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7年澳大利亚筹备对日和约时南沙群岛的档案搜集与立场
1
作者 金康玲 王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1947年初澳大利亚为维护国家利益提议尽早缔结对日和约,并组建太平洋和约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拟定对日和约草案。在对日领土处置时为了厘清战时为日所占之南沙群岛的归属情况,澳大利亚初步搜集了1939~1946年有关南沙群岛“争议”各方主... 1947年初澳大利亚为维护国家利益提议尽早缔结对日和约,并组建太平洋和约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拟定对日和约草案。在对日领土处置时为了厘清战时为日所占之南沙群岛的归属情况,澳大利亚初步搜集了1939~1946年有关南沙群岛“争议”各方主张、日本占领南沙时的声明与英法反应、战时日本对南沙的开发利用和战后中国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史实等6份核心档案,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后形成南沙群岛归属上中国已实控、法方态度不明及其军事战略价值有限的认知。为此1947年7月9日筹备委员会拟定的对日和约草案只规定了日本放弃南沙群岛,未写明其归属。不过,7月15日澳大利亚驻南京公使馆发给澳外交部的第341号函电旗帜鲜明地指出,除却中国对南沙群岛提出最早主张外,因为岛上居民主要是中国渔民这一事实,别无任何可靠的权威依据,同时排除了法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诉求”的可能。尽管澳大利亚的上述立场最终未写入新一轮的对日和约草案,但其内部函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认可,无疑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对日和约 1939~1946年涉南沙档案 澳驻南京公使馆第341号函电 《南中国海中的群岛:南沙、西沙、东沙和中沙》 南沙群岛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南沙群岛扩张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冯军南 陈谦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密切关注中国南沙群岛,并将实现对其的控制和占领作为主要目的。日本政府对南沙群岛进行了多次非法调查,编造依据,企图“合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日本不仅掠夺南沙群岛资源,而且在太平岛建设军事设施...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密切关注中国南沙群岛,并将实现对其的控制和占领作为主要目的。日本政府对南沙群岛进行了多次非法调查,编造依据,企图“合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日本不仅掠夺南沙群岛资源,而且在太平岛建设军事设施,为进军东南亚做准备。日本谋划、侵占中国南沙群岛是其推南进政策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日本关注的重点是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而非经济资源。日本的侵占导致南沙群岛成为二战后国际社会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沙群岛 日本南进政策
下载PDF
1950年菲律宾对西沙、南沙群岛的觊觎与中国的应对--以中国香港报纸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12,共10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之后开始经略西沙和南沙群岛,巩固我国的主权防卫工程。然而,菲政府某些政要、媒体担心中国经略两群岛后会“威胁”其地缘政治安全,于是开始编造所谓法理依据(托管地、地理邻近说),为其觊觎行为寻找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之后开始经略西沙和南沙群岛,巩固我国的主权防卫工程。然而,菲政府某些政要、媒体担心中国经略两群岛后会“威胁”其地缘政治安全,于是开始编造所谓法理依据(托管地、地理邻近说),为其觊觎行为寻找借口。由于中国政府的警告、中国台湾当局“驻菲大使馆”的反对,以及自身意见不统一、海军实力薄弱等原因,菲律宾暂时放弃了占领南沙群岛的野心。此时南海地缘形势的变化深刻地打上了冷战格局的烙印。中国政府采取维权与建设并举之策,并借助苏联力量进行榆林港海军基地和永兴岛气象设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主权 西沙、南沙群岛 1950年 菲律宾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性
4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1 位作者 刘凯 任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
原文传递
日本的扩张与英国的因应(1937—1941)——以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为中心
5
作者 蔡梓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1期91-102,143,共13页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担心日本侵占中国南沙群岛进而“南进”。囿于“三线作战”的担忧,英国决定采取联合欧美列强尤其是法国遏止日本侵占南沙的对策。1939年3月31日日本宣布兼并南沙后,秉承“地中海优先于远东”的原则,英国仍...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担心日本侵占中国南沙群岛进而“南进”。囿于“三线作战”的担忧,英国决定采取联合欧美列强尤其是法国遏止日本侵占南沙的对策。1939年3月31日日本宣布兼并南沙后,秉承“地中海优先于远东”的原则,英国仍以“有限度联法制日”政策应对,在外交上联合法国对日博弈,并视法国为在南沙对抗日本的首要责任者,而不直接诉诸军事和经济手段。1939年下半年至1941年春,苦撑危局的英国逐步放弃“有限度联法制日”政策,坐视日本强化对南沙的控制,惟不宣布放弃对南威岛、安波沙洲的“权利要求”和不承认日本吞并南沙之合法性。1937—1941年英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决策和应对的“变”与“不变”,反映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日围绕南沙问题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英日关系 南沙群岛 英国南沙政策
下载PDF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物科学考察研究十年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真然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邻近海域 考察研究 中国科学院 生物科学 综合科学 珊瑚礁 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
下载PDF
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夏季渔业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颜云榕 冯波 +2 位作者 卢伙胜 赖金养 杜时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乌贼胴长范围为108—215mm,体质量范围为38—400g。自动鱿钓和灯光罩网鸢乌贼雌雄性比分别为32.0和1.4。南沙鸢乌贼雌性个体出现两个性腺发育高峰期,即101—120mm与161mm以上胴长组,4—7月为繁殖高峰期。鸢乌贼以大眼标灯鱼、尖头燕鳐等中上层鱼类为主,还摄食同类以及钩腕乌贼属等其它头足类及少数蟹类,雌雄个体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加。自动鱿钓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38pc/(line·h),平均值为12pc/(line·h);而灯光罩网CPUE为15—50kg/net,平均值为35.7kg/net。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营养生态学研究价值,灯光罩网是开展南海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的较佳采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自动鱿钓 灯光罩网
下载PDF
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新正 李宝泉 +3 位作者 王洪法 王少青 王金宝 张宝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94,共12页
