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东巧—北拉地区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及对南羌塘盆地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勇 许强 +4 位作者 曹雨 熊绍云 刘思琪 谈轩宇 谭秀成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则开始出现来自羌塘地区的物质。这标志着北侧早侏罗世俯冲的东巧分支洋盆消亡,东卡错微陆块在中侏罗世与羌塘地块拼合开始形成初始周缘前陆盆地。接奴群的物源完全来自南羌塘地区,表明周缘前陆盆地在微陆块南侧北拉洋俯冲挤压下持续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7~141 Ma)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东西向全面碰撞,至早白垩世晚期(约120 Ma)南侧的分支洋盆北拉洋消亡代表碰撞结束。南羌塘地区受班公湖—怒江洋俯冲作用控制在早侏罗世发育由弧前—岩浆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一隆两坳”古地貌,并沉积了曲色组页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微陆块碰撞导致南羌塘盆地的隆起和海平面的下降,形成夏里组含膏质泥岩的潮坪相沉积。随着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全面碰撞,南羌塘盆地从弧相关盆地卷入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中,发生差异埋藏和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羌塘盆地曲色组烃源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快速埋藏,进入生油和白云石化阶段,成为南羌塘盆地最重要的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锆石U-PB定年 俯冲闭合过程 物源转换 南羌塘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羌塘坳陷白垩纪以来的隆升剥蚀历史——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
2
作者 马泽良 何治亮 +4 位作者 罗开平 彭金宁 庄新兵 杨帆 刘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了重建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评价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对南羌塘坳陷隆升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利用锆石和磷灰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对南羌塘坳陷中部嘎尔敖包地区的侏罗系砂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颗粒经历完... 为了重建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评价羌塘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对南羌塘坳陷隆升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利用锆石和磷灰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对南羌塘坳陷中部嘎尔敖包地区的侏罗系砂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颗粒经历完全退火阶段;基于实验数据对盆地热史进行反演,并结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认为南羌塘坳陷共经历了3期隆升剥蚀历史,即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以来,分别造成了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1.7~2.6 km、1.89 km和1.13 km的剥蚀量。热历史结果显示,早白垩世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首先遭受剥蚀,随后剥蚀逐渐向南、北两侧传递。南羌塘坳陷第一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碰撞的影响;第二期冷却历史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影响;第三期冷却历史可能与印度—亚洲大陆持续会聚下羌塘盆地发育大量近南北向断层有关。南羌塘坳陷中部地区位于不同构造位置的样品的热历史显示,其经历了不同的剥蚀过程,这可能受到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随后持续会聚造成的区域性近南北向断裂差异性活动的影响。基于不同构造位置样品热历史的差异性,认为区域性南北向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65~4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磷灰石(U-Th)/He 磷灰石裂变径迹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蚀历史 构造演化 南羌塘坳陷 盆地
下载PDF
南羌塘古油藏白云岩成因机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3
作者 张健 王剑 +3 位作者 张建勇 熊绍云 郑波 沈利军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3,共17页
南羌塘隆鄂尼—昂达尔错—达卓玛古油藏白云岩是羌塘盆地最有利的碳酸盐岩储层之一,其成因机制对于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微量和稀土元素等测试分析,对古油... 南羌塘隆鄂尼—昂达尔错—达卓玛古油藏白云岩是羌塘盆地最有利的碳酸盐岩储层之一,其成因机制对于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微量和稀土元素等测试分析,对古油藏白云岩成因机制及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演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发育6种类型白云岩(石),分别为泥—粉晶残余结构白云岩、他形—半自形细晶白云岩、自形细晶白云岩、他形中—粗晶白云岩、雾心亮边晶粒白云岩和后期孔洞充填的马鞍形白云石。(2)古油藏白云岩存在多种成因。泥—粉晶残余结构白云岩成因为准同生期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他形—半自形细晶白云岩和他形中—粗晶白云岩成因为浅埋藏阶段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自形细晶白云岩成因为埋藏白云石化作用,雾心亮边晶粒白云岩是后期抬升至近地表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古油藏白云岩孔洞中大量充填的马鞍形白云石是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3)南羌塘古油藏白云岩储层受白云石化、大气淡水淋滤和热液溶蚀等成岩作用改造形成次生孔隙,形成了良好的规模储层,可作为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建立了南羌塘古油藏白云岩成因模式,为羌塘盆地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与优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成因 储层演化 古油藏 南羌塘
下载PDF
南羌塘印支期增生造山带组成、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根厚 李典 梁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61,共20页
