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文荟 裴晓杭 +1 位作者 孔黛 刘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42-2046,共5页
背景: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近年来,对单倍体相合移植的移植模式及移植物选择的探究仍在进行。目前国内逐渐流行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建立的非体外去除T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 背景: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近年来,对单倍体相合移植的移植模式及移植物选择的探究仍在进行。目前国内逐渐流行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建立的非体外去除T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模式,但此模式需采集供者骨髓液而增加了供者的痛苦和风险。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0例,按2∶3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研究组,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19例,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31例。该研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受者于移植当天,首先输注1份第三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kg),6 h后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的受者于移植+1 d输注供者骨髓细胞,于+2 d输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所有受者均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无不良事件发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骨髓组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19/19)和96.8%(30/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粒系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15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0 d和19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58.1%(18/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25.8%(8/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8%(3/19)和16.1%(5/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2.1%(8/19)和35.5%(11/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移植后2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8.4%(10/19)和70.9%(16/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疗效良好,降低了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并未增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率和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供者采集骨髓的痛苦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瑞琴 王婧 +7 位作者 孔圆 陈育红 黄晓军 曾洋 葛健 刘全华 赵春华 刘开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选择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单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名患者为对照组,抽取35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47份,进行... 本研究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选择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单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名患者为对照组,抽取35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47份,进行MSC培养,观察MSC能达到原代融合的例数及其融合时间;从移植前开始抽取患者外周血以检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每隔4天留取患者外周血浆标本,用ELISA检测SDF-1α、TPO及IL-11的浓度,观察两组之间浓度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组MSC体外原代融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p<0.01),且两组原代融合时间分别为27.13±4.41天与36.09±11.84天(p<0.05)。回输组SDF-1α浓度在移植第8天达最高峰(2975.19±681.56pg/ml),较移植前(2403.70±522.39pg/ml)升高(p<0.05),对照组SDF-1α浓度在移植后第16天达最大值(2280.60±701.25pg/ml),较移植前(2701.46±483.21pg/ml)减少(p<0.05)。从移植后第16天至第28天,研究组TPO和IL-11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T细胞数量及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丽 董磊 +7 位作者 郑晓丽 林姗姗 朱恒 王志东 闫洪敏 郭子宽 王恒湘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2-706,共5页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hiHSCT)后早期T细胞免疫重建特点,采集22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亚群,以评价胸腺输出功能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使用Immuknow方法测定C...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hiHSCT)后早期T细胞免疫重建特点,采集22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亚群,以评价胸腺输出功能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使用Immuknow方法测定CD4+T细胞内ATP含量,以评估重建T细胞的功能。结果表明:移植前CD3+细胞数为833.75±359.84/μl,移植后1个月为318.87±266.71/μl,3个月为1006.76±512.32/μl,6个月升至1296.38±958.77/μl。移植前CD4+细胞数为336.99±211.12/μl,移植后1个月为45.89±44.21/μl,3个月时平均值为142.97±114.85/μl,6个月为181.78±120.61/μl;移植前CD8+细胞平均值为430.21±159.48/μl,移植后1个月230.44±195.89/μl,3个月为621.64±318.83/μl,6个月为823.077±633.55/μl;移植前CD4+CD45RO+记忆T细胞平均值为227.44±73.34/μl,移植后1个月为43.47±43.40/μl,3个月为138.69±110.17/μl,6个月为147.73±82.94/μl;移植前CD8+CD45RO+记忆T细胞数为212.70±98.48/μl,移植后1个月为184.76±168.65/μl,3个月为445.90±252.50/μl,6个月为519.80±475.53/μl;移植前CD4+CD45RA+CD62L+初始T细胞数为68.94±59.74/μl,移植后1个月为2.44±2.93/μl,3个月为3.14±3.48/μl,6个月为23.22±38.38/μl;移植前CD8+CD45RA+CD62L+初始T细胞为124.82±60.95/μl,移植后1个月为19.37±17.71/μl,3个月为76.63±50.85/μl,6个月为114.49±174.29/μl。Immuknow结果显示,hiHSCT后1个月CD4+T细胞内ATP含量降至210.19±119.37 ng/ml,其后逐渐恢复,在移植后3个月左右恢复至280.62±110.03 ng/ml,在移植后6个月左右升至357.28±76.18 ng/ml。结论:hiHSCT后早期T淋巴细胞重建以CD8阳性的记忆T细胞扩增为主,胸腺输出功能较差,但受者T细胞功能在移植后3个月时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早期T细胞免疫重建 腺苷三磷酸测定法
下载PDF
供者活化型KIR2DS5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华 何祎 +7 位作者 王荷花 王玫 翟文静 周征 张荣莉 翟卫华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供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中的意义。26例患者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均未进行体外T细胞去除(TCD)。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 本研究探讨供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中的意义。26例患者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均未进行体外T细胞去除(TCD)。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供、受者HLA和供者KIR基因型进行检测。根据供者KIR和受者HLA-Bw4组、-C1组、-C2组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进行供受者KIR/HLA分组。对KIR/HLA不合与相合组、Bw4不合与相合组、C2不合与相合组、Bw4和C2均不合组与至少其一相合组在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病生存(DFS)、移植后感染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就供者活化型KIR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在造血重建、急性或慢性GVHD发生率、DFS、移植后感染及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2不合组发生严重GVHD4例。供者活化型KIR2DS5阳性组2年DFS明显优于阴性组,分别为(85.7±13.2)%、(31.2±12.8)%,p<0.05〕。