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刑事证明印证模式的困境及其化解
1
作者 汤茂定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71-74,共4页
刑事证明印证模式利弊共存。通过强化单个证据的审查,合理设置证明标准,改变口供中心的印证方式,可以化解印证证明的困境,发挥印证证明的优势。
关键词 印证模式 口供中心主义 证明标准
下载PDF
刑事证据印证模式下如何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胡某职务侵占抗诉案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项谷 朱能立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3期64-72,共9页
刑事证据的相互印证作为收集、审查、核实、认定证据从而指控、证明犯罪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广泛使用。但在具体刑事案件中,相互印证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排除合理怀疑,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认定标准,司法人员自由裁量且做法也... 刑事证据的相互印证作为收集、审查、核实、认定证据从而指控、证明犯罪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广泛使用。但在具体刑事案件中,相互印证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排除合理怀疑,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认定标准,司法人员自由裁量且做法也不尽统一,导致在证据条件相似情况下,作出不同的刑事判决。为此,应当明确刑事证据印证的标准,从而有效排除合理怀疑,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模式 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证据确实充分
下载PDF
审判中心视野下印证模式完善刍议——结合刑事错案分析
3
作者 陈晴燕 吴斌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厘清印证模式与印证标准关系,扩展印证模式研究范围。通过解析刑事错案如何生成,深层次探究印证模式失灵原因,侦查机关封闭的取证方式,公检法相互协作关系,单一证据来源渠道,未明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关系,可见印证标准只是错案形成的外因... 厘清印证模式与印证标准关系,扩展印证模式研究范围。通过解析刑事错案如何生成,深层次探究印证模式失灵原因,侦查机关封闭的取证方式,公检法相互协作关系,单一证据来源渠道,未明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关系,可见印证标准只是错案形成的外因,不正当的程序设计(印证模式)才是内因。最后提出,强化律师在侦查环节权利,削弱侦查权并实现淡化三机关相互配合关系,完善证据规则与庭审实质化的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模式 刑事错案 侦查中心主义
下载PDF
刑事证据印证模式省思:理论、运作与规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剑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1-66,共6页
刑事证据的相互印证是我国刑事诉讼独特的证明模式。从理论探讨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印证模式的探讨大多局限于审判阶段静态化的视角,罕有放眼于印证模式各阶段动态化的审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刑事证据的印证模式具有着三种样态,分别为... 刑事证据的相互印证是我国刑事诉讼独特的证明模式。从理论探讨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印证模式的探讨大多局限于审判阶段静态化的视角,罕有放眼于印证模式各阶段动态化的审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刑事证据的印证模式具有着三种样态,分别为印证模式下的证据产生、证据确定及证据使用。刑事证据的相互印证虽颇为合理,但也有弊端。因此,从产生阶段、确定阶段、使用阶段多角度对现有制度进行规制,有助于刑事证据印证模式的优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模式 刑事证据 运行样态 印证证据 完善路径
下载PDF
从一对一案件谈印证模式的完善
5
作者 李泉辉 《知识经济》 2013年第12期25-25,共1页
印证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案件事实的常用模式。但对于一对一案件,由于证据量的不足,难以形成证据间的充分印证,因此,印证模式在一对一案件中,便显现出它的缺陷。为弥补这种不足,应对印证模式进行完善,首先,应适当引入大陆法系的自... 印证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案件事实的常用模式。但对于一对一案件,由于证据量的不足,难以形成证据间的充分印证,因此,印证模式在一对一案件中,便显现出它的缺陷。为弥补这种不足,应对印证模式进行完善,首先,应适当引入大陆法系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其次,适用直接言辞原则,引入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模式 一对一案件 自由心证 直接言辞原则.