造山带可分为增生型、碰撞型和板内型3种类型。增生型造山带由于能最大程度保存大洋俯冲过程中的地质信息,对反演古洋盆的俯冲碰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识别增生型造山带所包含的海沟、增生杂岩、弧前盆地、岩浆弧和弧后盆地等古俯... 造山带可分为增生型、碰撞型和板内型3种类型。增生型造山带由于能最大程度保存大洋俯冲过程中的地质信息,对反演古洋盆的俯冲碰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识别增生型造山带所包含的海沟、增生杂岩、弧前盆地、岩浆弧和弧后盆地等古俯冲带基本单元,是阐明其大地构造意义的关键。其中,增生杂岩作为大洋俯冲增生的主体产物,其内部物质组成、平面和垂向结构,以及所记录的构造变形变质历史等信息,可直接揭示汇聚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和增生造山历史。南羌塘增生杂岩是近年来在西藏中部新识别出的地质单元,是解答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羌塘中央隆起的成因等科学问题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意义。然而,该套杂岩在大地构造属性、动力学过程、精细的俯冲带结构以及深部地质过程等方面仍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因此开展古俯冲带识别、增生杂岩物质和结构精细研究以及高压变质岩折返机制探讨等研究,以期阐明南羌塘增生杂岩的组成、结构及地质演化,为研究资源、能源成矿背景及勘查布局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发现,羌塘地体中部保留着相对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包含陆缘弧、弧前盆地、海沟斜坡盆地、含高压变质岩增生杂岩等构造单元,证实了羌塘中部古俯冲带的存在。造山带结构解剖研究表明:南羌塘增生造山带平面上呈现为不同尺度的“糜棱结构”,体现了板块俯冲过程中广泛而强烈的韧性剪切流变作用;垂向上则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上层为南羌塘地体的史密斯地层变形而成的褶皱冲断带,下层由多期变形的非史密斯地层组成,体现了造山过程中陆缘俯冲的重要作用。此外,带内高压变质岩变质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折返机制复杂、多样,体现了俯冲带复杂的深部作用过程。综上,根据目前研究资料,南羌塘增生造山带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扩张的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在二叠纪—早三叠世俯冲增生的产物,并于中—晚三叠世随着南北羌塘陆陆碰撞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杂岩 俯冲带 古特提斯洋 南羌塘
下载PDF
南羌塘增生楔早前寒武纪岩浆活动及地质意义
5
作者 徐晟 陈瑶 +2 位作者 廖栋城 杨震 朱玉芳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04-509,共6页
羌塘盆地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在龙木错-双湖断裂南侧南羌塘增生楔发现青白口纪侵入岩,为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拼合俯冲末期产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新特提斯大洋前寒武纪时期构造演化地质信息,为原特提... 羌塘盆地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在龙木错-双湖断裂南侧南羌塘增生楔发现青白口纪侵入岩,为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拼合俯冲末期产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新特提斯大洋前寒武纪时期构造演化地质信息,为原特提斯洋的扩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 早前寒武纪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梅 季长军 +1 位作者 周冰洋 康少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3-958,共16页
南羌塘坳陷三叠系与侏罗系地层之间存在广泛的沉积间断,针对这一时期地层的研究对于南羌塘盆地在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以南羌塘坳陷内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索布查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元素为对象进行相关分... 南羌塘坳陷三叠系与侏罗系地层之间存在广泛的沉积间断,针对这一时期地层的研究对于南羌塘盆地在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以南羌塘坳陷内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索布查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元素为对象进行相关分析。剔除陆源组分影响之后利用微量元素对碳酸盐岩进行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沉积时处于氧化环境,且地层由下往上水体逐渐变深,盐度逐渐增加,且研究区在当时处于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下。碳酸盐岩中的REE含量主要受陆源组分的影响,Ce与Eu主要反映的是陆源碎屑的特征。Ce的负异常反映陆源碎屑源岩沉积时为氧化环境,Eu的正异常主要来自含长石碎屑岩的风化淋滤导致。根据样品中与陆源碎屑相关的稳定元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推断陆源碎屑源岩为研究区北部中央隆起带附近的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地层。土门格拉组地层由于南、北羌塘地块汇聚隆升而成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的来源,之后南羌塘坳陷开始拉伸,索布查组碳酸盐岩开始沉积,其形成表示南羌塘坳陷开始进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坳陷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碳酸盐岩 元素分析
下载PDF
俯冲洋壳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钾质火山岩Li-Pb同位素的证据
7
作者 李文强 许伟 田世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6-388,共13页
Li稳定同位素在低温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分馏,已被广泛用于示踪壳幔相互作用。为识别岩石圈地幔中的壳源组分,本文对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起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晚始新世(约38 Ma)钾质火山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开展了Li和Pb同位素... Li稳定同位素在低温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分馏,已被广泛用于示踪壳幔相互作用。为识别岩石圈地幔中的壳源组分,本文对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起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晚始新世(约38 Ma)钾质火山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开展了Li和Pb同位素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样品具有均一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497 9~18.577 2,^(207)Pb/^(204)Pb=15.594 0~15.610 7,^(208)Pb/^(204)Pb=38.671 0~38.754 0),而Li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其δ~7Li值变化于5.67‰到10.97‰之间(平均值为8.81‰,n=11),显著高于新鲜洋中脊玄武岩[δ~7Li=(3.4±1.4)‰]和全球俯冲沉积物[GLOSS-II,δ~7Li=(2.42±0.18)‰],但相似于蚀变洋壳(δ~7Li=6‰~14.5‰)。结合已发表的Sr-Nd同位素和Sr-Nd-Pb-Li同位素的三端员混合模拟,本文认为南羌塘地体下的岩石圈地幔受到过以俯冲洋壳流体为主要组成的壳源组分的交代,但不排除有俯冲碳酸盐岩熔体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岩石圈地幔 钾质火山岩 洋壳流体 南羌塘地体