利用2002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用轻潜水(SCUBA)方法于该礁盘不同位置设立的4个定量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IRI指数、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 利用2002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用轻潜水(SCUBA)方法于该礁盘不同位置设立的4个定量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IRI指数、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构格局以及用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获得渚碧礁调查站大型底栖动物总种数314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57.94个/m2,平均生物量为64.85g/m2;群落中主要的重要种或优势种为粗糙毛壳蟹(Pilodius scabriculus)和鼓虾(Alpheus spp.),但IRI指数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4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非常相似,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渚碧礁 南沙群岛 南海
下载PDF
南沙群岛中北部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永振 林昭进 +4 位作者 陈丕茂 孙典荣 陈炎 陈国宝 张旭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21,共7页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单次作业努力量手钓6~18钩·时、延绳钓40~480钩、流刺网40~2400m。捕获鱼类180种,渔获量1860尾1540.4kg,其中手钓102种1225尾196.8kg,延绳钓36种82尾1234.7kg,流刺网70种553尾108.9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手钓为351.1尾·(100钩·时)-1、51.9kg(100钩·时)-1,延绳钓为2.6尾·(100钩)-1、39.0kg·(100钩)-1,流刺网为51.4尾·(1000m)-1、7.5kg·(1000m)-1。礁坪区流刺网的渔获率和CPUE为170.3尾·(1000m)-1、23.1kg·(1000m)-1,均高于礁缘浅水区和礁缘深海区。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隆头鱼科鱼类等。华阳和永暑礁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东门、美济和南薰礁次之,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赤瓜和渚碧礁基本没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中北部地区 岛礁 鱼类资源 手钓作业 延绳钓 流刺网作业 捕捞
下载PDF
南沙群岛珊瑚礁礁灰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新志 汪稔 +1 位作者 孟庆山 陈剑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1-2226,共6页
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和渚碧礁的礁灰岩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声波测试、单轴抗拉强度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压缩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礁灰岩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远远大于其他岩石,其纵波波速为2 700~3 700 m/s,... 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和渚碧礁的礁灰岩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声波测试、单轴抗拉强度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压缩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礁灰岩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远远大于其他岩石,其纵波波速为2 700~3 700 m/s,并随着孔隙率的增大线性减小;礁灰岩的软化性较弱,干燥抗拉强和度饱和抗拉强度相差不大;礁灰岩的破坏形态表明其具有脆性岩石的特点,但又与花岗岩等脆性岩石有本质的区别。在破坏时并不像其他脆性岩石一样具有单一破裂面,而是沿着珊瑚生长线同时出现多个破裂面,并保持较高的残余强度,礁灰岩的这种破坏模式是由其特殊的岩体结构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南沙群岛 珊瑚礁 礁灰岩 三轴压缩试验 声波测试 孔隙率
下载PDF
南沙群岛邻近海区春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宋星宇 黄良民 +1 位作者 钱树本 尹建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1999年春季和夏季对南沙海区网采浮游植物分布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1999年春季渚碧礁湖观测站及春、夏季大面站的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 2 .4 9× 10 4cells/m3 、0 .73× 10 4cells/m3 和 1.0 3× 10 4cells/m3 ... 1999年春季和夏季对南沙海区网采浮游植物分布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1999年春季渚碧礁湖观测站及春、夏季大面站的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 2 .4 9× 10 4cells/m3 、0 .73× 10 4cells/m3 和 1.0 3× 10 4cells/m3 。1999年春季在渚碧礁湖共采到浮游植物 2 6属 5 1种 ,大面站 31属 10 9种 ;夏季大面站共检出 38属 172种。海区大面站春季、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4 .35和 4 .0 1;春季渚碧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 2 .92 ,低于外部开阔海域。南沙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文、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邻近海区 春夏季 浮游植物 多样性 影响因子 南沙海区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田正隆 戴英 +1 位作者 龙爱民 陈绍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4,共7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 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 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 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 个站沉积物中 REE都与 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稀土元素 沉积物物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春季南沙群岛海区环流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蔡树群 龙小敏 +2 位作者 陈荣裕 王盛安 黄企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4,共8页
根据春季在南沙群岛海区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春季从加里曼丹岛至巴拉望岛以西附近海区的上层流场基本表现为反气旋性弯曲(涡),南沙群岛海区北部的深层水大体呈偏东向流动;2个航次得到的海区温、... 根据春季在南沙群岛海区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春季从加里曼丹岛至巴拉望岛以西附近海区的上层流场基本表现为反气旋性弯曲(涡),南沙群岛海区北部的深层水大体呈偏东向流动;2个航次得到的海区温、盐和流场的空间分布变化十分明显,这可能与调查期间风场的差异有关;2个航次的结果都表明春季巴拉巴克海峡水交换的流量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涡旋 P矢量方法 南沙群岛
下载PDF
