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李淑娴 刘金玲 +1 位作者 何静(综述) 陈志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症状评分,缩短达到维持剂量所需的时间。目前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对照试验更好地识别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AIT的获益人群,以及治疗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并评估长期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AIT中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IgE单克隆抗体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牛支原体NM001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
作者 刘莹 王静文 +3 位作者 张敏 陈小云 王磊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获得抗牛支原体NM001株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其特性,以牛支原体分离株NM001作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牛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命名为2C5和7G3。其细胞上清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 为获得抗牛支原体NM001株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其特性,以牛支原体分离株NM001作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牛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命名为2C5和7G3。其细胞上清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6.4×10^(3)和1.2×10^(4)。经亚型测定,单抗2C5和7G3均属于IgG1类,轻链均是λ型。制备腹水并对单抗进行纯化和特性鉴定,两株单抗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5)和4.09×10^(5),且两株单抗与无乳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牛巴氏杆菌均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牛支原体全菌蛋白中的相应蛋白。试验表明,单抗2C5和7G3能够与牛支原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为牛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混合在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中的应用
3
作者 骆春梅 邱俊康 +1 位作者 陈慧 杜萌泽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8期121-123,共3页
为优化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比例,将不同比例混合的抗体制备成胱抑素C(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对试剂盒的灵敏度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与进口抗体和市面上较为认可的试剂盒进行应用比... 为优化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比例,将不同比例混合的抗体制备成胱抑素C(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对试剂盒的灵敏度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与进口抗体和市面上较为认可的试剂盒进行应用比较。结果表明,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和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最适的混合比例为70%:30%;将国产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进口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与最适混合比例的抗体相同质量投量料同时包被成试剂,分别命名为试剂1、试剂2、试剂3,三种试剂校准后同时进行临床样本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线性实验及抗原过剩测定,数据显示,试剂3与试剂1及试剂3与试剂2之间均具有很强的临床相关性,线性实验和抗原过剩测定数据无明显差异,都可以满足应用要求;将试剂3与市场上口碑较好的的胱抑素C试剂盒进行临床样本测定比对,实验数据显示,两者在临床应用上无明显差异;通过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混合,减少了交叉反应的可能性,实现了较好的批间和批内一致性,具备更广泛的识别范围,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识别和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胱抑素C多克隆抗体 人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混合 胶乳免疫比浊法 临床相关性 线性实验 抗原过剩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UL3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4
作者 陈玲超 王兴娅 +11 位作者 李俊波 李佳佳 王晨 李松楠 王安铖 孟鑫 童武 孔宁 于海 单同领 童光志 郑浩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伪狂犬病病毒UL36基因编码的皮层蛋白VP1/2在病毒粒子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UL36基因为研究对象,将截短的UL36基因克隆入载体pCold I,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UL36。经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过变性... 伪狂犬病病毒UL36基因编码的皮层蛋白VP1/2在病毒粒子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UL36基因为研究对象,将截短的UL36基因克隆入载体pCold I,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UL36。经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过变性、亲和层析及复性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1株能稳定分泌针对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UL36-6,抗体亚型鉴定结果为Ig G1和κ,制备的腹水抗体中和效价及纯度高,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出1株针对PRV 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UL3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UL36基因 VP1/2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基于马立克病病毒Meq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诊断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王润锦 孙英杰 +5 位作者 石彬 吴少鹏 邵红霞 钱琨 叶建强 秦爱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对临床上马立克病(MD)准确诊断,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株Meq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MDV 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MD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制备了4株Meq蛋白特异... 为了对临床上马立克病(MD)准确诊断,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株Meq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MDV 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MD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制备了4株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MDV-Meq-1D6、MDV-Meq-1D10、MDV-Meq-6B3、MDV-Meq-6D10;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这些单克隆抗体不仅能与体外表达的Meq蛋白反应,而且能识别MD肿瘤细胞系MSB-1中的Meq蛋白和MD肿瘤组织细胞中的Meq蛋白;以Meq蛋白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免疫组化诊断MD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结果稳定,易观察判定。研究表明,试验制备了4株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DV-Meq-1D6、MDV-Meq-1D10、MDV-Meq-6B3、MDV-Meq-6D10),基于此建立的免疫组化MD诊断方法为临床MD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Meq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诊断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王芮 刘嫦钦 +7 位作者 张萃 杨清露 杨娇兰 殷鹏云 李晓辉 孙永顺 刘占举 孙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CD第8、16周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并分析部分患者的内镜缓解率。