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景蓝汀 朱梦婷 +3 位作者 杨振坤 罗园园 邹健 殷莹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目的建立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简称CD14反向法),并探讨其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6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常规法)中加入CD14-BV421抗体,建立CD14反向法。采用常规法和CD14反向法分别检测质控品、不同放置时间(4、24、48、... 目的建立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简称CD14反向法),并探讨其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在常规6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常规法)中加入CD14-BV421抗体,建立CD14反向法。采用常规法和CD14反向法分别检测质控品、不同放置时间(4、24、48、72 h)的样本和不同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和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和偏移情况。结果CD14反向法检测细胞低值质控品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NK%)低于常规法(P<0.05);细胞中值质控品2种方法之间所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4 h比较,CD14^(+)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区分度随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变小。与全血样本室温放置4 h比较,放置24 h后CD14反向法和常规法各项目的相对偏移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8 h,CD14反向法各项指标相对偏移均<5%,常规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3^(+)CD8^(+))、B细胞(CD3-CD19^(+))百分比及其绝对数的相对偏移均>5%;放置72 h,2种方法所有项目的相对偏移均>10%,为临床不可接受。采用CD14反向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较好地区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同时减少非典型单核细胞对NK%和NK细胞绝对数的影响。结论CD14反向法可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淋巴细胞门的误圈,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反向辅助设门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 CD16^+亚群及HLA-DR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喆娟 董慧慧 +4 位作者 林志益 李世波 李绍佐 刘华生 李红玲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 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 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cd14^+ cd16^+ HLA-DR 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熊金河 蒋琴 +3 位作者 何芳 江丹 吴霞 陈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变化,分析其在不同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骨关节病患者40例以及... 目的检测不同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变化,分析其在不同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骨关节病患者40例以及健康人群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间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比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为28.13±6.16,明显高于骨关节病患者的24.20±7.16以及健康对照组的24.1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关节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与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有明显相关性(r=0.759,P<0.001),但与患者年龄(r=0.169,P=0.288)及病程无明显相关(r=-0.168,P=0.297)。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参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发病,并维持疾病活动性,但不参与非免疫性关节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 单核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病 流式细胞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韦月梅 邹洪才 +1 位作者 王红娟 孙一平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4期7254-725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感染治疗前后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及健康新生儿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抗感染治疗前败血症组CD14+CD16+单核...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感染治疗前后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及健康新生儿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抗感染治疗前败血症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抗感染治疗后败血症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与健康新生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新生儿行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cd14+cd16+单核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李芳芳 +2 位作者 戴素华 张明雷 尹晓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CD16^(+...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行唑来膦酸治疗2周期后,比较治疗前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治疗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并且提示与溶骨性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单核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溶骨性损害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亚群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和病情相关
6
作者 贾小洲 张春梅 +7 位作者 王凤兰 李燕平 马樱 张宇丝 唐康 庄然 张赟 张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病程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29例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表面CD31表达强度与病程和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29例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中间型)和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非经典型)占单核细胞比例及CD31在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强度。结果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急性期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且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在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中,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之间无差别。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急性期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在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中,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但重型/危重型和轻型/中型患者之间无差别。而非经典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在不同病程、病情患者及与正常对照之间均变化不明显。对来自同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配对标本分析显示与上述结果一致趋势。患者急性期三个单核细胞亚群CD31平均荧光强度(MFI)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且经典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值最高,而正常对照中非经典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最高;恢复期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亦低于正常对照,而非经典亚群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重型/危重型患者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CD31 MFI均低于轻型/中型组,而非经典单核亚群CD31 MFI在不同病情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HFRS发病过程中,经典型和中间型单核细胞亚群占单核细胞比例与病程相关,其表面CD31的表达强度则与病程和病情均相关,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表面CD31的表达强度仅与病程相关,其潜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单核细胞 cd31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玉丽 王斌 