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新生代超钾质岩与南北向地堑成因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建林 许继峰 +1 位作者 王保弟 康志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54,共14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钾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钾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且它们的切割深度可能到达下地壳的深部甚至岩石圈地幔,它们主要形成于23~8Ma。拉萨地块大多数超钾质岩沿着新生代的南北向地堑(裂谷)分布,并且它们在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耦合性,结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这些超钾质岩很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发生断离,以及由此而引起拉萨地块东西向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裂谷)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超钾质岩 南北向地堑(裂谷)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北向地堑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潘裕生 钟嘉猷 周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8,213,共8页
青藏高原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颇大 ,它们与高原隆升的关系则还处于推论阶段。本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其中的主要观点 ,结果表明 :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南北向挤压的结果 ,... 青藏高原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颇大 ,它们与高原隆升的关系则还处于推论阶段。本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其中的主要观点 ,结果表明 :南北向正断层及与其伴生的地堑是南北向挤压的结果 ,是在挤压中期横张裂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它不代表高原已抬升到了最大高度后的塌陷 ,而是伴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南北向地堑 模拟实验 成因 挤压 高原隆升 拉张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圣华 李德威 +2 位作者 余忠珍 徐祖丰 唐峰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920,共7页
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由一组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与夹其中间的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等3个湖泊盆地构成.地堑发育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到全新世.沿着地堑边缘分布中新世碱性火山岩.白榴石响岩的K-Ar年龄... 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由一组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与夹其中间的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等3个湖泊盆地构成.地堑发育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到全新世.沿着地堑边缘分布中新世碱性火山岩.白榴石响岩的K-Ar年龄为12.6Ma,其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出陆内伸展构造环境.地堑内部发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湖相沉积物.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是在青藏高原板内构造隆升过程中,层流加厚的下地壳热垫作用导致上地壳发生伸展作用,随着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的东流,南北向伸展作用转向东西向伸展作用,形成近南北走向的地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向地堑 构造地质 晚新生代 当惹雍错一许如错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西部措勤县中新世布嘎寺组钾质火山岩成因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建林 许继峰 +1 位作者 康志强 王保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新生代钾质、超钾质岩浆源于地幔,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部措勤县中新世布嘎寺组火山岩是一套钾质到超钾质的岩石,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将它们分成中酸性和中基性两组火山岩,...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新生代钾质、超钾质岩浆源于地幔,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部措勤县中新世布嘎寺组火山岩是一套钾质到超钾质的岩石,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将它们分成中酸性和中基性两组火山岩,它们都属于钾玄岩系列。其中中酸性组火山岩具有一些类似于埃达克质熔体的成分特征,它们可能是拉萨地块下地壳相对富钾的镁铁质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中基性组火山岩可能起源于一个含金云母的地幔源区,或者是来自该地幔的基性岩浆的分异产物。对中酸性组火山岩高精度的氩-氩同位素定年获得其坪年龄为15.5Ma,证实布嘎寺组火山岩喷发在晚中新世。结合布嘎寺组火山岩的年龄、化学组成和区域构造以及岩浆组合,我们初步认为布嘎寺组火山岩可能与15~20Ma左右构造伸展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部 措勤县 南北向地堑 埃达克质熔体 钾玄岩 Ar-Ar同位素定年 中新世
下载PDF
西藏当雄—羊八井盆地的第四纪地质与断裂活动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2 位作者 吴珍汉 江万 胡道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在当雄—羊八井盆地进行的详细地质填图工作表明,该盆地中堆积了上新世或早更新世以来多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其中最显著的是形成于约700~500kaB.P.、250~125kaB.P.和75~12kaB.P.等三个阶段的冰川和冰水沉积物,它们指示念青唐古拉山地... 在当雄—羊八井盆地进行的详细地质填图工作表明,该盆地中堆积了上新世或早更新世以来多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其中最显著的是形成于约700~500kaB.P.、250~125kaB.P.和75~12kaB.P.等三个阶段的冰川和冰水沉积物,它们指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在中更新世以来曾有过三次冰期。对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包含了三条次级断层带,它们具有不断向盆地内部迁移和多期活动的特点,其中中更新世以来的几次重要活动分别发生在700~500kaB.P.、350~220 kaB.P.、140kaB.P.和70~50kaB.P.。断裂带错动中更新世以来地层所形成的断层崖高度随着地层时代的变新发生系统地减小,指示该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4mm/a^2mm/a之间,其中第四纪期间的长期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1.1±0.3mm/a,而全新世期间的垂直活动速率为1.4±0.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念青唐古拉山 南北向地堑 活动断裂 第四纪冰川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建林 许继峰 +1 位作者 康志强 王保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7,共11页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形成多与地幔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最近对青藏高原的一些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火山岩是形成于13~11Ma左右的一套钾质-超...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形成多与地幔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最近对青藏高原的一些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研究显示一些钾质火山岩也可以起源于下地壳。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火山岩是形成于13~11Ma左右的一套钾质-超钾质岩石,根据岩石化学组成将其分为中基性火山岩组、中性火山岩组和流纹质火山岩。其中中基性火山岩组可能源于一个富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中性火山岩组可能是富钾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拉萨地块在中新世时期的伸展构造运动而导致中上地壳因减压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查孜地区及其邻近火山岩的年龄、化学组成以及岩浆组合,初步认为查孜地区火山岩可能与高原在中新世发生伸展活动而产生的南北向地堑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向地堑 钾质-超钾质岩 流纹质岩 中新世 查孜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研究最新进展和构造发展的阶段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汪洋 张开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19,共21页
从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3个方面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内的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构造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些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内部变形的3个阶段:始新世(50-33Ma),青藏地区总体呈刚性,变... 从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3个方面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内的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构造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些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内部变形的3个阶段:始新世(50-33Ma),青藏地区总体呈刚性,变形集中在造山带的南北周缘;渐新世一中新世初(33-22Ma),高原中西部以逆冲断层形式的散布式挤压变形,以东部大型走滑断层为边界的块体挤出与块体旋转3种变形方式共存;中新世初至今(22-0Ma),高原块体的强度进一步变弱,以遍及高原整体的连续散布变形为主,出现共轭走滑断层与伸展构造.认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正断层)是同样处于东西伸展应力体系下的藏中共轭走滑断层向造山带南北延伸扩展的产物.此外,还对造山带内会聚量的调节方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阶段性 南北向地堑
下载PDF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8
作者 廖思平 陈振华 +1 位作者 罗小川 邹爱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5-738,共4页
在1∶25万措麦区幅、邦多区幅地质调查中,于当惹雍错—许如错一带发现一套白榴石响岩类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白榴石响岩中获同位素K-Ar法年龄12.6Ma,时代为中新世。火山岩岩石组合、空间分布、喷发及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中新世当惹雍错—... 在1∶25万措麦区幅、邦多区幅地质调查中,于当惹雍错—许如错一带发现一套白榴石响岩类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白榴石响岩中获同位素K-Ar法年龄12.6Ma,时代为中新世。火山岩岩石组合、空间分布、喷发及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中新世当惹雍错—许如错为南北向地堑强烈拉张环境。碱性火山岩的成因与碰撞造山后板内变形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惹雍错地区 西藏 白榴石响岩 中新世 南北向地堑 拉张环境 火山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