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显著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伟文 伍健伟 +2 位作者 李明昌 曹国彬 陆永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MRI的TW1成像作为导航资料,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方法对8例血肿量在18~2...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MRI的TW1成像作为导航资料,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方法对8例血肿量在18~25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形成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肢体肌力进步一级以上,出血后1个月和6个月时作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级,大部分患者获得恢复良好(Ⅰ~Ⅲ级).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血肿穿刺抽吸术,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的外科治疗,但其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保守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占位效应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脑出血后CT占位效应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志红 王晓鹏 董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17-117,共1页
脑出血后,开始为血肿机械性损伤,进一步的损害为出血停止后的继发损伤.但是,继发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多数作者认为血肿占位效应的进展是引起继发损伤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脑出血 CT 占位效应改变 临床
下载PDF
有占位效应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附31例报告)
3
作者 潘军 漆松涛 +2 位作者 黄胜平 冯文峰 林宜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有占位效应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cAVM)的临床特点与产生的原因。方法 分析 31例未破裂cAV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脑血管造影表现 ,对有占位效应cAVM和无占位效应cAVM的特点进行对比... 目的 探讨有占位效应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cAVM)的临床特点与产生的原因。方法 分析 31例未破裂cAV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脑血管造影表现 ,对有占位效应cAVM和无占位效应cAVM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发现 11例有占位效应cAVM ,占该组病人的 35 5 % ,其病灶体积 [(72±36 )cm3 ]明显大于无占位效应cAVM[(2 2± 2 0 )cm3 ],Spetzler Martin(SM)分级多为Ⅳ~Ⅴ级 (与无占位效应组比较分别为 8/ 11和 7/ 2 0 ) ;病灶内多见扭曲扩张的静脉或静脉球 (分别为 9/ 11和 2 / 2 0 ) ;血管造影时造影剂通过病灶时间 [(0 .95± 0 .14 )s]长于无占位效应cAVM[(0 .78± 0 .15 )s],并常见静脉滞留现象。结论 cAVM占位效应并不一定是出血的表现 ,有占位效应的cAVM常常体积较大、SM分级高。占位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病灶内扭曲扩张的静脉或静脉球、病灶的体积、引流静脉回流不畅是产生占位效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占位效应 未破裂 临床特点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鞍区肿瘤的占位效应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4
作者 南振鸿 杨德泰 +1 位作者 郭欢欢 陈道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28-729,共2页
视交叉易受到鞍区肿瘤的挤压,其视觉纤维易发生脱髓鞘改变[1,2],视觉诱发电位,尤其是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alffieldpa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HPR... 视交叉易受到鞍区肿瘤的挤压,其视觉纤维易发生脱髓鞘改变[1,2],视觉诱发电位,尤其是半视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halffieldpa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HPRVEP),能敏感、可靠地反映视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占位效应 垂体肿瘤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对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郝石磊 宫玉华 王伯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4-434,共1页
目的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展脑出血后神经损伤机制研究对于治疗新策略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脑出血后占位效应是原发性脑损伤的主要诱因,其也会伴随红细胞溶血和铁沉积等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 目的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展脑出血后神经损伤机制研究对于治疗新策略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脑出血后占位效应是原发性脑损伤的主要诱因,其也会伴随红细胞溶血和铁沉积等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明确了占位效应通过挤压造成组织形变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效应 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 铁沉积 红细胞溶血 脑出血后 致死率 治疗手段
原文传递
无显著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6