下载PDF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文彬 廖忠礼 +4 位作者 刘建清 付修根 杜佰伟 冯兴雷 杜秋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4-661,共8页
依据剖面露头样品的实验测试资料,通过Rock-Eval岩石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镜质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特征、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有... 依据剖面露头样品的实验测试资料,通过Rock-Eval岩石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镜质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特征、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总体上夏里组泥质烃源岩要好于布曲组和索瓦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较好,主要为Ⅱ1型,并且反映出烃源岩形成于具一定盐度的较强还原环境,其有机质以海相低等水生生物为主;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总体较高,达到高成熟阶段。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侏罗系各组烃源岩之间在母质输入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该地区白云岩油苗与夏里组泥质烃源岩有很强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盆地 侏罗系 烃源岩 干酪根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在南羌塘的岩浆岩证据: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静超 赵中宝 +4 位作者 郑艺龙 袁国礼 梁晓 王根厚 刘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78-2088,共11页
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岩体分布于南羌塘地块中,由中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含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中粗粒花岗岩的锆石测年结果为214.4±4.0Ma,中细粒花岗岩锆石测年结果为222.2±6.6Ma,均为晚三叠世。... 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岩体分布于南羌塘地块中,由中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含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中粗粒花岗岩的锆石测年结果为214.4±4.0Ma,中细粒花岗岩锆石测年结果为222.2±6.6Ma,均为晚三叠世。中粗粒花岗岩A/CNK为1.00~1.09,刚玉标准分子的百分含量均大于1%(1.84~3.04%),Al2O3的含量均大于14%,属于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的A/CNK〉1.1,刚玉标准分子的百分含量均大于1%(2.40~3.42%),Al2O3的含量均大于14%,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虽主量元素特征相近,但两类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根据锆石饱和温度计得出中粗粒花岗岩为高温类型的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为低温类型的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断中细粒花岗岩形成可能与三叠纪俯冲碰撞作用有关,而中粗粒花岗岩为碰撞后拆沉岩浆底侵的结果。冈塘错岩体中两种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对古特提斯洋的演化以及缝合带增生杂岩的形成具有时代约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洋 南羌塘 俯冲碰撞 错花岗岩 晚三叠世 西藏
下载PDF
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文彬 杨平 +1 位作者 张予杰 彭智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详细描述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的储层特征,并对白云岩成因作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白云岩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溶...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详细描述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的储层特征,并对白云岩成因作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白云岩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对白云岩孔渗改善起了积极作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储集物性良好。广泛发育的白云石环边结构等淡水成因标志表明,该区白云岩是通过大气水-海水孔隙混合流体交代灰岩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仁 白云岩 储层 南羌塘盆地 青藏
下载PDF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历史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国清 季长军 +5 位作者 杨伟 吴驰华 伊海生 张帅 李启来 李高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7-1255,共9页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1油藏带表现出多幕次油气聚集成藏特征,存在4类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包裹体和1类干气包裹体充注,尽管4类原油包裹体在隆鄂尼区块和昂达尔错区块的显微荧光颜色存在差异,但光谱波峰形态相似,而主峰波长和红绿熵参数则明显不同,推测其来自同一烃源岩的不同成熟度阶段。2油藏带主成藏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是盆地经历最大埋深阶段油气充注时期;但在早白垩世时期,局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二次调整,油包裹体呈非均一相,平均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发生变化;新近纪中晚期(盆地第二次生烃高峰时期),差异性沉陷或局部的热异常致使部分油气转化成干气,并伴随流体运移、捕获、充注于白云石颗粒和方解石胶结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 布曲组 油藏带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藏北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孢粉化石Dicheiropollis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文彬 贺永忠 +4 位作者 占王忠 熊兴国 吴滔 黎文本 程金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2-1607,共6页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早白垩世 鄂斯玛地区 南羌塘
