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养模式对肉鸡盲肠菌群、短链脂肪酸、单胺类物质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王亚玲 孟双双 +2 位作者 陈肇铭 颜菲菲 赵阿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2-309,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模式对肉鸡盲肠菌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丘脑单胺类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饲喂200只7日龄健康817肉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笼养组饲喂于笼养肉鸡笼中,饲养密度为20.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模式对肉鸡盲肠菌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丘脑单胺类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饲喂200只7日龄健康817肉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笼养组饲喂于笼养肉鸡笼中,饲养密度为20.4只/m^(2),地养组饲喂于铺设5~8 cm稻壳作为垫料的地面,饲养密度为10只/m^(2)。试验期42 d。于5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10只肉鸡进行采样并测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2组肉鸡盲肠的优势菌群相同,地养组肉鸡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笼养组(P<0.05);在属水平,阿利斯泰尔菌属为笼养组肉鸡的优势菌属,地养组的优势菌属则为瘤胃菌科的Ruminococcaceae UCG-014属,且相对丰度较笼养组增加(P<0.05),而Ruminiclostridium 5属的相对丰度则降低(P<0.05);2组肉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与笼养组相比,地养组肉鸡盲肠内容物的丙酸含量增加(P<0.05),丁酸含量增加(P<0.01),乙酸无显著差异;2组肉鸡的下丘脑单胺类物质(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相关代谢产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下丘脑5-羟色胺受体和中缝核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蛋白以及合成限速酶的基因表达量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地养组肉鸡下丘脑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量高于笼养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饲养模式影响肉鸡盲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同时对下丘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模式 肉鸡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慢性疲劳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慢性束缚致大鼠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单胺类物质的改变及中药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易新 王天芳 +3 位作者 季绍良 康纯洁 刘晓兰 刘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来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中药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已研制的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高压液相观察了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物质的改变。结果 :单胺类物质代谢紊乱 ,下丘脑和垂体中 NE、D... 目的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来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中药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已研制的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高压液相观察了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物质的改变。结果 :单胺类物质代谢紊乱 ,下丘脑和垂体中 NE、DA升高 ,5 - HT下降 ;血浆 NE降低 ,而 5 - HT升高。结论 :服用中药复方和人参皂甙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慢性疲劳动物的单胺类神经物质的紊乱。这可能是中药显著改善慢性疲劳动物的疲劳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 改变 动物模型 单胺类物质 5-HT 升高 病理机制 结论 角度 束缚
下载PDF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大小鼠脑内单胺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屈志炜 刘云 张均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5期371-375,共5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检测器对单胺类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酸性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5-羟吲哚醋酸和高香草酸的色谱条件及样品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流动相的pH及甲醇含量或增加离子对B_8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检测器对单胺类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酸性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5-羟吲哚醋酸和高香草酸的色谱条件及样品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流动相的pH及甲醇含量或增加离子对B_8的含量可使样品的保留时间延长,而增加二正丁胺的含量可缩短保留时间。当pH=3.7,甲醇10%,二正丁胺1.3mmol,离子对B_81.2 mmol时,分离效果最好,能在25 min内将七种物质完全基线分离.在样品的制备方面,用高氯酸沉淀蛋白提取单胺类物质,45,000g×20 min一次离心取上清液20μl直接进样,所含杂质少且不干扰单胺类物质的测定.本实验方法简单,快速、灵敏,比较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器
下载PDF
推拿牵引对外周单胺类物质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志诚 孙凤岷 +3 位作者 陆珍千 费季翔 孙东 陈全珠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解推拿牵引的作用与外周单胺类物质的关系,我们观察了首次推拿牵引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中5—HT、Trp 和5—HIAA 及 NA、DA 和 Tyr 的浓度,还观察了患者尿中5—HIAA、VMA 和 HVA 的含量。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血中5—HT、Trp 和5... 为了解推拿牵引的作用与外周单胺类物质的关系,我们观察了首次推拿牵引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中5—HT、Trp 和5—HIAA 及 NA、DA 和 Tyr 的浓度,还观察了患者尿中5—HIAA、VMA 和 HVA 的含量。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血中5—HT、Trp 和5-HIAA 浓度明显地回降,尿中5—HIAA 含量显著升高,血中5-HT 和Trp 下降的程度和尿中5—HIAA 含量增高的程度均与疗效有关。另外,治疗后患者血中 NA、DA 和 Tyr 的浓度回降至正常水平,而尿中 VMA 和 HVA 含量显著地增高,后者与疗效有关。说明推拿牵引可以减弱5-HT 和 NA 的合成代谢,还可以增强它们的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牵引 单胺类物质 调整作用
下载PDF
