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楠 周明 +6 位作者 朱亚琼 王秋华 李晓瑛 黎春华 郭燕梅 陈蔚 戴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P〈0.05),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肌力 下肢 步速 单腿站立试验 BERG平衡量表 功能性步态测试 计时起立-走测试 功能性伸展测试
下载PDF
康复指导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欣 张云鹏 +4 位作者 王磊 卢占斌 陈先 黄玉国 郁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正规康复指导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F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6)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行4周下肢功能及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n=16)在家中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 目的探讨正规康复指导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F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6)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行4周下肢功能及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n=16)在家中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单腿站立试验(OLST)及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定。结果训练后,治疗组OLST评分明显减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OLST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治疗组FADI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FADI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规指导下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FAI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及踝关节稳定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控制 单腿站立试验 足踝功能障碍指数 康复指导
下载PDF
木兰拳对身体平衡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成红 孙绪生 潘国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0-310,共1页
闭目单腿站立试验结果显示,整套(1~6套路)木兰拳运动后20min内,110名平均年龄55.4岁的健康女性闭目单腿站立时间较练拳前显著延长,练拳后10min、20min时闭目右腿站立时间的增值大于左腿,提示整套木兰拳... 闭目单腿站立试验结果显示,整套(1~6套路)木兰拳运动后20min内,110名平均年龄55.4岁的健康女性闭目单腿站立时间较练拳前显著延长,练拳后10min、20min时闭目右腿站立时间的增值大于左腿,提示整套木兰拳运动具有快速增强身体平衡能力的急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拳 身体平衡 闭目单腿站立试验 中老年女性
原文传递
基于Hiller分类模型评估电针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桃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类型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脱落26例)CAI患者按照Hiller分类模型进行分组,均行电针治疗,穴取患侧解溪、昆仑、丘墟,阿是穴,予连续波,频率20 Hz,电流强度10 mA,每周治疗2次,连续4周。于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类型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脱落26例)CAI患者按照Hiller分类模型进行分组,均行电针治疗,穴取患侧解溪、昆仑、丘墟,阿是穴,予连续波,频率20 Hz,电流强度10 mA,每周治疗2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单腿闭眼30秒站立试验、星形偏移平衡试验、单腿侧方交替跳试验评估各组患者稳定性。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单腿闭眼站立30 s内抬离地面次数减少(P<0.001);感觉性不稳组、反复扭伤组患者非测试腿伸展距离与下肢长度比值增大(P<0.001);感觉性不稳组、反复扭伤组、感觉性不稳+反复扭伤组患者单腿侧方交替跳时间缩短(P<0.001),感觉性不稳组及反复扭伤组患者踝关节失控次数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不同Hiller分类模型CAI患者的静态稳定能力,但对于合并结构性不稳的患者改善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Hiller分类模型 电针 闭眼30秒站立试验 星形偏移平衡试验 侧方交替跳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