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同与异质: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罗洪川 张学敏 甘雪岩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从趋同性和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就业规模、结构及时空分布样态。研究发现,在就业规模方面,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具有高度趋同性,体现在高就业率(99.02%)和低待业率,且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生就... 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从趋同性和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就业规模、结构及时空分布样态。研究发现,在就业规模方面,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具有高度趋同性,体现在高就业率(99.02%)和低待业率,且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生就业率均较高。在就业结构方面,因专业学位类别培养目标不同而具有显著异质性,具体体现在就业单位选择异质性、工作性质异质性以及地区分布异质性三个方面。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医学类专业学位博士倾向于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教育博士倾向于选择高等学校就业,工程博士倾向于选择企业就业。在就业工作性质方面,教育博士及工程博士倾向于从事管理工作,医学类专业学位博士倾向于从事教育与(或)科研工作。在就业时空分布方面,人力资本积累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地区的人才供给能力与吸引力显著。基于此,提出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应紧密结合国家急需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设置开展相关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并稳步扩大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规模。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协同育人机制下,致力于培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融合理论的复合型专业学位博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博士毕业生 就业结构 就业规模 就业地区
下载PDF
缘何走出象牙塔?——三元交互理论视角下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思遥 黄亚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产生间接作用;导师指导和就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还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对其非学术职业选择产生间接作用。男性博士毕业生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压力,且这种经济压力对其物质偏好的形塑作用显著高于女性博士毕业生。导师指导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及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在30岁以下博士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就业环境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鼓励博士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职业认知渠道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博士生理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非学术职业选择 三元交互理论 物质偏好 职业前景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家庭背景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城市选择
3
作者 沈文钦 许丹东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近年来,为了吸引博士就业,许多城市纷纷优化人才政策。不过由于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便是同一城市的人才政策对于不同的求职者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有一项对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 近年来,为了吸引博士就业,许多城市纷纷优化人才政策。不过由于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便是同一城市的人才政策对于不同的求职者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有一项对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排斥了来自弱势家庭背景的学生。那么,在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各地纷纷加大博士人才争抢力度的背景下,对于博士毕业生而言,其是否能够靠学历提升逃脱家庭背景的限制,家庭背景是否不再是博士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的限制因素?这不仅是对科学场域普遍主义原则的检视,也是社会流动的观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教育 本科毕业生 学历提升 家庭背景 博士毕业生 一线城市 限制因素 弱势家庭
下载PDF
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陈沛 沈文钦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研究基于我国144所高校一流建设学科的教师履历数据,从经济地理视角揭示了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空间结构,分析了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学术就职选择与就业流动之间的关系,重点测量了区域发展、学术声誉以及就学流动经... 本研究基于我国144所高校一流建设学科的教师履历数据,从经济地理视角揭示了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空间结构,分析了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学术就职选择与就业流动之间的关系,重点测量了区域发展、学术声誉以及就学流动经历因素对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声誉 学术劳动力市场 地理视角 博士毕业生 就业流动 影响效应 流动经历 一流建设
下载PDF
海外留学如何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选择?——来自全球博士生项目中国调查的证据
5
作者 陈纯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1,共13页
海外博士毕业生回国就业热潮日渐兴起,从海外回流国内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选择倾向及其实现路径迫切需要循证探索。基于2019年和2022年两期全球博士生项目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探索海外留学经历对跨入国内学术职业道路的影响路径。研究发... 海外博士毕业生回国就业热潮日渐兴起,从海外回流国内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选择倾向及其实现路径迫切需要循证探索。基于2019年和2022年两期全球博士生项目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探索海外留学经历对跨入国内学术职业道路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选择高度依赖于固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机制:海归博士在国内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学术能力和通用技能为表征的跨国人力资本上,但在内部社会资本构筑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处于劣势地位。相较于通用技能和外部社交网络,学术生产力与内部社会资本对海归博士选择国内学术部门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大。上述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不断拓展博士生联合培养渠道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适应终身就业能力发展的博士生培养体系,分层构建“大学产业政府社会”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为博士生未来职业道路构筑多元创新的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留学 博士毕业生 跨国人力资本 学术职业 择业意向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发展路径
6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促进博士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迫切要求着力培养和提升博士生就业能力,洞察博士生就业能力内隐的影响机理成为破解博士毕业生就业困局的关键。基于2022年和2019年两期中国博士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厚植于研究生教... 促进博士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迫切要求着力培养和提升博士生就业能力,洞察博士生就业能力内隐的影响机理成为破解博士毕业生就业困局的关键。基于2022年和2019年两期中国博士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厚植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出高层次人力资本,并转化为可迁移的“硬通货”。培养单位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支持及其内部社会资本对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均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相较于外部社交网络,内部社会资本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学位课程支持、组织心理支持和导师职业支持在内部社会资本与博士生就业能力之间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上述发现的政策意涵在于,构建与终身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博士生培养体系,完善学位课程与组织心理支持系统,注重学术能力与通用能力协同共育,为保障博士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能力 人力资本 影响机理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哪些博士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基于2016年1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沈文钦 左玥 陈洪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5,共7页
