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突起因子、神经丝轻链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张宁 赵新 +1 位作者 洪叶 李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606-61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神经丝轻链蛋白(NF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陕西省...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神经丝轻链蛋白(NF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和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GM1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给予GM1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脊髓损伤程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肌张力和肌力评估[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S)、徒手肌力测定(MMT)]、下肢运动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的下肢运动子量表(LEM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B蛋白(S100B)、Neuritin、NFL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74.00%(37/50),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肢体麻木、肢体不遂、小便不利、大便不调、面色淡白、伤处肿痛、心悸自汗、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脊髓损伤程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脊髓损伤程度ASIA评分的运动功能、触觉、痛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肌张力和肌力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MASS、MM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下肢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评分和LE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血清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NGF、S100B、Neuritin、NF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16.00(8/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GM1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脊髓损伤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力、肌张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Neuritin、NFL等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唾液酸神经 gm1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肌力 肌张力 神经突起因子 神经丝轻链蛋白 NFL
原文传递
间歇长疗程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
2
作者 王艳秋 闻晓庆 +6 位作者 刘洋 景少巍 骆图南 马遥 罗昕 彭伟涛 欧阳晓春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间歇长疗程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2024年就诊的65例DEACM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压氧组(n=36)和联合组(n=29)。高压氧组在对... 目的 探讨间歇长疗程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2024年就诊的65例DEACM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压氧组(n=36)和联合组(n=29)。高压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间歇长疗程高压氧治疗,30次为一疗程,每日1次,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 d。联合组在高压氧组基础上联合GMI注射液(80 mg·次^(-1),每日1次;治疗3周后剂量调整为40 mg·次^(-1),每日1次,继续治疗6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时2组日常生活功能障碍(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和3个疗程结束时2组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较治疗前BI、MMSE评分更优,IL-10水平明显升高(P <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联合组BI、MMSE评分高于高压氧组(P <0.05),IFN-γ水平低于高压氧组,IL-10水平高于高压氧组(P <0.05)。结论 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间歇长疗程高压氧联合GMI能改善DEACMP患者症状、减轻其神经损伤、恢复其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唾液酸神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紫杉类药物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
3
作者 刘璇 何文君 +1 位作者 欧阳启诚 黄凤仪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紫杉类药物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7月—2024年6月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紫杉类药物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7月—2024年6月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紫杉类药物化疗,在化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_(1)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0);观察组发生神经毒性者神经毒性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疼痛、手足套感、四肢麻木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生活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紫杉类药物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加速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 唾液酸神经 紫杉醇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靖 任亚方 +2 位作者 王岩 王品 王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惊厥与颅内压等治疗,中重度患儿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EPO 200 IU·kg^(-1),皮下注射,每周3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M1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中、重度患儿依据病情再治疗1~3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估2组患儿的神经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27/39)、94.87(37/3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705,P=0.003)。2组轻度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中、重度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43、3.898,P=0.028、0.048)。2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14 d(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4 d(P<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联合rhEPO治疗新生儿HIE,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清HIF-1α、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唾液酸神经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S100-β、UCH-L1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静 敖雪 +1 位作者 张宏燕 马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11-2416,共6页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分娩...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接受治疗的82例早产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主要包括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检测两组患儿血清S100-β、UCH-L1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自主吮奶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BNA评分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及血清S100-β、UCH-L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血清S100-β、UCH-L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100-β、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自主吮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2%(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可以促进患儿脑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缩短患儿康复时间,促进患儿康复,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钠注射液 枸橼酸咖啡因 早产儿 脑损伤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徐评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单臂、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就诊的2515例原发性PD患者数据。通过多周期治疗,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单臂、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就诊的2515例原发性PD患者数据。通过多周期治疗,评估患者的改良的Webste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M1用药前改良的Webster评分为15.47,用药30、60、90天后分别为14.16/13.87和13.23。使用GM14个周期的患者中,出现中重度评分的可能性下降约40%。较高的首日GM1冲击剂量(500-600mg)与疗效呈正相关;而较高的维持剂量(>100mg/d)则与疗效呈负相关。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1.1%,且大多为轻度。停药或减量后,大部分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显示出GM1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 GM1治疗原发性PD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的首日冲击剂量有利于疗效提升,但维持剂量的选择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gm1 唾液酸神经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作为T细胞活化标志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合作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6-518,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γδT和CD3+T细胞上的表达规律。方法: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和结核杆菌抗原(MtbAg)等刺激剂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部分实验组同时使用信号转导途径阻... 目的:比较、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CD69分子在人外周血γδT和CD3+T细胞上的表达规律。方法: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和结核杆菌抗原(MtbAg)等刺激剂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部分实验组同时使用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处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相γδT和CD3+T细胞上GM1和CD69分子的表达率。结果:MtbAg刺激PBMC后0.5h,γδT细胞上即表达GM1,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而CD69的表达出现在刺激后的3h,于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h明显降低,6d时已接近静止状态。抗CD3mAb刺激的CD3+T细胞上,GM1和CD69表达的规律类似于γδT细胞。PD98059和LY294002均能够阻断MtbAg刺激所致的γδT细胞上GM1的表达,PMA能够促进GM1的表达。结论:GM1可作为一种新的T细胞活化的标志,其与早期短暂表达的CD69分子有不同的表达规律。GM1的表达可能与RasErk通路、PI3K和PK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 CD69 ΓΔT细胞 活化
原文传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GM_1)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方要红 周公民 +1 位作者 胡丽华 沈吉 《海峡药学》 2009年第9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症(VBI)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药物进行干预性治疗及临床疗效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症(VBI)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药物进行干预性治疗及临床疗效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博动指数(PI)观察。结果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注射液治疗后,46例VBI患者痊愈15.2%,好转78.3%,无效6.5%。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p、Vd、Vm及P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对改善VB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的Vp、Vd、Vm、PI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唾液酸神经钠盐注射液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42例文献分析
9