结果共纳入91例初次使用UST的CD患者。UST治疗CD第8/16周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1.5%、71.4%,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5%、54.9%。单因素分析表明瘘(包括肛瘘、肛瘘个人史、肠皮瘘)与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有肛瘘手术史相比于无瘘者是影响UST治疗CD第8周(HR=0.04,95%CI:0.00~0.38;P<0.01)和16周(HR=0.04,95%CI:0.01~0.34;P<0.01)临床缓解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狭窄型病变相较于非狭窄非穿透性病变,是CD患者16周临床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1.08~2.84;P<0.05)。56例于我院复查内镜,16周的内镜缓解率为41.1%。未发现有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结论UST能够改善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与临床应答,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有肛瘘个人史的CD患者推荐应用UST单抗,具有狭窄型病变的患者需谨慎应用UST单抗。患者既往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UST一线或非一线应用,均对临床缓解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临床缓解 临床应答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VP2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7
作者 潘梦娇 刘德鹏 +4 位作者 郭磊 赵桐 白娟 姜平 刘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9,共8页
为制备伪狂犬病病毒(PRV)VP22蛋白单克隆抗体,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28a-VP22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重组VP22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6~8周龄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及间接EL... 为制备伪狂犬病病毒(PRV)VP22蛋白单克隆抗体,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28a-VP22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重组VP22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6~8周龄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及间接ELISA方法筛选,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4株PRV V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D6、1D9、1B12和2C10。间接ELISA检测4株杂交瘤细胞传至15代均能稳定分泌抗体,且细胞上清液抗体效价均为1∶6400。经亚型鉴定,4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是IgG1亚类,轻链皆属于κ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可与PRV发生特异性反应,并鉴定出2个抗原表位;Western blot和共聚焦试验结果表明,VP22蛋白是病毒早期蛋白,且早期存在于细胞质,晚期移位至细胞核并在核中积累。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将为后续探索PRV VP22蛋白的功能提供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VP22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CD41单克隆抗体建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失败的初步分析
8
作者 张珺 朱瑞芳 +6 位作者 吕亚茹 李若兰 张淑文 力娜 宋凯 曾靖晖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用。方法:首先,使用MWReg30的常用剂量对Balb/c小鼠建立慢性ITP模型,并在抗体注射结束后探究党参提取液对造模小鼠的影响;随后,分别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进行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明确注射次数和剂量的增加是否有助于建立慢性ITP模型。结果:向小鼠体内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式不能使Balb/c小鼠血小板数量长期维持低水平,并且通过增加抗体注射次数和剂量的方法也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分别使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抗体注射结束7 d内和14 d内反弹升高至较高水平,且低剂量党参提取液干预造模小鼠可使其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对小鼠腹腔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法无法复制出稳定的慢性ITP模型,此方法能否成为一种理想的慢性ITP模型建立方式仍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增加MWReg30的注射剂量能够延长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低水平的维持时间;且低剂量的党参提取液可能会对造模小鼠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起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1单克隆抗体 党参 模型构建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TREM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检测
9
作者 马宾 孟麟 +2 位作者 戎卓娜 赵传科 寿成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3,177,共7页
目的:制备TREM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亲和力及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鉴定,为TREM2的抗体药物研发奠定基础。方法:表达并纯化TREM2胞外段GST融合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筛选抗血清效价较高的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单克隆... 目的:制备TREM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亲和力及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鉴定,为TREM2的抗体药物研发奠定基础。方法:表达并纯化TREM2胞外段GST融合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筛选抗血清效价较高的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单克隆筛选,制备TREM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其在免疫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29株TREM2单克隆抗体,其中的24株可与TREM2特异性结合;29株单抗与TREM2结合的EC50均在nmol以上;它们可分别在Western blot、免疫沉淀、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中用于对TREM2的特异检测。结论:成功制备并获得了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抗TREM2单克隆抗体,为TREM2靶点的成药性抗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M2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猫IL-1β阻断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猫源化改造
10
作者 王定一 王阅 +5 位作者 张晨曦 李秋燕 周登元 司有辉 曹胜波 叶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2,共9页
为给猫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具有与猫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表达后纯化的重组猫IL-1β蛋白接种小鼠后制备单克隆抗体,经验证单抗对猫IL-1β蛋白的阻断效果并分析其靶向位点后,将小鼠单克隆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 为给猫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具有与猫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表达后纯化的重组猫IL-1β蛋白接种小鼠后制备单克隆抗体,经验证单抗对猫IL-1β蛋白的阻断效果并分析其靶向位点后,将小鼠单克隆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猫抗体的真核质粒中,转染真核细胞后检测猫源化改造抗体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猫IL-1β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IL-1β并表达猫IL-1β重组蛋白;在使用猫IL-1β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以及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后,成功得到2株分别能够与猫IL-1β重组蛋白第二、第三结构域反应的小鼠源单克隆抗体C4C、H10E;将单克隆抗体C4C、H10E猫源化基因改造后的重组抗体仍具有阻断效果。本试验研究结果为开发针对猫IL-1β的阻断单克隆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也为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单克隆抗体 阻断效果 猫源化抗体改造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D1133 L蛋白单克隆抗体抑制其复制
