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7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功能显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脑功能显像 脑卒中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珏 肖泽萍 +6 位作者 李培勇 张明岛 徐勇 邹政 严和駸 王振 江旭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P<0.01或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显像视觉判定和定量分析评估癫痫病灶局部脑血流量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平 李志刚 +1 位作者 杨谦 张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20-121,共2页
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 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54例作为癫痫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7~64岁。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55岁。两组均知情同意。对54例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测定,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视觉判定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同时对断层图像进行阅片,其中一位不知情,至少在连续两个层面或不同轴向切面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灌注,比对侧相应部位低或高两个色阶者,为血流灌注减低或增加;定量分析法将由程序所测得的患者各部位局部脑血流量测量值与正常志愿者所测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若测量值比正常值高20%或低20%,则该部位为血流灌注增加或减低。得出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别为54和2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局部脑血流量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平均下降29.3%。定量分析法阳性率高于视觉判定法犤79.6%,63.0%,(χ2=3.665,P<0.05)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越 曾巧玲 +2 位作者 刘羊 张毓莹 林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医学科给予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给予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淋巴显像过程顺利,图像清晰,其中术后患肢淋巴管完全性梗阻9例(31.0%),淋巴管不完全性梗阻17例(58.7%),淋巴管通畅或无明显异常3例(10.3%)。检查过程患者表示注射点轻度疼痛,而且正常上肢疼痛感强于患肢,注射部位渗血4例(13.8%),经对症护理后恢复。结论做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乳腺癌术后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工作,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淋巴显像 乳腺癌 护理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
5
作者 蒋华蕾 张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做比较,评估诊断效果。结果 对比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阳性检出率较高,16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572枚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154枚,转移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指标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可以及时发现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病情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研究药物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的损害 被引量:16
6
作者 贾少微 时杰 +6 位作者 欧阳钢 高宙 石宇 江锦赵 杨苹花 翁咏梅 胡金森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摇头丸和海洛因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损害。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21名、摇头丸组12例、海洛因组43例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测。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 TRODAT 1剂量为740MBq/ml。计算纹状... 目的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摇头丸和海洛因滥用对人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损害。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21名、摇头丸组12例、海洛因组43例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测。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 TRODAT 1剂量为740MBq/ml。计算纹状体的体积、质量、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Ra% )和差值率(% )。结果 对照组双侧纹状体呈典型“熊猫眼”形,双侧尾状核和豆状核大致等大,DAT分布均匀、对称。摇头丸组和海洛因组纹状体的体积分别为(21 4±4 5)cm3 和(21 3±4 4)cm3,小于对照组[ ( 32 0±2 2 )cm3;P<0 01 ];质量分别为( 23 7±3 9 )g和( 22 4±3 2)g,低于对照组[ (33 6±2 6)g;P<0 01];Ra%分别为(5 9±0 8)%和(5 2±0 9)%,亦低于对照组[ (7 6±2 0)%;P<0 05],摇头丸组和海洛因组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比值与对照组的差值率分别是22 03%和30 74%。结论 滥用摇头丸和海洛因均破坏脑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DAT的数量、密度、分布和活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巴胺转运体 脑纹状体 药物滥用 损害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全脑放射 海洛因滥用 摇头丸 健康对照组 分子水平 静脉注射 性比值 DAT 显像剂 豆状核 尾状核 质量 差值 双侧 分布
原文传递
骨转移瘤MR全身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骨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 赖云耀 +3 位作者 杜湘珂 洪楠 吴巍珍 王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全身M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LvFlex)是一种全新的、快速的成像方法,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影像信息,还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笔者采用全身LvFlex成像与全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探... 全身M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LvFlex)是一种全新的、快速的成像方法,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影像信息,还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笔者采用全身LvFlex成像与全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全身LvFlex动态增强成像检测恶性肿瘤转移病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增强成像 对比度 骨扫描 全身 骨转移瘤 MR 成像方法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8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CT同机融合在诊断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贾暮云 段青云 +3 位作者 袁荣涛 尚伟 赵洁 王国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同机融合在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4例口腔癌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 目的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同机融合在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4例口腔癌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为外周侵犯型;B组6例为中心侵犯型。对比研究CT、SPECT-CT、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范围,分别对CT及SPECT的检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结果A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量3种方法确定下颌骨受侵犯范围分别为(5.7±1.2)cm、(3.3±1.2)cm、(4.7±1,1)cm。