结论:供者KIR及受者HLA基因型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有影响,供者携带活化型KIR2DS5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组织容性抗原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D4^+T细胞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丽 郑晓丽 +6 位作者 董磊 韩冬梅 朱恒 闫洪敏 郭子宽 王恒湘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5-998,共4页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25例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功能,了解其在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提供参考,以减少肺部...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25例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功能,了解其在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提供参考,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采用ImmuKnow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ATP含量,评估T细胞功能。结果表明: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较低,为(179.88±65.4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72.69±118.81)ng/ml,其后逐渐增高,但移植后3个月仍未达正常水平,为(218.15±124.26)ng/ml,移植后6个月升至正常,为(313.42±116.29)ng/ml。无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也偏低,为(210.44±94.7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93.66±133.69)ng/ml,其后逐渐上升,移植后3个月升至(355.02±43.38)ng/ml,移植后6个月为(355.73±93.85)ng/ml。结论:移植前后CD4+T细胞ATP含量均可提示移植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部感染 CD4+T细胞功能
下载PDF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秉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多种恶性血液病通过allo-SCT治疗获得治愈。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限制,allo-SCT长时间内仅局限于在HLA全相合的供、受者间进行,但同胞之间HLA的相合几率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多种恶性血液病通过allo-SCT治疗获得治愈。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限制,allo-SCT长时间内仅局限于在HLA全相合的供、受者间进行,但同胞之间HLA的相合几率仅为25%,因此HLA全相合供者缺乏限制了allo-SCT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 allo-SCT 人类主要组织容性抗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治疗
下载PDF
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于津浦 孙海燕 +3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辛宁 任秀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中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allo-reactive NK cells,Allo-NK)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allo-NK,流式细胞术和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中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allo-reactive NK cells,Allo-NK)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allo-NK,流式细胞术和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模型,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法追踪DLI的体内分布。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肿瘤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采用RayBio(小鼠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血清中2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移植后24-48小时,allo-NK组的回输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肺脏、脾脏、肾脏中明显蓄积,浓度最高,时间最长。化疗+DLI组与化疗+PBS组的肿瘤体积相比无明显区别,但allo-NK+DLI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化疗+DLI组(p<0.05)和allo-NK+PBS组(p<0.01)组,且镜下可观察到肿瘤局部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allo-NK+DLI组中MCP-1、IL-17、IL-12和MCP-5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56、1.36、1.20、1.17倍;而IL-10降低42.8%。结论:allo-NK可以延长DLI在宿主体内停留时间,促进炎性因子和Th1类细胞因子分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DLI治疗移植后肺癌复发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移植后复发 肺癌
下载PDF
浆样树突状细胞重建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复发关系研究
9
作者 吴继颖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了探讨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建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患者复发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9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晚期重建进行动态监测,并将其与患者cGVHD和... 为了探讨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建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患者复发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9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晚期重建进行动态监测,并将其与患者cGVHD和复发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DC)、MDC1和DC百分比和绝对细胞数以及MDC/PDC比率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髓样树突状细胞2(MDC2)、PDC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移植后PDC比例于12月时达到正常(P=0.494),而PDC绝对值和其余各亚群比例及数量均于移植后9月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DC/PDC于移植后120天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602)。发生cGVHD患者移植后120天PDC比例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复发后MDC1比例及数值下降,而MDC2和PDC比例及数值略回升。结论:白血病患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外周血DC比例、绝对数及MDC/PDC比率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率恢复较快;各亚群比例和数量在移植后9月后基本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和患者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浆样树突状细胞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复发
下载PDF
83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萌 董玉君 +2 位作者 邱志祥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3-839,共7页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移植后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的疾病状态、移植后复发及出现Ⅲ-Ⅳ度急性GVHD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分别为3.1(95%CI,1.7-5.4),3.5(95%CI,2.0-6.2)和2.5(1.4-4.6)(P<0.05)。结论:应用现有的移植体系进行单倍体移植的疗效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当,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及移植后是否出现重度急性GVHD对移植后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方 刘强 +4 位作者 范丹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线haplo-HSCT组20例,中位病程1(1-3)个月;免疫抑制治疗(IST)失败后挽救性haplo-HSCT组19例,中位病程72(6-168)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Flu/Cy+ATG方案22例,Bu/Cy+ATG方案17例。结果: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感染发生率、Ⅰ-Ⅱ度及Ⅲ-Ⅳ度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线haplo-HSCT组中继发性植入失败1例(5%),挽救性haplo-HSCT组中原发性植入失败2例(10.5%),继发性植物失败4例(21.1%)。挽救性haplo-HSCT组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一线haplo-HS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位随访时间为45(3-92)个月。一线haplo-HSCT组死亡率10%(2/20),挽救性haplo-HSCT组死亡率42.1%(8/19)。一线haplo-HSCT组预期5年无失败生存率(90%)明显高于挽救性haplo-HSCT组(5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一线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缺乏同胞全相合供者患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颖 王彬 +2 位作者 秦茂权 周翾 吴敏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可行性。