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岳谦厚 李卫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3,76,共9页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民革命军下层官兵无组织行为所致,但折射出民众普遍存在的反...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民革命军下层官兵无组织行为所致,但折射出民众普遍存在的反帝情结。从事件解决结果观之,南京国民政府尽管将肇事责任推给了共产党,但最终承担了对外赔偿之责,而对外舰炮击南京平民之事却"始争终让",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应对重大外交事件的弱势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国民政府 列强 《申报》
下载PDF
探寻南京事件的策动者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振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
直到今天,人们对是谁策动了南京事件仍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的北伐军没有策动南京事件,也没有证据表明北军策动了此事件,中共也不会策动此事件。南京事件的发生是自发的,对外国人的劫杀行为是极少数北伐军士兵和地痞所为。
关键词 南京事件 策动者 北伐军 北军
下载PDF
1927年“南京事件”对中美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海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92-95,共4页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quo...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亦称"南京慘案"。事件发生之后,中美两国在长达一年的交涉中,不断逐渐调整双方关系。"南京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蒋介石亲美外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美国 南京国民政府
下载PDF
南京事件70年后的日本与世界 被引量:3
4
作者 笠原十九司 杨萌(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2007年,正值南京事件7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策划以南京事件为题的纪录片或电影。然而,已作为历史事实被认定的南京事件并没有成为日本国民的共同认识,也没有成为"国民记忆",南京事件否定派的言论在日本甚嚣尘上。这一问题表明:... 2007年,正值南京事件7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策划以南京事件为题的纪录片或电影。然而,已作为历史事实被认定的南京事件并没有成为日本国民的共同认识,也没有成为"国民记忆",南京事件否定派的言论在日本甚嚣尘上。这一问题表明:由于企图歪曲、抹杀、忘却日本战争犯罪史的历史修正主义势力占据了自民党政府(一部分为民主党)的中枢,导致日本的民主处于危机之中,日本国民对于战争的认识也处于危机之中。现在,日本和战时一样,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对这种现状抱有危机意识的日本律师、学者、教师、市民等组织起来,举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希望以此为契机调动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因素,打破日本对于战争和历史认识的闭塞状态,挽救民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国民记忆 民主危机
下载PDF
1927年南京事件研究评介
5
作者 詹志轩 杜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关于南京事件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事件中的若干史实为关照,对南京事件中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一种是以事件为窗口,考察事件透露出来的种种面向。比如事件的广泛影响,事件引发的外交交涉,事件对当时社会、... 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关于南京事件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事件中的若干史实为关照,对南京事件中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一种是以事件为窗口,考察事件透露出来的种种面向。比如事件的广泛影响,事件引发的外交交涉,事件对当时社会、政治、外交局面的反映。实际上,不论是对事件核心还是对事件外围的考察,学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论。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对该案作出诠释,为民国事件史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研究 北伐战争 南京事件 真相
下载PDF
南京事件的争论与国际法
6
作者 吉田裕 芦鹏(译)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4-12,共9页
南京大屠杀(又称南京事件①)否定派论者为了把屠杀中国俘虏的行为合法化,抛出了对国际法的“新”释义,企图全面否定历史真相。然而,这一释义纯粹建立在隐瞒、欺诈的基础之上,是对国际法的误读和曲解,误导了广大读者对历史的认知... 南京大屠杀(又称南京事件①)否定派论者为了把屠杀中国俘虏的行为合法化,抛出了对国际法的“新”释义,企图全面否定历史真相。然而,这一释义纯粹建立在隐瞒、欺诈的基础之上,是对国际法的误读和曲解,误导了广大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为此,本文通过对国际法的细致研究,针对否定派代表人物东中野修道的错误论点进行批驳与反击,以维护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南京事件 国际法 东中野修道“便衣兵”
下载PDF
“安内”路线中的“攘外”——对1927年南京事件的认识与思考
7
作者 王莹莹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0-93,共4页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克复南京城,此时发生了外人被杀、外国领事馆及教堂等地被劫掠的事件。关于肇事者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研究成果,但此案中有国民革命军的参与已有史料证明。在北伐以"统一"安内的路线为号召的背景下,发...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克复南京城,此时发生了外人被杀、外国领事馆及教堂等地被劫掠的事件。关于肇事者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研究成果,但此案中有国民革命军的参与已有史料证明。在北伐以"统一"安内的路线为号召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攘外"事件,无疑揭示了当时中国大众的抗议型民族主义情绪。此案发生后,国民政府在处理事件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安内"与"攘外"的策略问题,适时地向列强提出修订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恢复其北伐前"革命外交"的取向,对于中外关系及国内政治的发展提示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民族主义 国民政府 安内 攘外 修约
下载PDF
《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对《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的检证 被引量:8
8
作者 程兆奇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83,共34页
