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晨霄 杨栋林 +4 位作者 孙佳丽 庞爱明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7期51-54,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干细胞回输早期发生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伴血压升高,后很快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视野改变、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MRI显示:双侧枕叶、左侧额顶叶、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考虑PRES。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诊断为PRES,经控制血压、镇静、抗癫痫,停止使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MRI异常均快速缓解。从患者血压升高至缓解逾期7 d,随访至移植后4个月患者未有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高血压、视野改变、癫痫等神经系统异常,要考虑PRES的可能,尽早行颅脑MRI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减量或停用CNI,应用丙戊酸和氯硝西泮等药物抗癫痫、镇静药物减少颅脑损伤、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发症 后循环脑白质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白血病
下载PDF
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
作者 孔黛 王新凯 +7 位作者 张文荟 裴晓杭 连成 牛晓娜 郭宏岗 牛俊伟 朱尊民 刘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术后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并无标准方案来提高血小板植入率和预防血小板植入延迟。目的:对比分析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术后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并无标准方案来提高血小板植入率和预防血小板植入延迟。目的:对比分析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 d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患者共72例,归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2 d开始口服海曲泊帕的患者共27例,归为海曲泊帕组;未应用海曲泊帕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64例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对3组植入情况、100 d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中位随访时间52(12-87)个月,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2.95±3.88)d,(14.04±3.71)d,(13.89±2.74)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2);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5.16±6.27)d,(17.67±6.52)d,(17.00±4.75)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7);(2)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第60天血小板完全植入率分别为64.06%,90.28%,9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亚组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35);(3)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100 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5.00%,30.56%,25.9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2);(4)巨细胞病毒血症、巨细胞病毒肺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随访期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事件;(6)结果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海曲泊帕均可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的植入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海曲泊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小板植入 植入率
下载PDF
膳食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戴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85-088,共4页
分析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用膳食干预对其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01-2023.12于本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60例。双色球法分设组别,参比组(常规指导,n=30),分析组(基于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的膳食干预,n=30)... 分析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用膳食干预对其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01-2023.12于本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60例。双色球法分设组别,参比组(常规指导,n=30),分析组(基于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的膳食干预,n=30)。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后营养指标转归情况较参比组佳(P<0.05)。分析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参比组高(P<0.05)。分析组干预后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 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基于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的膳食干预,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膳食干预 Cameron适时理论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眼部护理对眼表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唐青 曾亚维 陈思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眼部护理对眼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12例。将参与者随机划分,形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六名成员。将参...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眼部护理对眼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12例。将参与者随机划分,形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六名成员。将参与者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各包括六名成员。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照顾程序,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专门的眼睛护理措施。比较两个团体在眼干燥症评估得分、泪液膜断裂间隔以及基本泪液测试上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眼干燥症状评分(1.5+1.1)分,泪膜破裂时间(6.44+3.76)S,基础泪液分试验(5.24+1.54)Bin/5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IV度aGVHD患儿眼表损伤修复效果较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IV度aGVHD 眼部护理 眼表损伤 修复效果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病情护理价值分析
5
作者 顾青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病情护理措施。方法 纳入74例HSCT后并发HC病例(均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例入组起始时间点:2023.7.1、病例入组截止时间点:随机划分组别(入组病例比37vs37):A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病情护理措施。方法 纳入74例HSCT后并发HC病例(均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例入组起始时间点:2023.7.1、病例入组截止时间点:随机划分组别(入组病例比37vs37):A组——常规护理、B组——病情护理。对照护理效果(A组vs B组)。结果 HC治愈、住院时间统计,A组>B组;护理有效率统计[A组-81.08%(30/37),B组-97.30%(36/37)],A组<B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A组<B组;患者满意度[A组-78.38%(29/37),B组-97.30%(36/37)],B组更高;均(P<0.05)。结论 病情护理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使HSCT后HC恢复时间缩短,使患者生活品质得到改善,获得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出血性膀胱炎 病情护理 患者满意度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原文传递
重型地中海贫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周小辉 王晓东 +7 位作者 林启洪 王春静 杨春兰 李越 张小玲 张瑜 余阅 刘四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地中海贫(thalassemia major,TM)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发生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 目的探讨重型地中海贫(thalassemia major,TM)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发生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采用haplo-HSCT的280例TM患儿,根据CRS标准分为CRS<3级组(260例)和CRS≥3级组(20例),分析TM患儿haplo-HSCT后CRS发生特点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在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CRS临床表现、移植后4 d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2、0.040、<0.001)。CRS<3级组移植后3个月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发生率为9.6%,CRS≥3级组移植后3个月内未发生aGVHD,但两组移植后3个月内a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两组患儿haplo-HSCT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CRS≥3级组患儿haplo-HSCT后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早、CRS临床表现重且多样,移植后4 d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高。CRS≥3级患儿移植后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CRS反应和减少aGVHD的发生,使患儿受益。haplo-HSCT后CRS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9
