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心城市经济扩散效应的卫星城市规划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伟 王花兰 王元庆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科学规划卫星城市对引导中国城市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 科学规划卫星城市对引导中国城市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通量与其间两城市间的产业梯度及交通通道的通过能力成正比,说明交通发展对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卫星城市规划应以经济扩散通量为依据,首先选择经济扩散通量大的城镇为卫星城市,对经济扩散通量小而与中心城市产业梯度高的周边城镇,可以通过交通通道建设来培育其向卫星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区域经济 中心城市 卫星城市 经济扩散 规划
下载PDF
基于随机效用模型的大城市与卫星城市间交通模式配置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书红 孙传娇 +1 位作者 周伟 王元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2期316-319,共4页
在对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复合交通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出行特性,提出了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的典型交通模式;基于对个体出行行为的分析,探讨了随机效用理论在交通模式选择决策行为中的应用;以M N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主卫城间复合... 在对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复合交通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出行特性,提出了大城市和卫星城市间的典型交通模式;基于对个体出行行为的分析,探讨了随机效用理论在交通模式选择决策行为中的应用;以M N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主卫城间复合交通模式的效用因子及标定方法,提出了模型在城间交通模式配置时的应用步骤;结合具体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卫星城市 复合交通模式 随机效用理论 配置
下载PDF
主城对卫星城市基于交通通道的经济扩散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花兰 周伟 王元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6年第5期78-82,共5页
分析了主城对卫星城市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主城对卫星城市基于交通通道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主城对卫星城市的经济扩散通量与其间交通通道的通过能力及两城市... 分析了主城对卫星城市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主城对卫星城市基于交通通道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主城对卫星城市的经济扩散通量与其间交通通道的通过能力及两城市间的产业梯度呈正比.提出卫星城市规划应以经济扩散通量为依据,首先选择经济扩散通量大的城镇为卫星城市,对经济扩散通量小而与主城产业梯度高的周边城镇,可以通过交通通道建设来培育其向卫星城市发展.实例证明模型合理、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区域经济 主城 卫星城市 经济扩散 模型
下载PDF
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花兰 王元庆 周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论证了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系统环境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系统环境适应性指标,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规模适宜的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系统和环境指标基本相适应的结论,为卫星... 论证了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系统环境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系统环境适应性指标,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规模适宜的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系统和环境指标基本相适应的结论,为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交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市 中心城市 高速公路 系统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鹿泉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妍 贡泽 +3 位作者 元利 陈利东 李珊 葛京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卫星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其行政区内易出现多个规模不等的增长极,呈偏极或多极发展,而体现在土地利用分区中,一个行政区内出现2个或多个优先发展区.正是因为卫星城市这一特点,在常规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中,易忽视外部... 卫星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其行政区内易出现多个规模不等的增长极,呈偏极或多极发展,而体现在土地利用分区中,一个行政区内出现2个或多个优先发展区.正是因为卫星城市这一特点,在常规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中,易忽视外部辐射影响.以鹿泉市为例,系统探讨了在中心城市影响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通过功能分区与传统地貌分区叠加,将市域划分为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区、环省会重点开发区、新型建材工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基础农业生产区、森林植被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区,最后从中心地理论角度分析各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市 城市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下载PDF
快速轨道交通引导型卫星城市的规划及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颜月霞 王花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从城市化出发,分析了卫星城市发展的不足,指出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理想运输方式,将国外有所发展的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引入到卫星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该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增加土地综合使用的效率,降低... 从城市化出发,分析了卫星城市发展的不足,指出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理想运输方式,将国外有所发展的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引入到卫星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该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增加土地综合使用的效率,降低私人运输工具的需求,减少基础建设的投资,间接抑制空气污染并提升大众运输系统的使用率,对于众多发展中的卫星城市更是有着重要意义,是卫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可以促进区域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TOD规划 快速轨道交通 卫星城市交通与发展
下载PDF
卫星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峰 李晨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0-123,共4页
卫星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要考虑城市本身与其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城市旅游生产能力,也就是在供需条件下的价值实现。影响卫星城市旅游模式确立的双重约束机制,一是目标约束;二是能力约束。从旅游者角度,按照时间距离... 卫星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要考虑城市本身与其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城市旅游生产能力,也就是在供需条件下的价值实现。影响卫星城市旅游模式确立的双重约束机制,一是目标约束;二是能力约束。从旅游者角度,按照时间距离和对中心城市的依赖程度,可以将卫星城市细分为紧密型卫星城市(白天)、松散型卫星城市(周末)、独立型卫星城市(整夜、周末、长假)。紧密型卫星城市的旅游发展目标立足于"融入战略",接受中心城市的直接辐射,建成与之唇齿相依的"蔓生区域"。松散型卫星城市的旅游发展目标立足于"结合战略",与中心城市进行旅游功能匹配,建成与之错位发展的"联动区域"。独立型卫星城市的旅游发展目标立足于"特色战略",脱离中心城市的功能约束,建成别具一格的"飞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市旅游 发展模式 双重约束机制
下载PDF
大都市圈卫星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劲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89-93,共5页
重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应大力发展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卫星城市。根据卫星城市布局一般规律,重庆大都市圈应重点打造形成"一核七星、环形拱卫"的中心城区——卫星城市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卫星城市... 重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应大力发展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卫星城市。根据卫星城市布局一般规律,重庆大都市圈应重点打造形成"一核七星、环形拱卫"的中心城区——卫星城市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卫星城市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机制,创新卫星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卫星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推进主城与卫星城市产业的多重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圈 卫星城市 功能布局
下载PDF
