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绍侠 何茵 +2 位作者 刘颖 马芳 唐家广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ULBD治疗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ULBD治疗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ULBD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秦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腰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相对较为困难。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的出现,伴随微创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使得其应用优势逐渐凸显,现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文章简述了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传统治...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腰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相对较为困难。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的出现,伴随微创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使得其应用优势逐渐凸显,现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文章简述了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传统治疗手段,并基于对单纯椎间减压术与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应用分析,阐述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介绍了微创技术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的联合应用要点、可行性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路双减压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3
作者 金虎 吕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45-947,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LBD)术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进行椎板开窗减压术的患者纳入开放组(n=3... 目的比较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LBD)术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进行椎板开窗减压术的患者纳入开放组(n=32),将进行ULBD术的患者纳入ULBD组(n=30)。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腿部和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LBD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LBD组术后1个月腰部、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LBD组术后1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B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LBD术与椎板开窗减压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ULBD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较椎板开窗减压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路双椎管减压 开放手 切除减压 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脊柱内镜Delta通道下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赞 贺新宁 +2 位作者 杜志勇 张水清 齐浩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Delta通道下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ULBD)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LS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Delta通道下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ULBD)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LS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侧棘突旁正中切口入路双侧或单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内镜Delta通道下ULBD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腿痛和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ODI)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腿痛、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腿痛、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更低(P<0.05),JOA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脊柱内镜Delta通道下ULBD术治疗LSS,可有效减轻术后腿痛和腰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 单侧路双减压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于西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53-155,163,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实施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研究组(n=31)实施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停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UBE应用于LSS治疗中可进一步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单侧路双减压 传统切除减压 功能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浩 杨广杰 +1 位作者 周炳康 窦继元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2021年11月31日在该院行UBE下椎管减压的2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且随访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2021年11月31日在该院行UBE下椎管减压的2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且随访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及1年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1年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7±13.7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52±0.83)d;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良率92%。术后平均入路侧小关节保留率为(83.2±9.1)%,对侧为(93.9±5.2)%。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动力位片均未发现腰椎不稳。术后出现1例硬膜撕裂,术中未修补撕裂硬膜,给予补液等非手术治疗,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UBE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技术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技术,对于软组织及关节突关节破坏小,可以避免脊柱融合,同时保持了腰椎的稳定性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微创手 单侧路双椎管减压
下载PDF
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牛洪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E、DA、5-HT、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ODI评分和VAS评分,其效果优于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大通道 间盘镜手系统 单侧路双椎管减压 功能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 减压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路双减压 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管礼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4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棘...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性因子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存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减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引起的炎症反应较为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单侧路双椎管减压 并发症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文达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stenosis,DLSS)患者实施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收治8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中心随机形式,在2018年5月3日-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stenosis,DLSS)患者实施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收治8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中心随机形式,在2018年5月3日-2019年6月2日期间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对照组43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腰椎椎间融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以及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1)观察组手术用时(122.12±24.20)小时、术中出血量(348.12±31.00)ml,以及住院用时(11.79±3.65)天,少于对照组(145.02±27.30)小时、(389.23±45.25)ml、(16.95±4.70)天,2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腰椎椎间融合率90.69%,高于对照组72.09%,2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术前2组VAS、JOA以及ODI指标对比无差异性(P>0.05);术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可行,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量,改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经后路单侧路双减压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价值分析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张冶 孟磊 +3 位作者 尚军 郭松 张琪 李东风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 显微内镜(MED) 单侧切开双减压 椎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13
作者 冷清修 丁孟和 +4 位作者 邵毅炜 罗明华 徐斌 邹璇 谢敏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的手术效果、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WHOQOL-BREF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LSS效果较好,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间孔镜 单侧路双减压 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14
作者 宋中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786-2787,共2页
目的研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9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经后路... 目的研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9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固定改良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欧式功能障碍(ODI)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81.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为(16.49±1.83)分,低于对照组的(23.27±1.95)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为(78.61±11.57)分,高于对照组的(70.26±1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可降低ODI评分,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路双减压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侯继春 傅博 +1 位作者 郑浩 曹杨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22-228,共7页
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成为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对比开放式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联合独特的内镜系统,更好的保留了脊柱的生理解剖... 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成为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对比开放式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联合独特的内镜系统,更好的保留了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而增强术后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内镜下视野更清晰而避免误伤硬膜囊及神经根,术后切口更小而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该技术对于术者要求较高的解剖认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所以较长的学习曲线成为发展该术式最大的阻碍。本文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的发展史和近年来临床疗效、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和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路双减压 内镜手 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伍搏宇 徐峰 +5 位作者 熊承杰 席金涛 赵东东 黄壁旺 姚志鹏 杨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41例单节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更换术式;手术时间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41例单节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更换术式;手术时间53~109 min,平均(88.7±12.6)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5±1.2)d。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血管、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 脊柱内镜 单侧路双减压 疗效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17
作者 赵睿 王锋 陈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DLS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OBG组,n=28)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DLS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OBG组,n=28)与对照组(REG组,n=28).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REG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OBG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OBG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RE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DLSS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路双减压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京涛 刘利民 +2 位作者 黄鹤 许新 孙东红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间孔镜下椎管减压 老年腰隐窝狭窄症
下载PDF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锦超 鲍剑航 +1 位作者 高文硕 潘浩 《中医正骨》 2021年第3期44-48,共5页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临床常见腰椎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逐渐成为治疗DLSS的主要方式。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临床常见腰椎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逐渐成为治疗DLSS的主要方式。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显微镜、单通道内镜及双通道内镜下均可行ULBD治疗DLSS。该术式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显著,但仍存在发生硬脊膜撕裂、硬脊膜外血肿、脊柱不稳、头痛等并发症的风险。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ULBD治疗DLSS的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单侧路双减压 中并发症 后并发症 综述
下载PDF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景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49-2750,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微创组接受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VAS评分较开放组低,JOA评分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LSS患者采取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度轻,腰椎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微创单侧路双减压间孔体间融合 疼痛程度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