下载PDF
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中侏罗统色哇组和布曲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志明 钟成全 +3 位作者 朱华平 程江 李忠雄 汪正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通过对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石油地质浅钻的岩心录井和样品测试分析表明: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南羌塘盆地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三角洲相进积序列的色哇组,粒度分析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以跳跃和悬浮次总体为... 通过对南羌塘盆地羌资-2井石油地质浅钻的岩心录井和样品测试分析表明: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南羌塘盆地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三角洲相进积序列的色哇组,粒度分析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以跳跃和悬浮次总体为主,粒度C-M图反映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点,孢粉分析揭示了热带-亚热带干热气候特征;中侏罗世巴通期,盆地过渡为相对稳定的坳陷盆地发展阶段,沉积了以富含鲕粒、砂砾屑和生屑等颗粒灰岩为特征的碳酸盐台地浅滩化沉积序列的布曲组。从中侏罗世阿林期至巴通期,整个南羌塘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从下至上依次出现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台前缓坡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盆地 资-2井 中侏罗统 沉积特征 粒度分析
下载PDF
南羌塘侏罗系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文彬 伊海生 +4 位作者 谭富文 廖忠礼 付修根 杜佰伟 冯兴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40-1746,共7页
对南羌塘侏罗系布曲组和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碳同位素分析表明,碳同位素主要受有机母质及沉积环境影响,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较重,而布曲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中族组分的碳同位... 对南羌塘侏罗系布曲组和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碳同位素分析表明,碳同位素主要受有机母质及沉积环境影响,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较重,而布曲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中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并且它们普遍存在碳同位素逆转现象,夏里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逆转表现为:δ13C饱和烃<δ13C非烃<δ13C芳烃<δ13C沥青质,主要受有机质母源控制;布曲组烃源岩氯仿沥青"A"组分的碳同位素逆转表现为:δ13C非烃>δ13C沥青质>δ13C饱和烃>δ13C芳烃,主要与生物降解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羌塘 烃源岩 氯仿沥青“A” 碳同位素
下载PDF
藏北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区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付修根 廖忠礼 +1 位作者 王剑 陈文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704,共8页
扎仁地区地处南羌塘盆地南缘,属油气研究的"空白区",结合羌塘盆地扎仁区块1∶5万石油地质构造详查,重点研究了位于该区的地表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碳同位素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资料揭示了原油有机质母质为菌... 扎仁地区地处南羌塘盆地南缘,属油气研究的"空白区",结合羌塘盆地扎仁区块1∶5万石油地质构造详查,重点研究了位于该区的地表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碳同位素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资料揭示了原油有机质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藻类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还原—弱还原的咸水环境,显示成熟原油的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夏里组烃源岩,但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又与夏里组烃源岩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混合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单体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南羌塘盆地
下载PDF
西藏南羌塘坳陷色哇地区中—下侏罗统深色岩系地层的重新厘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明 谭富文 +2 位作者 汪正江 熊国庆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7,共7页
针对南羌塘多玛地层分区中—下侏罗统深色岩系地层划分的混乱状况,2005年在进行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调查中实测了色哇地区松可尔剖面,并系统采集到大量有时代意义的菊石化石。依据化石鉴定成果,结合沉积充填序列、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对... 针对南羌塘多玛地层分区中—下侏罗统深色岩系地层划分的混乱状况,2005年在进行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调查中实测了色哇地区松可尔剖面,并系统采集到大量有时代意义的菊石化石。依据化石鉴定成果,结合沉积充填序列、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对该套深色岩系地层进行了重新清理,把剖面中下部黑色、深灰色泥页岩夹灰岩和中部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泥岩地层厘定为下侏罗统曲色组,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页岩厘定为中侏罗统色哇组。该剖面大量菊石的获取和地层的重新厘定,一方面丰富了本区古生物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对该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地理演化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南羌塘坳陷 松可尔剖面 菊石化石 曲色组 色哇组 侏罗系