SPECT.CT显示下颌骨受侵犯的范围较病理检查高估1.0cm,CT显示骨侵犯范围较病理检查低估1.4cm,CT与SPECT-CT的结果相差2.4cm,3种检查方法显示的下颌骨侵犯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量结果分别为(6.4±1.2)cm、(2.2±1.6)cm、(5.2±1.2)cm。SPECT-CT比病理检查高估1.2cm,比cT显示的骨侵犯范围高估4.2cm,CT比病理检查低估3.0cm,3种检查方法显示的下颌骨受侵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ECT-CT可早期发现CT不能显示的颌骨中心型肿瘤,显示的病变范围符合手术需要切除的合理范围;CT显示的病变范围受肿瘤类型的影响较大,需视肿瘤类型确定切骨范围;在排除骨扫描假阴性的前提下,下颌骨肿瘤只需SPECT-CT或CT一种检查,即可推测病变侵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孤独症患儿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舒明跃 贾少微 +2 位作者 张繁新 徐文贵 胡纪泽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 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 (研究组 )和 2 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 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 (研究组 )和 2 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童 (对照组 )进行脑影像分析。结果  (1)视觉定性分析 ,研究组中有 2 7例存在 36个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其中以左侧额叶 (13个 )和双侧颞叶(左右侧分别为 6个和 8个 )皮质较多见。 (2 )放射性计数分析 ,研究组左侧额叶 (84± 34 )和海马 (6 2±2 3)低于右侧 [分别为 (88± 32 )和 (6 7± 2 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各部位左右侧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左侧额叶、海马及双侧颞叶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性障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原文传递
健康老年人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及磁共振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昂秋青 江开达 +6 位作者 张明园 肖世富 顾牛范 金少津 林祥通 何慧瑾 沈天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 73名年龄≥ 6 0岁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 6 0~ 6 5岁组 (第 1组 )、6 6~ 70岁组 (第 2组 )和 >70岁组 (第 3组 )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 3组进行脑组织... 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 73名年龄≥ 6 0岁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 6 0~ 6 5岁组 (第 1组 )、6 6~ 70岁组 (第 2组 )和 >70岁组 (第 3组 )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 3组进行脑组织检查 ,并对其中的 2 9名自愿者进行脑磁共振显像检查。结果  (1)经方差分析 ,第 2组和第 3组脑组织几乎所有部位 (除右丘脑和扣带回外 )的灌注均低于第 1组 ,其中第 2组右顶叶灌注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RAR)为 0 87± 0 18,低于第 1组 (RAR =0 98±0 17;P <0 0 1) ;(2 )经配对t检验 ,除第 2组的双侧顶叶外 ,3组颞叶和顶叶的灌注均为右侧高于左侧(P <0 0 1和 0 0 5 ) ;(3)经方差分析 ,第 3组的灰质体积占颅内容积的百分比 [(47 5 9± 1 2 6 ) % ]小于第 2组 [(49 43± 1 30 ) % ],总脑脊液体积占颅内容积的百分比 [(14 6 1± 3 16 ) % ]大于第 1组[(12 41± 0 73) % ]和第 2组 [(11 94± 1 2 7) % ],右侧海马体积 [(2 0 4± 0 2 3)cm3 ]小于第 1组[(2 2 7± 0 2 0 )cm3 ],P均 <0 0 5。结论 健康老年人在脑血流灌注方面 ,存在颞顶叶灌注双侧不对称 ,右侧高于左侧 ,>6 5岁者以右顶叶的降低为著 ;在脑结构性变化方面 ,>70岁者以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核磁共振显像 SPECT MRI
原文传递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友生 赫捷 +3 位作者 郑容 林琳 刘琳 陈钊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目的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CT)在肺癌患者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肺内病变怀疑肺癌患者进行SPECT-CT和常规CT检查。共57例患者获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5... 目的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CT)在肺癌患者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肺内病变怀疑肺癌患者进行SPECT-CT和常规CT检查。共57例患者获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52例为肺部恶性肿瘤,5例为肺部良性病变。37例患者有完整病理分期资料。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SPECT—CT诊断肺内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3%、80.0%和91.2%,常规CT分别为84.6%、80.O%和84.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以病理分期为金标准,SPECT/CT的TNM分期准确率为67.6%,常规CT为59.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SPECT-CT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75.0%、70.3%、57.1%和78.3%,而常规CT分别为76.9%、79.2%、78.4%、66.6%和86.4%,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SPECT-CT在肺部病变良恶性判断和分期方面略优于常规CT,可以用于一部分患者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和直径≥1cm淋巴结性质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TNM分期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亮 王子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52-1453,1469,共3页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0例CP患儿中头颅SPECT异常者28例。其中双侧大脑弥散性放射性减低6例,大脑局限性放射性减低22例。四肢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双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额叶、基底核、颞叶和枕叶。偏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患肢对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患肢对侧额叶、颞叶和基底核;四肢瘫患儿左右两侧病变部位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偏瘫患儿左右两侧顶叶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瘫、偏瘫的顶叶与额叶比较病变概率增加(Pa<0.05)。结论CP患儿存在相应部位脑供血方面异常,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局部脑血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艺华 覃伟武 +4 位作者 叶俭 李党生 罗章伟 邓李燕 黄秒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9期2600-2602,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 定期检测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和探头固有均匀性,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常规的日常硬件保养减少了仪器故障发生率,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 定期检测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和探头固有均匀性,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常规的日常硬件保养减少了仪器故障发生率,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保持稳定,探头固有均匀性需要定期校正,校正前后1号探头均匀性(%)分别为(2.71±0.28)、(2.37±0.11)(t=2.489,P〈0.05),2号探头均匀性(%)分别为(2.68±0.12)、(2.38±0.19)(t=6.421,P〈0.01).结论 定期对仪器的质量控制与保养可保证仪器性能稳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桂文来 陈再君 +4 位作者 罗茂香 赵小艳 吴蔚吉 陈新力 陶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估测甲状腺重量。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分别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比较 ;在甲亢患者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而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在甲亢患者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38.78± 8.6 5 ) g小于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 [(4 4 .90± 10 .5 7) g ,P <0 .0 0 1]。结论 SPECT体积积分法可准确估测甲状腺重量 ,这一方法能提高甲亢治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器官重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体积积分法 平面法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局部脑血流量的分布(英文)