下载PDF
口供补强规则在证据印证模式下的展开——以李某某无尸杀人案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辉 纪思源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2期8-13,共6页
口供补强规则将包含全部或主要犯罪事实的口供作为主证据,通过补强证据用以担保和加强口供的证明力或可靠性,从而利用口供反映的案件事实予以定案。被告人认罪的无尸杀人案中,应从保障供述真实合法、挖掘隐蔽性证据、合理运用推理三方... 口供补强规则将包含全部或主要犯罪事实的口供作为主证据,通过补强证据用以担保和加强口供的证明力或可靠性,从而利用口供反映的案件事实予以定案。被告人认罪的无尸杀人案中,应从保障供述真实合法、挖掘隐蔽性证据、合理运用推理三方面强调间接证据对口供的支持,克服过度补强。在证据印证模式下精细化适用口供补强规则,需要尊重司法人员主动性,充分审查口供、明确补强范围、区分补强程度,最终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补强规则 印证模式 无尸杀人案
原文传递
论刑事诉讼中的印证证明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宏图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印证证明模式属于自由心证体系,但同时具有法定证据制度的某些痕迹;印证模式注重对证据数量的要求,但仅是证据数量上简单的堆砌而缺乏内在的联系,并不能构成印证;印证是不同于补强证据规则的证... 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印证证明模式属于自由心证体系,但同时具有法定证据制度的某些痕迹;印证模式注重对证据数量的要求,但仅是证据数量上简单的堆砌而缺乏内在的联系,并不能构成印证;印证是不同于补强证据规则的证明模式。虽然印证证明模式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但它将导致很高的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模式 证据数量 补强证据
下载PDF
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对商业贿赂犯罪惩治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士元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3,共3页
我国的刑事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其特点是强调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导致这一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因素包括不甚理想的法官素质、卷宗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科层型的司法权力机构、不独立的法官等等。这一证明模式对我... 我国的刑事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其特点是强调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导致这一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因素包括不甚理想的法官素质、卷宗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科层型的司法权力机构、不独立的法官等等。这一证明模式对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惩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贿赂犯罪 印证证明模式 自由心证
下载PDF
侦查中的印证证明模式:传导流程、实践影响与因应之策——从一起故意杀人积案谈起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明曦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6-62,共7页
侦查中"互相印证"的证明要求源于审判阶段的"印证证明模式",是审判证明模式影响审查起诉进而传导到侦查工作的结果。随着审判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侦查工作受"印证证明模式"的影响日深,侦查机关为了满足... 侦查中"互相印证"的证明要求源于审判阶段的"印证证明模式",是审判证明模式影响审查起诉进而传导到侦查工作的结果。随着审判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侦查工作受"印证证明模式"的影响日深,侦查机关为了满足裁判要求而对"互相印证"的偏执,往往导致侦查人员对口供的过度依赖,增大了错案的风险。侦查机关应合理运用印证证明模式,避免侦查人员对证据"相互印证"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更为深远地看,则需在审判环节建立起印证证明基础上的裁判者自由心证制度,从根源上缓解侦查中互相印证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 印证证明模式 传导流程
下载PDF
浅议我国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
10
作者 冉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8-60,共3页
我国刑事诉讼的"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以追求案件真相为价值取向,立法制定了较高的证明标准。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在探讨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据制度的实... 我国刑事诉讼的"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以追求案件真相为价值取向,立法制定了较高的证明标准。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在探讨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据制度的实际情况,建议对我国的自由心证制度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制度 印证证明模式 自由心证
下载PDF
论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 被引量:16
11
作者 纵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1,共9页
我国目前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是一种形式印证模式,这种模式以其他单个证据与口供印证,但并不能保证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反而强化了口供的中心地位,使非法口供更难以排除。因此,应当对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推理-印证证明模式,先... 我国目前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是一种形式印证模式,这种模式以其他单个证据与口供印证,但并不能保证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反而强化了口供的中心地位,使非法口供更难以排除。因此,应当对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推理-印证证明模式,先以口供之外的其他证据进行证据推理,再以得出的推理结论与口供进行综合审查,最终认定案件事实。这样可以在证据审查中不再绝对依赖口供,促进准确审查单个证据的客观真实性,避免错误认定案件事实。为此,应当改进单个证据的审查方法,在简易程序中进行有效的举证质证,并提高法官的证据推理和论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案件 形式印证模式 推理-印证模式 证据审查 法官能力
