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7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铜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去除磺胺甲[口恶]唑和卡马西平
1
作者 徐浩 张凡 +2 位作者 于鑫 陈红 薛罡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对采用铁铜双金属微电解技术及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磺胺甲[口恶]唑(SMZ)和卡马西平(CBZ)的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进水pH、反应时间、铁投加量和铜铁质量比等因素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降解SMZ及CBZ效果的影响,并... 对采用铁铜双金属微电解技术及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磺胺甲[口恶]唑(SMZ)和卡马西平(CBZ)的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进水pH、反应时间、铁投加量和铜铁质量比等因素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降解SMZ及CBZ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双氧水(H_(2)O_(2))投加量,Fenton反应时间对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去除CBZ、SM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可以高效去除SMZ,当pH为2.61、反应时间为69.26 min、Fe投加量为70.57 g/L、铜铁质量比为4.15∶1时,SMZ的去除率接近100%,但单独的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工艺对CBZ的去除率小于10%;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废水中的CBZ有较好的处理效果,Fenton工艺中H_(2)O_(2)最佳投加量为0.3 mL/L,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最优条件下对CBZ去除率可显著提高至88.2%;通过机理分析确定铁铜双金属微电解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还原作用为主,铁铜双金属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则是先进行还原后进行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微电解 FENTON氧化 磺胺甲[口恶]唑 卡马西平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探讨中美日药典方法中卡马西平片的溶出限度要求
2
作者 王君吉 王佳静 +2 位作者 刘朋 廖萍 何军 《上海医药》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对比一致性评价后卡马西平片的溶出曲线,探讨对于窄治疗指数药物合理的溶出限度要求。方法:分别以中、美、日药典溶出方法,测定两种规格卡马西平片在pH 1.2的盐酸溶液、1%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和纯水中的溶出曲线,分析其符合限度... 目的:对比一致性评价后卡马西平片的溶出曲线,探讨对于窄治疗指数药物合理的溶出限度要求。方法:分别以中、美、日药典溶出方法,测定两种规格卡马西平片在pH 1.2的盐酸溶液、1%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和纯水中的溶出曲线,分析其符合限度要求的情况。结果:一致性评价后不同厂家的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溶出相似性存在差异,对于各国家药典标准的符合情况也存在差异。结论:卡马西平片的溶出限度要求应采用两点限度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治疗指数药物 卡马西平 溶出限度
下载PDF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何华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早期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癫痫相关指标[癫痫发作次数...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早期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癫痫相关指标[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72.09%,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3.02±1.18)次/个月、癫痫持续时间(1.86±0.79)min/次均少于对照组的(5.19±1.45)次/个月、(2.57±1.05)min/次,MoCA评分(25.04±2.46)分、GQOLI-74评分(80.37±6.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63±2.24)、(71.28±6.7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MPO(420.37±101.23)U/L、MDA(5.43±1.20)mmol/L、Hcy(11.59±1.3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96.58±102.64)U/L、(7.65±1.27)mmol/L、(18.04±1.75)μmol/L,SOD(122.49±10.27)U/L高于对照组的(103.56±9.63)U/L(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27.91%,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癫痫发作,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癫痫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双极性电化学用于卡马西平氧化在线质谱监测
4
作者 王彤 《云南化工》 2025年第3期73-77,共5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源内纸基质双极电化学-纸喷雾质谱分析方法,用于原位监测卡马西平氧化机理。将涂有碳纳米管的三角形导电纸纳入移液枪头尖端,作为纸喷雾离子源,用于双极电极电化学池,施加高压进行电化学-质谱分析,从而实现卡马西平氧化... 建立了一种新型源内纸基质双极电化学-纸喷雾质谱分析方法,用于原位监测卡马西平氧化机理。将涂有碳纳米管的三角形导电纸纳入移液枪头尖端,作为纸喷雾离子源,用于双极电极电化学池,施加高压进行电化学-质谱分析,从而实现卡马西平氧化反应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在电极材料为碳纳米管、喷雾溶剂为甲醇、施加4.5 kV高压的条件下,可明显检测到卡马西平在电化学反应下所生成的一系列中间体、最终产物,以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测卡马西平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卡马西平 电化学 纸喷雾 氧化机理 在线监测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5
作者 黄营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探讨丁苯酞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60例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30人/组。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 探讨丁苯酞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60例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30人/组。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就智力改善情况而言,实验组在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上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此外,实验组在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评分也显著超过对照组,包括生理职能(P=0.001)、生理功能(P<0.001)、身体疼痛(P<0.001)、整体健康(P<0.001)、精神活力(P<0.001)、社会环境(P<0.001)、情感职能(P<0.001)和精神状态(P<0.001)。结论 丁苯酞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卡马西平 癫痫患者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在惊厥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唐伯儒 孙珍珍 +1 位作者 邹建 郝新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应用在惊厥性癫痫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癫痫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84例惊厥性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应用在惊厥性癫痫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癫痫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84例惊厥性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疗。