11
作者 闫文倩 侯景 +12 位作者 杨金柯 郝雨 杨行 史喜绢 张大俊 别鑫恬 陈国辉 陈玲玲 何路 赵美玉 赵思越 郑海学 张克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4-859,共6页
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效应。在制备了ASFV D1133L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将ASFV和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同时接种于PAMs,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HAD 50)、实时荧光定量PCR(RT... 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效应。在制备了ASFV D1133L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将ASFV和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同时接种于PAMs,通过红细胞吸附试验(HAD 50)、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观察分析D1133L单克隆抗体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对ASFV的病毒效价(P<0.01),蛋白表达水平,基因转录水平(P<0.01),ASFV-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均有显著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D1133L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ASFV的复制,试验结果在ASFV药物靶点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D1133 L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叶萌萌 邓泽润 张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 目的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另52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肿瘤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随访12月,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7%和66.2%,显著高于阿帕替尼治疗组的15.4%和42.3%(P<0.05);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治疗组血小板(PLT)计数为81.0(51.5,145.5)×10^(9)/L,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107.0(69.5,191.0)×10^(9)/L,P<0.05];联合治疗组PFS为10.6(95%CI:9.986~11.16)个月,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的7.9(95%CI:6.84~8.944)个月(Log-rank=12.807,P<0.05);体力活动状态(PS)、Child-Pugh评分、CNLC分期、有无肝硬化、门脉癌栓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2.379,P=0.021)和伴有门脉癌栓(HR=3.481,P=0.003)是影响中晚期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HR=0.528,P=0.034)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加用TACE联合治疗可以帮助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 阿帕替尼 治疗 晚期
下载PDF
靶向HER2胞外结构域Ⅳ的单克隆抗体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徐娇娇 陶佳妮 +1 位作者 王晓稼 陈占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且易转移,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已上市的HER2靶向药物中,靶向HER2胞外结构域Ⅳ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础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且易转移,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已上市的HER2靶向药物中,靶向HER2胞外结构域Ⅳ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础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伊尼妥单抗和马吉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用于乳腺癌全线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实践经验充足且安全性可控;伊尼妥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和新辅助/辅助治疗中疗效相似,且安全性可控;马吉妥昔单抗聚焦于携带CD16A-158F等位基因的患者,是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的选择。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细胞外结构域Ⅳ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伊尼妥单抗 马吉妥昔单抗
下载PDF
PRRSV GP4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4
作者 郭昊 乌东高娃 +4 位作者 赵洪哲 刘春羽 侯丽娜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尽快建立该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尤为重要。PRRSV ORF4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GP4为病毒感染所必须。本研究为制备GP4单克隆抗体,选取ORF4优势序列优化合成,连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尽快建立该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尤为重要。PRRSV ORF4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GP4为病毒感染所必须。本研究为制备GP4单克隆抗体,选取ORF4优势序列优化合成,连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ORF4;经双酶切验证后,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经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成功后免疫小鼠,制备筛选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P4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大小为30 kDa;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共筛选4株IgG亚型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所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本研究为PRRSV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4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在双抗体夹心ELISA中的应用
15
作者 魏蔷 李青梅 +3 位作者 金前跃 宋亚鹏 白怡霖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了制备针对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首先纯化得到重组EDSV纤维蛋白,经血凝试验(HA)鉴定纤维蛋白的血凝活性,HA效价为1∶2~7。之后将纤维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小鼠血清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 为了制备针对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首先纯化得到重组EDSV纤维蛋白,经血凝试验(HA)鉴定纤维蛋白的血凝活性,HA效价为1∶2~7。之后将纤维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小鼠血清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效价最高达到1∶409 6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效价最高达到1∶12 800。取效价最高免疫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结合iELISA和IFA检测,经过多轮亚克隆,最终成功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G12和10E11。iELIS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28 000和1∶1 020 000;IFA效价分别为1∶2 000和1∶8 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均不能识别变性的EDSV纤维蛋白,表明二者识别纤维蛋白的构象型表位。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均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为1∶2~7和1∶2~4。亚型鉴定表明,这2种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Kappa型,重链均为IgG1亚型。将基于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EDSV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1.7%。综上,成功筛选出9G12和10E11杂交瘤细胞株,二者分泌抗EDSV特异性抗体,且这2种抗体具有中和EDSV感染活性,可应用于EDSV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蛋综合征病毒 纤维蛋白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抗体中和效价 抗体夹心ELISA