下载PDF
审判中心视域下的印证证明模式之批判、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1
12
作者 展中华 《行政与法》 2018年第4期81-91,共11页
印证证明模式有着良善的初衷,禁止孤证定案,追求客观真实,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的司法理念及侦查中心主义模式下的非直接言词原则、书面审理方式等制度密切相关。该证明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将或然性经验法则普适化;过于强调查明事实真... 印证证明模式有着良善的初衷,禁止孤证定案,追求客观真实,其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的司法理念及侦查中心主义模式下的非直接言词原则、书面审理方式等制度密切相关。该证明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将或然性经验法则普适化;过于强调查明事实真相,忽视正当性程序保障;重视证立,忽视证伪,排斥辩护,限制心证;庭审形式化严重,易导致冤假错案等缺陷。本文认为,审判中心视域下,刑事证明方式应在改良并坚守印证证明模式的同时,引入自由心证,通过强化证据能力审查、贯彻落实直接言词原则、强化辩护权行使和保障、明确自由心证责任边界、取消行政审批、落实审判一体、强化裁判文书公开和说理等方式,形成以印证证明为主导,自由心证为补充的刑事证明模式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模式 自由心证 审判中心 相互印证
下载PDF
重返证明模式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而启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71-186,共16页
模式一词天然地含有一种标准化的变形因素,而司法证明的印证模式或者质证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不同模式所内含的不同理论目标设定需要因势利导、因案制宜而不断相互调适。当然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不同诉讼模式以分别侧重于... 模式一词天然地含有一种标准化的变形因素,而司法证明的印证模式或者质证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不同模式所内含的不同理论目标设定需要因势利导、因案制宜而不断相互调适。当然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不同诉讼模式以分别侧重于印证模式和质证模式为其特征。2012年《高法解释》对质证和印证的同等强调表现了在庭审之中质证和印证可以相互衔接、结合和补充。在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印证模式与质证模式可能有针对不同的程序阶段如侦查和审判的相互衔接,又可能因为不同的案件性质如认罪或者不认罪而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模式 质证模式 模式分析 分类适用
下载PDF
证供证模式下侦查环节错案的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桐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前对于刑事错案的研究,虽思维进路各有不同,但通常会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刑讯逼供与错案的形成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进而通过对刑讯逼供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侦查实践中的供证办案模式以及口供中心主义倾向是刑事错案产生的巨大... 目前对于刑事错案的研究,虽思维进路各有不同,但通常会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刑讯逼供与错案的形成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进而通过对刑讯逼供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侦查实践中的供证办案模式以及口供中心主义倾向是刑事错案产生的巨大诱因。但在上述以供证为研究视角的错案分析中始终缺乏对前期侦查环节的理论探究以及对侦查工作的整体考量,进而与侦查实践背离。应在证供证模式下对错案成因重新解读,在确保前证充分、供证合法、印证完善的前提下,对刑事错案进行实质意义上的侦查学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错案 证供证 印证模式 隐蔽性证据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转型 被引量:21
15
作者 韩旭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印证证明模式作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典型的诉讼证明模式,它的运行建立在"四个依赖"的基础上,即证明的他向性、证明的一致性、证明的口供性和证明的充分性;传统的印证证明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 印证证明模式作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典型的诉讼证明模式,它的运行建立在"四个依赖"的基础上,即证明的他向性、证明的一致性、证明的口供性和证明的充分性;传统的印证证明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和法官专业化素质的提升,难以胜任日益复杂的诉讼证明任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实现证明理念和证明模式的转型,更多地吸收和借鉴自由心证的证明方式,这不仅有利于缓解诉讼证明的困难,而且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证明标准、促进直接言词原则的实施、培养法官的理性判断能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模式 消极影响 自由心证证明模式 必要性
下载PDF
“一对一”强奸案中印证证明模式刍议
16
作者 王绩伟 《人民检察》 2024年第S01期20-23,共4页
印证证明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主导模式。但在“一对一”强奸案件中,直接证据少且相互对立、客观性证据少且易灭失、言词证据占比大但稳定性差,导致印证证明模式适用严重受限。而印证证明模式自身存在追求证据数量、忽视单个证据审... 印证证明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主导模式。但在“一对一”强奸案件中,直接证据少且相互对立、客观性证据少且易灭失、言词证据占比大但稳定性差,导致印证证明模式适用严重受限。而印证证明模式自身存在追求证据数量、忽视单个证据审查、印证证明程度不明等弊端,也进一步加剧了该类案件的办理难度。因此,在坚持印证证明模式主导地位的同时,应当合理把握印证限度、积极发挥心证作用,并积极探索构建层次化证明标准,从而有效化解办案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强奸案 印证证明模式 自由心证 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刑事印证证明的困境与修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才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7-73,共7页
