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孔板水力空化特性的可视化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志霞 张鑫 +1 位作者 陈驭航 纪长浩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在自行搭建的单孔孔板空化反应试验台上,采用高速数码摄影和长工作距离显微成像技术,对单孔孔板中心孔内和孔板下游进行空化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背压、空化数等参数对孔板水力空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背压一定,逐渐改变喷射压力时,... 在自行搭建的单孔孔板空化反应试验台上,采用高速数码摄影和长工作距离显微成像技术,对单孔孔板中心孔内和孔板下游进行空化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背压、空化数等参数对孔板水力空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背压一定,逐渐改变喷射压力时,会出现"空化初生迟滞"现象,在空化两相流区,较高的背压对应着较小的流动损失;孔板内和孔板下游都有空化区存在,且孔内空化对下游空化区影响较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孔内空化与试验相符合,且下游空化区的产生是由孔内空化云脱落至下游漩涡区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孔板 空化 可视化 数值模拟 两相流
下载PDF
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对大豆球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芳 杨锋 +5 位作者 任仙娥 黄永春 黄承都 刘纯友 张昆明 阎柳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35-141,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处理大豆球蛋白,通过比较处理前后大豆球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粒径分布、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 本研究利用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处理大豆球蛋白,通过比较处理前后大豆球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粒径分布、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及巯基含量等的变化,研究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对大豆球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处理30 min后,大豆球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未发生改变,平均粒径从(335.67±3.43)nm减小至(234.73±4.32)nm,Zeta电位绝对值从(24.47±0.51)mV增加至(31.30±2.74)mV,内源荧光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表面疏水性从1 970.67±35.00增加至2 373.67±75.57,暴露巯基含量从(5.11±0.35)μmol/g降低至(3.76±0.16)μmol/g,总巯基含量从(7.31±0.27)μmol/g降低至(5.35±0.28)μmol/g。由此可见,单孔孔板水力空化可改变大豆球蛋白的高级结构,从而使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该研究可为水力空化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的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孔板水力空化 大豆球蛋白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浆体管道三通后的单孔消能孔板流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伦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117-120,共4页
为了研究浆体管道三通后的单孔消能孔板流场,使用Fluent对不同流量和孔板安装位置(孔板与三通相连或在三通下游0.5 m)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工况1孔板后管道北侧出现回流,将对管壁造成冲蚀,工况2孔板后流动未出现明显回流。其次,... 为了研究浆体管道三通后的单孔消能孔板流场,使用Fluent对不同流量和孔板安装位置(孔板与三通相连或在三通下游0.5 m)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工况1孔板后管道北侧出现回流,将对管壁造成冲蚀,工况2孔板后流动未出现明显回流。其次,工况1管道水平段中轴线上的压力沿流向先减小后增大,在三通前取得最小值,在关闭的阀门处取得最大值,但压力波动幅度较小。工况2的压力变化趋势与工况1的类似。最后,安装孔板的管道竖直段中轴线上的压力沿流向先减小后增大。工况2较工况1的消能能力有小幅提升,但压力恢复平稳的位置也往下游移动了约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体管道 单孔消能 压力分布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孔孔板内部流场细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畅 李序东 +2 位作者 王明伍 李元姣 张坤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6期57-60,64,共5页
对单孔孔板与多孔孔板的流场细节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板厚度及开孔面积比条件下,多孔孔板的阻力系数要小于单孔孔板;与单孔孔板相比,流体流经多孔孔板后的回流区域较小,压力、速度和湍动能等参数更... 对单孔孔板与多孔孔板的流场细节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板厚度及开孔面积比条件下,多孔孔板的阻力系数要小于单孔孔板;与单孔孔板相比,流体流经多孔孔板后的回流区域较小,压力、速度和湍动能等参数更快达到稳定;多孔孔板内部的最大湍动能及湍动能分布区域均小于单孔孔板,即多孔孔板具有较小的混合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孔板 阻力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