下载PDF
血清1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异性鉴定
16
作者 苏佳 赵炜 +5 位作者 翟天舒 白洪旭 刘伟洁 薛麒 薛青红 陈晓春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制备血清1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单克隆抗体,以超速离心浓缩的血清1型MDV CVI988/Rispens毒株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亚克隆、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 为制备血清1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单克隆抗体,以超速离心浓缩的血清1型MDV CVI988/Rispens毒株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亚克隆、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筛选,获得3株分泌特异性抗血清1型M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D9、1C5和1F10,并对其进行特异性分析。间接ELISA结果显示,4D9、1C5和1F10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达5.1×10^(4)、82×10^(5)、4.1×10^(5),可用于后续建立ELISA检测方法;IFA结果显示,4D9、1C5和1F10制备的腹水与不同血清1型MDV毒株具有良好的反应性,效价可分别达1∶12800、1∶25600和1∶12800,与血清3型MDV毒株和其他常见禽源病毒均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亚型检测结果显示,4D9抗体为IgG2a/κ型,1C5抗体为IgG2b/κ型、1F10抗体为IgG1/κ型;应用1C5建立的IFA方法能检出至少5PFU CVI988/Rispens毒株感染,适用于血清1型MDV的检测。综上,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血清1型MDV的检测,为MDV致病机制研究及诊断试剂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杜巍 高丹丹 +3 位作者 许兴路 于玲 王杨 解谦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Doublecortin样激酶-1(Doublecortin Like Disease 1,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7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目的研究和分析Doublecortin样激酶-1(Doublecortin Like Disease 1,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7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肿瘤组织中DCLK1表达水平,将其分为DCLK1低表达组(n=31)与DCLK1高表达组(n=42),分析DCLK1单克隆抗体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DCLK1高表达组与DCLK1低表达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脉管、肿瘤病灶是否远处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DCLK1高表达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病灶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OR=1.079、1.235、1.548、1.784、1.745、2.026,P均<0.05)。结论肿瘤组织中DCLK1高表达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病灶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的方式判断肿瘤组织中DCLK1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DCLK1单克隆抗体 表达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抗体疗法、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燕娟 张连生 李莉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6-9,23,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尽管多种新型药物的应用使患者生存及预后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仍复发难治。单克隆抗体靶抗原、B细胞成熟抗原均在骨髓瘤细胞上高表达,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尽管多种新型药物的应用使患者生存及预后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仍复发难治。单克隆抗体靶抗原、B细胞成熟抗原均在骨髓瘤细胞上高表达,是理想的靶抗原,因此针对靶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疗法及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对上述两种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单克隆抗体疗法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张宝戈 黄雅琴 +2 位作者 蔡金双 朱晨光 李玉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0-1178,共9页
旨在建立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PCV3Cap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获得了一株分泌阻断效果良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6。以重组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2E6单克隆... 旨在建立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PCV3Cap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获得了一株分泌阻断效果良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6。以重组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2E6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一种检测PCV3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50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PI)的临界值,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判定标准:当PI≤28.30%时,判定结果为阴性;当PI≥35.05%时,判定结果为阳性;当28.30%<PI<35.05%时,判定为可疑,重复一次试验后如果结果仍为可疑,则判定为阳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瘟病毒(CSF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其检测效价可达到1:128;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与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与PCV检测金标准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比对的Kappa值达0.9,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较高的符合率,可用于后期进行PCV3抗体的检测,为PCV3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Cap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阻断ELISA
下载PDF
黄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20
作者 刘纪茹 胡潇予 +5 位作者 李春缘 刘炅 徐晓立 陈月 任瑞文 袁子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制备黄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而筛选出具有杀伤力的中和抗体,为黄热病毒临床检测方法及特效药的研发提供实验室基础。使用乳鼠脑进行黄热病毒的传代扩增,通过常规方法对6~8周龄的BALB/c小鼠进行动物免疫,经细胞融合、... 制备黄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而筛选出具有杀伤力的中和抗体,为黄热病毒临床检测方法及特效药的研发提供实验室基础。使用乳鼠脑进行黄热病毒的传代扩增,通过常规方法对6~8周龄的BALB/c小鼠进行动物免疫,经细胞融合、免疫荧光检测及有限稀释克隆后,筛选制备黄热病毒单克隆抗体共14株。经ELISA鉴定单抗亚型,发现有2株单抗为Ig G2b亚型,1株为Ig M亚型,1株为Ig G2a亚型,其余均为Ig G1亚型;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单抗特异性,发现有12株单抗与所检测的病毒株均无交叉反应;经qRT-PCR方法及免疫荧光法评估单抗细胞上清液及其腹水对黄热病毒的中和作用,发现有3株单抗的中和效果较佳。本研究获得了12株特异性较高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3株单抗对黄热病毒具有良好的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中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