作者 王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8期16-17,共2页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以头颅CT片为血肿定位,采用床边锥颅置管抽吸引流的方法对25例血肿量在20~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小型血肿,为尽量减轻血肿对脑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探讨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以头颅CT片为血肿定位,采用床边锥颅置管抽吸引流的方法对25例血肿量在20~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形成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肢体肌力进步1级以上,出血后1个月作生活能力(ADL)评级,Ⅰ、Ⅱ级共23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以头颅CT片定位,采用床边锥颅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具有微创,简便及效果显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占位效应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未破裂的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占位效应
7
作者 石彦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28-428,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占位效应 CT
下载PDF
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发生占位效应的临床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燃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933-793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年龄、伴发贫血及脑保护剂为影响自发性脑出... 目的:探讨与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年龄、伴发贫血及脑保护剂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血肿形态、位置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与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伴发贫血及脑保护剂均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发生占位效应的临床因素,故需在临床上予以注意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占位效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咽管瘤患儿鞍区肿瘤原位占位效应(OETS)与神经外科手术后(ANS)两种状态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损及功能分级的影响
9
作者 徐庆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儿童颅咽管瘤鞍区肿瘤原位占位效应与神经外科手术对患儿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84例颅咽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颅咽管瘤分级评价标准,对比OETS与ANS对患儿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 分析儿童颅咽管瘤鞍区肿瘤原位占位效应与神经外科手术对患儿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84例颅咽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颅咽管瘤分级评价标准,对比OETS与ANS对患儿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OETS与ANS状态下,所有患儿在多尿多饮、垂体-肾上腺轴受损、垂体-甲状腺腺轴受损、基础PRL水平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损害方面上存在明显差异;青春期前组与青春期组在OETS状态较ANS状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评分显著更低,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受损问题加重(P<0.05)。结论 颅咽管瘤患儿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会受到OETS与ANS两种状态的影响而出现损害,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对OETS状态起到解除作用,但是在短时间内会对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医师在判断患儿神经内分泌功能缺损情况时,可根据相关分级评价标准掌握神经功能的具体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神经内分泌功能 鞍区肿瘤原位占位效应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腺样体肥大占位效应理念在腺样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媛媛 张庆翔 于振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腺样体肥大形态和占位效应评估分析,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针对性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05-2014-05期间单中心连续收治16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前根据其症状结合纤维鼻咽镜、鼓室功能和(或)纯音测听等检查结... 目的:通过对腺样体肥大形态和占位效应评估分析,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针对性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05-2014-05期间单中心连续收治16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前根据其症状结合纤维鼻咽镜、鼓室功能和(或)纯音测听等检查结果,将腺样体占位形态分解为"上下径肥大"、"左右径肥大"和"混合型肥大(上下径加左右径)"3种类型。针对"上下径"和"左右径"肥大占位所致症状效应分别对应打鼾(鼻塞)和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因果判别,术中进行症状导向的针对性、精细化操作的经口内镜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结果:163例患儿术后10d^12个月复查,以"上下径肥大"为主的打鼾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以"左右径肥大"为主的分泌性中耳炎者鼓室功能和(或)纯音测听检查均恢复正常。纤维鼻咽镜检查显示:鼻咽部腺样体区表面光滑,双侧后鼻孔通畅,无一例发生腺样体增生、复发。打鼾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缓解。结论:通过对腺样体肥大占位效应的3种肥大类型分解解析,术前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手术思路,对术者准确把握腺样体肥大的术中处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术者准确、精细化手术操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 占位效应 精细操作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悦欣 周成业 +1 位作者 饶华强 王小同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3期280-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占位效应的严重程度与血肿大小的相关性,在除外血肿大小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对占位效应产生作用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均>3 mL),于发病24 h内及发病后[(7±3)d]行头颅CT扫描。