治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10
作者 苏梓涵 陈晨 韩建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4期64-67,共4页
卒中中心建设是对院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再造,是提升区域内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与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纲要相契合,与提升人民幸福感息息相关。本文就陕西省卒中中心建设体系搭建体系和方法进行探索。陕西省通过发挥卫健系统组织... 卒中中心建设是对院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再造,是提升区域内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与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纲要相契合,与提升人民幸福感息息相关。本文就陕西省卒中中心建设体系搭建体系和方法进行探索。陕西省通过发挥卫健系统组织部署力,制定目标、实施方案,拟定标准化急救体系并提供政策支持,依靠牵头医院指导引领力,下沉帮扶并制定建设指标,组织质控会议,提升同质化水平,发挥网络平台信息支持力,打造“干预-救治-随访”的全流程的信息系统,挖掘基层医院发展源动力,多方发力,四力融合,打造上下贯通,各级医院互相补充的卒中急救体系。通过卒中中心建设系统提升区域内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信息平台 公共政策 救治能力 院前急救
下载PDF
脑卒中中心通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11
作者 赵慧宇 张微 罗庆玲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 研究脑卒中中心通道对急性脑缺血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3年02月收治的100例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以脑卒中中心通道的执行时间(2022年07月01日)前后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 目的 研究脑卒中中心通道对急性脑缺血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3年02月收治的100例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以脑卒中中心通道的执行时间(2022年07月01日)前后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OTD、发病至病房时间、ONT、DTI、就诊至化验检验时间、化验送检至回报时间、DNT,以及两组病例住院时、出院时NIHS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TD、发病至病房时间、ONT、DTI、就诊至化验检验时间、化验送检至回报时间、DNT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中除O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余两组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普通就诊流程,脑卒中中心通道就诊流程中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可明显缩短,经次通道可增加临床患者的静脉溶栓率,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溶栓疗效
下载PDF
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解丽欢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苏州市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苏州市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情况、致残率、病死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措施完成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急诊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采取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和病死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救治 卒中中心 急救护理小组
下载PDF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优化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作用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林镇瑞 丁志文 黄劲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0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优化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作用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6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优化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作用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6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优化模式。比较两组入院至溶栓注入时间、疗效、6个月内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溶栓药注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优化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急救时间,有效改善短期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模式优化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医共体模式下卒中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实践与指导作用
14
作者 蔡耀杰 何宇平 +5 位作者 杨刚 傅锋 陈燕 黄一伟 郦沛祺 徐龙彪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8期4-8,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等情况,从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人体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卒中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已经较为成熟,但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等情况,从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人体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卒中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依托医共体模式下进行卒中中心管理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文拟对医共体模式下卒中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实践与指导作用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同道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医共体模式 卒中中心 组织化管理
下载PDF
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高权 曾凡杰 +4 位作者 武肖娜 黎春镛 姚惠东 李波 刘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80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4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静脉溶栓例数、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入院到溶栓的治疗... 目的探讨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80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4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静脉溶栓例数、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入院到溶栓的治疗时间(DTN)、死亡例数、入组时NIHSS评分、4周后NIHSS评分、3个月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脑卒中中心成立后各环节所耗时间持续减少;单纯静脉溶栓例数以及DTN<60 min达标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增加、DTN时间减少、4周后NIHSS评分减少、3个月后NIHSS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P=0.247);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P=0.406)。结论脑卒中中心成立后通过优化卒中诊疗流程,可以显著地提升医疗机构对于卒中的诊疗水平,减少卒中诊疗各环节时间,缩短DTN时间,提升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中心 静脉溶栓 DTN时间 NIHSS评分
下载PDF
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对基层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雪萍 雍先毅 +11 位作者 任周明 乐添 马千里 张许燕 姚苇 吕兰 陈忠华 姚娟 苏旭红 张琪 张永巍 刘建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63-2168,共6页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恢复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尽管在有效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急诊处理,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一种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但...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恢复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尽管在有效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急诊处理,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一种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但只有少数患者能使用。目的 探讨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对AIS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的影响及对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进行分组,2015年11月-2018年3月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流程为常规组,2018年4-11月患者接受优化静脉溶栓流程为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OTD)、入院至CT检查时间(DTI)、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DTL)、DNT、溶栓距发病时间(TP_WINDOW)、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入院时、溶栓24 h及出院时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ΔNIHSS评分≥4分为有效,出院后3个月临床结局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优化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优化组患者OTD、sICH发生率、有效率、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患者DTI、DTL、DNT、TP_WINDOW、出院后3个月m RS评分低于常规组,DNT<60 min所占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可以有效缩短AIS患者DNT,并有助于DNT达标控制在60 min内,未增加溶栓出血风险且影响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卒中中心
下载PDF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被引量:124
17
作者 楼敏 王伊龙 +3 位作者 李子孝 王春娟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6期499-507,共9页
截至2010年,我国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每年因卒中死亡人数达170万,高居全国居民死因首位[1-2]。卒中正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逐年增长的费用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是严重影响国计民... 截至2010年,我国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每年因卒中死亡人数达170万,高居全国居民死因首位[1-2]。卒中正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逐年增长的费用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是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国卒中流行分布区域广泛,医疗体系复杂多样,卒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亟待进行规范化防治、全面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卒中中心 指南 建设标准
下载PDF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应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邱玉发 王驰 +5 位作者 舒张 吕楠 于瀛 杨鹏飞 翟万庆 王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ODT为1.0~5.5 h,中位时间3.0(2.0,4.7)h;DNT为26~35 min,平均(30±4)min;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min;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9,P<0.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内取栓 抽吸技术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
下载PDF
急诊科设立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苌海华 王威 +2 位作者 黄锟 廖园莉 钱卫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卒中中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本院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66例...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卒中中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本院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静脉溶栓5个环节的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溶栓有效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溶栓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就诊至识别疑似AIS时间、就诊至完成采血时间、就诊至专科医师会诊时间、就诊至CT确诊时间及患者从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均显著缩短(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溶栓后1个月神经功能良好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急诊科成立卒中中心能优化AIS救治流程,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