张红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临床确诊的72例性乙型肝炎和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再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人群的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临床确诊的72例性乙型肝炎和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再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人群的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各细胞因子在不同人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CD3^+、CD3^+CD4^+、CD3^+CD8^+、CD4^+/CD8^+计数明显偏低,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最低(P<0.05);对照组CD14^+CD16^+亚群计数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最高(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CD14^++CD16^-亚群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组,对照组最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促炎症亚群CD14^+CD16^+/CD14^+与肝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14^+CD16-/CD14^+的表达与肝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促炎症亚群CD16^+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炎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根据其变化程度对患者病变程度做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T细胞 促炎症cd16^+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朝峰 周吉航 黄燕燕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状态、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状态、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CD41的表达。结果:脑梗死组的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1);脑梗死组间的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比率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活性增高,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cd14+cd16+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 流式细胞分析法
下载PDF
HIV-1感染者sCD14与单核细胞亚群和sCD163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刘利锋 李莉 +5 位作者 周月芳 夏炜 李冠欣 粟斌 张彤 吴昊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可溶性CD14(sCD14)与单核细胞亚群及sCD16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IV-1患者58例,分为4组:急性HIV-1感染者(acute HIV-1infection, AHI)为AHI组,20例;未治疗慢...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可溶性CD14(sCD14)与单核细胞亚群及sCD16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IV-1患者58例,分为4组:急性HIV-1感染者(acute HIV-1infection, AHI)为AHI组,20例;未治疗慢性HIV-1感染者(chronic HIV-1-infected cART-naive patients, CHI&ART-)为CHI&ART-组,18例;治疗慢性HIV-1感染者(chronic HIV-1-infected patients on cART, CHI&ART+)为CHI&ART+组,20例;健康者(healthy controls, HC)为HC组,19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sCD14和sCD163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亚群,对sCD14与sCD163和单核细胞亚群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1感染者血浆sCD14浓度与sCD163浓度呈正相关(r=0.37,P=0.022),与单核细胞中间亚群呈正相关(r=0.54,P=0.001),而与单核细胞经典亚群呈负相关(r=-0.38,P=0.018)。结论 HIV-1感染者sCD14与单核细胞亚群和sCD163相关,这有助于了解HIV-1感染者异常免疫激活的发病机制,为免疫激活的干预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可溶性cd14 单核细胞 可溶性cd163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64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自坤 李雪 +1 位作者 邓桢 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探讨CD6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R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RA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CD64的表达,比较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 目的:探讨CD6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R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RA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CD64的表达,比较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各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表面CD64表达水平,并分析各单核细胞亚群表面CD64表达与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RA组各单核细胞亚群CD64表达(MF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A患者外周血经典型单核细胞和中间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与DAS28呈正相关(rs=0.308,P=0.044;rs=0.302,P=0.049)。(4)RA患者各单核细胞亚群CD64表达(MFI)与ESR,CRP呈正相关(rs=0.410,P=0.008;rs=0.475,P=0.003;rs=0.448,P=0.003;rs=0.473,P=0.004;rs=0.348,P=0.026;rs=0.340,P=0.042)。(5)RA患者RF阳性组、ACPA阳性组外周血经典型单核细胞、中间型单核细胞上CD64表达(MFI)明显高于对应的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间型单核细胞CD64高表达组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64表达异常,经典型单核细胞和中间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与炎症水平、自身抗体产生和疾病活动性有明确的相关性。以外,中间型单核细胞CD64的表达与细胞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 cd64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3 位作者 张纪芸 孙念政 郑楠 许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IL 6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而IL 10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非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其IL 6 ,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P <0 0 1)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 ,病情危重时则持续高表达。结论 :新生儿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仅在败血症时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而变化 ,因此 ,它可能对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与败血症的预后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流式细胞 单核细胞 cd14^+/cd16^+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的水平及其对LPS和IL-15刺激的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孟雪 甘华 +1 位作者 沈清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及脂多糖(LPS)联合白细胞介素15(IL-15)对其的影响,以了解炎症性免疫反应在T2DM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并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LPS和IL-15干预4 h,收集PBMC和培养上清。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BMC内STAT5和p-STAT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IL-6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ELISA法检测LPS和IL-15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结果:T2DM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血清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394,P<0.05和r=0.741,P<0.01),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409,P<0.01),且25(OH)D3水平与CRP和IL-6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和r=-0.774,均P<0.01),LPS联合IL-15刺激后PBMC的p-STAT5蛋白表达水平和PBMC培养上清IL-6、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2DM患者p-STAT5的表达存在激活现象。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单核细胞功能紊乱,这种功能紊乱可能与活性维生素D3不足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并与微炎症互为因果,从而导致了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5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cd14+cd16+单核细胞 脂多糖类 细胞介素15 STAT5通路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增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辛 张蕾 +4 位作者 臧艳 顾海慧 郭慧军 邓安梅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治疗前组(n=31)、治疗后缓解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30)受检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采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治疗前组(n=31)、治疗后缓解组(n=25)和健康对照组(n=30)受检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12和IL-10浓度,使用Sysmex XE-2100做血小板计数。