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1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2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晋瑞婕 曾东东 +4 位作者 秦赫 邓秋艳 任静静 蒋建军 王鹏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的OD 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三株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以感染复数MOI值为10感染细胞,测定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40)、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黏附侵袭能力;动物水平上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感染后的脑、肝、脾载菌量。结果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1125 bp的缺失株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亲本株LM681为2292 bp);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各菌OD 600值无统计学差异;3株菌体外感染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试验结果显示,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较LM681对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率均极显著降低(HTR-8/SV40细胞F LM681ΔInlP-LM681=102.792、F_(LM681ΔInlP-ΔLLO-LM681)=128.459,均P<0.01,JEG-3细胞F LM681ΔInlP-LM681=203.755、F_(LM681ΔInlP-ΔLLO-LM681)=81.279,均P<0.01);LM681亲本株的LD_(50)为10^(6.78),LM681ΔInlP缺失株的LD_(50)为107.45,在攻毒剂量范围LM681ΔInlP-ΔLLO不存在LD_(50),LM681ΔInlP-ΔLLO较LM681的LD_(50)提高了6.78个对数数量级,LM681ΔInlP-ΔLLO组织载菌量整体较亲本株LM681降低。结论LLO、InlP基因缺失在动物感染水平和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水平上均极大程度的降低了LM的的毒力,且InlP基因对LM681菌株黏附侵袭滋养层细胞具有一定意义,为研究InlP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内化素P 溶血素O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新生儿宫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例报道
4
作者 冯银霞 王志军 +2 位作者 王向南 王思宇 路晓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老年人,具有潜在的致死性^([2-3])。妊娠期女性感染LM常导致早产、流产和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胎儿宫内感染LM,可诱发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严重者可致死,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新生儿 宫内感染 败血症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污染监测分析
5
作者 李茜茜 乌伊罕 曲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71,86,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2016、GB 4789-2014)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6~2020年,在317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46株,总检出率为10.91%(346/3171),其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总检出率依次为8.56%(85/993)、5.62%(50/889)和16.37%(211/1289);散装样品致病菌污染率高于预包装;冷冻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7.53%(27/154);沙门氏菌在网店和便利店/零售店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22%(4/18)和14.57%(22/151);弯曲菌在养殖环节的检出率最高,为40.55%(103/254),屠宰环节中样品均未检出。结论: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弯曲菌污染最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率较低。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应加强我区生禽畜肉在不同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禽畜肉 沙门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弯曲
下载PDF
2006-2020年宁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郭邦成 李娜 +5 位作者 张燕飞 魏琼 刘翔 杨丽娟 沈梅 郝琼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宁夏食品及病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对宁夏2006—2020年食品及病例中分离的138株李斯特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血清凝集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药敏、血清及分子分型研究。结果食品来源113株菌共分... 目的探讨宁夏食品及病例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对宁夏2006—2020年食品及病例中分离的138株李斯特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血清凝集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药敏、血清及分子分型研究。结果食品来源113株菌共分属6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1/2a型,共45株,占39.82%。其次为1/2c型,共32株,占28.32%,致病性较强的4b型在食品中亦分离到5株,占4.42%。25株病例来源菌株分属4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致病性较强的4b型,共12株,占48.00%;138株不同来源李斯特菌对8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食品来源菌株共分属17个耐药谱,病例来源菌株分属7个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一致,均为VAN-TET。电泳后,113株食品来源分离株获得9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37.1%~97.0%。25株病例来源菌株共分为22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46.2%~100%。不同时期、不同来源、不同地区分离株PFGE带型优势型别不明显,呈散在分布。结论宁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呈现多元化流行趋势,不同地区流行特征呈现多样性。本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应采取区域化防治手段,临床治疗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的分子特征及原核表达研究
7
作者 朱孝珍 刘昱诚 +6 位作者 张星星 王立霞 季春辉 郭蕴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克隆目的基因LM lmo2486,分析目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并验证其编码蛋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LM lmo2486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前期的基础。通过PCR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 克隆目的基因LM lmo2486,分析目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并验证其编码蛋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LM lmo2486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前期的基础。通过PCR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理化特性、蛋白结构域等分子特征,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PCR克隆lmo2486基因的抗原集中区lmo2486K,构建重组载体pET-32a(+)-lmo2486K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并使用IPTG低温诱导表达,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显示,LM lmo2486基因全长1212 bp,共编码403个氨基酸;lmo2486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亲水性和跨膜结构,无信号肽,预测发现lmo2486含有PspC和DUF4097结构域。序列同源对比发现,LM lmo2486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LM不同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表明lmo2486基因在LM中高度保守。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蛋白Lmo2486K的分子质量约为64.6 ku,Western blot分析发现,Lmo2486K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2486基因 分子特征 系统进化分析 蛋白表达