用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占位效应的严重程度与血肿大小的相关性,在除外血肿大小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对占位效应产生作用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均>3 mL),于发病24 h内及发病后[(7±3)d]行头颅CT扫描。用水肿与血肿体积之和反映占位效应大小,分析其与血肿大小的相关性,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据线性回归的残差是否>0,将患者分为占位效应严重组和不严重组,分析对占位效应发生具有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水肿和血肿的总体积与血肿大小明显相关,r=0.890,R2=0.793;年龄(P=0.001,OR=0.967)、贫血(P=0.011,OR=4.105)、脑保护剂的应用(P=0.016,OR=2.175)均对是否发生严重占位效应有影响。结论:在血肿大小相仿的情况下,年龄较大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较为严重占位效应的可能性小,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脑保护剂的联合应用,并积极治疗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占位效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无占位效应颅内肿瘤的诊断治疗
12
作者 曹家康 许志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45-445,共1页
临床上仅有癫痫表现,CT检查表现为颅内低密度病灶,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无占位效应的脑瘤患者,往往长期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甚至“脑梗塞”或“脑囊虫”病,接受不正确的治疗。我科近一年来收治7例此类患者,所有病例均经C... 临床上仅有癫痫表现,CT检查表现为颅内低密度病灶,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无占位效应的脑瘤患者,往往长期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甚至“脑梗塞”或“脑囊虫”病,接受不正确的治疗。我科近一年来收治7例此类患者,所有病例均经CT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术确诊,证实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占位效应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CT或MRI占位效应及强化不明显胶质瘤诊治探讨
13
作者 高利民 罗丽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345-1346,共2页
目的:探讨CT或MRI显示占位效应及强化不明显胶质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19例CT或MRI检查显示无明显占位效应,并且强化均不明显,CT平扫及增强,呈低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的局限性病变。结果:10例不排除非胶质瘤,... 目的:探讨CT或MRI显示占位效应及强化不明显胶质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19例CT或MRI检查显示无明显占位效应,并且强化均不明显,CT平扫及增强,呈低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的局限性病变。结果:10例不排除非胶质瘤,宜先观察或保守治疗半月至1月,病灶无变化,诊断仍不明确者,手术治疗;9例拟诊胶质瘤者,均作剖颅探查。19例术中发现均为实性肿瘤。其中,14例病变肉眼几乎难与正常脑组织区别,切除时感觉质地较韧,血供差;5例病变呈鱼肉状,淡肉红色,质软,血供较差,为较典型胶质瘤。位于中央沟附近3例,该3例中2例采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1例采用CT定位开颅手术。后者术中肉眼确定病变困难,导致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加重,余18例疗效满意。病理检验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5例。结论:对于CT或MRI显示占位效应及强化不明显脑内病变,保守治疗无效者,尤位于非功能区病变者,应积极考虑开颅手术切除。对位于功能区病灶或小病灶,应采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避免因寻找病变困难而导致术后神经功能废损症状加重,或造成不能获得准确病检结果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效应 胶质瘤 CT MRI
原文传递
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仁(综述) 雒晓东(审校) +1 位作者 史雪峰(审校) 张新定(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1]。国外将直径>4 cm的垂体腺瘤称为巨大垂体腺瘤(giant pituitary adenoma,GPA)[2,3],国内则将直径>3 cm的垂体腺瘤称为GPA[4]。GPA通常不表现出与激素分泌过多相关的典型临...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1]。国外将直径>4 cm的垂体腺瘤称为巨大垂体腺瘤(giant pituitary adenoma,GPA)[2,3],国内则将直径>3 cm的垂体腺瘤称为GPA[4]。GPA通常不表现出与激素分泌过多相关的典型临床症状,而表现为与肿块占位效应有关的症状,如视交叉被压迫引起的初始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当GPA侵及海绵窦时可能出现与支配眼球运动相关神经的功能障碍。当GPA广泛延伸至颅内各腔室时,由于其体积大、局部侵袭性和边缘不规则,无论是否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受累,手术切除极具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临床症状 分泌过多 占位效应 视野缺损 颅内肿瘤 视交叉 垂体腺瘤 眼球运动
下载PDF
“臣心对比”病例诊断大赛(第三季)第一期病例诊断点评
15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病例1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姚振威主要病变描述此病例为青少年,6年反复癫痫发作为主诉。影像学征象为:右侧额叶皮层囊性病灶,囊内信号混杂,增强后边缘有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灶。观察细节可以发现病灶近中线向对侧移位,... 病例1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姚振威主要病变描述此病例为青少年,6年反复癫痫发作为主诉。影像学征象为:右侧额叶皮层囊性病灶,囊内信号混杂,增强后边缘有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灶。观察细节可以发现病灶近中线向对侧移位,跨越了中线结构,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并且病灶内信号混杂及周围脑组织未见反应性胶质增生等异常信号。所以,外伤(需要有病史支持)或其他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效应 中线结构 侧移位 病例诊断 影像学征象 囊性病灶 额叶皮层 放射科
下载PDF
