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风景审美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敦煌佛教壁画的影响
1
作者 王玫 张春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审美 风景表达 魏晋南北朝 敦煌佛教壁画 印度佛教美术
下载PDF
圣境印象与古印度佛像源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同标 《中国美术研究》 201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古印度佛教美术的发展,固然有佛教义理的支持,但同时本土信仰和印度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印度佛教美术兴起于阿育王时代,以窣堵波建筑及其附丽浮雕为主体。窣堵波原为印度王侯身后的纪念性建筑,原非佛教起源,也被耆那教使用;窣堵波所... 古印度佛教美术的发展,固然有佛教义理的支持,但同时本土信仰和印度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印度佛教美术兴起于阿育王时代,以窣堵波建筑及其附丽浮雕为主体。窣堵波原为印度王侯身后的纪念性建筑,原非佛教起源,也被耆那教使用;窣堵波所附浮雕图像的基本母题,如装饰纹样、药叉、那伽龙王等都是印度的土著信仰;即使是图像中的佛教故事,也往往是从世俗故事被佛教化改造的结果。释迦诞生中的佛母形象,源于巴尔胡特的莎罗班吉卡,是在莎罗班吉卡信仰兴盛之后才出现的,包含这一情节的四相图始于笈多盛世的鹿野苑。秣菟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佛像,加尔各答藏坐佛即其一,与特定的佛传场景和情节无关,部分图像细节所反映的仍然是印度的神灵信仰。原始佛教没有神灵信仰,也没有建立自身的神祇系统。古印度的佛教美术是在印度本土神灵信仰和印度教的大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始终受其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美术 印度美术 佛像源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