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血单胺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建华 孙安达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推拿 牵引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两种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臣 贾红玲 +1 位作者 张春晓 李勇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过程中对治疗前后血浆单胺类物质(NA、5-HT、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治疗LIDP的最佳针刺手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实验的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分为龙虎交战组、平补...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过程中对治疗前后血浆单胺类物质(NA、5-HT、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治疗LIDP的最佳针刺手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实验的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分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西药组,每组各50例。其中,龙虎交战组和平补平泻组选取腰部华佗夹脊穴作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主穴。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外周血中NA、5-HT、5-HIA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低到高依次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和西药组。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疗效更佳的针刺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龙虎交战针法 血浆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升旭 洪军 +1 位作者 周轶林 赖新生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0年第5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电针夹脊穴加模型组和电针局部取穴加模型组。电针夹脊穴组 针刺双侧L3~L5夹脊穴...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电针夹脊穴加模型组和电针局部取穴加模型组。电针夹脊穴组 针刺双侧L3~L5夹脊穴,电针局部取穴组针刺患侧太溪、昆仑穴,隔日针刺1次。于实验第14d上午将大鼠迅 速断头处死,取静脉血 5ml,规定 5-HT、DA、NA、5-HIAA的含量。结果:电针组血小板 5-HT及血浆 5- HIAA 含量显著升高,血浆NA、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单胺类物质参与炎性痛大鼠电针镇痛调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针灸疗法 单胺类物质 电针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莹 李春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单胺类物质 血清 心理因素
下载PDF
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清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明 毛丽洁 楚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药物疗法 硬膜外注射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单胺类物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凯云 吕冰清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和5-羟吲哚乙酸高于对照组;先天愚型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C-5HIAA高于对照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和5-羟吲哚乙酸高于对照组;先天愚型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迟钝 单胺类物质 代谢
下载PDF
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涛 沈玉杰 +3 位作者 瞿群威 陈学珍 梅小寒 胡永均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方法 :6 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 1天及治疗后 3个月时 ,分别测定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目的 :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方法 :6 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 1天及治疗后 3个月时 ,分别测定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及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患者外周血单胺类物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含量降低 ,经t检验 ,其中E、DA无显著性差异 ,NE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 HT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 HIA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该治疗方法可使神经根受压缓解 ,血清中NE明显下降 ,缩血管物质减少 ,5 HT及 5 HIAA含量趋于正常 ,减少了致痛物质 ,发挥止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疗法 胶原酶溶解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按摩对肢体损伤家兔中枢和外周单胺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志诚 邱莉 《中国康复》 1989年第4期166-171,共6页
作者采用按摩“委中”和患肢的方法治疗造模的肢体损伤家兔,同时观察了损伤和按摩前后家兔中枢和外周单胺类物质的变化。损伤后家兔脑脊液中DA、NA和它们的前体Tyr的浓度大量增高而脑脊液中5-HT及其前体Trp的浓度明显下降;此外,家兔血浆... 作者采用按摩“委中”和患肢的方法治疗造模的肢体损伤家兔,同时观察了损伤和按摩前后家兔中枢和外周单胺类物质的变化。损伤后家兔脑脊液中DA、NA和它们的前体Tyr的浓度大量增高而脑脊液中5-HT及其前体Trp的浓度明显下降;此外,家兔血浆中Tyr、DA、NA、Trp和5-HT浓度显著增高。按摩可以对抗以上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说明按摩不仅可以减弱中枢和外周DA、NA及外周5-HT的合成代谢,而且还可以增强中枢5-HT的合成代谢和外周DA和5-HT的分解代谢。提示,中枢和外周DA、NA和5-HT可能是参与损伤和对抗损伤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 肢体损伤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晓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5-87,共3页
根据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在Shellenberger等人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经典方法基础上,对多项实验条件加以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也较为稳定。
关键词 荧光法 大鼠 脑组织 血液 单胺类物质 力竭运动 测定方法 运动生物化学
下载PDF
硒和维生素E对大鼠心肌单胺类物质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
14
作者 金毅 李保玉 +2 位作者 李广生 孙波 张秀云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2期71-72,共2页
