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can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对垂直骨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方利 陈梓俊 +4 位作者 王宇曦 张冠华 刘向东 邓邦莲 宋应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利用T-Scan定量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咬合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第一磨牙常规种植修复的40例无咬合高点等不良修复现象和磨牙症等不良习惯的患者。... 目的:利用T-Scan定量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咬合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第一磨牙常规种植修复的40例无咬合高点等不良修复现象和磨牙症等不良习惯的患者。T-Scan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对侧同名牙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分别按照咬合延迟时间、牙合力百分率比、咬合力峰值及咬合接触面积比进行分组,用影像学测量技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从而分析咬合因素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loss,VBL)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咬合延迟时间和咬合力峰值分组比较中,平均VB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得出预测方程:Y=1.060-0.734X1+0.248X2-0.589X3,其中Y为平均VBL、X1为咬合延迟时间、X2为咬合力峰值、X3为咬合接触面积比。结论:在单颗后牙缺失常规种植修复时除考虑适当的咬合设计外,在调整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或定期咬合检查时,推荐应用T-Scan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ICP时咬合力峰值尽可能降低(即轻咬合接触),和适当延迟种植修复体首次咬合接触时间,对维持种植体周围骨的稳定性极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后牙 咬合 咬合接触 咬合负荷 量化分析 垂直骨吸收
下载PDF
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杨成栋 向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行上颌单颗后牙种植术患者,共植入78颗种植体。种植修复后1个月,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分为薄龈生物型组(n...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行上颌单颗后牙种植术患者,共植入78颗种植体。种植修复后1个月,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分为薄龈生物型组(n=32)与厚龈生物型组(n=46),比较种植修复后6个月的颊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骨吸收量(implant bone loss,IBL)、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LI)、种植体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食物嵌塞、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指数(gingival margin color satisfaction index,GMCS)。通过Pearson分析评估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患者发生黏膜退缩的情况。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厚龈组KMW高于薄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KMW呈正相关(r=-0.416,P=0.000)。薄龈组IBL显著高于厚龈组,薄龈组种植体PPD显著小于厚龈组,薄龈组PES评分显著低于厚龈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PIS、GMCS、mBLI、PPD呈负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正相关(P<0.05);KMW与PIS、GMCS、mBLI、PPD呈正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负相关(P<0.05)。KMW>2 mm时,薄龈组和厚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KMW≤2 mm和>2 mm时,厚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存在影响,对于预测种植体长期成功及美学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生物型 角化龈宽度 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 软组织健康 美学效果
原文传递
奥齿泰植体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美学效果研究
3
作者 赵怡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采取奥齿泰植体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入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总计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固定桥常规修复,观察组接... 目的探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采取奥齿泰植体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入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总计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固定桥常规修复,观察组接受奥齿泰植体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修复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情况及软组织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齿泰植体应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能获取满意成效,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牙龈组织影响程度更小,且具有较高稳定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齿泰植体 单颗后牙 种植修复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特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英英 王雪峰 杨占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0期2230-2233,共4页
目的研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特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接受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一患者的种植修复体作为种植牙组,以其对侧的同名天然牙作为天然牙组。分别... 目的研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特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接受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一患者的种植修复体作为种植牙组,以其对侧的同名天然牙作为天然牙组。分别采用T-scan咬合分析仪记录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3个月后种植体与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接触时间。比较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修复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9.64±0.50)%高于修复完成时(4.72±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牙组(12.32±0.62)%、(12.29±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0.04±0.02)s,低于修复完成时的(0.08±0.0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均高于天然牙组(0.02±0.01)s、(0.02±0.0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1年后的各项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颗后牙种植修复3个月后咬合特征出现改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种植修复体咬合的定期复查。同时种植修复1年后的PES评分仍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后牙种植 咬合特征 种植修复体 咬合接触时间 咬合力百分比
