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额下入路在大型嗅沟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晓 景治涛 +1 位作者 王运杰 包义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额下入路与双侧额下入路切除体积较大嗅沟脑膜瘤(最大直径≥3 cm)的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明确单侧额下入路在嗅沟脑膜瘤手术中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9例嗅沟脑膜瘤患者,分别经单侧额下入路或双侧额... 目的探讨单侧额下入路与双侧额下入路切除体积较大嗅沟脑膜瘤(最大直径≥3 cm)的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明确单侧额下入路在嗅沟脑膜瘤手术中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9例嗅沟脑膜瘤患者,分别经单侧额下入路或双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种入路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肿瘤均全部切除(SimpsonⅠ级或Ⅱ级),而经单侧额下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双侧额下入路低。结论单侧额下入路治疗嗅沟脑膜瘤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单侧额下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附21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邢德广 马二猛 +2 位作者 赵凯 王运杰 王成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0-371,共2页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TSM)主要指起源于鞍结节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前床突,视交叉沟及鞍隔等部位的脑膜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1]。目前显微手术是治疗TSM最有效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切除肿瘤及受侵...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TSM)主要指起源于鞍结节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前床突,视交叉沟及鞍隔等部位的脑膜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1]。目前显微手术是治疗TSM最有效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切除肿瘤及受侵硬膜和颅骨以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结节 单侧额下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 被引量:3
3
作者 邹长林 许州 +4 位作者 刘超 陈谦学 陈治标 田道锋 李明昌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946-948,共3页
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体会。方法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单侧额下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1例,Ⅱ级切除8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单侧额下入路... 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体会。方法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单侧额下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1例,Ⅱ级切除8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能够用于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与双侧额下入路比较,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符合微侵袭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单侧额下入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超 韩国胜 +2 位作者 李亚楠 刘建民 王来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病例资料,肿瘤最大径4.2~6.6 cm,均经单侧额下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切除达Simpson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病例资料,肿瘤最大径4.2~6.6 cm,均经单侧额下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切除达Simpson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9个月,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额下入路治疗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是合理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手术切除程度和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嗅沟 单侧额下入路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下单侧额下入路和双侧额下入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武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下单侧额下入路和双侧额下入路对大型嗅沟脑膜瘤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医院收治的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126例,将其分为单侧组(62例)和双侧组(64例),单侧组采用单侧额...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下单侧额下入路和双侧额下入路对大型嗅沟脑膜瘤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医院收治的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126例,将其分为单侧组(62例)和双侧组(64例),单侧组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方式,双侧组采用双侧额下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切除手术效果、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切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KPS评分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双侧组的37.5%(P<0.05)。结论:单侧额下入路和双侧额下入路对大型嗅沟脑膜瘤的切除效果相当,但单侧额下入路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额下入路 双侧额下 大型嗅沟脑膜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24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峻 熊刚 +1 位作者 林勇 李敏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总结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2011年间24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5例,SimpsonⅡ级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嗅沟脑膜瘤采用单... 目的总结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2011年间24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5例,SimpsonⅡ级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嗅沟脑膜瘤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符合微侵袭的观念,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不同大小、生长方向嗅沟脑膜瘤切除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单侧额下入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应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
7
作者 赵海林 王璐璐 +3 位作者 罗冬冬 胡骕 李丹 彭彪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额下入路在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手术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行单侧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的ONB病例资料。结果2例病人经额下入路均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5~6年,均未复发。结论对于颅内ONB行额... 目的探讨单侧额下入路在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手术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行单侧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的ONB病例资料。结果2例病人经额下入路均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5~6年,均未复发。结论对于颅内ONB行额下入路手术切除,术野开阔,有利于全切肿瘤,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额下 单侧 切除
下载PDF
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峰 杨乐 +5 位作者 麦麦提依明·托合提 董军 帕热哈提江·依孜木 孙连杰 吴永刚 杨小朋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嗅沟脑膜瘤,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额下入路
原文传递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16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侯自明 杨俊 +4 位作者 王浩 胡艳龙 王长江 黄庆 张洪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6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Simps...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6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Simpson Ⅲ级)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符合微侵袭的治疗理念,能够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侧额下入路
原文传递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段国庆 胡文忠 +1 位作者 刘强 陈小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894-2897,共4页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治疗差异,为鞍区脑膜瘤患者寻找好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本组所研究的56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与Ⅱ级共计39例,全切治疗率为69.64%,Ⅲ级与Ⅳ级分别为13例与4例;鞍上型脑膜瘤24例,鞍旁型脑膜瘤32例,鞍上型脑膜瘤出现视力下降、垂体受压、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例数均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两种入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临床特点各异,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垂体受压、视神经压迫的影响比鞍旁型脑膜瘤更大。而在临床治疗中两种入路方式比较无差异,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临床效果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伍敏 霍钢 +6 位作者 杨刚 郑履平 崔敏 祝瑞 符巍 莫永彪 曾月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