下载PDF
南羌塘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文彬 廖忠礼 +3 位作者 伊海生 付修根 杜佰伟 冯兴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97,共4页
南羌塘发现了大规模的白云岩古油藏带,这对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采用GC-MS分析技术探讨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样品中萘系列化合物质量分数低,总体上具有三甲基萘大于二甲基萘大... 南羌塘发现了大规模的白云岩古油藏带,这对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采用GC-MS分析技术探讨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样品中萘系列化合物质量分数低,总体上具有三甲基萘大于二甲基萘大于甲基萘大于萘的分布规律,MNR值变化于0.96~1.97,说明白云岩油苗经受了一定热演化,是甲基重排的结果;菲系列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且甲基菲的分布模式为9-甲基菲大于2-甲基菲大于1-甲基菲大于3-甲基菲,反映了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甲基菲成熟度指标MPI1为0.44~0.61,由此算出其成熟度Ro值为0.67%~0.77%,表明油苗的热演化大致为低—中成熟阶段;三芴系列在芳烃中质量分数较高,并且氧芴和芴的质量分数很低,而硫芴的质量分数很高,DBT/P值介于1.04~2.58,表明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形成于海相偏还原环境;三芳甾烷质量分数很低,其与沉积环境有关的C26(20S)/C28(20S)值为0.29~0.37,表明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其与成熟度有关的C20/[C20+C26(20S)]值介于0.61~0.77,表明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化合物 白云岩油苗 成熟度 扎仁地区 南羌塘
下载PDF
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的生物地层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永胜 张树岐 +4 位作者 郑春子 李庆武 冯德臣 李学彬 于喜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100,共9页
对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进行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索布查组,早侏罗世曲色组,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夏里组和晚侏罗世索瓦组。其中,对中侏罗世色哇组... 对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进行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索布查组,早侏罗世曲色组,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夏里组和晚侏罗世索瓦组。其中,对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生物地层的研究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为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层序的建立和详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南羌塘盆地 曲瑞恰乃地区 中侏罗世 色哇组 莎巧木组 布曲组 生物地层
下载PDF
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构造转换与烃源岩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2 位作者 尹福光 陈明 熊国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85-1291,共7页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形成环境。在经历4次海侵的过程中,相应发育了两个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在这4次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发育3套黑色页岩沉积:分别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烃源岩和前陆盆地两个阶段烃源岩,是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油气评价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南羌塘盆地 沉积-构造转换 被动大陆边缘 夭折前陆 烃源岩
下载PDF
南羌塘坳陷布曲组油藏带特征及空间演化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国清 伊海生 +3 位作者 李高杰 金峰 季长军 李启来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南羌塘坳陷大面积出露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为了了解布曲组油层地下隐伏特征,查明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油藏带地质产状、发育层位、沉积序列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合油藏带形成时的古地理格架,研究了油藏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油藏... 南羌塘坳陷大面积出露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为了了解布曲组油层地下隐伏特征,查明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油藏带地质产状、发育层位、沉积序列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合油藏带形成时的古地理格架,研究了油藏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油藏带平面上集中分布于隆鄂尼、昂达尔错和赛仁等3个区块,并以东西向稳定线状展布为特征,成层性好;油层内部可见大量礁滩相残余构造,常与介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及砂屑灰岩相伴生,显示出典型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特征,其形成与演化受沉积相带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在布曲组沉积早期,台缘浅滩位于南羌塘坳陷南缘塞仁—昂罢存咚一带;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相带发生退积,向北依次形成晓嘎晓那—日尕尔保、扎仁—冬浪啪和日阿梗—噢纵等一系列线状分布的台地边缘相沉积;在布曲组沉积晚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向南进积扩展,形成隆鄂尼区块上部礁滩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带 空间展布 沉积特征 布曲组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