博士毕业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企业研发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年中国13所高校博士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对他们到企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比例均不高。对于理工农学科背景的博... 博士毕业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企业研发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年中国13所高校博士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对他们到企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比例均不高。对于理工农学科背景的博士生而言,男性和在读期间获得过专利的博士生更倾向于去企业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博士在读期间学术发表数量更低。此外,到企业就业的博士从事研发工作的比例较低。与到其他部门就业的博士相比,到企业就业的博士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比例显著更低。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博士到企业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 企业
下载PDF
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研究——以2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小满 罗英姿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56,共6页
通过对2014—2016年27所部属高校博士生毕业质量报告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比例在降低,进入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初学校的比例在增长,就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为此,运用劳动力信号发送理论对博士毕业... 通过对2014—2016年27所部属高校博士生毕业质量报告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比例在降低,进入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初学校的比例在增长,就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为此,运用劳动力信号发送理论对博士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领域 劳动力信号发送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志平 沈红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我国6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公布了2017届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域特征数据。相比于1995-2008年的博士就业数据,博士后已经成为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重要去向;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延续了多元化趋势... 我国6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公布了2017届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域特征数据。相比于1995-2008年的博士就业数据,博士后已经成为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重要去向;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延续了多元化趋势,学术性岗位依然是最主要的就业途径,企业就业比例上升,政府部门就业比例下降;博士毕业生就业呈现属地就业、东部聚集和区域集中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博士毕业生 就业特征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阳旭 肖为群 赵延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58,共5页
基于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当前博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以及影响其创业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当前博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不高,但对创业的社会环境评价比较积极。同时,博士毕业生在知识、... 基于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当前博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以及影响其创业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当前博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不高,但对创业的社会环境评价比较积极。同时,博士毕业生在知识、创业经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和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显著地降低博士毕业生们的创业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创业意愿 认知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及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卿石松 梁雅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62,共7页
基于2017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中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未就业比例很低,但其中超过20%的博士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工作、灵活就业和合同就业;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 基于2017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中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未就业比例很低,但其中超过20%的博士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工作、灵活就业和合同就业;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和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在高校或教育行业之外,企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地区流向看,博士就业具有属地化和向北上广等东部地区集聚的特征;博士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高,但部分学科薪酬回报不如硕士毕业生。在供需结构转变、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博士生教育目标和培养机制,加强博士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追踪调查,重视博士生就业及就业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去向 就业质量 博士生教育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某大学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宏 郑华 高久群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0,共6页
基于某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分析了培养过程各因素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博士学位的攻读仍有11.28%的博士毕业生并不认为其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培养过程各因... 基于某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分析了培养过程各因素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博士学位的攻读仍有11.28%的博士毕业生并不认为其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培养过程各因素(如科研工作的参与情况、培养条件、服务与管理、导师指导等)对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结果皆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和完善培养过程中的环节设计、把控,提高高校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创新能力 自评 培养过程
下载PDF
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供需匹配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卿石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5-98,共14页
在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明确博士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有助于针对性完善博士培养机制和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基于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和雇主的跨国调查数据,分析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需求及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发现,不管是科研工作还... 在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明确博士毕业生能力素质需求,有助于针对性完善博士培养机制和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基于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和雇主的跨国调查数据,分析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需求及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发现,不管是科研工作还是其他替代性职业,博士毕业生需要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以及口头沟通、写作、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项目管理等广泛的就业能力。然而,博士毕业生和雇主一致认为,现有的博士教育体系无法为毕业生充分提供就业市场所需的技能,如管理能力、人际交往、领导力、合作能力等,导致博士毕业生职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能力不足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在创新需求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学术目标是博士教育的核心,但通用技能训练也应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博士毕业生的综合性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能力 研究能力 通用能力 博士生教育