16
作者 刘雅洁 张铁利 +2 位作者 张雷家 杨淑坤 马桂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48-249,共2页
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 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并与CT扫描、MRI成像进行比较,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选择1998-09/2000-1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并随机选择同期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其CT、MRI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新生儿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显像特征比较;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和MRI检查的对比。结果:22例同时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3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8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脑血流灌注显像 单光子发射 局部脑血流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MRI成像 正常新生儿 分布 CT扫描 早期干预 新生儿疾病 脑血流显像 MRI检查 阳性检出率 智力低下 理论基础 功能监测
下载PDF
ST/HR斜率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肌灌液显像
17
作者 吕波 邓佑黔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52-354,共3页
分析了ST/HR斜率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应用ST/HR斜率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与运动介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同时进行,检测60例临床怀疑CHD患者,并对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ST/HR斜率检测。结果表明:ST/HR斜率与SP... 分析了ST/HR斜率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应用ST/HR斜率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与运动介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同时进行,检测60例临床怀疑CHD患者,并对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ST/HR斜率检测。结果表明:ST/HR斜率与SPECT心肌显像二者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0.58,P<0.005),符合率为80%,SPECT阳性者其斜率值高于SPECT阴性者及正常人群(均P<0.05);若以SPECT为标准,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诊断CHD的敏感性分别为81.6%和73.9%(P>0.05),特异性分别为77.3%和45.5%(P<0.05),以正常人为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的特异性分别为93.3%和70.0%(P<0.05);SPECT显示2个以上节段心肌缺血者,其斜率值明显高于单一节段缺血者(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R斜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试验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应变率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临床对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勇 武维恒 +1 位作者 李莉 宋小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 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AG发现阳性血管共45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金指标,SR检出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21%、82.25%、82.77%;SP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82.22%、87.77%。结论 SRI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节段运动,SPECT评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SRI与SPECT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度较高。这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应变率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洁 吉训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变化,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在肢体缺血后适应患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宣武医院脑卒中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6...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变化,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在肢体缺血后适应患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宣武医院脑卒中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67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后适应组4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SPECT检查。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患侧额、颞、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病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适应组患者基底节(0.97±0.10 vs 0.93±0.09,P=0.000)和丘脑(0.99±0.09 vs 0.95±0.09,P=0.003)治疗后放射性计数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能改善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通过SPECT检查发现经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的患者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葡萄糖代谢障碍 再灌注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敏 刘玉珂 +4 位作者 郭会利 张斌青 陈亚玲 陈伟 赵颖 《中医正骨》 2013年第3期47-52,55,共7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对121例骨与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价,男76例,女45...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对121例骨与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价,男76例,女45例。年龄6~82岁,中位数4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Symbia-T6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行病变部位扫描,并采用柯达DR7500数字放射成像系统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通过图像融合技术获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由2位高年资核医学科医师及1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对病变作出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价。结果:本组121例患者通过数字透视摄影图像无法得出准确诊断或虽能明确诊断但不能对病变的病程分期及活跃程度等进行准确评价。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融合图像96例明确诊断,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融合图像114例明确诊断。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对于诊断和评估四肢的骨与关节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组织器官重叠较多、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以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的病变,其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骨骼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 透视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