作者 张新荷 冯佳 +8 位作者 谭正伟 赵越超 胡慧瑾 陈均法 武利强 俞庆宏 吴迪炯 叶宝东 刘文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8-1235,共8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性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及出现时间,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3(9~56)岁,其中53例患者发生EBV再激活,总发生率67.9%,发生E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13,416)d。EBV再激活患者中,单纯EBV血症49例(62.8%),可能的EBV疾病2例(2.6%),已经证实的EBV疾病(PTLD)2例(2.6%)。单因素提示,移植时患者年龄<40岁、脐血辅助回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干细胞回输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干预是EBV再激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8.2%,EBV病病死率为50.0%,PTLD病死率为100%。EBV再激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5.3%,EBV未激活患者2年生存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EBV再激活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10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庞朝文 黄柳革 +5 位作者 罗建明 廖宁 贾文广 吴晓静 蒙惠华 何云燕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 目的探讨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以预防GVHD。评估患儿的植入效果、GVHD发生情况、感染及死亡情况、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8例患儿的移植物CD34^(+)细胞数、总有核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中位值分别为11.2×10^(6)/kg、17.6×10^(8)/kg、5.1×10^(8)/kg,植入成功率为100%,粒系植入和巨核系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24 d,植入功能不良发生率为7.1%。(2)GVHD的发生率为28.5%,其中Ⅰ~Ⅱ型、Ⅲ~Ⅳ型急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3%,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7.1%。(3)巨细胞病毒感染、Epstein-Barr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3%、10.7%、21.4%,共死亡2例(7.1%),患儿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均为92.9%。结论在地中海贫血患儿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是一个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移植后GVHD发生率且不影响植入效果的选择。但移植后感染等并发症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更为优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环磷酰胺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汪洁 熊昊 +5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陶芳 孙鸣 卢文婕 祁闪闪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接受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Haplo-HSCT治疗的13例MDS患儿临床资料,并分...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接受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Haplo-HSCT治疗的13例MDS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3例儿童MDS患者中,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9(1-13)岁,病史中位时间3.2年(2个月-10年),7例诊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3例诊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C),2例诊断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RAEB-t,1例为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患儿均接受亲缘供者(父亲、母亲、姐姐或弟弟),HLA配型为5-8/10位点相合,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22.17(16-32)×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11.5(7-14)×10~6/Kg。13例患儿均采用后置环磷酰胺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4(11-1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6(10-19)d。中位随访时间为955(210-1700)d。13例患儿中1例因脓毒性休克死亡,3例合并肺部慢性排异,1例合并卵巢早衰。预期4年总体生存率为92.3%,非复发死亡率为7.7%。结论 接受Haplo-HSCT治疗儿童MDS疗效显著,移植相关并发症仍是患儿长期生存质量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荟 裴晓杭 +1 位作者 孔黛 刘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42-2046,共5页
背景: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近年来,对单倍体相合移植的移植模式及移植物选择的探究仍在进行。目前国内逐渐流行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建立的非体外去除T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 背景: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近年来,对单倍体相合移植的移植模式及移植物选择的探究仍在进行。目前国内逐渐流行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建立的非体外去除T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模式,但此模式需采集供者骨髓液而增加了供者的痛苦和风险。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0例,按2∶3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研究组,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19例,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31例。该研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受者于移植当天,首先输注1份第三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kg),6 h后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的受者于移植+1 d输注供者骨髓细胞,于+2 d输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所有受者均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无不良事件发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骨髓组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19/19)和96.8%(30/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粒系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15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0 d和19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58.1%(18/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25.8%(8/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8%(3/19)和16.1%(5/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2.1%(8/19)和35.5%(11/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移植后2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8.4%(10/19)和70.9%(16/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疗效良好,降低了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并未增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率和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供者采集骨髓的痛苦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晚期合并症评估
14