下载PDF
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京 《中国市场》 2016年第39期95-101,共7页
通过对博士毕业生相关数据和就业状况的分析,认为博士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博士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和教育与社会的脱节等方面。有效应对博士毕业生... 通过对博士毕业生相关数据和就业状况的分析,认为博士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博士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和教育与社会的脱节等方面。有效应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需要通过博士毕业生个人认真准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和立法机关进行相关立法完善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难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去哪儿就业——博士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丹东 沈文钦 陈洪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40,共7页
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探索博士毕业生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考察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选择存在明显的地缘效应,若博士高校所在地与户籍地或前置学位高校所在地一致,那么博士... 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探索博士毕业生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考察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选择存在明显的地缘效应,若博士高校所在地与户籍地或前置学位高校所在地一致,那么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在本地就业;西部博士毕业生比东部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就职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且西部博士毕业生的外流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就业者群体;虽然成渝地区对本地培养的博士有一定的保留率,但对其他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上述发现支持了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博士人才积累中有重要作用的结论。西部地区一方面需要注重依靠本地大学培养博士毕业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以吸引更多博士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博士就业 区域流动 西部大开发 成渝地区
原文传递
影响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延东 洪岩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1-77,共7页
根据一项应届博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博士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博士的性别、学术兴趣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其学术职业取向具有显著影响,女性、学术兴趣更强和家庭出身地位较低的博士更... 根据一项应届博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博士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博士的性别、学术兴趣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其学术职业取向具有显著影响,女性、学术兴趣更强和家庭出身地位较低的博士更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学术科研事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学术职业取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基于清华大学2007~2016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蕾莅 何雪冰 +1 位作者 张超 王长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4,共9页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和工学(54.5%);十年内,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人文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出现短期下降后回弹,主要表现为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下降;工学和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稳中有升,前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上升,后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高等院校就业比率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学术职业 学科 时间效应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士兵 金韦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用人单位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获得用人单位对博士生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的数据信息来客观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以现有文献、工作文件和招聘启事等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博士生教育的特点,进行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 用人单位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获得用人单位对博士生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的数据信息来客观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以现有文献、工作文件和招聘启事等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博士生教育的特点,进行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充分听取高校、用人单位等各方专家的意见,初步构建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查数据,佐证了本次问卷设计的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用人单位满意度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因素研究——基于2015—202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洪川 高玉建 +2 位作者 向体燕 石孝均 张学敏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97,共11页
基于2015-2020年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数据的视角,分析其去向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待业率较低。就业单位性质以“学术型”市场为主,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 基于2015-2020年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数据的视角,分析其去向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待业率较低。就业单位性质以“学术型”市场为主,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效应,即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区。就业工作性质7成以上选择教学与(或)科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论文研究类型的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工作性质选择差异显著。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户口所在地区、院校类型、学位类别、学习方式、毕业年份、论文类型、论文选题来源以及按照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等因素对就业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术型博士毕业生 就业特征 就业因素
下载PDF
博士毕业生区域流动就业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丹东 翟月 陈洪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26,共9页
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的博士外流就业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的博士外流就业的比例最低,如果离开原籍地跨地区求学,中部地区生源的学生返回本地区就业的可能性也最小。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选择到企业... 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的博士外流就业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的博士外流就业的比例最低,如果离开原籍地跨地区求学,中部地区生源的学生返回本地区就业的可能性也最小。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博士更可能到东部地区就业,而越是看重工作稳定性的博士越倾向于在中、西部地区就业。另外,无论是什么样的就业部门,就业于东部地区的博士就业满意度较高,就业于中、西部地区的博士就业满意度较低。中、西部地区一方面需要加强本地区培养博士生的能力,重视企业在人才积累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政策的持续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就业 博士毕业生 区域协调发展 企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