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国新 何建新 +2 位作者 李国英 龚志华 文艳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4月共对123例PDA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采用动静脉双入路法46例,采用单静脉入路超声法77例。动静脉双入路法通过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观察PDA的形... 目的探讨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4月共对123例PDA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采用动静脉双入路法46例,采用单静脉入路超声法77例。动静脉双入路法通过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观察PDA的形状、最窄内径及术后分流情况,作为选择封堵器大小的依据及即时疗效评价手段。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法通过心脏超声观察PDA的形状、最窄内径及术后分流情况,作为选择封堵器大小的依据及即时疗效评价手段。术后3 d、1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心脏超声。结果 118例患者采用初次选择的封堵器手术成功,4例换用更大型号的封堵器后手术成功,1例换用更小型号的封堵器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与动静脉双入路法相比,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法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无需使用对比剂;手术成功率与前者无差别。结论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治疗PDA是一种较好的简化封堵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单静脉入路 超声
下载PDF
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浪 王洪 +1 位作者 赖珩莉 尹秋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9例,动脉导管未闭,瘤变最窄处直径为2 .4~8(5 .0 6±3.38)mm。经股静脉建立右房-右室-肺动脉-动脉导管-主动脉轨道,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 目的 探讨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9例,动脉导管未闭,瘤变最窄处直径为2 .4~8(5 .0 6±3.38)mm。经股静脉建立右房-右室-肺动脉-动脉导管-主动脉轨道,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PDA的位置、形态、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d、1个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 9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 0 %。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 1.4±2 .7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15min彩超检查有1例少量分流,3d后分流消失,操作透视时间7.3~11.2 (9.2±1.7)min。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 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少了血管并发症,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单静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两种单静脉法与传统Amplatzer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伟华 田民 +4 位作者 雷芸 丁云川 方杰 彭春华 赖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单静脉入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供给方法的效果探讨
4
作者 刘静雯 隋咏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单静脉单通道与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的供给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1月58例进行单静脉单通道肠外营养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1月65例进行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出现的问题逐...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单静脉单通道与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的供给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1月58例进行单静脉单通道肠外营养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1月65例进行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出现的问题逐项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见问题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静脉双通道肠外营养简单、方便、有效,可显著降低静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给临床护理带来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肠外营养 单静脉 通道 双通道 静脉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经静脉置入单腔起搏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范剑峰 方译 +4 位作者 刘建清 温灿 熊鹏辉 郑春华 彭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37,共3页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者68例作为T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功能、术中和术后各项起搏参数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于TVP组[(46.57±5.39)min vs(52.37±6.91)min,P<0.01;(8.75±3.01)min vs(9.45±2.10)min,P<0.01]。LP组EF值改善显著优于T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2组起搏器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VP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与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a LP置入手术操作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时间较短,安全性高,起搏参数稳定,显著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并发症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静脉腔起搏器
下载PDF
单纯股静脉入路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国新 何建新 龚志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79-258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单纯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简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18例PDA患儿术前通过经彩超在胸骨旁、锁骨上窝及左高位等切面多次测量PDA最小宽度,取平均值获得PDA最小内径,以此作为选择封堵器的依据,...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单纯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简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18例PDA患儿术前通过经彩超在胸骨旁、锁骨上窝及左高位等切面多次测量PDA最小宽度,取平均值获得PDA最小内径,以此作为选择封堵器的依据,然后单纯穿刺股静脉,在超声及X线监测下完成封堵治疗。结果 116例封堵成功,其中4例更换过封堵器,成功率约98.3%。15例患儿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全部消失。1例出现溶血,经治疗4 d后恢复正常。除3例患儿股静脉穿刺点出现瘀斑外,其余患儿未发生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下单静脉入路封堵治疗PDA适用于儿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在条件合适的儿童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单静脉入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应用单腔多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青年人特发性气胸的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滕月玲 刘淑美 金春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腔多孔中心静脉导管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
下载PDF
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胸腔引流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雷丽婵 潘锡珊 +1 位作者 陈玉娣 张碧霓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胸腔引流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简称细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细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细管采用3M透明敷贴及普通胶布固定方法,观察组细管采用3M透明敷贴联合... 目的探讨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胸腔引流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简称细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细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细管采用3M透明敷贴及普通胶布固定方法,观察组细管采用3M透明敷贴联合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细管固定效果,患者感觉舒适度及每天换药次数及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引流管脱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觉舒适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日均换药次数及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胸腔引流细管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安全,而且有效节约了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腔中心静脉导管 优力舒弹力绷带 护理
