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1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原文传递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啸峰 储诚彪 +6 位作者 王迅 王廷正 张飞飞 陈伟 徐林锋 张青 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SR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治疗的6例原发性前列腺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SR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治疗的6例原发性前列腺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组织学特征及肿瘤预后。结果患者平均(72.00±4.28)岁,4例(患者1、3、4、6)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影像表现与典型前列腺癌相似。术前活检均提示高级别(Gleason 8~10分)前列腺腺泡腺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腺泡腺癌与SRCC的混合型,均未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4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3例(患者1、3、4)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2例(患者5、6)术后接受阿帕他胺+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方案治疗;1例(患者2)术后接受比卡鲁胺+戈舍瑞林方案治疗24个月后发现前列腺癌膀胱转移,更换为达罗他胺并联合放疗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低至安全水平(<0.2 ng/mL)。其余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SRCC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前列腺恶性肿瘤,主要根据病理学检查确诊,缺乏特异性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综合应用外科手术、内分泌治疗及放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印戒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下载PDF
以血栓性微血管病为首发表现的骨髓转移性印戒细胞癌1例
3
作者 冯三丽 王文飞 +1 位作者 佘明金 李桂芝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因“乏力2个月余”于2024年5月6日就诊于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肿瘤科。病史: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未予重视,后患者症状持续加重,于2024年4月17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
关键词 骨髓转移 印戒细胞癌 血栓性微血管病
下载PDF
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亦敏 李元元 +6 位作者 王舟 徐伟 李金洲 穆彦熹 姚亚龙 汪文杰 陈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36例,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196例,随访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S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GSRC和mGSR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0(6.0~70.0)个月、24.0(2.0~7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神经侵犯、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GSRC病理类型、CA125和肿瘤直径可影响GSR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期(OS)(P<0.05),而Her-2、是否接受化疗等对GSRC患者根治术后OS无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P=0.031)、合并贫血(P=0.028)、肿瘤直径>5 cm(P=0.009)、神经侵犯(P=0.002)、脉管侵犯(P=0.002)、病理类型为mGSRC(P=0.039)、T_(2)-T_(4)分期(P=0.001)、N_(1)-N_(4)分期(P=0.004)、p TNMⅢ期(P=0.044)、淋巴结清扫数目>30个(P=0.044)和CA125阳性(P=0.009)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GSRC病理类型(P=0.035)、T_(2)-T_(4)分期(P=0.003)和CA125阳性(P=0.010)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pGSRC相比,mGSRC在确诊时pTNM分期较高,侵袭性较强,中位生存时间较短。mGSRC病理类型、T_(2)-T_(4)分期和CA125阳性是GS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胃纯印戒细胞癌 胃混合印戒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胃印戒细胞癌病人预后列线图构建、验证与评价
5
作者 董海峰 李康宁 +1 位作者 张恒 郑英斌 《安徽医药》 2025年第3期529-535,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胃印戒细胞癌(GSRC)病人的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以预测GSRC病人总生存率(OS)。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诊断为GSRC的病人1735例,根据R软件caret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251例)和... 目的分析影响胃印戒细胞癌(GSRC)病人的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以预测GSRC病人总生存率(OS)。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诊断为GSRC的病人1735例,根据R软件caret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251例)和验证集(484例)。采用LASSO-Cox回归筛选变量并构建列线图,验证和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与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相比较。结果病人年龄、种族、T分期、N分期、M分期、婚姻状态、手术治疗、化疗、区域淋巴结数和肿瘤长径是GSR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8[95%CI:(0.76,0.79)]和0.76[95%CI:(0.74,0.79)]。1、3、5年OS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是0.83、0.88、0.89和0.82、0.86、0.88。AJCC分期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0[95%CI:(0.68,0.71)]和0.67[95%CI:(0.64,0.70)]。1、3、5年OS 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2、0.80、0.82和0.69、0.76、0.79。结论列线图能够对GSRC病人的总生存率做出个体化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LASSO-Cox回归 列线图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病理的胃纯印戒细胞癌与胃混合印戒细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对比分析
6
作者 陈骄华 苏思标 《胃肠病学》 2024年第6期325-333,共9页
背景: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和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未得到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差异尚无定论。目的:比较pGSRC与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胃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23年6月在广西医... 背景: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和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未得到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差异尚无定论。目的:比较pGSRC与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胃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255例。比较pGSRC、mGSRC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GSRC以及pGSRC和mGSRC预后的因素。结果:与pGSRC相比,mGSRC更易发生脉管侵犯(37.3%对24.8%,P=0.034)和淋巴结转移(59.3%对42.9%,P=0.010),浸润深度为T1者(28.0%对45.7%,P=0.004)和TNM分期为Ⅰ期者(30.0%对51.4%,P=0.003)的比例明显降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GSRC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GSRC患者(90.4%对76.2%,P=0.00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CA19-9、肿瘤直径、TNM分期(Ⅲ期)和病理类型(混合型)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饮酒史是pGS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男性)、CA19-9、肿瘤直径和TNM分期(Ⅲ期)是mGS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pGSRC相比,mGSRC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更易发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且TNM分期较晚、浸润深度相对较深、5年生存率相对较差,是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纯印戒细胞癌 胃混合印戒细胞癌 胃肿瘤 生物学行为 预后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及扩散加权成像对胃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苑乐添 沈子剑 袁玉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针对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胃癌患者接受术前DWI及IVIM扫描,测量的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针对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胃癌患者接受术前DWI及IVIM扫描,测量的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真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根据组织学分型将其分为印戒细胞癌(25例)与非印戒细胞癌(45例)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其鉴别区分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效率。