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李继红 孙晨 +2 位作者 虞菲 崔志刚 刘颖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频次的捐献者体内储铁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制品。结果1年内单采小板捐献者献血频次与SF成负相关,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除不同献血频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初次与多次比较组、多频次女性捐献者组、多频次男性捐献者组H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6次的男性捐献者和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0次的女性捐献者应减少再次招募的频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单采血小板前SF的检测,若发现铁缺乏,则延长献血间隔期,适量增加铁剂制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固定捐献者 献血频次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
作者 王亚娟 朱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王中立 席寒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继续献血的情况、献血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影响因素,并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与未发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95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献血不良反应人群中有29例初次献血者,后续有12例继续参加献血;其中重复献血者为66例,后续有42例继续参加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献血者流失率为43%,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在献血者身高、体质量等指标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和未发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发生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献血不良反应中,B类献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高于A类和C类。结论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B类献血不良反应最常见,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高献血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有利于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Meta分析
3
作者 沈龙强 冯慧慧 +1 位作者 牛迪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6个月,检索时间为1998年至2023年3月,通过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研究,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篇文献,共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85769名,其中9102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通过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总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65%[95%CI(2.04,3.45),P<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95%CI(1.94,3.58)]、2.32%[95%CI(1.29,4.16)]、4.10%[95%CI(1.90,8.83)],存在地域差异(P<0.0001)。不同献血不良反应程度报告发生率为:非重度3.62%[95%CI(2.69,4.86)]、重度0.28%[95%CI(0.18,0.45)]。在不同单采仪器之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也存在差异(P<0.0001),为Amicus 2.73%[95%CI(1.23,6.06)]、CS3000系列3.59%[95%CI(2.64,4.89)]、MCS+系列3.42%[95%CI(2.23,5.25)]、Trima 4.86%[95%CI(3.08,7.66)]、其他组1.71%[95%CI(0.15,20.02)]。另外,不同性别间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女性4.80%[95%CI(3.05,7.55)]、男性为1.39%[(95%CI(0.90,2.15)],女性高于男性(P<0.0001)。≤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之间献血不良反应分别为2.31%[95%CI(1.34,3.98)]和1.95%[95%CI(1.19,3.20)],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不同献血史的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中,首次为2.16%[(95%CI(1.18,3.95)]、再次为1.12%[(95%CI(0.35,3.58)],首次献血高于再次(P<0.0001)。不同采集治疗量之间单采献血不良反应为单份1.67%[95%CI(0.57,4.89)]、双份3.13%[95%CI(1.11,8.86)],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统一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了解和掌握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META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单采血小板不同储存时间免疫活化状态及个体差异分析
4
作者 王晓清 王涛 黄瑶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和献血者个体差异与采集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为采供血机构血小板采集工作及临床个性化输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67例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保存1、2、3、4、7天,共5组。采用流... 目的分析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和献血者个体差异与采集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为采供血机构血小板采集工作及临床个性化输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67例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保存1、2、3、4、7天,共5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各捐献者一般体检数据、捐献前血液检测数据、和采集参数数据,分析其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结果储存1、2、3、4、7天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分别为59.13±20.96%、68.26±11.92%、65.50±12.19%、71.53±10.02%、83.16±6.82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存储时长的各组单采血小板活化存在显著差异()。各组两两比较,储存7天的血小板活化明显高于储存1、2、3天的血小板。其他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活化率呈增长趋势。Spearman双变量分析显示,采集后血小板的活化率与采集过程中的循环血量和抗凝剂用量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保存3天时间内,活化无明显变化,之后出现活化增加的特点。单采过程中的采集参数可影响采集后血小板的活化率。一方面,可依据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活化特点选择相应产品应用临床;另一方面,可通过控制采集参数,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储存时间 免疫活化状态 个体差异 分析
下载PDF
