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制度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杨 周刚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制度的应用意义。方法对信阳市精神病医院2015年发出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272例,占全年检验报告数的1.2%,其中白细胞计数危急值16例,血钾168例,肌酸激酶危急值76例,血糖危急值...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制度的应用意义。方法对信阳市精神病医院2015年发出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272例,占全年检验报告数的1.2%,其中白细胞计数危急值16例,血钾168例,肌酸激酶危急值76例,血糖危急值8例,血锂危急值4例。结论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危急值后应及时与临床联系,以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危急值制度 应用
下载PDF
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翁晓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电解质紊乱患者120例,将2011年12月31日前未实施干预者60例作为未干预组,2012年1月1日实施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后的60例患者... 目的探讨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电解质紊乱患者120例,将2011年12月31日前未实施干预者60例作为未干预组,2012年1月1日实施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后的6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使用IMS-972电解质分析仪进行血钾、血钠、血钙及血氯的分析,并由检验科提出危急值方案,送临床科室审核、协商并经医院领导批复后进行采样时间、样本质量及放置时间、操作方法等的严格控制,比较两组有意义危急值的检出情况。结果干预组低钾、低钠、高钾和高钠有效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社区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制度的确立,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危急值制度 社区医院 建立 应用
下载PDF
肝病与肿瘤微创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及报告流程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颖楠 张小凤 +2 位作者 甄津鹤 王春雷 邢秀亚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1期83-85,共3页
目的总结肝病与肿瘤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与报告流程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体会。方法 2012年开始该院开始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通过培训,临床医护人员逐渐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自觉主... 目的总结肝病与肿瘤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与报告流程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体会。方法 2012年开始该院开始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通过培训,临床医护人员逐渐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自觉主动关注危急值,并且与其他辅助科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得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切实落实到临床的实际工作中。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患者发生的疾病异常情况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结论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以及危急值的内容,提高危急值意识,由被动关注转变为自觉主动关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 危急报告制度 危重患者 危急报告流程
下载PDF
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和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健智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4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详细归纳。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室所检验的血标本共计37 3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医学危急值450例。对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的构...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详细归纳。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室所检验的血标本共计37 3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医学危急值450例。对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的构成比及发生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7 370例检验标本中,共发生450例检验医学危急值。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为血小板,共计90例,所占比例为20.00%,该数值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危急值总发生情况方面,最高的为血气分析PO2项目,共检验240例,检出危急值65例,所占比例为27.08%,该数值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医务工作者均应当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落实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危急值进行合理的完善,从而面向患者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 执行 问题
下载PDF
血糖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5
作者 翁晓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1期177-177,2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糖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干预后组实施血糖危急值建立制度,比较干预前后有意义血糖危急值检出情况。结果干预后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有效检... 目的探讨血糖危急值制度在社区医院中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干预后组实施血糖危急值建立制度,比较干预前后有意义血糖危急值检出情况。结果干预后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有效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血糖危急值制度的确立,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效率,减少了患者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医疗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危急值制度 社区医院 建立 应用
下载PDF
检验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彩媛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通过对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的危急值报告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的作用。结果 5年内共报告...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通过对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的危急值报告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的作用。结果 5年内共报告危急值243例,占同期全部检验报告数的0.81%,发生率最高的是低血钾(K+),报告105例(43.21%),其次为高肌酸激酶(CK)58例(23.87%)、高血糖(Glu)19例(7.82%)、低白细胞(WBC)19例(7.82%)和低血小板(PLT)19例(7.82%)。结论检验危急值制度对指导精神病患者安全用药、防范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精神病院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危急 危急报告制度 精神病患者 临床应用 意义
下载PDF
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7
作者 李悦 常玉霞 冯文净 《包头医学》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90例D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n=45,常规急救干... 目的:探讨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90例D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n=45,常规急救干预+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干预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与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后7 d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酸中毒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与血糖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区别(P>0.05),但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可促进DKA患者生化指标改善缩短干预时间以及在稳定抢救成功率的情况下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报告制度 急救干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抢救成功率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司法判决角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强 怀晴雨 +4 位作者 姜义山 姜达伟 陈兰 高鹏 应娇茜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危急值报告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策略。方法以“危急值报告”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与危急值报告相关的司法裁判文书,对案件中涉事医疗机构... 目的了解医院危急值报告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策略。方法以“危急值报告”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与危急值报告相关的司法裁判文书,对案件中涉事医疗机构等级、损害结果情况、危急值涉及具体项目、法院判决医方有责任的原因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危急值报告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主要发生在三级医院(72.5%)。案件损害结果中,死亡36例(90.0%)。心电图相关案件数最多,共计5例(12.5%)。法院判决医方有责任的原因中,危急值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占比最高(52.5%)。结论医院应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建设,合理选定危急值项目并设定界值,形成报告流程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危急值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判决 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危急报告制度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狄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22-0025,共4页