兰州及其卫星城市空气污染异同及气象影响要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敏劲 苏雨萌 +3 位作者 丁凡 杨屹 黄万龙 谈昌蓉 《干旱气象》 2020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城市。利用兰州和白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空气质量指数以及NCEP-DOE再分析Ⅱ资料,统计2015—2017年兰州发生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并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下河谷城市兰州及其卫星城市白银空气污染...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城市。利用兰州和白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空气质量指数以及NCEP-DOE再分析Ⅱ资料,统计2015—2017年兰州发生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并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下河谷城市兰州及其卫星城市白银空气污染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通过21个典型个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天气形势下空气污染的气象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兰州发生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为槽脊型和西风型。(2)槽脊型,山谷风环流较弱,两地污染程度相同时,兰州近地面风场辐合,而白银无明显的风场辐合辐散,且午后白银较兰州下沉运动显著;两地污染程度不同时,兰州近地面风场辐合,夜间有弱的下沉运动,而白银近地面风场辐散,夜间无明显垂直运动。(3)西风型,山谷风环流较强,两地污染程度相同时,兰州和白银均无明显的风场辐合辐散,但夜间兰州有下沉运动,白银无明显垂直运动;两地污染程度存在差异时,兰州近地面风场辐合,白天近地面以下沉气流为主,而白银无明显风场辐合辐散,白天和夜间近地面均以上升气流为主。(4)两类天气形势下,污染日兰州近地面风速小于白银,逆温梯度大于白银,边界层高度小于或接近于白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异同特征 河谷城市 卫星城市 气象影响要素
下载PDF
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研究
10
作者 闫妍 崔昊 +2 位作者 刘静鹏 陈利东 葛京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4-347,共4页
以鹿泉市为例系统地探讨了在中心城市影响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通过功能分区与传统地貌分区叠加,将市域划分为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区、环省会重点开发区、新型建材工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基础农业生产区、森林植被保护区、生态... 以鹿泉市为例系统地探讨了在中心城市影响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通过功能分区与传统地貌分区叠加,将市域划分为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区、环省会重点开发区、新型建材工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基础农业生产区、森林植被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区7个区,最后从中心地理论角度分析各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市 城市 土地利用 综合分区
下载PDF
浅析卫星城市规划理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倞 秦柯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8期45-46,共2页
通过对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提出、内涵进行分析,说明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卫星城市规划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科学的控制和疏散城市人口,促进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分布方面关系的平衡。
关键词 卫星城市规划理论 提出 内涵
下载PDF
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量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花兰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从卫星城市的发展规律入手,研究了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构成特点,分析了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量发展趋势,提出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量发展经历缓慢发展阶段和跳跃式增长阶段后进入稳定阶段,为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交通规划时... 从卫星城市的发展规律入手,研究了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构成特点,分析了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量发展趋势,提出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间客流量发展经历缓慢发展阶段和跳跃式增长阶段后进入稳定阶段,为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市交通规划时选择适合的交通模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市 中心城市 客流量 发展趋势 聚集效应 交通规划 城市设施 人口 通讯技术 汽车 工作岗位
下载PDF
北京卫星城市规划建设的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倞 徐析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80-81,59,共3页
从北京市卫星城市规划实例出发,从北京卫星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规划施行进展、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对北京卫星城规划发展提出建议,从而对中国卫星城规划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卫星城市规划理论 历史沿革 发展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论西汉长安诸陵县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传永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拱卫京师的诸陵县,与长安城联系紧密,是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本文阐述了诸陵县的设置和徙民,并分析了诸陵县移民的结构、诸陵县的特殊地位,详细论证了诸陵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认为这种在中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拱卫京师的诸陵县,与长安城联系紧密,是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本文阐述了诸陵县的设置和徙民,并分析了诸陵县移民的结构、诸陵县的特殊地位,详细论证了诸陵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认为这种在中心城市周围置建卫星城市的作法,是对我国历史上城市建设布局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长安 诸陵县 中心城市 中国 城市建设布局 卫星城市
下载PDF
AHP法在武汉周边卫星城市界定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锦兰 王波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8-33,共6页
武汉周边分布着大冶市、汉川市、赤壁市等城市,其中一些正逐步发展为武汉的卫星城市.文章通过选取国际上通用的层次分析法来界定武汉周边的卫星城市,为科学确定武汉周边的卫星城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AHP法 武汉 卫星城市
下载PDF
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发展研究
16
作者 彭劲松 《西部论坛》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都市圈 卫星城市 城市职能 母城 卧城 辅城 新城 带城 田园城市 城市主义
下载PDF
大都市圈卫星城市选择与功能布局——以重庆为例
17
作者 彭劲松 《城市》 2011年第12期21-25,共5页
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来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结构。2010年,重庆提出以主城为核心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级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不断朝着巨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大... 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来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结构。2010年,重庆提出以主城为核心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级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不断朝着巨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卫星城市,有利于分担重庆都市圈内城职能,疏解主城压力,有利于完善重庆都市圈城镇体系,促进重庆大都市圈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城乡经济联系,促进互补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都市圈 卫星城市 大都市圈 功能布局 城市职能 城市规模 功能拓展 城市发展
下载PDF
试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8
作者 李锦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8-70,共3页
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是提高社会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引导城市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方式。从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城镇体系理论、中心城市联结卫星城市理论这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卫星城市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武汉卫星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及枢纽协调性论证
19
作者 周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文章通过对蔡甸区的交通现状进行分析,系统的阐述了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协调性的分析。
关键词 武汉卫星城市 综合交通网络 协调性
下载PDF
应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和城镇集群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华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5,共2页
研讨会上,思想与思想汇集,智慧同智慧碰撞。两岸学者就土地规划、节约集约用地、农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尽管两岸学者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赤诚都是相同的。在此,撷取两岸专家的部分论文和演讲,以飨读者。
关键词 卫星城市 集群 城镇 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规划 农村建设 两岸 智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