中国刑事司法实践长期奉行的印证证明模式存在庭审虚化的缺陷,不利于错案风险防控,影响刑事审判的公正。早期印证证明模式过于机械地追求证据间的印证关系,虽然2012年《刑事诉讼法》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的主观证明标准,但是在事实认... 中国刑事司法实践长期奉行的印证证明模式存在庭审虚化的缺陷,不利于错案风险防控,影响刑事审判的公正。早期印证证明模式过于机械地追求证据间的印证关系,虽然2012年《刑事诉讼法》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的主观证明标准,但是在事实认定上,科学性仍存不足。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印证证明模式需要继续完善,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实现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才能适应司法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模式 事实认定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从证明模式优化检视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
18
作者 洪姝瑜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传统的印证证明模式已经不适应"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优化后的印证证明模式要求法官不直接接触非法证据。同时,认罪认罚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庭前会议的工作重心应当从总结争议问题到排除非法证据。在此意义上... 传统的印证证明模式已经不适应"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优化后的印证证明模式要求法官不直接接触非法证据。同时,认罪认罚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庭前会议的工作重心应当从总结争议问题到排除非法证据。在此意义上,庭前会议应当由主审法官以外的人来主持,并且庭前会议需要具备直接排除非法证据的功能,同时应当禁止检察院在庭前会议中能够直接撤回非法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印证证明模式 非法证据排除 庭前会议 排除功能
下载PDF
二元化刑事证据印证证明模式的构建
19
作者 邱鹏宇 李硕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13期39-41,共3页
刑事证据印证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将证据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印证作为能否定案的关键。其以法律真实为价值取向,注重证据的内在一致性,是预防冤错案件的有效方法。对证据材料应先从构成要件符合性角度进行形式判断,再从证据能力审查入手,结合... 刑事证据印证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将证据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印证作为能否定案的关键。其以法律真实为价值取向,注重证据的内在一致性,是预防冤错案件的有效方法。对证据材料应先从构成要件符合性角度进行形式判断,再从证据能力审查入手,结合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坚持客观证据优先,坚守法律真实底线,进而通过实质判断来确定是否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模式 形式印证 实质印证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原文传递
侦查环节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方 吴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82,共20页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发现真实与保障人权始终是其追求的核心目标,而刑事错案的产生既是人类认知局限性所形成的不可避免的认知偏差,也是两种核心目标在价值权衡上的失范所造成的恶果。对于刑事错案成因的解读与防治体系的构建也应在区分案...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发现真实与保障人权始终是其追求的核心目标,而刑事错案的产生既是人类认知局限性所形成的不可避免的认知偏差,也是两种核心目标在价值权衡上的失范所造成的恶果。对于刑事错案成因的解读与防治体系的构建也应在区分案件事实与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寻求在具体案件之中发现真实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的平衡。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客观依据,而作为兼具发现属性与证明属性的刑事证据也自然成为刑事错案研究的重点。对于侦查活动而言,虽然其并不处于刑事错案形成的终局阶段,但无论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还是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案件事实认定以及法律的选择适用都依赖于侦查阶段所形成的案件自然事实认知和通过证据所呈现的司法认知,侦查环节的源头效应往往使其处于错案防治的核心地位。在证据之镜理论下,侦查人员借由证据所映射出的案件事实偏差往往成为错案的本质诱因。通常意义而言,刑事错案的认知错误随着刑事程序流转表现为形成偏差、演绎故事和固化认知三种形态。透视错案的本质根源,证据作为司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其在客观上证据总体数量的短缺和单一证据真实性的存疑以及主观上对证据错误解读所形成的认知偏差成为诱发侦查环节刑事错案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从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的诉讼改革实际上要求侦查机关以证据中心的视角审视刑事案件侦办的整体过程,推进侦查工作、采取侦查措施均需要以证据为依据。因此,应在证据中心视域下结合侦查机关实践办案模式对于错案成因进行解读。通过对已公布的错案案例中致错原因的量化分析,总结不同致错原因在侦查活动中表现形态以及相互之间的行为关联与事实关联。以侦查活动的阶段性为依据,从事实认定模式、查证负担分配以及证据体系构建上探究侦查环节刑事错案的成因。最终在不同的侦查阶段,以证据为中心构建侦查环节的刑事错案防治体系。将错案治理由目前的刑事诉讼法视角下的规制模式转化为侦查视角下的疏导模式,在确保前证充分、供证合法、印证完善的前提下,从证据中心视域对刑事错案进行实质意义上的侦查学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错案 错案成因 证据中心 供证模式 印证模式 防范机制 隐蔽性证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