作者 张小明 陈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37-41,45,共6页
目的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2004—2021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数据库对收录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筛选和... 目的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2004—2021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数据库对收录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文献30篇,涉及患者42例;男性患者数量为女性的2.23倍,中老年患者居多,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 应完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且临床医师仔细阅读,加强该药的临床应用监测,促进其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非小细胞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鑫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期间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江西省胸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观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期间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江西省胸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治疗组(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同时静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各40例。比较CIPN发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CIP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四肢麻木、肢体疼痛、手足套感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Cor、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疹、肝肾损害、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期间静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预防周围神经毒性,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应激状态,安全性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唾液酸神经 周围神经毒性 炎症应激
下载PDF
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徐颖 姚小梅 罗慧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醒脑静组31例(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醒脑静组31例(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联合用药组31例(患者在醒脑静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醒脑静组(96.77%vs.70.97%,χ^(2)=7.631,P=0.006)。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mRS评分,血清CRP、IL-6、PCT水平及ESR、NLR、WBC降低,MMSE、GCS评分升高,且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低/高于醒脑静组(P<0.01)。联合用药组与醒脑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22.58%,χ^(2)=1.908,P=0.167)。结论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认知功能,减轻机体炎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注射用唾液酸神经 醒脑静注射液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葛俊伟 范慧 +1 位作者 徐云 李晓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M1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行走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及肌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 急性脊髓炎 免疫球蛋白 皮质激素 炎性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3
作者 叶艺兰 王志红 叶兰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3109-31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和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60例目标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单...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和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60例目标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增加复方活脑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脑损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D-二聚体(D-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Hcy)、微管相关蛋白(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活脑舒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复方活脑舒胶囊 唾液酸神经 血液流变学 脑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 S-100B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裴雪梅 高然 +2 位作者 张文武 张国英 万胜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产科同期出生1d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GM1治疗组(20例),GM1治...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产科同期出生1d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GM1治疗组(20例),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GM1静滴,20mg/d,连续用药7d。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3组新生儿均于生后第1天(治疗前)、第8天(治疗后)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血清NSE、S-100B的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的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常规治疗组与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8天血清NSE、S-100B水平均低于第1天(P<0.01)。治疗后,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下降率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HIE患儿脑组织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动态检测血清NSE、S-100B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判断HIE脑损伤的修复程度,GM1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四已神经(gm1)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133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闫敏 张锦丽 +1 位作者 李玲 宋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研究组予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1/d,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更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唾液酸神经 药物疗法 联合 脑梗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201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姜静岩 刘顺良 李慧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和91.5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 颅脑损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1-神经节苷脂减轻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脑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书芳 汪琳 +3 位作者 李月玲 李文雅 王明磊 黄圣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304-33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1-神经节苷脂(GM-1)抑制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减轻糖尿病相关脑损伤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M-1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技术,将链脲佐菌素注入大鼠的腹腔内,以...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1-神经节苷脂(GM-1)抑制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减轻糖尿病相关脑损伤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M-1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技术,将链脲佐菌素注入大鼠的腹腔内,以确保药物能够被充分吸收,GM-1组每天腹腔注射10 mg/kg GM-1。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的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脑部海马组织中ER应激相关分子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B淋巴细胞瘤(Bcl-2)和Bcl-2相关x基因(Bax)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组织结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M-1组脑组织NSE蛋白含量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S-100B蛋白与NSE蛋白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模型组脑组织CHOP、caspase-3、Bax蛋白水平稳步上升,试验后的检测水平较高,而GM-1治疗组的检测结果刚好相反,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GM-1组脑组织中含有的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海马区NSE和S-100B表达升高是糖尿病脑病发病的主要机制,GM-1可能通过降低NSE和S-100B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脑损伤。同时,GM-1还可能通过CHOP途径抑制ER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而抑制下游的线粒体途径,最终减轻糖尿病相关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1-神经 内质网应激 尿病 脑损伤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ET-1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光辉 薛涛 +4 位作者 张东伟 李萍 俞雪梅 莫建民 许丽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3期73-75,78,共4页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致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航 于倩 邵丹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1例50岁男性患者,既往体健,因脑外伤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给予止血、抑酸、抗炎、营养神经、增强免疫药物治疗。8 d后在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ivgtt,qd)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高... 1例50岁男性患者,既往体健,因脑外伤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给予止血、抑酸、抗炎、营养神经、增强免疫药物治疗。8 d后在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ivgtt,qd)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高热,第10天逐渐出现四肢无力,第11天四肢无力加重伴呼吸困难,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考虑为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所致,给予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35 g×4 d,ivgtt,q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 mg×14 d,60 mg×2 d,40 mg×2 d;ivgtt,qd),辅助康复训练治疗,遗留严重四肢运动功能障碍,间断呼吸机辅助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用唾液酸神经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康健捷 杨红军 +1 位作者 邓兵梅 彭凯润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年第4期314-314,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四肢麻木乏力两个月"于2015年11月23日入院。查体:四肢肌力4+级,上肢腱反射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霍氏征(+),巴氏征(+)。颈椎磁共振成像(MRI):C4/5-C6/7水平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水平脊髓变...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四肢麻木乏力两个月"于2015年11月23日入院。查体:四肢肌力4+级,上肢腱反射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霍氏征(+),巴氏征(+)。颈椎磁共振成像(MRI):C4/5-C6/7水平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水平脊髓变性。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日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四肢麻木乏力好转,行走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神经 不良反应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