南沙群岛渚碧礁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尹健强 陈清潮 +1 位作者 谭烨辉 张建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2002年5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浮游动物鉴定有72种,其中挠足类种数最多,其次是浮游幼虫、毛颚类。浮游动物种类中多数是终生浮游生物,少数是阶段性浮... 根据2002年5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浮游动物鉴定有72种,其中挠足类种数最多,其次是浮游幼虫、毛颚类。浮游动物种类中多数是终生浮游生物,少数是阶段性浮游生物,个别是暂时性浮游生物。渚碧礁浮游动物群落的热带特征非常显著,多数种类属于热带外海生态类群,少数属于暖水沿岸生态类群。优势种相当突出,其中奥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orsinii占主导地位。渚碧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达840个·m-3,礁坪区与湖内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差异很大,湖为礁坪的7倍多,两者的优势种也有明显差异。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不均匀,主要密集于5—10m水层,因种类不同其垂直分布也有差异。礁坪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昼夜变化显著,均呈白天减少、夜晚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生态习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珊瑚礁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伟华 吴云华 陈绍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5,共7页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间隙水 营养盐 沉积物 孔隙度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部海域两柱状沉积物中碳和氮的分布和来源特征及埋藏通量估算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学鲁 陈绍勇 +2 位作者 马福俊 党爱翠 龙爱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4,共7页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陆/海源TOC和TN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粒径小于63μm的细粒度组分,粒度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很小。沉积物粒度不是控制CaCO3含量、TOC、TC、TOM、TN和TOC/TN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NS01站CaCO3含量、TOC、TC、TOM和TN的含量及埋藏通量均低于NS02站。NS01站TOC/TN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TN的变化,而NS02站则主要受控于TOC的变化。2个研究站位的TOC和TN均以海洋自生为主,NS01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53.2%和81.4%,NS02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64.5%和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西部海域 柱状沉积物 碳和氮 分布特征 埋藏通量
下载PDF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潟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温孝胜 涂霞 +2 位作者 秦国权 郑范 赵焕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2,共9页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 682 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 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环礁Xi湖 沉积环境 永暑礁 南沙群岛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浅海水深提取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邸凯昌 丁谦 +1 位作者 陈薇 曹文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9年第3期59-64,共6页
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 T M 图像提取浅海水深的模型和方法以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在传统的多波段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分组平均预处理、潮汐改正、分段线性回归和数据归一化等技术,使改进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 T M 图像提取浅海水深的模型和方法以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在传统的多波段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分组平均预处理、潮汐改正、分段线性回归和数据归一化等技术,使改进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并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适用于大的海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遥感影像海图制作的技术和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深模型 影像海图 海图 南沙群岛海域
下载PDF
南沙群岛永暑礁90多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焕庭 孙宗勋 +3 位作者 宋朝景 朱袁智 陈欣树 沙庆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于1990年5-6月在永暑礁礁坪上打一全采芯的地质研究钻井,编号为南永1井,总进尺为15207m,对岩芯详细的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相学和岩石学等进行多学科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永暑礁地区的海平面目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4次上升和间... 于1990年5-6月在永暑礁礁坪上打一全采芯的地质研究钻井,编号为南永1井,总进尺为15207m,对岩芯详细的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相学和岩石学等进行多学科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永暑礁地区的海平面目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4次上升和间隔的3次下降,形成了4个沉积旋回及其间的3个沉积间断。海平面呈波动式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永暑礁 海平面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南沙群岛永暑礁工程地质特性 被引量:31
20
作者 单华刚 汪稔 周曾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6,共6页
运用现场钻探和浅地震勘探等方法 ,发现珊瑚礁弱胶结礁灰岩具有礁缘高而内礁坪和湖低的岩盆现象 ,并认为此岩盆现象有利于礁体工程地质稳定性和礁体的成长发展。另外 ,还采用原位土工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珊瑚砂和礁灰岩的... 运用现场钻探和浅地震勘探等方法 ,发现珊瑚礁弱胶结礁灰岩具有礁缘高而内礁坪和湖低的岩盆现象 ,并认为此岩盆现象有利于礁体工程地质稳定性和礁体的成长发展。另外 ,还采用原位土工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珊瑚砂和礁灰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指出了珊瑚钙质砂具有高内摩擦角、高孔隙比、颗粒易破碎、颗粒形状不规则等特性 ,是一种不利于桩基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土 ,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工程地质 浅地层结构 南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