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 |
岳谦厚
李卫平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探寻南京事件的策动者 |
杨振华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
|
|
3
|
1927年“南京事件”对中美外交的影响 |
宋海洋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4
|
南京事件70年后的日本与世界 |
笠原十九司
杨萌(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1927年南京事件研究评介 |
詹志轩
杜祎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6
|
南京事件的争论与国际法 |
吉田裕
芦鹏(译)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18 |
0 |
|
7
|
“安内”路线中的“攘外”——对1927年南京事件的认识与思考 |
王莹莹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8 |
0 |
|
8
|
《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对《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的检证 |
程兆奇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9
|
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 |
肖如平
丁书颖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0
|
谁是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 |
黄岭峻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南京事件”与日蒋关系的衍变 |
陈太勇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2
|
冲击与应变:南京事件与金陵大学的改革 |
郭洋
|
《南方论丛》
|
2017 |
0 |
|
13
|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 |
曹阳
樊弋滋
彭兰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0
|
|
14
|
对1927年南京事件几种评论的剖析 |
郭曦晓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5
|
|
15
|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构失效的反思与建议——以南京老城南事件为例 |
汤晔峥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6
|
论环境传播中的网络动员——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 |
邢春燕
|
《新媒体与社会》
|
2013 |
1
|
|
17
|
《南京事件:日本48名目击者证言》及文本分析 |
杨夏鸣
王晓阳
|
《日本学刊》
CSSCI
|
2021 |
0 |
|
18
|
对《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一文几个重要史实的订正 |
李良玉
|
《百年潮》
CSSCI
|
2003 |
0 |
|
19
|
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 |
吴雪晴
|
《百年潮》
CSSCI
|
2002 |
0 |
|
20
|
田震:从“南京事件”到北京个唱 |
大虫
|
《音乐天地》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