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次服用10mg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娟 杨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2期135-135,148,共2页
目的 验证10mg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及可接受性。方法 征集无保护性交或避孕措施失败12 0小时内就诊并符合条件的健康妇女,单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服药后随访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下次月经情况。避孕有效率按Dixon法计算。结果... 目的 验证10mg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及可接受性。方法 征集无保护性交或避孕措施失败12 0小时内就诊并符合条件的健康妇女,单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服药后随访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下次月经情况。避孕有效率按Dixon法计算。结果 避孕成功14 4例,3例妊娠,避孕有效率为71 92 %。未孕者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进一步证实10mg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米非司酮 临床疗效 单次服用 避孕有效率 药物不良反应 Dixon法 无保护性交 紧急避孕药 可接受性 健康妇女 避孕措施 单次口服 月经情况 月经周期 服药后
下载PDF
单次服用左炔诺孕酮对紧急避孕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林丹玫 刘逸萍 +2 位作者 吴荔香 苏彦钊 蔡远君 《海峡药学》 1999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紧急避孕 左炔诺孕酮 单次服用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前单次和分次服用复方匹可硫酸钠肠道清洁效果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聂燕 杨志娟 +4 位作者 尚生鹏 张亚维 牛敏 席小娟 刘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1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探讨单次和分次服用复方匹可硫酸钠在结肠镜检查前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服药组和分次服药组各113例。分次服药组:检查前一日20:00将复方匹可硫酸钠颗粒1袋... 目的探讨单次和分次服用复方匹可硫酸钠在结肠镜检查前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服药组和分次服药组各113例。分次服药组:检查前一日20:00将复方匹可硫酸钠颗粒1袋溶于150 mL冷水服用,30 min后饮用1500~2000 mL澄清液体,2 h内饮完;检查当日4:30将第2袋溶于150 mL冷水服用,30 min后饮用750 mL的澄清液体,1 h内饮完。单次服药组:检查前4~6 h将复方匹可硫酸钠颗粒2袋溶于300 mL冷水服用,30 min后饮2500~3000 mL澄清液体,2 h内饮完。观察两组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度、息肉检出率、服用口味满意度、肠道准备体验感和不适症状。结果单次服药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在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及总评分均高于分次服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服药组肠道息肉检出率(32.7%)高于分次服药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用口味满意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次服药组肠道准备体验评分高于单次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服药组患者肠道准备不适症状均轻于单次服药组(P<0.05)。结论虽然分次服药肠道准备体验较好,不适症状较轻,但患者对两种服药方法口味的满意度一致,且单次服用复方匹可硫酸钠肠道清洁度、息肉的检出率优于分次服用组,临床上应推荐单次服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肠道准备 复方匹可硫酸钠 分次服用 单次服用
下载PDF
张仲景方药服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傅延龄 宋文杰 范佳佳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仲景方药服量控制方法,为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详细整理归纳的263首有明确方药记载的内服仲景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运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仲景方药服量控制方法,为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详细整理归纳的263首有明确方药记载的内服仲景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运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63首有明确方药记载的内服经方中剂型各不相同,其中汤剂200首,散剂41首,丸剂22首。汤剂单次服用剂量以每服1升(相当于现代200 m L)最为常见,并常根据方药特点灵活变动。散剂分煮散和服散2种,其中煮散,多用以水七合和一升煮散顿服,亦有以水半盏或一盏半;服散,多服1方寸匕。丸剂分煮丸和服丸2种,煮丸多水煮一丸;服丸药量多以知为度,亦或定时定量服用。每日服用次数以日三服最为常见,其他日服次数为1、2、4……10次。服药时间以定时服药、每日三服最多,此外亦有顿服、平旦服、日夜连服等特殊定时服药,以及少少含咽、不拘时等不定时服药方式。结论医圣张仲景常依据临床病症的复杂性及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遵循"以知为度、中病即止"的方药服量控制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确定合理的单次服用剂量和服用间隔时间(每日服用次数和服药时间),因人制宜,随症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服量控制 剂型 单次服用剂量 服用间隔时间
原文传递
对乙酰氨基酚是否因肝毒性而弃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伟 杨永峰 《肝脏》 2018年第4期290-291,共2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临床引起肝毒性的常见药物。目前在美国、英国及欧洲,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为46%,在英国及欧洲该比例为40%~70%[1]。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也... 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临床引起肝毒性的常见药物。目前在美国、英国及欧洲,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为46%,在英国及欧洲该比例为40%~70%[1]。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也多有报道,正逐渐引起重视。APAP作为非处方药(OTC)广泛用于临床已50余年,鉴于其严重的肝毒性作用,是否有必要停止该药物的使用也讨论了数十年。APAP最早于1960年作为治疗头痛及轻度疼痛的止痛剂在英国及欧洲用于临床。1966年有报道APAP可能导致致死性的肝损伤,单次服用12~15 g APAP可导致50%的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毒性作用 急性肝功能衰竭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药 扑热息痛 非处方药 单次服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