占位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剑梅 顾苏兵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9-30,共2页
报告 1 56例占位效应的脑梗塞 ,其中有 64 %以上患者侧脑室的第三脑室受压或合并中线移位 ,2 0 %患者出现脑疝 ,死亡率 1 5 %。其中颞顶叶梗塞致脑疝多见 ,达 44 %。幕下 74%患者出现第四脑室受压或合并侧脑室扩大 ,44%患者出脑疝或急... 报告 1 56例占位效应的脑梗塞 ,其中有 64 %以上患者侧脑室的第三脑室受压或合并中线移位 ,2 0 %患者出现脑疝 ,死亡率 1 5 %。其中颞顶叶梗塞致脑疝多见 ,达 44 %。幕下 74%患者出现第四脑室受压或合并侧脑室扩大 ,44%患者出脑疝或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经手术治疗 ,死亡率 8 7%。上述 1 2患者有头痛呕吐 ,但视盘水肿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占位效应 脑疝 脑积水 颅脑CT
下载PDF
白质受压褶皱:颅内脑外占位病变的CT征象
17
作者 高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3期53-54,共2页
一、正常脑白质CT解剖正常大脑半球的白质被描绘成一个由密度较高的灰质所包围着的相对透亮区。在横断面上,白质的形状大体上呈一半月形,其平坦的基底近中线平行于大脑半球间裂和内侧皮质.中央白质的圆顶部向外形成叶状突起,并插入其外... 一、正常脑白质CT解剖正常大脑半球的白质被描绘成一个由密度较高的灰质所包围着的相对透亮区。在横断面上,白质的形状大体上呈一半月形,其平坦的基底近中线平行于大脑半球间裂和内侧皮质.中央白质的圆顶部向外形成叶状突起,并插入其外侧的皮层灰质中。因此,中央白质大体上与豪猪的形状相似;它的轮廓与大脑半球相适应。灰、白质的密度差变异很大,并与以下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内脑 占位病变 大脑半球间裂 叶状突起 内侧皮质 密度差 脑膜瘤 占位效应 脑水肿
下载PDF
第四章 后颅窝占位损伤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刘伟国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16期558-559,共2页
1建议(参见方法学) 1.1手术适应证 CT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或其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恶化的患者应该行手术治疗。CT扫描显示的占位效应定义为第四脑室变形、移位或消失,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或出现梗阻性脑积液。
关键词 后颅窝占位 外科治疗 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占位效应 CT扫描 手术适应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在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中的价值
19
作者 苏录 周剑 +1 位作者 薛静 高培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及占位征象对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头部MRI检查的具有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的72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3例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49例... 目的 :探讨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及占位征象对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头部MRI检查的具有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的72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3例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49例非肿瘤患者作为非肿瘤组。由2名观察者独立评估入组病例的病灶是否具有占位效应,并测量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取所有患者的丘脑中间块高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大于平均值者判定为丘脑中间块显著增大。比较2组间丘脑中间块高度增大程度及病灶占位效应,并计算丘脑中间块显著增大及占位效应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丘脑中间块平均高度为9.3 mm。2名观察者对丘脑中间块高度是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及是否具有占位效应的判定结果一致性较好(K_(中间块)=0.862,K_(占位效应)=0.830)。肿瘤组患者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具有占位效应者均多于非肿瘤组(χ~2=46.813,P<0.001;χ~2=39.600,P<0.001)。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3%和98.0%,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6%和94.7%。占位效应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和95.9%,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和89.5%。结论: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对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具有一定的价值,诊断效能优于占位效应。MRI冠状位对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 丘脑中间块高度 丘脑肿瘤 占位效应
下载PDF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报道3例
20
作者 戴瑶 杨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4-617,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原发性炎性脱髓鞘病变,是一组以神经纤维脱髓鞘及小血管周边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对于具有肿块型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早期缺乏统一命名。近年来,这种病变被称为肿瘤样脱髓鞘病...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原发性炎性脱髓鞘病变,是一组以神经纤维脱髓鞘及小血管周边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对于具有肿块型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早期缺乏统一命名。近年来,这种病变被称为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TDL在影像学上以明显的占位效应为特点,但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相对较少和较轻,与影像学表现不平行,且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效应 炎性细胞浸润 中枢神经系统 肿块型 症状和体征 LESIONS 病理表现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