本文观察了硒(Se)和维生素E(VE)对大鼠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和单胺氧化酶A(MAO—A)、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的影响,发现经低Se、低VE饲料喂养10周,并且处死前经2次冰浴刺激的大鼠心肌NE含量明显增高,... 本文观察了硒(Se)和维生素E(VE)对大鼠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和单胺氧化酶A(MAO—A)、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的影响,发现经低Se、低VE饲料喂养10周,并且处死前经2次冰浴刺激的大鼠心肌NE含量明显增高,MAO—A活性降低,MAO—B活性增加,通过补充饲料中Se和VE,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以联合补充Se和VE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提示Se和VE通过影响心肌单胺类物质含量和MAO活性而参与心肌代谢,从而在改善克山病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单胺类物质 胺氧化酶 克山病
下载PDF
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血单胺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惠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578-579,共2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推拿牵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体内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5岁。治疗时,建议患者俯卧于...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推拿牵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体内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5岁。治疗时,建议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采用推拿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采用推拿牵引进行治疗后,5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体内血单胺类物质含量变化,较治疗前含量降低。结论采用推拿牵引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显著,且治疗后体内血单胺类物质含量降低,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牵引法 腰椎间盘突出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16
作者 熊涛 沈玉杰 +3 位作者 瞿群威 陈学珍 梅小寒 胡永均 《科学之友》 2007年第04B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目的: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配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患者外周血单胺类物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含量降低,经检验,其中E、DA无显著性差异,NE有显著性差异(户<0.05);5-HT有极显著性差异(户<0.001);5-HIA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户<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可使神经根受压缓解,血清中NE明显下降,缩血管物质减少,5-HT及5-HIAA含量趋于正常,减少了致痛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疗法 胶原酶溶解 单胺类物质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改变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春阳 王英杰 +2 位作者 王克玉 郭淑兰 范慧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单胺类物质在银屑病心理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某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A型性格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去...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单胺类物质在银屑病心理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某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A型性格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银屑病组有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银屑病患者总体倾向为弱A型性格,其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银屑病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A型性格患者3种单胺类物质含量均高于B型性格者;不同皮损严重程度的患者单胺类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ASI评分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含量之间均有相关性(P<0.001),患者血清单胺物质含量随PASI评分值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心理因素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单胺类物质是心理因素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中间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羟基吲哚乙酸 心理因素 单胺类物质 发病学
原文传递
乙酰半胱氨酸水平与单胺类物质所致神经元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瞿文军 徐如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在高浓度单胺类物质(MA)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分析5、10、2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对300μmol/L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在高浓度单胺类物质(MA)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分析5、10、2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对300μmol/L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处理24 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诱导神经细胞的死亡具有凋亡特征。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在5~10μmol/L范围内有剂量效应,20μmol/L较5~1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高浓度单胺类物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适当浓度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单胺类物质 神经元损害 脑损伤
原文传递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19
作者 瞿群威 朱少铭 +3 位作者 陈四海 刘秀建 郑剑波 薛晓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9-620,共2页
本课题组应用自创的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理及其与常规方法的异同,我们对LD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 本课题组应用自创的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理及其与常规方法的异同,我们对LD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胺类物质 臭氧治疗 注射法 患者 套针 DISC 治疗机理
原文传递
低体重儿脐血单胺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潘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7年第16期18-18,共1页
据《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年8月32卷第8斯报道 80年代以来,围产医学的研究表明,
关键词 单胺类物质 低体重儿 含量变化 临床意义 去甲肾上腺素 脐血 正常体重儿 多巴胺 发育障碍 围产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