结果 CD14+CD16+单核细胞(%):ITP患者治疗前组、治疗后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9±0.87vs 2.60±0.75 vs 1.10±0.58(P<0.01);TNF-α,IL-12和IL-10在3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治疗前组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TNF-α和IL-10浓度具有相关(r=-0.623;r=0.492;r=-0.661,P<0.05)。结论 CD14+CD16+单核细胞数量在ITP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且与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相关,提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为未来临床判断IT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 单核细胞 cd14+cd16+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熙琳 梁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HF组中,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及LVEDD均显著增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37,r=0.4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33,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的病情加重与炎症有关,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cd14dimcd16+单核细胞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单核细胞CD14^+CD16^+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寇雨霏 李通 +1 位作者 刘畅 罗德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脑梗死是指由于组织的血液供给障碍,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死亡(坏死)的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50岁-60岁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脑梗死起病急,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发病后,疾病快速发作,迅速达到高峰[1]。单核... 脑梗死是指由于组织的血液供给障碍,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死亡(坏死)的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50岁-60岁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脑梗死起病急,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发病后,疾病快速发作,迅速达到高峰[1]。单核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前体发育而来,前体又称单潜能或双潜能细胞,是从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在组织中,单核细胞在不同的解剖位置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2]。巨噬细胞是负责保护组织免受外来物质损伤,但也被认为在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异常与多种疾病如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库欣综合征(亢进)、免疫介导的疾病、坏疽、结节病等密切相关。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4种类型[3]。研究表明,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斑块局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4]。血小板及单核细胞的异常活化、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所导致的高凝状态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单核细胞 cd14+ cd16+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水平与Lp-PLA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明忠 居会祥 +3 位作者 陈红梅 周中卫 季禹乔 江冬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在促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T2DM组包括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24例和无As 26例,健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在促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T2DM组包括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24例和无As 26例,健康对照组26例(HC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36平均荧光强度(MFI);分选单核细胞亚群,诱导成巨噬细胞,FCM检测其摄取Di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刺激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Lp-PLA2浓度。结果与HC组相比,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CD36 MFI升高,且与血清Lp-PLA2浓度呈正相关(P<0.05),合并As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摄取Dil-ox-LDL和分泌Lp-PLA2高于HC组(P<0.05),此作用被CD36阻断性抗体抑制。结论T2DM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高表达CD36,摄取较多的ox-LDL,促进细胞分泌Lp-PL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单核细胞cd36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柳 张瑞宁 +3 位作者 田小超 郭炳彦 刘素云 李拥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选出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EPC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后,将CD14^++CD16^+单核细胞与EPC共培养的细胞移植进入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坏死心肌面积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后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移植4周后模型组、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左心室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并抑制EPC修复及逆转左室重塑,改善心肌功能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cd14^++cd16^+单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CD_(14)^+CD_(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卉 邹存秀 +3 位作者 刘珊 张旭 高畅 陶永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4期69-70,I0003,共3页
目的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及3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血样均取自于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 目的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及3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血样均取自于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结果 GDM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1+4CD1+6单核细胞增加是GDM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单核细胞 妊娠糖尿病 流式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王斌达 叶指南 +3 位作者 唐维国 刘春艳 周琳 续力云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h入院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在神经内科治疗的32例头晕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第2、5、7~10天以及随访第90天...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h入院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在神经内科治疗的32例头晕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第2、5、7~10天以及随访第90天,对照组入院当天的血清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各亚型百分比,分析单核细胞亚型与病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当天及第2、5、7~10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第2、5天均明显下降(均P<0.05)。脑梗死组入院当天单核细胞计数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5);3个亚型百分比与NIHSS评分均未见相关(均P>0.05)。与未感染者比较,脑梗死感染患者入院第2、5、7~10天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均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当天及第2、5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入院第2、5天单核细胞计数、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均P<0.05);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中间型单核细胞、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可能与脑梗死相关感染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cd14 cd16 脑梗死
下载PDF
肝脏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16+56+细胞亚群变化
20
作者 杨婉凤 金树根 +4 位作者 汤小青 彭志云 杨协珍 董惠芳 陈建杰 《世界肿瘤杂志》 2002年第2期119-12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CD8+变化与CD4+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56+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56+与CD3+和CD4+/CD8+负相关,仅CD8+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CDl6+56+和CD4+/CD8+上升与否和CD8+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6+56+ 细胞 检测 自然杀伤性T细胞 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