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查小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钙剂,观察组在单采血小板前一次性口服钙剂。比较两组钙离子、磷离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采集前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磷离子水平以及采集后钙离子、磷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采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一次性口服钙剂应用于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较好,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甲状旁腺素 献血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杨乐靖 潘小良 宋朝晖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α角度(Angle)、血栓形成最大振幅(MA)、纤维蛋白溶解指标LY30]以及止血情况、住院时间、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PT、APTT、TT、R较输血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Fib、Hb、HCT、PLT、Angle、MA、LY30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Fib、HCT、Angle、MA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能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在改善临床结局方面较单采血小板治疗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复检检测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元锋 吴晓玲 赵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不同献血次数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1)2019至2021年初筛(ALT+HBsAg)不合格率为12.98%(2403/18510),其中ALT不合格率依次为13.19%(712/5398)、13.33%(873/6549)和11.05%(725/6563),2021年与其余两年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HBsAg不合格率依次为0.43%(23/5398)、0.66%(43/6549)和0.41%(27/6563),2021年与2019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2020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2019至2021年复检(ALT+HBsAg)不合格率为0.26%(40/15412),其中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0%(9/4410)、0.06%(3/5387)和0.07%(4/5615),HBsAg不合格率分别为0.18%(8/4410)、0.20%(11/5387)和0.09%(5/5615)(均为P>0.05);3)复检ALT不合格中68.75%(11/16)为初筛ALT≥45 U/L,复检ELISA HBsAg不合格中91.67%(22/24)是单试剂阳性。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ALT临界值设定为<45 U/L可以有效降低复检不合格率,仅对初次献血者做HBsAg筛查可降低检测成本。根据当地经血液传染病流行情况,献血前可增加相应指标的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筛查模式 检测策略 ALT/HBsAg初筛阳性率 复检阳性率 ELISA NAT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的影响
8
作者 华敏玉 丁月平 +22 位作者 王振兴 李丽 赵冬梅 刘伟 严婷婷 温珊 沈有华 朱丽莉 赵兰青 杨崇 胡秀兰 胡官林 任素玲 史亚平 潘阳春 徐爱华 高宏 张涵雪 夏晶晶 王文志 范丽莉 马学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在91.48%~100%,有12家血站有过期单采血小板且疫情暴发期与疫情期过期单采血小板分别为24 U、53 U,疫情暴发前后比较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采集及供应基本不存在持续不良影响,各血站不断调整应急措施,保证了临床血小板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
下载PDF
献血者凝血状态对其捐献的单采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影响
9
作者 刘宇健 李晓帆 +5 位作者 林绮文 陈大伟 冯凡凡 钟慧斌 张文春 聂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时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数≥3次并从未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始(此次单采血小板)前,2组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检测外周血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基本参数,使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速率(α)、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凝血指数(CI)等TEG参数。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检测参数的差异。结果实验与对照组除CI为0.48±1.00 vs-0.99±1.96(P<0.05)外,所有血小板基本参数及其他TEG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献血者自身凝血状态可能是引发其单采血小板出现体外聚集现象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体外聚集 献血者凝血状态 单采血小板 凝血指数(CI) 血小板参数 血细胞分离机
原文传递
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欧阳江 何华庆 +1 位作者 程子华 杨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1766位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2021年的单采血小板流失的...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1766位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2021年的单采血小板流失的捐献者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结果: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按性别统计,男性1372位(77.69%),女性394位(22.31%),男女比例为3.48∶1,捐献者性别以男性为主;按年龄统计,18~26岁年龄段372位(21.06%),27~35岁年龄段713位(40.37%),36~44岁年龄段441位(24.97%),45~59岁年龄段240位(13.59%),捐献者年龄段以27~35岁为主;按血型统计,A型血417位(23.61%),B型血446位(25.25%),O型血809位(45.81%),AB型血94位(5.32%),捐献者血型以O型为主;按文化程度统计,初中及以下593位(33.58%),高中451位(25.54%),中专238位(13.48%),大专254位(14.38%),本科及以上230位(13.02%),捐献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按职业统计,工人549位(31.09%),职员243位(13.76%),学生83位(4.70%),军人46位(2.60%),公务员178位(10.08%),医务人员206位(11.66%),教师134位(7.59%),其他职业327位(18.52%),捐献者职业以工人为主。2017—2021年,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人数总体呈现出逐年曲折上升的趋势;流失的主要原因有捐献者身体状况不好、联系方式变更而无法联系及对服务不满意,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检验不合格、亲属等急用血而被迫互助献血等因素也有较大影响;对可联系流失者进行回访,发现愿意再献血的人数占比为54.55%;采用不同的策略保留献血人群,发现多媒体组的整体保留率为61.13%,高于单媒体组的23.80%(P<0.05)。结论: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在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均有显著特点,针对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人数增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来源分类 保留策略
下载PDF
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析
11