下载PDF
2013—2022年河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8
作者 秦璞 赵汉林 +4 位作者 崔思瑶 温海楠 强翠欣 赵建宏 常晓彤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5所医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对2013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7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5所医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对2013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7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河北省共检出18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标本主要为血(129株,69.0%)、脑脊液(20株,10.7%)、胃液(14株,7.5%)及其他(18株,9.6%);70株(37.4%)分离自男性,117株(62.6%)分离自女性;新生儿科(42株,22.5%)和妇产科(41株,21.9%)为最常见的来源科室;年龄分组上,青年人(74株,39.6%)最多,其次为新生儿(39株,20.9%)。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8%、98.6%、98.0%、98.4%和96.3%。结论 2013—202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多来源于血标本,感染人群以青年和新生儿为主,该菌已出现一线治疗药物的非敏感株,需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J15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9
作者 杜冬冬 钱晶 +5 位作者 李思琪 刘雯菲 魏向利 刘长勇 罗瑞峰 康立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8-306,共9页
为了解新疆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J15菌株的的基因组特征和进化关系。采用PacBio和Illumina HiSeq测序对LMXJ15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预测、注释,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 为了解新疆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J15菌株的的基因组特征和进化关系。采用PacBio和Illumina HiSeq测序对LMXJ15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预测、注释,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共线性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J15菌株基因组总长度为3017732 bp,平均GC含量为37.81%,预测到3154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734315 bp;包含6个rRNA操纵子和57个tRNA。编码基因通过CRT预测,发现一个CRISPR序列;通过GO数据库的对比分析,得到三类功能方面的2241个基因。预测到可能的毒力基因88个。MLST分析显示LMXJ15菌株为ST8型(sequence type,ST),属于CC8(clonal complex,CC)复合克隆系;进化分析显示其与意大利分离株IZSAM_Lm_15_17439_A144、瑞士分离株LmN1546和一株从熏鲑鱼分离菌株R479a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具有相同的ST型和血清型(1/2a),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4株LM的基因组之间的共线性较好。该研究初步分析了LMXJ15菌株基因组特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新疆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和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23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的分子特征
10
作者 廖希玮 高硕 +4 位作者 张燕 纪静茹 沈瀚 周万青 吴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分析23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临床分离的2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谱系、序列分析(ST)、克隆群(CCs);采用多... 目的分析23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临床分离的2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谱系、序列分析(ST)、克隆群(CCs);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分型;采用E-Test试验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药物敏感性。结果23株菌株分属2个谱系,以谱系Ⅱ为主,共12株(52.2%);分为8个ST分型,其中ST8为优势ST型,占39.1%;分为7个CCs(CC87、CC1、CC3、CC5、CC224、CC11和CC8),优势CC型为CC8,共9株(39.1%);所有分离株均携带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ActA、hlyA、mpl、plcA、plcB和prfA)和inlA、inlB基因;23株菌株均检出fosX耐药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tet(M)和dfrG耐药基因;血清群分为1/2a、1/2b及4b,以1/2a为主,共13株(56.5%);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敏感,仅1株对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较低,并具有遗传多样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是其致病性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血清型 毒力因子
下载PDF
宁夏25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11
作者 李娜 马学旻 +3 位作者 郭邦成 刘翔 张燕飞 杨丽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引起脑膜炎症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流行特征、PFGE型别、血清型、耐药性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联性,并与本地区食品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基础。方法对25株分离自脑膜炎病例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采... 目的初步了解引起脑膜炎症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流行特征、PFGE型别、血清型、耐药性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联性,并与本地区食品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基础。方法对25株分离自脑膜炎病例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血清凝集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药敏、血清及分子分型研究。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分为4个血清型,分别为1/2a、1/2b、3b、4b,流行优势血清型为4b(12株,占48%);所有菌株均对13种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其中23株多重耐药菌株具有8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为VAN-ETE-MER-GEN-IPM。25株菌经AscI酶切后,共分为22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65.4%~96.0%,PFGE型别呈现较高的多样性,与血清型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与耐药性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食品来源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宁夏引起脑膜炎呈散发分布,高致病性血清型菌株流行及高耐药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临床特征 耐药性