结果印戒细胞癌的ADC及D值均显著高于非印戒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D*及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ADC及D值的ROC曲线分析表示,在区分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上,D值与ADC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值与ADC的AUC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及DWI可以较好的鉴别诊断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这对于胃印戒细胞癌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结肠印戒细胞癌1例
8
作者 张伟伟 蔡晓雨 +2 位作者 戴黎娜 林正秀 朱利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结肠印戒细胞癌是儿童消化系统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回顾了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结肠印戒细胞癌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
关键词 儿童 结直肠 结肠印戒细胞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唐海啸 龚航军 +5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云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892-895,共4页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SRCC)是一种少见的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绝大多数的结直肠SRCC位于右半结肠,发病时患者较年轻,诊断时临床或病理分期较高,其预后显著差于腺癌等其他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目前,结直肠SRCC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且...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SRCC)是一种少见的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绝大多数的结直肠SRCC位于右半结肠,发病时患者较年轻,诊断时临床或病理分期较高,其预后显著差于腺癌等其他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目前,结直肠SRCC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且尚有争议,其分子机制可能包括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突变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AS/RAF/MAPK信号通路、PIK3CA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SMAD4和TGF-β信号通路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CpG岛甲基化表型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故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结直肠SRCC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以期为未来结直肠SRCC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印戒细胞癌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淋巴结阳性率的胃印戒细胞癌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0
作者 吴毅萍 余虹 +2 位作者 金涛 刘雷 刘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86-592,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率(LNR)在胃印戒细胞癌(GSRCC)预后中的价值,并构建基于LNR的预后列线图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整理了SEER数据库和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GSRCC患者数据,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 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率(LNR)在胃印戒细胞癌(GSRCC)预后中的价值,并构建基于LNR的预后列线图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整理了SEER数据库和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GSRCC患者数据,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进行预后分析。构建基于LNR的预后列线图,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与低LNR患者相比,高LNR患者肿瘤分期更晚,中LNR患者化疗比例更高(P<0.05)。训练集低、中、高LNR患者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1.1%、3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集低、中、高LNR患者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5.0%、53.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LNR、Stage分期、化疗是影响GSRCC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内部抽取和外部验证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在内部验证中,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48、0.855,外部验证的AUC分别为0.724、0.729、0.737。结论LNR对GSRCC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以LNR为基础的列线图模型可被视为GSRCC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淋巴结阳性率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膜转移及预后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启阳 王华南 +1 位作者 刘圣文 赵春临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术后腹膜转移、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35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术后腹膜转移、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35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57例患者中,94例为SRCC(SRCC组),发生腹膜转移65例(69.1%);263例为非SRCC(NSRCC组),发生腹膜转移126例(47.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CC组65例发生腹膜转移的患者中,55例(84.6%)发生于术后2 a内,其中Ⅲ期46例(83.6%),Ⅱ期和Ⅰ期9例(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RCC组126例发生腹膜转移的患者中,105例(83.3%)发生于术后2 a内,其中Ⅲ期102例(97.1%),Ⅱ期和Ⅰ期3例(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CC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个月,3 a生存率为25.5%;NSRCC组患者分别为26个月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CC组内腹膜转移者中位OS为19个月,3 a生存率为20%;NSRCC组内腹膜转移者分别为23个月和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腹膜转移者的总生存期及3 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RCC、腹膜转移、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侵犯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肿瘤直径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其中SRCC患者的腹膜转移率较高,多发生在术后2 a内,且以Ⅲ期较多见。SRCC患者的预后较NSRCC差,可能与术后高腹膜转移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术后复发 腹膜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下诊治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鹏齐 李雅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22-927,共6页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属于胃癌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亚型。尽管普遍看法是胃印戒细胞癌的生存率通常较低,但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生存期的差距很大。这一发现突显了尽早检测并治疗该病的至关重要性...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属于胃癌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亚型。尽管普遍看法是胃印戒细胞癌的生存率通常较低,但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生存期的差距很大。这一发现突显了尽早检测并治疗该病的至关重要性。得益于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检查的水平不断提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内镜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治疗只适用于部分患者,并且它的治疗效果也会受到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 印戒细胞癌 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以阴囊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印戒细胞癌1例