下载PDF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志平 于思源 王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8期165-166,169,共3页
设立门诊针剂药房,为患者提供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能够解决患者自带注射药品所产生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具有明显优势,提高了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适合在门诊... 设立门诊针剂药房,为患者提供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能够解决患者自带注射药品所产生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具有明显优势,提高了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适合在门诊药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静脉配药 针剂药房 门诊药房
下载PDF
单腔深静脉留置针作气胸闭式引流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建勤 陆志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腔深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单腔静脉导管置入在气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宁 谷穗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6期966-967,共2页
目的探讨单腔静脉导管在气胸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46例气胸患者予单腔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气胸,观察症状改善、胸片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6例患者中,39例治愈,治愈率85%,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开展。结论单腔静... 目的探讨单腔静脉导管在气胸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46例气胸患者予单腔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气胸,观察症状改善、胸片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6例患者中,39例治愈,治愈率85%,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开展。结论单腔静脉导管在气胸治疗中,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置入 气胸 患者 应用 导管持续引流 不良反应 症状改善
下载PDF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淑华 李书芬 金华芬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84-284,共1页
近年来,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相对增多,临床上对胸腔积液和气胸的治疗多采用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由于反复穿刺和引流管较粗,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胸腔内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同... 近年来,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相对增多,临床上对胸腔积液和气胸的治疗多采用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由于反复穿刺和引流管较粗,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胸腔内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我科从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27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腔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腔内感染 皮下气肿 医护人员
下载PDF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优缺点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霄 陈景开 +1 位作者 吴刚勇 张维维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1125-1125,共1页
关键词 腔中心静脉导管 自发性气胸 置管治疗 胸腔内 胸腔闭式引流 胸穿抽气 再次损伤 常见病
下载PDF
强化静脉输液单的管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秀玲 孙晓红 +2 位作者 王淑娟 张智容 刘春晖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护理工作 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鞠方鹤 王真 肖祖克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29-330,共2页
分析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治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患者48例(粗管组),接受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78例(细管组);比较2组患者... 分析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治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患者48例(粗管组),接受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78例(细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细管组胸腔积液的治愈率(96.15%)和粗管组(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细管组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粗管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3,P=0.012)。结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定,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腔中心静脉导管 引流术
下载PDF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海洪 张英 +2 位作者 王玉玲 闵群惠 仲文娟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6期834-834,共1页
关键词 腔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引流 护理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抽液 医护人员 工作量 中等量
下载PDF
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淑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光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光疗联合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光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光疗联合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前清蛋白(PAB)与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P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B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AB、TBA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可使新生儿ABO溶血患儿血清PAB水平升高、TBA水平降低,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剂量静脉注射 光疗 新生儿ABO溶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加输注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霞 毛鑫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2期57-57,67,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腔中心静脉导管 正规治疗 白蛋白 输注 护理 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下载PDF
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学锋 王和木 温梅儿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与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组),各40例。比较2组的并发症率、排液时间、... 目的分析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与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组),各40例。比较2组的并发症率、排液时间、满意度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2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率(5.00%)较对照组(20.00%)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液时间为(13.75±3.08)d,低于对照组(20.36±5.76)d,对照组满意的评分为(79.36±5.26)分,观察组为(90.36±2.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有利于改善疗效,缩短排液时间,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 胸腔置管引流 胸腔积液
下载PDF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9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较传统方法之优势。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经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传统穿刺抽液术的浆膜腔积液患者242例,并从中随机抽取明确诊断结核性胸...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较传统方法之优势。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经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传统穿刺抽液术的浆膜腔积液患者242例,并从中随机抽取明确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各40例进行疗效、胸液吸收、费用等情况对比。结果闭式引流组在胸液吸收时间、操作次数、住院总费用均少于抽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和形成包裹例数明显少于胸穿组。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腔中心静脉导管 闭式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