下载PDF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杨 马玉宝 +1 位作者 李婉君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LMI)常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我中心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LMI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LMI)常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我中心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LMI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我中心收治的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LMI患者,总结患者的误诊情况并分析原因,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内外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LMI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我中心共收治7例中枢神经系统LMI患者,均以发热、头痛为主诉就诊,部分患者伴呼吸衰竭和意识障碍。7例均通过病原学检测确诊,但早期均被误诊。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4例,误诊时间为(9.4±4.8) d。患者多采用利福平+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治疗,5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后遗症。文献复习发现目前国内外共47例较完整的误诊患者资料,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脑脊液培养确诊。关于误诊疾病的类型,文献中以颅内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内科系统疾病和其他类型疾病,误诊中位时间11(1.5~95) d,给予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LMI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误诊 颅内感染 脑脊液培养
下载PDF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孕妇的饮食习惯及临床分析
13
作者 徐晓菲 崔艳 +2 位作者 马晓晨 牛彦麟 费秀珍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孕妇的饮食习惯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LM感染的孕妇10例,分析其感染前4周的饮食及卫生习惯、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新生儿预... 目的探讨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孕妇的饮食习惯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LM感染的孕妇10例,分析其感染前4周的饮食及卫生习惯、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等。结果10例孕妇中,孕中期LM感染7例、孕晚期3例。10例孕妇经治疗后LM感染均痊愈,其中6例孕妇出现流产及胎死宫内。10例孕妇在感染前4周内均有不同程度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饮食史,以生食水果、熟肉制品及外出就餐情况为主;存在冰箱清理不及时及生熟食品砧板未分开使用等饮食不良卫生习惯问题。结论妊娠期感染LM不良后果较重,应关注相应症状孕妇的饮食史、加强孕产期健康宣教、避免食用不洁饮食,改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妊娠期感染L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妊娠 饮食习惯
原文传递
苏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4
作者 王小龙 汤全英 +4 位作者 邹文燕 崔家瑞 董泽丰 张梦寒 朱莉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5-261,共7页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苏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遗传进化谱系及遗传进化关系等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6—2020年分离自食品的42株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运用CLC ...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苏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遗传进化谱系及遗传进化关系等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6—2020年分离自食品的42株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运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21.0.4软件进行组装及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通过与BIGSdb-Lm数据库比对获得谱系、克隆群(clone complexes,CC)、血清群、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利用柏熠微生物分析平台v4.0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 42株Lm共包含两个谱系,谱系Ⅰ和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83.3%)。血清群分为Ⅱa、Ⅱb和Ⅱc,以Ⅱa为主(57.1%)。42株Lm分为11个CC型, 11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型),优势型别是CC9、CC8和CC121,占比61.9%。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数量均在30个以上,涉及LIPI-1、LIPI-2、LIPI-3 3个毒力岛。LIPI-1中actA检出率为76.2%, prfA、plcA、hly、mpl、plcB检出率均为100.0%。LIPI-2中inlF的检出率为81.0%, inlB检出率为97.6%, inlA、inlC、inlJ、inlK、inlP等5种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只有1株菌携带LIPI-3。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有FosX、mprF、lin、norB、tetM、dfrG等6个基因,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数量达到78.6%。结论 苏州市食源性Lm的分子型别较为多样且具有优势型别,普遍携带较多毒力基因和多个耐药基因,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食源性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基于RPA/CRISPR-Cas12a技术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15
作者 陈大伟 李兵兵 +3 位作者 魏明月 李双姝 杨鹏飞 刘靓 《肉类研究》 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
建立基于RPA/CRISPR-Cas12a技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选取单增李斯特菌溶菌素毒力基因hly(GeneID:987033),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引物结合CRISPR-Cas12a蛋白研制两步法单增... 建立基于RPA/CRISPR-Cas12a技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选取单增李斯特菌溶菌素毒力基因hly(GeneID:987033),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引物结合CRISPR-Cas12a蛋白研制两步法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反应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检测速率快,30 min内可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0μL体系可检测到最低0.0015 ng靶标核酸。将该试剂盒进一步用于检测人工模拟污染食品三文鱼肉片,检测限可达10 CFU/mL。本方法检测30份实际样本,结果均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阳性检出率一致。RPA/CRISPR-Cas12a技术是快速检测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CRISPR-Cas12a 快速检测
下载PDF