对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加以对比,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GAL、NSE、GFAP、及BDNF水平),记录患者嗜睡、呼吸抑制、心率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比对照组85.71%更高(P<0.05);在癫痫发作次数少、癫痫持续时间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方面,观察组(1.27±0.10)次/d、(1.36±0.12)min、(6.44±1.46)d好于对照组(1.27±0.10)次/d、(1.36±0.12)min、(6.44±1.46)d(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甘丙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惊厥性癫痫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苯巴比妥会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早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神经网络状态进行良性调节,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性癫痫 苯巴比妥 卡马西平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效果比较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姚兰 邹健玲 +1 位作者 刘金苗 孙桂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于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纳入的9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32例)、托吡酯组...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于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纳入的9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32例)、托吡酯组(32例)、丙戊酸钠组(32例)。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托吡酯组采用托吡酯治疗,丙戊酸钠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分析不同分组的治疗差异性。结果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托吡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后,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均有利于生活质量的好转,同时,托吡酯的用药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继发癫痫 卡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钠 生活质量 疗效
下载PDF
药物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与单一用药在偏头痛患者疾病控制中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杨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5-038,共4页
对比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与单一用药在偏头痛患者疾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氟桂利嗪单一用药治疗,B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对比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与单一用药在偏头痛患者疾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氟桂利嗪单一用药治疗,B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为(2.47±0.32)次/月,持续时间为(8.16±2.07)min,头痛程度VAS评分为(3.05±0.43)分,分别低于A组治疗后的(4.12±0.39)次/月、(12.39±3.28)min、(4.91±0.62)分;用药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A组(83.33%),P<0.05。结论 在偏头痛治疗中,采取氟桂利嗪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可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有助于缓解头痛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卡马西平 偏头痛 单一用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卡马西平和地西泮联用对脑梗并发癫痫治疗效果评价
9
作者 闫杰 李美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09-013,共5页
评估卡马西平和地西泮联用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的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脑梗并发癫痫病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观察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与地西泮联合用药方式治疗... 评估卡马西平和地西泮联用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的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脑梗并发癫痫病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观察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与地西泮联合用药方式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用药治疗后,通过多维度项目对比,获取两组患者用药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二十个百分点,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其他几项反应患者情绪,行为,身体机能等方面的数据反馈结果,依然是观察组患者表现优于对照组患者表现。结论 卡马西平和地西泮联合用药,是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病的大胆尝试,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用药后,不但患者病情稳定,效果明显,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家属在日常陪伴中的困扰。两药联用为脑梗并发癫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地西泮 脑梗并发癫痫 疗效评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卡马西平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道
10
作者 杨如利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卡马西平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癫痫的治疗,但是关于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导致的副作用也时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服用卡马西平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癫痫患者。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癫痫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Bi-SnO_(2)电催化膜的制备及对饮用水中卡马西平的强化去除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永 郭子寅 +3 位作者 袁学锋 李克英 周晨 孙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3-2553,共11页
以家用净水器活性炭滤芯为支撑体(Carbon membrane,CM),通过电沉积法制备Bi-SnO_(2)电催化膜(Bi-SnO_(2)/CM),通过电催化强化降解饮用水中的PPCPs.采用SEM、EDS、XRD分别对CM、SnO_(2)/CM和Bi-SnO_(2)/CM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Tafel、CV... 以家用净水器活性炭滤芯为支撑体(Carbon membrane,CM),通过电沉积法制备Bi-SnO_(2)电催化膜(Bi-SnO_(2)/CM),通过电催化强化降解饮用水中的PPCPs.采用SEM、EDS、XRD分别对CM、SnO_(2)/CM和Bi-SnO_(2)/CM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Tafel、CV、EIS方法对3种膜的析氧电势、比电容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特性进行表征,并选取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作为PPCPs代表物进行电催化效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水热方法制备的Bi-SnO_(2)纳米颗粒的粒径尺寸约为27.2nm,可以很好地负载到活性炭滤芯表面,并制备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电催化膜,相比基膜其Tafel斜率由31.09mV/dec增至80.22mV/dec,电化学阻抗由1.03Ωcm^(2)降低为0.37Ωcm^(2),比电容也由0.689F/g增至2.635F/g.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对卡马西平的降解效果,在静态循环实验中,Bi-SnO_(2)/CM对CBZ的去除率30min可达到97.3%,在运行1h后矿化率为59.2%,耗能为123.87kW·h/kgTOC,ΔTMP为0.177kPa.在连续运行时,Bi-SnO_(2)/CM对CBZ的去除率达93.7%,在运行1h后矿化率为35.2%,耗能为208.33kW·h/kgTOC,ΔTMP为0.613kPa.说明Bi-SnO_(2)/CM电催化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对CBZ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SnO_(2) Bi-SnO_(2) 电催化膜 卡马西平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临床观察