作者 余航 欧阳江 +1 位作者 刘洪华 孙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度统计献血人次、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户籍、献血次数、二次献血占比,并进行比较。结果: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次呈前增后降变化态势,2021年最多,达9662人次;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上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61.78%后逐步下降,最低至48.70%;18~24岁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由18.35%开始逐步增高,最高至32.71%;男性是主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77.61%~78.82%;登记职业为其他的人群是主要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43.71%~51.56%;单次捐献2 U血小板人次比例持续增长,最高达82.03%;年度内献血一次人数占比较高,最高至66.42%;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度内二次献血比例较低,最高仅为21.48%。结论: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不够牢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年轻人、男性、其他类职业为主的特点,制定定向招募政策;应开发不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二次招募动员专项策略,提升二次献血率;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流程优质服务理念,增强献血者黏性;应组建好应急单采献血队伍并定期更新,确保应急单采献血队伍能联系、能响应以加强应急保障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组建并扩大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夯实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发展基础,保障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供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分析 安全
下载PDF
310名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时松 卢黎琦 +3 位作者 蔡群 李晓梅 黄秀兰 张静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输注效果的影响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单采血小板
原文传递
基于SWOT分析法对单采血小板整体护理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海燕 侯全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法的整体护理对血站单采血小板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并采取整体护理措施。2021年1—6月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为实施后,... 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法的整体护理对血站单采血小板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并采取整体护理措施。2021年1—6月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行常规护理,实施后行基于SWOT分析法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统计两组献血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基于SWOT分析法的整体护理后,观察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1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10±4.9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2±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WOT分析法的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献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了该科室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整体护理 单采血小板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输血输液加温仪在冬季单采血小板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14
作者 莫心南 梁映媚 +5 位作者 胡钻平 郭建生 钟炽辉 叶柱江 陈少彬 揭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度的上升速度,于0、15、30 min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冬季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测量耳内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观察献血者有无寒颤以及手臂发凉、疼痛或其他不适,献血结束后进行热舒适度评定。结果将输血输液加温仪分别设置为41、42、43℃,加温0、15、30 min后离体血液的血常规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未发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在冬季不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的情况下,采血开始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所有部位采血开始之后的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离体血液加温实验显示,当室温22~24℃,血液回输速度为(100~120)mL/min,应用血液加温仪可以使27℃左右的回输血液升温到33~37℃;应用加温仪的献血者感觉舒适和非常舒适的比例以及热舒适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仪的温度设置在38℃以上时,献血者热舒适度评分的平均值均在8以上。结论把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到冬季单采血小板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体现血站的人性化服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输液加温仪 单采血小板 游离血红蛋白 热舒适度
原文传递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梁菊玲 罗益红 +3 位作者 卓创近 陈燕佳 庞晓丹 伍伟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9例为对照组,非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74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分为4个亚组:2~5次组、6~10次组、11~15次组、16次组,检测并分析各组单采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结果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献血者Plt与MAR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445;MPV、PDW、P-LCR与MA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233、-0.217。Plt与MPV、PDW、P-LC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0.307、-0.339;MPV、PDW、P-LCR三者互为正相关关系,其中MPV与PDW相关系数为0.792,MPV与P-LCR相关系数为0.863,PDW与P-LCR相关系数为0.817。结论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Plt、PDW、MPV、P-LCR及MAR无明显影响。单采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中Plt对MAR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次数 血小板聚集率
原文传递
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王亚娟 朱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王中立 席寒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对血液产品质量、献血者服务满意度、采血护士工作协作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本部2021年5—8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对照组;2021年9—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巡视单。比较2... 目的探讨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对血液产品质量、献血者服务满意度、采血护士工作协作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本部2021年5—8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对照组;2021年9—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巡视单。比较2组献血者采集过程异常情况发生率及异常原因构成比;并在2组献血者中分别随机抽取100名首次献血者做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采血护士对巡视单实施后的认可度。结果2组献血者数据分别为6673例、6559例,发生异常情况分别为111例、49例,巡视单实施前后献血者采集过程异常情况总发生率分别为1.66%和0.75%,巡视单实施后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01)。异常情况最常见原因为二次穿刺,其次为献血不良反应、冲红和脂血。首次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采血护士对单采血小板巡视单的使用认可度均在90%以上。结论巡视单可以有效规范采集操作过程,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血小板产品质量等,值得在采供血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单 单采血小板 献血服务 采集过程