南京大屠杀是 2 0世纪中国遭受的最为惨烈的一场劫难 ,和奥斯威辛的屠杀一样 ,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劫难之一。可在加害国日本 ,南京大屠杀至今仍受到公然的抹杀 (“虚构派”)和佯奉实违的淡化 (所谓“中间派”、“客观派”)。以揭... 南京大屠杀是 2 0世纪中国遭受的最为惨烈的一场劫难 ,和奥斯威辛的屠杀一样 ,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劫难之一。可在加害国日本 ,南京大屠杀至今仍受到公然的抹杀 (“虚构派”)和佯奉实违的淡化 (所谓“中间派”、“客观派”)。以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名世的《拉贝日记》日文版甫一出版 ,就受到了百般的周纳。在最近一轮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论辩”中 ,亩本正己的《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亩本认为 ,经过他的“客观”检证 ,不仅证明《拉贝日记》所记日军的暴行是“无根的编造” ,而且据《拉贝日记》可以证明日军实乃“无辜”。然而 ,以实证的方法对亩本及亩本一派认可的材料予以考辨 ,充分证明亩本的“检证”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102,M0004,共17页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先是联合美日等国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五国联合通牒,后又力图推动五国联合制裁,但因列强内部意见不一而被迫放弃。宁汉分裂后,英国选择从汉口撤使,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涉。然而,由于中国政局动荡、南京政府改组频繁...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先是联合美日等国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五国联合通牒,后又力图推动五国联合制裁,但因列强内部意见不一而被迫放弃。宁汉分裂后,英国选择从汉口撤使,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涉。然而,由于中国政局动荡、南京政府改组频繁,加上英方拒绝道歉和承诺修约,中英交涉一波三折。但随着中美协定的签订,五国联合阵线的瓦解,英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政策,同意在中美协定的基础上换文。而日本出兵山东,制造济南事件也促使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决心对英妥协,解决“宁案”,以英美牵制日本。因而中英在北伐结束后重启谈判,迅速达成协议。中英南京事件的交涉过程,既是英国对国民党政权由观望到承认的过程,也是国民政府谋求与英国修订新约、建立新型中英关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中英关系 英国 济南事件
原文传递
谁是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岭峻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7,107,共11页
对于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找到的传教士书信,认为"南军士兵负主要责任"的观点更为合理。而南军士兵之所以有选择性地针对外国人抢劫而难以制止,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官员... 对于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找到的传教士书信,认为"南军士兵负主要责任"的观点更为合理。而南军士兵之所以有选择性地针对外国人抢劫而难以制止,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官员在调和意识形态的刚性维度与柔性维度的紧张关系时能力过弱而导致的一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7年南京事件 肇事者 耶鲁神学院图书馆
原文传递
“南京事件”与日蒋关系的衍变
11
作者 陈太勇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50,218,共16页
北伐初期,为防止列强联合干涉,国民政府采取了亲日近美的权宜之计,仅以英国为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一举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在国民政府释放出对日友好的明确信号后,日本政府判断英国在华势力有可能退却,若能趁机扶持国民党右派顺势驱... 北伐初期,为防止列强联合干涉,国民政府采取了亲日近美的权宜之计,仅以英国为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一举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在国民政府释放出对日友好的明确信号后,日本政府判断英国在华势力有可能退却,若能趁机扶持国民党右派顺势驱之,必可取代其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为达成这一目标,“南京事件”爆发后,日本并未参加英美炮轰南京的行动,而是把这一突发的外交事件发酵成了促蒋反共的有效砝码,成功分化了国民革命阵营。虽然若槻内阁“促蒋反共”之策成功收官,但当时日本国内党争异常激烈,政治军国化日趋严峻,“南京事件”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了政权更迭的导火索。“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式微,南京政府独大,田中内阁遂转而选择南京为善后交涉对象,对蒋介石既拉且打,试图把日蒋关系纳入其预设的“理想轨道”。该时期日蒋关系的复杂衍变深刻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蒋介石对日既合谋又博弈、既妥协又斗争的多维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蒋介石 日蒋关系 扶蒋驱英 促蒋反共
原文传递
冲击与应变:南京事件与金陵大学的改革
12
作者 郭洋 《南方论丛》 2017年第2期52-59,共8页
南京事件成为金陵大学1927—1928年管理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南京事件一方面在短期内给金陵大学带来了直接冲击,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另一方面则成为金大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失序之后的金大不得不重新洗牌,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原... 南京事件成为金陵大学1927—1928年管理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南京事件一方面在短期内给金陵大学带来了直接冲击,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另一方面则成为金大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失序之后的金大不得不重新洗牌,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原来的托事部一理事会一校长制度被新的校董会一校长一创始人会制度所代替,此后金大则开始了一段新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金陵大学 陈裕光 改革
原文传递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阳 樊弋滋 彭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0,34,共11页
近年来,伴随着急剧的社会结构转型,我国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群体也随之产生,在网络中的政治表达和利益维护活动增多,在这些网络讨论的集群内部,参与者会自发形成一定的秩序,推动事件的进行。本研究利用自组织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选取&q... 近年来,伴随着急剧的社会结构转型,我国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群体也随之产生,在网络中的政治表达和利益维护活动增多,在这些网络讨论的集群内部,参与者会自发形成一定的秩序,推动事件的进行。本研究利用自组织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选取"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集群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网络集群参与者之间从无序到有序的互动过程、整个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外界的互动机制,由此总结出网络集群中的自组织特征,从而相对准确地把握虚拟社区系统的发展、演化阶段,为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社会功能起到借鉴作用,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群体事件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和策略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集群 自组织 微博 南京梧桐树事件