作者 戴婧 莫晓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97-600,共4页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患者生存率提高,健康相关(HR)生活质量(QoL)和晚期合并症成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HRQoL涵盖身体、情绪、社会功能等多个...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患者生存率提高,健康相关(HR)生活质量(QoL)和晚期合并症成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HRQoL涵盖身体、情绪、社会功能等多个维度,受移植后合并症、社会心理状态、经济负担等因素影响。晚期合并症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与患者健康和QoL密切相关。与同胞或无关供者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比,haplo-HSCT在干燥性角结膜炎、牙周炎、关节强直、肌肉疼痛和肾脏疾病等合并症方面发生率更低,但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事件、移植物功能不良及二次肿瘤方面,有报道显示其高于接受全相合HSCT患者。随着对这些挑战的深入了解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未来haplo-HSCT患者的长期生存和QoL有望进一步提高,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远期QoL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移植后晚期合并症
下载PDF
正念干预亲情化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刘阳 袁瑜 黄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亲情化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亲情化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正念干预亲情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次日及术后4周的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量表(FACT-BMT)]。结果:术后4周,两组HADS及CFS评分低于术后次日(P<0.05)、FACT-BMT评分高于术后次日(P<0.05),且研究组HADS及C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ACT-B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干预亲情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正念干预 亲情化护理 抑郁 焦虑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D4^+T细胞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丽 郑晓丽 +6 位作者 董磊 韩冬梅 朱恒 闫洪敏 郭子宽 王恒湘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5-998,共4页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25例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功能,了解其在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提供参考,以减少肺部... 为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25例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功能,了解其在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提供参考,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采用ImmuKnow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ATP含量,评估T细胞功能。结果表明: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较低,为(179.88±65.4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72.69±118.81)ng/ml,其后逐渐增高,但移植后3个月仍未达正常水平,为(218.15±124.26)ng/ml,移植后6个月升至正常,为(313.42±116.29)ng/ml。无肺部感染组患者移植前CD4+T细胞ATP含量也偏低,为(210.44±94.71)ng/ml,移植后1个月降至(193.66±133.69)ng/ml,其后逐渐上升,移植后3个月升至(355.02±43.38)ng/ml,移植后6个月为(355.73±93.85)ng/ml。结论:移植前后CD4+T细胞ATP含量均可提示移植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部感染 CD4+T细胞功能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联合尿素–肌酐比值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预后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陈家远 李庆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016-1023,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移植前作为潜在的预测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尿素–肌酐比值(UCR)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患者结局的影响。通过对55例行HID-HSCT患者移植前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组别的总生存期(... 本研究探讨了移植前作为潜在的预测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尿素–肌酐比值(UCR)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患者结局的影响。通过对55例行HID-HSCT患者移植前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组别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发现与低PNI组(PNI P = 0.0394)和PFS (P = 0.0417)更好。两组的3年OS分别为34.6%和74.1%。与高UCR组(UCR ≥ 54.1)相比,低UCR组(UCR P P P = 0.047)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移植前高PNI、高UCR、低PNI + 高UCR的患者行HID-HSCT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肌酐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膳食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8
作者 厉进娣 李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73-0176,共4页
针对膳食干预和心理护理联合服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状态进行分析。方法 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选出其中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和联合护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 针对膳食干预和心理护理联合服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状态进行分析。方法 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选出其中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和联合护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营养各项指标和心理状态指标中,明显优势得到体现,同时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 患者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用联合护理可有效改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心理防备和不良情绪的产生,让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干预 心理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丽 朱恒 +9 位作者 韩冬梅 王志东 郑晓丽 董磊 闫洪敏 刘静 朱玲 薛梅 郭子宽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aploidentical-HSC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效果。方法:对6例JMML接受了haploidentical-HSCT患者的造血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发感染、原发病复发及生存情况等临...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aploidentical-HSC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效果。方法:对6例JMML接受了haploidentical-HSCT患者的造血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发感染、原发病复发及生存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供体均为亲缘性单倍体相合供者。接受了haploidentical-HSCT的6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其中2例JMML死于移植后肺部感染,其余4例无病生存至今。3例发生急性GVHD,1例发生慢性GVHD。总体生存率66.7%,无病生存率66.7%,复发率0。结论:haploidentical-HSCT是治疗JMML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双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刘焕君 陈兴华 +1 位作者 张文邦 郭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接受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位年龄为11(2-13)岁... 目的:探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接受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位年龄为11(2-13)岁,中位随访18(7.5-21)个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植入情况、GVHD发生率、感染等并发症及生存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全部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1.11±1.27 d、12.44±3.36 d。1例发生Ⅰ度急性消化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好转,后期该例患者发生浅表性胃炎及慢性消化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目前临床随访中。无一例患儿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3例,CMV感染5例,细菌及真菌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例患儿移植后1个月内均表现为完全供者嵌合,随访两年,9名患儿全部生存,未出现复发或发生Ⅱ-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移植相关死亡患儿。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输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时GVHD发生率低,程度轻,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无HLA全相合配型患儿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