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桓仁“望江楼积石墓”与“卒本夫余”——兼论高句丽起源和早期文化的内涵与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绵厚 《东北史地》 2009年第6期34-39,共6页
以辽宁桓仁县"望江楼积石墓"等为代表的浑江、富尔江流域的考古发现,为早期高句丽的核心部族"卒本夫余"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具有包括高句丽先世"小水貊"、"北夫余"和"汉郡文化"... 以辽宁桓仁县"望江楼积石墓"等为代表的浑江、富尔江流域的考古发现,为早期高句丽的核心部族"卒本夫余"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具有包括高句丽先世"小水貊"、"北夫余"和"汉郡文化"因素的本质内涵;"卒本夫余"改称为"高句丽"的时间,应在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末年和第二代琉璃明王初期的公元1世纪初,即迁都"国内"前,早期"涓奴部"与"桂娄部"实现王族交替之际;"卒本夫余"文化,是形成高句丽早期"五部"和"五部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仁 望江楼积石墓 卒本夫余
原文传递
高句丽建国初期的“卒本夫余”与“涓奴”“桂娄”二部王族的兴衰递变——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的若干问题之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绵厚 《东北史地》 2007年第5期8-14,28,共8页
对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高句丽始祖朱蒙南下浑江后形成的"卒本夫余"早期史迹,以及高句丽早期王族"涓奴"和"桂娄"二部的历史变迁,史家虽各有记载但多语焉不详。现代研究者则多见解异趣。本文摭拾史料和新... 对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高句丽始祖朱蒙南下浑江后形成的"卒本夫余"早期史迹,以及高句丽早期王族"涓奴"和"桂娄"二部的历史变迁,史家虽各有记载但多语焉不详。现代研究者则多见解异趣。本文摭拾史料和新近考古发现,对这两个关系到高句丽早期历史的重要问题,再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本夫余 望江楼积石墓 涓奴 桂娄
原文传递
通化江沿遗迹群所在地当即卒本夫余初居地
3
作者 王贵玉 王珺 王志敏 《东北史地》 2006年第6期43-47,共5页
卒本川为卒本夫余的初居地,一般认为在桓仁五女山一带。本文认为,通化江沿遗迹群所在地当即卒本夫余初居地,亦当即高句丽建国地。
关键词 沸流谷 浑江 卒本夫余 通化江沿
原文传递
高句丽族群形成与王国早期发展互动关系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祝立业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68-83,154-155,共16页
"沸流部"和朱蒙卒本夫余集团的整合,卒本夫余对古"句丽"的借壳,标志着新的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初步建立,其突出表现便是朱蒙桂娄部取代沸流部(涓奴部)为王族,朱蒙死后,新老王族以联姻形式构建新的统治体系,这个体系... "沸流部"和朱蒙卒本夫余集团的整合,卒本夫余对古"句丽"的借壳,标志着新的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初步建立,其突出表现便是朱蒙桂娄部取代沸流部(涓奴部)为王族,朱蒙死后,新老王族以联姻形式构建新的统治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称为高句丽政权和族群共同体发展历程中的"双核"时代,桂娄部和涓奴部共同主导着高句丽王国、部众的命运。此后,琉璃明王通过迁都、立东明王庙及设立大辅、左右辅制度,建立起王国的行政官僚体系,确立了王权的超然地位,高句丽王国和族群共同体由"双核"逐渐过渡到以王室为中心的"单核"。始祖庙、国社的建立和定期祭祀,是此一时期高句丽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推动了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进一步凝结。与中原王朝的接触,正史对高句丽的记叙,也进一步形塑出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本夫余 桂娄部 涓奴部 高句丽
原文传递
通化江沿遗迹群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敏 《东北史地》 2006年第6期39-42,共4页
通化江沿遗迹群地理位置重要,分布比较密集,居住址、墓葬、祭祀址三位一体,为卒本夫余初居地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通化江沿 遗迹群 卒本夫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