下载PDF
对1927年南京事件几种评论的剖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曦晓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0-215,共16页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分三路纵队进兵南京,搜剿不及撤退溃散城中的数万直鲁败兵。从上午8时左右起,南京发生抢劫外国人事件,在宁外人有个别伤亡。下午3时37分,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一艘英国军舰和两艘美国军舰向下关美孚油行...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分三路纵队进兵南京,搜剿不及撤退溃散城中的数万直鲁败兵。从上午8时左右起,南京发生抢劫外国人事件,在宁外人有个别伤亡。下午3时37分,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一艘英国军舰和两艘美国军舰向下关美孚油行小山周围及城内发炮轰击,达一个多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国民革命 评论 英国军舰 美孚油 南京下关 外国人 江右 外人 美国国务院
原文传递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构失效的反思与建议——以南京老城南事件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汤晔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9,共7页
通过对南京老城南事件中的焦点问题:保护分歧与拆除意愿解析之后,发现制度建构的失效——即合理性基础的缺失是南京老城南事件爆发的关键,而合理性的缺失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路径下的普遍现象。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的保护思想,用"... 通过对南京老城南事件中的焦点问题:保护分歧与拆除意愿解析之后,发现制度建构的失效——即合理性基础的缺失是南京老城南事件爆发的关键,而合理性的缺失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路径下的普遍现象。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的保护思想,用"全部文化史"的视角"依科学之眼光作系统之研究",来实现城市转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重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老城南事件 制度建构 合理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论环境传播中的网络动员——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春燕 《新媒体与社会》 2013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时代,中国进入了环境事故的多发期,环境议题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环保制度的缺失、社会认知的偏差、传统媒体的失语等原因激发了公民个人的环境传播参与热情。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自媒体传播优... 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时代,中国进入了环境事故的多发期,环境议题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环保制度的缺失、社会认知的偏差、传统媒体的失语等原因激发了公民个人的环境传播参与热情。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自媒体传播优势凸显,公民参与由传统的社会动员转变为当前的网络动员。本文以2011年"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分析环境传播议题中网络动员发生的原因,以及政府部门在环境议题中应对网络动员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动员 环境传播 南京梧桐树事件 微博
下载PDF
《南京事件:日本48名目击者证言》及文本分析
17
作者 杨夏鸣 王晓阳 《日本学刊》 CSSCI 2021年第S01期159-159,共1页
2017年阿罗健一的《南京事件:日本48名目击者证言》英文版在“传播历史史实协会”官网上线,但作者对这些证人的采访是在1984-1986年进行的。这些证言先后在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和语言发表或出版。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的版本,人们可以看... 2017年阿罗健一的《南京事件:日本48名目击者证言》英文版在“传播历史史实协会”官网上线,但作者对这些证人的采访是在1984-1986年进行的。这些证言先后在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和语言发表或出版。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的版本,人们可以看出采访者的目的是企图通过当年的目击者之口来否定南京大屠杀。由于存在着受访者要求审阅书稿和健在的制约因素,1987年出版的《纪闻·南京事件--日本人所看到的南京屠杀事件》收录的35名目击者证言被篡改和删减的几率相对较小,否定屠杀的百分比为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史实 制约因素 证言 采访者 目击者 南京事件 南京屠杀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对《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一文几个重要史实的订正
18
作者 李良玉 《百年潮》 CSSCI 2003年第9期77-79,共3页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章.南京大学师...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章.南京大学师生是南京事件的发起者和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南京大学 《文汇报》 邓小平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 工农兵学员 南京事件 江苏 南京
原文传递
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
19
作者 吴雪晴 《百年潮》 CSSCI 2002年第8期18-24,共7页
1976年的4月5日,北京爆发了"天安门事件",这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的抗议运动.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及内幕情况,已有不少史料披露,但对于"天安门事件"之前的"南... 1976年的4月5日,北京爆发了"天安门事件",这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的抗议运动.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及内幕情况,已有不少史料披露,但对于"天安门事件"之前的"南京事件",人们却知之不多.实际上,"南京事件"是全国最早的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之一,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北京的"天安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安门事件 南京邮电学院 江苏省 彭冲 “四人帮”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 南京事件 南京大学数学系 周恩来 张春桥
原文传递
田震:从“南京事件”到北京个唱
20
作者 大虫 《音乐天地》 2001年第6期5-6,共2页
如果没有四月末的“南京事件”,会不会有田震今年的全国巡回演唱会?如果没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封杀,会不会有田震北京个人演唱会的举办?当然,谁也不能肯定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至少可以说“南京事件”是一个激发点。
关键词 南京事件 个人演唱会 得票数 明信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升降设备 人民币 邮政总局 丝毫没有 激发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