下载PDF
不同咬合接触对单颗后牙种植修复咬合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立 陆卫青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咬合接触方式对咬合平衡指数的影响,为改进种植修复咬合平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行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均采用标准化种植流程,按照修复体与对颌牙将被调整到... 目的 :研究不同咬合接触方式对咬合平衡指数的影响,为改进种植修复咬合平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行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均采用标准化种植流程,按照修复体与对颌牙将被调整到的咬合接触紧密程度不同,随机分为A、B 2组,分别使用12μm和20μm咬合纸进行调整,使咬合纸在修复体和对颌牙咬紧时恰好可以有阻力抽出。应用T-scan咬合力分析仪分别测定修复前及修复当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牙尖交错位时咬合力分布情况,换算成咬合平衡指数。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在修复前咬合平衡指数分别为(-0.389+0.066)和(-0.368+0.055),修复当天分别为(-0.249+0.069)和(-0.283+0.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时分别为(-0.052+0.022)和(-0.169+0.063),6个月时分别为(-0.025+0.015)和(-0.088+0.045),12个月时分别为(-0.010+0.008)和(-0.029+0.016),18个月时分别为(-0.000+0.000)和(-0.006+0.008),2组咬合平衡指数均呈逐渐增加至0的趋势,A组绝对值远小于B组,但A组的上升幅度远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颗后牙种植修复能逐渐恢复咬合平衡,选用12μm咬合纸调整修复体与对颌牙咬合接触紧密程度,能更早获得咬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后牙 咬合接触 咬合平衡指数
原文传递
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辛明明 汪琼 +2 位作者 丁翔 年壮 张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31-232,共2页
探讨在单颗后槽牙种植修复中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行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采用钴铬烤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 探讨在单颗后槽牙种植修复中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行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采用钴铬烤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牙种植修复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边缘合适性A级97.5%,修复体形态A级95%,修复体颜色A级97.5%,修复体折裂A级100%,均明显较高,且口腔卫生0级患者人数占比较高(P<0.05)。结论:将二氧化锆全瓷冠应用于临床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全瓷冠 单颗后牙种植修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单颗后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评价
7
作者 陆轩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5-5,21,共2页
目的对单颗后牙患者进行即刻种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6例单颗后牙缺失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取延期种植;观察组18例,采取即刻种植。结果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主观满意度... 目的对单颗后牙患者进行即刻种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6例单颗后牙缺失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取延期种植;观察组18例,采取即刻种植。结果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主观满意度和P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颗后牙即刻种植缩短治疗周期,患者满意度高,而且短期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与延期种植相似,是可推荐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单颗后牙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义齿临床评价及并发症发生原因
8
作者 王大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7-30,共4页
评价单颗后牙义齿修复临床效果,分析并发症原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后牙种植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延期种植方案,观察组30例采取即刻种植修复措施,对比两组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 评价单颗后牙义齿修复临床效果,分析并发症原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后牙种植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延期种植方案,观察组30例采取即刻种植修复措施,对比两组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满意度评分、粉色美学评分(PES)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并发症原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指标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P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疼痛、种植体松动、周围脓肿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包括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创伤、支架与种植体不适合、基台与种植体连接较差。结论 在单颗后牙义齿修复中,选择即刻种植修复方案产生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后牙缺失患者满意度,并提高牙齿美观度。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存在的并发症,如牙周疼痛、种植体松动与周围脓肿,并采取合适措施进行处理,巩固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种植 单颗后牙 义齿修复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附着龈移植在后牙区单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振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1期64-65,69,共3页
目的探讨附着龈移植在后牙区单颗缺失患者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治疗的后牙区单颗缺失患者3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9)。对照组给予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附着龈移植... 目的探讨附着龈移植在后牙区单颗缺失患者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治疗的后牙区单颗缺失患者3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9)。对照组给予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附着龈移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齿修复之后患者满意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切口感染、疼痛、修复体破损、咀嚼功能差及食物塞嵌塞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移植用于后牙区单颗缺失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修复满意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龈移植 后牙缺失 咀嚼功能 并发症 修复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