12
作者 吕海生 蒋晓媛 吕少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予卡马西平片口服,观察组患儿加服丙戊酸钠片。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结...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予卡马西平片口服,观察组患儿加服丙戊酸钠片。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α/β波段脑电功率均显著升高,δ/θ波段脑电功率均显著降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评分均显著升高,癫痫发作频率和棘波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能有效减轻患儿癫痫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其认知功能与脑电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癫痫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临床疗效 脑电图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稳态时难治性癫痫大鼠体内脑心清对卡马西平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牛倩倩 党翔吉 +2 位作者 牛国强 宋霞 焦海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大鼠体内稳态时脑心清对卡马西平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SD大鼠侧脑室内注入红藻氨酸(KA)建立难治性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和脑心清+卡马西平组,...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大鼠体内稳态时脑心清对卡马西平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SD大鼠侧脑室内注入红藻氨酸(KA)建立难治性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和脑心清+卡马西平组,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80 mg/kg及生理盐水5 ml灌胃,脑心清+卡马西平组给予脑心清550 mg/kg+卡马西平80 mg/kg灌胃,连续给药60 d。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及脑组织样品,测定血浆与脑组织中卡马西平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用卡马西平组相比,脑心清联合卡马西平组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脑心清联合卡马西平组的脑药浓度明显高于单用卡马西平组。结论长期给药脑心清不影响卡马西平在难治性癫痫大鼠体内的稳态血药浓度,且对卡马西平通过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卡马西平的稳态脑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脑心清 卡马西平 药动学 脑组织分布
下载PDF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给药方案
14
作者 李彦萍 陈方 +1 位作者 杭永付 杨嘉永 《海峡药学》 2024年第8期83-87,共5页
目的根据药动/药效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优化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的维持给药方案。方法基于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者CBZ的群体药动学参数,通过MCS模拟10000例次,比较CBZ的22种给药方案可... 目的根据药动/药效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优化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的维持给药方案。方法基于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者CBZ的群体药动学参数,通过MCS模拟10000例次,比较CBZ的22种给药方案可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Css)及落在不同目标浓度范围的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结果当目标浓度范围为4~8 mg·L^(-1),对于年龄<65岁患者,CBZ 100 mg,tid的给药方案下PTA最大;年龄>65岁患者,100 mg,bid的给药方案下PTA最大。当目标浓度范围为8~12 mg·L^(-1),对于年龄<65岁患者,CBZ 300 mg,tid的给药方案下PTA最大,年龄>65岁患者,200 mg,tid的给药方案下PTA最大。结论MCS可预测中国癫痫患者予不同CBZ给药方案下Css分布于不同目标浓度范围的达标概率,为CBZ给药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蒙特洛模拟 癫痫 剂量优化
下载PDF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血清中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玉丰 周敏 +6 位作者 熊嘉文 黄若瑜 沈文浩 占婷 谢玉婷 高云 熊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慢性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大鼠模型观察CBZ处理对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血清中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ION-CCI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N组、TN+低剂量(20 mg/kg)CBZ处理组、TN+中剂量(40 mg/kg)CBZ处理组、TN+高剂量(80 mg/kg)CBZ处理组。在手术前后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的面部机械痛阈(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大鼠TG中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mRN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G中BDNF蛋白质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G中BDNF、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手术前,各组大鼠右侧面部感觉区域的机械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开始,TN组大鼠机械痛阈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TN+8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和TN+2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相比均升高(均P<0.0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N组大鼠TG中的BDNF、Trk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较sham组升高(均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降低(均P<0.05);与TN组相比,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大鼠TG中的p-ERK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TN组TG中的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主要共表达在神经元上,与sham组比较BDNF和NeuN水平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大鼠比较二者表达均降低(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TN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大鼠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机械痛阈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CBZ处理可以抑制TN大鼠TG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TN大鼠血清中BDNF水平及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TN。可以考虑将血清中BDNF水平作为诊断TN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卡马西平
下载PDF