方法 1岁6个月JMML患儿,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Bu/Cy+Flu+ALG方案预处理及CSA+MMF+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于移植+10 d粒系植...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可行性。方法 1岁6个月JMML患儿,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Bu/Cy+Flu+ALG方案预处理及CSA+MMF+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于移植+10 d粒系植入成功(1.2×109/L),移植+14 d血小板植入成功(260×109/L),造血初步恢复。移植+21 d查植入证据为100%嵌合。患儿移植后反复出现Ⅰ~Ⅱ度GVHD(皮肤型),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至今已生存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愈JMML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幼年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娟 高春记 +7 位作者 李红华 赵瑜 薄剑 靖彧 王书红 朱海燕 金香淑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326-1329,共4页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回输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MNC中位数为8.16(3.92-10.8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1.27-5.95)×106/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9)天,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11-52)天。Ⅰ-Ⅱ度急性GVHD6例,慢性GVHD2例。移植后100天内均出现感染,病原学确诊为细菌感染8例,CMV感染6例。5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13(42-589)天,死亡8例,存活7例。结论:hi-PBSCT治疗无HLA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勇 欧阳建 +4 位作者 陈兵 周荣富 许景艳 邵晓雁 徐喜慧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4-676,共3页
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是以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贫血、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弥漫肺泡浸润或实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合并DAH报道少见,现报告2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弥漫性肺泡出血 文献复习 移植 进行性呼吸困难 胸部影像学表现 临床综
原文传递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洁 周海侠 +1 位作者 张日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8-168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可行性。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亲缘hi-HSCT的22例Ph+ALL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22例患者移植前状态为:15例CR1,3例CR... 本研究旨在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可行性。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亲缘hi-HSCT的22例Ph+ALL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22例患者移植前状态为:15例CR1,3例CR2,1例CR3,3例复发状态。获取亲缘单倍体供者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药物采用阿糖胞苷(Ara-C)、白消安(Bu)、环磷酰胺(CTX)及全身照射等。联合使用环孢素A(Cs A)+短程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2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ANC≥0.5×109/L及Plt≥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 d及23 d;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个月,随访期间1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a GVHD,8例发生c GVHD;因感染死亡2例,GVHD死亡3例,复发死亡3例,其余14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无病存活(DFS)率为57%。结论:亲缘间hi-HSCT是治疗Ph+ALL的有效方法,可使部分患者延长无病生存乃至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丹波 王志东 +4 位作者 董磊 郑晓丽 丁丽 阎洪敏 王恒湘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马利兰+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移植预处理方案,对1例8岁CAEBV患儿行HLA3/6母供女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后第13天...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马利兰+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移植预处理方案,对1例8岁CAEBV患儿行HLA3/6母供女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后第13天粒细胞植入,第16天血小板植入,第25天DNA指纹鉴定结果提示供者型完全植入。移植后第42天患者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皮疹完全消退。移植后CAEBV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年,多次复查EBV-DNA持续阴性。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治疗CAEBV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以低剂量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为基础、非体外去T细胞的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0,共1页
2014年9月Blood发表了一项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黄河教授牵头的临床试验--"以低剂量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为基础、非体外去T细胞的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疗效的... 2014年9月Blood发表了一项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黄河教授牵头的临床试验--"以低剂量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为基础、非体外去T细胞的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疗效的比较"[Luo Y,Xiao H,Lai X,et a1.T-cell-replete haploidentical HSCT with low-dose anti-Tlymphocyte globulin compared with matched sibling HSCT and unrelated HSCT.Blood,2014,124(17):2735-2743.].该中心创建"以低剂量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为基础、单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非体外去T细胞"的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的优化新方案,并首次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与同时期的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进行疗效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免疫球蛋白 非血缘供者 HLA 低剂量 T细胞 非体外 淋巴
原文传递
1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护理
19
作者 潘世平 肖洋 +4 位作者 刘晓娟 赵城城 王少伟 张璇 王彦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33期4072-4073,共2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异质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根据临床表现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患儿移植过程顺利,造血重建迅速,+13d中性粒细胞〉0.5&...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异质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根据临床表现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患儿移植过程顺利,造血重建迅速,+13d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30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1个月后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通过医疗方案设计和精心的护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患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20
作者 刘竞 常英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已经成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HLA)同胞供者以外的另一重要干细胞来源,其成功临床应用使得人人都有移植供者.文章介绍了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有关Haplo-HSCT的相关进展.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