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调查情况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阳 苏雨蒙 +1 位作者 张宏 董德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 探讨国内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全国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6 275例不良反应的献浆者记录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献浆年份等相关特征并进... 目的 探讨国内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全国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6 275例不良反应的献浆者记录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献浆年份等相关特征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2020年间全国27家采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容量反应(3 208例,发生率0.700‰)、枸橼酸钠过敏/低血钙症(1 205例,发生率0.263‰)、低血糖(1 020例,发生率0.223‰)、眩晕(796例,发生率0.174‰)、血肿(8例,发生率0.002‰)、其他(36例,发生率0.008‰),均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且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献血浆年份比较2018、2019、2020年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19年发生率最高(1.51‰,2 143/1 414 162),2020年发生率最低(1.29‰,1 818/1 410 506);不同年龄段献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8~25岁发生率最高(2.61‰,224/85 733),56~60岁发生率最低(1.05‰,465/439 786);不同类型不良反应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发生率,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容量反应(P<0.001)、枸橼酸钠过敏/低钙血症(P<0.05)、低血糖(P<0.001)、眩晕(P<0.001)等各年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肿与其他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偏低,其中初次、年轻(18~25岁)献浆者发生率偏高;56~60岁多次献浆者不良发生率偏低,可为我国献浆者年龄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献浆不良反应 年龄 单采血浆捐献
原文传递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光林 魏琼书 +5 位作者 王娅 马晓军 王永 黄敬 杨寿强 赵沛喆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捐献男性较多(124/196,63.3%),单采血浆捐献女性较多(117/198,59.1%);全血捐献者各年龄段人数差别不大,单采血浆捐献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167/198,84.3%);职业方面,全血捐献人群公务人员(含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1/196,20.9%),单采血浆捐献人群中农民占比最高(152/198,76.8%);全血捐献人群随着最高学历的提升人数增加,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大(80/196,40.8%);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98/198,49.5%),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小(9/198,4.5%);全血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8万占比最大(109/196,55.6%),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万占比最大(132/198,66.7%)。结论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两类主体人群在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应根据全血捐献及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 单采血浆捐献 人口统计学结构 捐献意愿
原文传递
单采血浆捐献对铁蓄积风险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及铁蓄积率影响的初步分析
3
作者 肖光林 王娅 +5 位作者 黄敬 陈飞 李长清 赵沛喆 李婉 陈勇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是铁蓄积风险人群。通过调查该类人群中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状况,初步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两类人群SF水平及铁蓄积率的影响。方法以纳入与排除标... 目的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是铁蓄积风险人群。通过调查该类人群中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状况,初步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两类人群SF水平及铁蓄积率的影响。方法以纳入与排除标准招募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为调查组,新献浆者为对照组,检测SF,收集可能影响SF水平的潜在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SF水平差异。以WHO铁蓄积判定标准筛查铁蓄积献浆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铁蓄积概率差异。由于铁蛋白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另检测受试者Hb水平,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Hb水平的影响。结果男性重复献浆者SF为134.78μg/L(77.57~202.52),新献浆者178.22μg/L(113.07~269.44)。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SF为73.26μg/L(41.54~112.22),新献浆者97.26μg/L(57.94~152.79)。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重复献浆者SF水平显著低于新献浆者(P<0.001),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SF水平显著低于新献浆者(P=0.001)。男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率为25.36%,新献浆者43.72%。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率为4.00%,新献浆者26.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概率显著低于新献浆者(OR=0.404,95%CI:0.262~0.623,P<0.001),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概率显著低于新献浆者(OR=0.096,95%CI:0.02~0.47,P=0.004)。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采血浆捐献与SF水平和铁蓄积率的降低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其对铁蓄积是否有改善作用还需做进一步因果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浆捐献 男性 绝经后女性 血清铁蛋白 铁蓄积
下载PDF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耀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29-032,共4页
比较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的人群特征,并分析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全血捐献的200人和接受单采血浆捐献的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两组捐献者的相关... 比较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的人群特征,并分析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全血捐献的200人和接受单采血浆捐献的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两组捐献者的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捐献动机和捐献意愿等方面。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采血浆捐献者的年龄普遍较高,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全血捐献者则更多地包括年轻人群。两组捐献者在性别比例上也存在差异,全血捐献者中男性比例较高,而单采血浆捐献者中女性比例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方面,两组捐献者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全血捐献者的其他职业占比人数更多,年收入在3-8万的人员更多。而各项数据对比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全血捐献者随着学历的增高,献血人数更多,而且年收入在3-8万的人员更多。而单采血浆捐献者中,职业中农民占比较多,而且随着学历的增高,捐血人数基本降低,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人数最多。 未来捐献意愿中,全血捐献者和单采血浆捐献者两种捐献方式都会考虑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0.50%和24.00%,均相对较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捐献者和单采血浆捐献者在年龄、性别和学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捐献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捐献意愿和参与度。同时,社会和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于血液捐献事业的支持和宣传力度,以促进公众的捐献行为,确保血液和血浆的充足供应,为医疗救助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 单采血浆捐献 人群特征差异性 意愿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