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新诊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夏青 李郭飞 +1 位作者 孙玉华 郑东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比较拉考沙胺(LCM)与卡马西平(CAR)单药治疗成人新诊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9月-2022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新诊癫痫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CAR治疗... 目的比较拉考沙胺(LCM)与卡马西平(CAR)单药治疗成人新诊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9月-2022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新诊癫痫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CAR治疗)和观察组(44例,接受LC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癫痫发作频率、血脂水平和不良事件(AE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64%)与对照组(5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0.05);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以及观察组患者的LDL-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Es发生率(15.91%)与对照组(1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M和CAR在成人新诊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效果,均可降低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且安全性相当。同时,LCM的长期疗效优于CAR,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小于C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考沙胺 卡马西平 新诊癫痫 成人患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指导1例卡马西平中毒患儿的药学监护
17
作者 吴加勒 俞凌燕 戴海斌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指导儿童卡马西平中毒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马西平中毒患儿的治疗实践,利用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特点,基于TDM查阅文献,计算出患儿服用卡马西平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救治患儿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指导儿童卡马西平中毒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马西平中毒患儿的治疗实践,利用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特点,基于TDM查阅文献,计算出患儿服用卡马西平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救治患儿提供参考,同时对患儿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结果:患儿由昏迷转为清醒,通过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从入院时62.20μg/mL降到出院时0.12μg/mL,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TDM参与临床实践,利用药学知识协助临床救治工作,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治疗药物监测 中毒 药学监护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Fe,Co/NPs@GO双金属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卡马西平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紫璇 卓琼芳 +1 位作者 Ghulam Yasin 谢水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32-4640,共9页
采用冷冻/碳化法制备了铁钴双金属粒子电极(Fe,Co/NPs@GO),并通过改善铁钴的前驱体比例优化了Fe,Co/NPs@GO双金属三维粒子电极体系对CBZ的降解性能,探讨电流密度和PMS投加量对CB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0.15g/L的Fe,Co/NPs@GO(Fe:Co=1:1),3... 采用冷冻/碳化法制备了铁钴双金属粒子电极(Fe,Co/NPs@GO),并通过改善铁钴的前驱体比例优化了Fe,Co/NPs@GO双金属三维粒子电极体系对CBZ的降解性能,探讨电流密度和PMS投加量对CB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0.15g/L的Fe,Co/NPs@GO(Fe:Co=1:1),3mmol/L PMS,在20mA/cm^(2)的电流密度下,CBZ(1mg/L)在30min内的去除率达99.5%.与单纯的催化剂活化PMS体系相比,加入电催化条件后,CBZ的去除率提升了约37%.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EPR)证实,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是降解CBZ的主导活性物种,并推测出CBZ在电催化耦合三维粒子电极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的降解机理.同时,粒子电极的循环利用实验表明,Fe,Co/NPs@GO粒子电极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粒子电极 电化学氧化 卡马西平 过一硫酸盐 铁钴双金属粒子电极
下载PDF
血药浓度监测在卡马西平中毒老年癫痫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项瑾 曹国君 陆美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在识别老年癫痫患者潜在药物中毒风险中的价值,为卡马西平服用过量所致毒性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例卡马西平中毒慢性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卡马西平中毒”“...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在识别老年癫痫患者潜在药物中毒风险中的价值,为卡马西平服用过量所致毒性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例卡马西平中毒慢性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卡马西平中毒”“卡马西平过量”为检索词分别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卡马西平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仍然会发生药物过量毒性反应。症状可表现为血药浓度峰值极高、肝肾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意识障碍、失语、癫痫反复发作、血压升高等。此时对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补液利尿治疗有效。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可用的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147篇。结合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该文总结了卡马西平中毒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血药浓度监测的重要性。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应定期进行抗癫痫治疗药物监测以及时调整给药剂量,规避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潜在的中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老年人 卡马西平 药物过量 神经系统疾病 卒中 痴呆
下载PDF
早期癫痫患者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坤 尘丹 穆卫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例(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组50例(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基本治疗指标、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差异。结果干预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度、认知功能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一用药组,丙二醛、过氧化物酶低于单一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每日癫痫发作频次少于单一用药组,持续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癫痫的形成对于患者的机体健康、生活及工作等方面非常不利,为达到高效且安全的治疗目的建议采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此方案既可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效果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 早期癫痫 卡马西平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