原文传递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在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溶血率分析
17
作者 师青泉 莫心南 +2 位作者 梁映媚 麦伟珍 郭建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后引起的溶血情况,分析和探讨不同单采血小板采集设备及程序造成的溶血差异、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是否能减少溶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本站三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共8台,其中Terumo的Trim...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后引起的溶血情况,分析和探讨不同单采血小板采集设备及程序造成的溶血差异、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是否能减少溶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本站三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共8台,其中Terumo的Trima共4台,Fresenius Kabi的AmiCORE共3台及Amicus 1台,每台设备各采集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10例,共采集健康献血者80例。又单独考虑Trima的血浆还输模式影响,故每台Trima又各采集健康献血者10例,总计研究例数120例。比较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后的游离血红蛋白(Hb)水平、Hb阳性率、在相同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后回血管道游离Hb水平、Trima设备在开启和未开启血浆回输模式下采集后回血管道游离Hb水平和阳性率。结果采集前,游离Hb均为阴性(<0.06 g/L);采集后,在3台AmiCORE和1台Amicus设备的回血管道中测得游离Hb水平均低于标准水平,但在4台Trima设备的回血管道中均测到游离Hb水平高于标准水平。Trima品牌型号的4台仪器回血管道内游离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考虑献血者个体差异的情况下,Amicus与Trima、AmiCORE与Trima的血细胞分离机回血管道内的游离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a设备开启血浆回输模式的游离Hb水平为(0.093±0.065)g/L,低于未开启血浆回输模式的(0.157±0.0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a设备开启血浆回输模式后回血管道游离Hb的阳性检出率下降到40%,明显低于未开启血浆回输模式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单采血小板采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红细胞破坏,造成回血管道内溶血。为避免溶血可能对献血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对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应当尽可能减少使用Trima设备,或使用Trima设备时开启血浆回输模式,有助于减少溶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单采血小板 溶血率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对患者PLT、MPV、PDW和PCT参数的影响
18
作者 陶雨琦 汪沁 +2 位作者 李宜文 余岚静子 唐宗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从医院医嘱管理系统中查阅与... 目的:探讨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从医院医嘱管理系统中查阅与输注单采血小板时间点最为接近的血常规结果,比较输注前后PLT、PCT、MPV、PDW变化情况,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与血小板输注后增长倍数和增长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输注前相比,输注后患者的PLT、PCT显著增高(均P<0.001),而MPV、PDW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PLT、PCT的差值与输注前PLT、PCT无相关性(r=0.002,r=0.001),而MPV、PDW的差值与输注前MPV、PDW成负相关(r=-0.462,r=-0.610)。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PLT增长率和PCT增长率成正相关(r=0.819);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与血小板输注后增长倍数成正相关(r=0.721),而与增长值无相关性(r=0.374)。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参数发生变化,并呈现不同特征。血小板参数特征性变化及其相关性可作为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比积
原文传递
台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特点和招募策略
19
作者 潘洁 颜香云 +1 位作者 陈婉屏 卢智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6期561-562,565,共3页
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 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常性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血液安全,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台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临床需求 血液安全 献血者招募 招募策略 再次献血 台州地区 保留策略
下载PDF
温州地区2020—2021年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
20
作者 苏欣欣 李建道 林皕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2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温州地区2020—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8787人献血前的血液初筛检测数据,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ALT、乳糜血、Hb/红细胞压积(H...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温州地区2020—2021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8787人献血前的血液初筛检测数据,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ALT、乳糜血、Hb/红细胞压积(HCT)、PLT计数、WBC计数的不合格情况。结果血液初筛不合格率11.9%(2231/18787),其中2020年为12.8%(1178/9235),2021年为11.0%(1053/9552)。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5.0%)、乳糜血(2.7%)、WBC计数(2.2%)、Hb/HCT(1.5%)、PLT计数(1.4%)、HBsAg(0.2%)、TP-Ab(0.04%)。男性ALT、乳糜血、PLT计数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女性Hb/HCT不合格率高于男性,WBC计数、HBsAg、TP-Ab不合格率男女接近。首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4.5%和10.8%,各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首次献血者均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温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ALT异常、乳糜血和WBC计数异常,首次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应根据不同人群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液初筛 不合格 献血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