24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仁雯 刘永哲 +2 位作者 于晓敏 刘骏 谷丽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12例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败血症患者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血... 目的分析总结12例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败血症患者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血培养确诊的12例非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非妊娠组)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妊娠组)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妊娠组4例可见胎心异常(33.3%),非妊娠组患者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1.7%)。妊娠组WBC[(15.44±6.59)×10^(9)/L vs.(7.58±3.89)×10^(9)/L,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11.94±6.17)×10^(9)/L vs.(6.45±3.65)×10^(9)/L,P=0.015]及淋巴细胞计数[(2.32±1.39)×10^(9)/L vs.(0.66±0.55)×109/L,P=0.001]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患者;C-反应蛋白则低于非妊娠组患者[13.35(35.28)mg/L vs.42.5(161.23)mg/L,P=0.011]。所有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均以头孢菌素为主,其中妊娠组7例,非妊娠组8例。血培养阳性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非妊娠组5例患者死亡;妊娠组孕妇无死亡,但仅有2例孕妇顺利分娩活胎。其中1例新生儿诊断LM败血症(早发型),经青霉素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基本病愈。结论LM感染易误诊漏诊,妊娠期早期及时准确的治疗可避免妊娠不良结局。临床中若患者出现发热或可疑败血症时,无论免疫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尽早选用覆盖LM的抗菌药物及尽快明确病原学能够极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败血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抗菌肽zp37抑制果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俊和 曾平 +1 位作者 陈思睿 易兰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7,共9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果汁食用安全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本实验设计并获得一种抗菌肽zp37,通过测定抗菌肽zp37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抗菌肽zp3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果汁食用安全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本实验设计并获得一种抗菌肽zp37,通过测定抗菌肽zp37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抗菌肽zp37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膜电位、膜完整性、细胞微观结构、细胞聚集率、DNA结合情况以及胞内活性氧等,研究抗菌肽zp37抑制果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抗菌肽zp37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16μg/mL,当其质量浓度大于4MIC时,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同时,8MIC的抗菌肽zp37处理1h能杀死绝大部分的单增李斯特菌,且在7 d贮藏期内,2MIC的抗菌肽zp37能将草莓汁、猕猴桃汁和苹果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控制到检测限以下。抗菌肽zp37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离子通透性增加、膜电位消失,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出现明显的凹陷变形,细胞间发生聚集。荧光标记示踪法结果显示,抗菌肽zp37同时作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当抗菌肽zp37质量浓度大于DNA质量浓度的1/4时,两者会发生明显结合甚至导致DNA沉淀。此外,抗菌肽zp37能诱导单增李斯特菌产生活性氧,且与质量浓度成正比。综上,抗菌肽zp37对果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明显,本研究可为抗菌肽作为生物防腐剂应用于果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分离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娟 陈鑫 +4 位作者 刘楷 刘佳蕾 骆鹏杰 梁栋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0-367,共8页
以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作为捕获探针,免疫功能化纳米金作为信号探针,建立一种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可视化检出限为1.2×10^(3) CFU/mL,紫外光谱检... 以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作为捕获探针,免疫功能化纳米金作为信号探针,建立一种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可视化检出限为1.2×10^(3) CFU/mL,紫外光谱检测结果在1.2×10^(1)~1.2×10^(8) CFU/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519-0.043X,R2=0.978),检出限低至0.45 CFU/mL,各浓度梯度的批内变异系数在0.31%~1.30%之间。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接种到鸡胸肉上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在91.1%~108.7%之间,变异系数不高于7.4%,且结果与平板计数法一致。本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纳米金 比色法 磁分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并脊髓炎1例
19
作者 朱羽 屠榕 +2 位作者 曾根慧 张鑫 余巨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30-131,共2页
1 病例资料男性,49岁,因“头痛伴吞咽困难10+ d, 左侧肢体麻木6 d”入院。入院前10+ d, 患者无诱因出现头痛,伴吞咽稍困难,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予以治疗后头痛好转(具体不详);入院前6 d, 患者诉“感冒”,体温38 ℃,同时出现左... 1 病例资料男性,49岁,因“头痛伴吞咽困难10+ d, 左侧肢体麻木6 d”入院。入院前10+ d, 患者无诱因出现头痛,伴吞咽稍困难,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予以治疗后头痛好转(具体不详);入院前6 d, 患者诉“感冒”,体温38 ℃,同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伴左侧前胸部束带感。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磁共振提示:左侧小脑异常信号。查体:伸舌稍偏左,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余神经查体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干脑炎 菱脑炎 脊髓炎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20
作者 吴晓平 王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颅内感染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而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引起颅内感染致CVST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LM脑膜炎继发CVST,经抗感染、抗凝治疗好转出院的病例,以期为临床对该类患...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颅内感染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而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引起颅内感染致CVST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LM脑膜炎继发CVST,经抗感染、抗凝治疗好转出院的病例,以期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