13
作者 孙婧滢 罗俊丽 王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3-594,共2页
患者男性,34岁。2015年6月开始出现会阴部、阴囊水肿(图1)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后逐渐出现多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证实为乳糜性,未见肿瘤细胞。腹股沟可触及数枚1~2 cm大小淋巴结,就诊于外院,完善检查(结核、病毒、细菌及自身免疫... 患者男性,34岁。2015年6月开始出现会阴部、阴囊水肿(图1)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后逐渐出现多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证实为乳糜性,未见肿瘤细胞。腹股沟可触及数枚1~2 cm大小淋巴结,就诊于外院,完善检查(结核、病毒、细菌及自身免疫、肿瘤等相关血清学检查阴性),胃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胸腔积液;腹部CT示:阴囊积液;PET/CT示:前下腹壁、会阴、阴囊壁皮下脂肪增厚,考虑炎症,全身多处网膜、系膜浑浊增厚,脂膜炎可能。考虑存在淋巴回流障碍。2016年4月主因“会阴部、阴囊水肿9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2.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水肿 印戒细胞癌 PET/CT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前列腺转移1例
14
作者 刘志峰 邹莉娜 +3 位作者 陈洁 郝莹莹 秦艳 衣兰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33-1134,共2页
患者男性,71岁,因“尿频、尿痛、排尿困难1个月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202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小便时排尿迟缓、断续、尿线变细、排尿不尽感,夜尿3~4次。无发热发冷,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等。于2024年7月到莱阳市中医医院... 患者男性,71岁,因“尿频、尿痛、排尿困难1个月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202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小便时排尿迟缓、断续、尿线变细、排尿不尽感,夜尿3~4次。无发热发冷,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等。于2024年7月到莱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给予留置导尿及抑制前列腺增生等药物治疗,症状减轻,但反复发作,后拔出尿管后仍不能自主排尿,症状明显加重。门诊彩超检查示:双肾积水、多发结石、囊肿,前列腺体积增大并部分钙化,前列腺大小5.1 cm×3.7 cm×3.9 cm,内见回声光斑,突向膀胱约1.4 cm。专科情况,肛诊:前列腺Ⅱ度增大,约5.0 cm×4.0 cm,质韧,未触及结节,中央沟变浅,局部触压痛,退指指套无血迹。遂以前列腺增生收入院。CT示:上腹及上腹增强CT均未见异常;下腹及盆腔CT: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钙化。实验室检查示: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3.98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转移 印戒细胞癌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食管印戒细胞癌病人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冯南 林鸿千 +1 位作者 郭义锦 王亚娇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印戒细胞癌(SRCC)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训练队列为SEER数据库中2010年~2017年诊断为食管SRCC的226例病人的信息,验证队列为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被诊断为食管SRCC的21例病人。采用... 目的探讨食管印戒细胞癌(SRCC)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训练队列为SEER数据库中2010年~2017年诊断为食管SRCC的226例病人的信息,验证队列为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被诊断为食管SRCC的21例病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利用R软件的“rms”软件包生成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是影响SRC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是影响SR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出一定的预测准确性。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中影响SRC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成功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为食管SRCC病人预后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印戒细胞癌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一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经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6
作者 谭政 王振 +3 位作者 宫苏敏 黄璐 郎连群 陈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信迪利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印戒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晓燕 王润洁 刘超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6-8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胃印戒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10例胃印戒细胞癌(SRC)及同期326例非印戒细胞癌(NSR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组患者男女比例(1.4∶1)明显小于非印戒细胞... 目的通过对比胃印戒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10例胃印戒细胞癌(SRC)及同期326例非印戒细胞癌(NSR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组患者男女比例(1.4∶1)明显小于非印戒细胞癌组(2.5∶1)(P<0.01);印戒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60岁的比例(43.6%)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组(30.9%)(P<0.05);在Ⅰ期胃癌患者,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所占比为31.4%,而Ⅰ期以上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所有晚期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为23.3%(P<0.05);印戒细胞癌组中肿瘤浸润深度达T1以上者(70%)低于非印戒细胞癌组(86.9%)(P<0.001);而两组在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女性,早期发生率较高且浸润到黏膜下层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十二指肠印戒细胞癌:罕见病例的诊治之路
18
作者 董大业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5期96-97,共2页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健康问题往往被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所掩盖。然而,有些疾病,虽然罕见,仍可能悄然降临,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种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十二指肠印戒细胞癌,以及它的病理特征和诊治之路。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罕见病例 胃肠道恶性肿瘤 十二指肠 病理特征 都市生活 生活节奏 诊治
下载PDF
乳腺印戒细胞癌合并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19
作者 周汇明 肖际东 +1 位作者 聂淼淼 戴美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病例女,38岁,因右乳胀痛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乳乳头旁可扪及一大小约5.0 cm×6.0 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稍压痛。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内下象限4~5点钟近乳头处可探及一大小约4.6 cm×1.... 病例女,38岁,因右乳胀痛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乳乳头旁可扪及一大小约5.0 cm×6.0 cm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稍压痛。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内下象限4~5点钟近乳头处可探及一大小约4.6 cm×1.8 cm的低回声肿块,距皮肤8 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不光整、毛刺,呈分叶状,伴库伯韧带增厚,肿块部分切面突破解剖平面侵犯脂肪组织,后方回声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细胞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