探讨与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组与研究组受试者的筛选时间分别为2020年1-12月与2021年1-12月,均选自来院诊治的患者, 两组均收录82例病例样本,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未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研究组在常规组... 探讨与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组与研究组受试者的筛选时间分别为2020年1-12月与2021年1-12月,均选自来院诊治的患者, 两组均收录82例病例样本,常规组给予常规管理,未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研究组在常规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记录常规组与研究组的管理效果,包括质量管理评分、医疗事故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的制度规范、检验方法应用、检验技术水平、医患沟通等质量管理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差异(P<0.05)。研究组的医疗事故发生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00%、1.22%,常规组为9.76%、10.96%,研究组的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 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于医院检验科,在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提升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医疗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医患之间出现矛盾纠纷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报告制度 医院检验科 质量管理 医疗事故
下载PDF
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的伦理学思考
10
作者 刘咏菊 袁慧欣 +1 位作者 王薇 陈炜玺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9期159-160,168,共3页
Lundberg在1972年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其表述为"检验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40多年来,检验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引入危急值的概... Lundberg在1972年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其表述为"检验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40多年来,检验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引入危急值的概念并逐步推广。从医疗职业道德讲,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对医护人员是一个保护,从医学伦理的角度看,对患者的的救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院检验科从2000年开始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和征求临床科室意见确定了该科室的危急值项目和报告、处理流程,并持续改进。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以来,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危急项目 危急值制度 报告流程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评估多层螺旋CT在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捷 范治国 +5 位作者 温煜 于峣 高宝军 丁晓娟 陈光真 袁凌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尤其是后处理技术在成像中的应用,评估在危急值报告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00例危急值报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归类危急值病例,分析螺旋CT在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尤其是后处理技术在成像中的应用,评估在危急值报告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00例危急值报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归类危急值病例,分析螺旋CT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价值。结果:参考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标准,在600例报告中脑出血260例,硬膜下血肿90例,硬膜外血肿45例,大面积脑梗死90例,血气胸90例,空腔肠管破裂及腹部脏器损伤6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8例,肺栓塞及腹部大血管栓塞12例,全身多发粉碎性骨折49例,心包填塞2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2.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作用明显,特点突出,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成像特点 危急报告制度
下载PDF
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镇 毕津莲 +1 位作者 付成效 陈艳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危急值报告的方式和意义。方法建立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出现的危急值执行报告程序,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 2010~2012年共执行危急值报告66例,有4... 目的探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危急值报告的方式和意义。方法建立治疗药物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出现的危急值执行报告程序,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 2010~2012年共执行危急值报告66例,有41例危急值为药物中毒,占危急值报告中的62.12%;有25例危急值为常规剂量下个体差异或药物相互作用体内蓄积所造成,占危急值报告中的37.88%。这66例患者因报告及时,得到了紧急处理,受到医师和患者的好评。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率逐年提高而危急值的平均处理时间逐年降低。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很好的执行,规范了危急值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及危急值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危急报告制度
原文传递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清红 康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241-242,共2页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的频率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机构建立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明确建立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细化危...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的频率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机构建立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明确建立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细化危机值报告管理流程。结果: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院共报告临床科室危急值3639次,分布于50个科室,白细胞计数报告率排在第1位,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3个科室。报告率前3位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不仅紧密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互动,完善了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为及时救治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能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报告制度 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骨科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惠秀 谭艳庆 +3 位作者 董鸿雁 傅秋媛 潘绵 李雪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8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对骨科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8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辅助临床... 目的探讨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对骨科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18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辅助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干预后,干预组围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3.3%)、患者满意度(95.6%)均优于对照组(13.3%、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围术期患者规范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围术期 危急报告制度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电子化流程在心脏病专科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克丽 周新华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9期177-178,共2页
总结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电子化流程在心脏病专科医院的应用,包括危急值范围的制定、电脑系统程序设置、人员培训等。认为实施检验危急值电子化流程,对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专科医院 临床危急报告制度 电子化流程 管理
下载PDF
PDCA管理模式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清红 付红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08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改进近6个月内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管理模式,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提出改进措施,经过半年改进后,比较整改前后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结果:PDC...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改进近6个月内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管理模式,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提出改进措施,经过半年改进后,比较整改前后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结果:PDCA管理模式实行后检验危急值各项考核评分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紧密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互动,完善了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运用PDCA管理模式将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完善,使危重患者得到高效、及时、准确地救治,提升医院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 危急报告制度 质量管理
下载PDF
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3期121-121,共1页
目的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检验科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00例患者资料(研究组)... 目的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检验科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00例患者资料(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上均要少于对照组,在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效果,临床价值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检验科 危急报告制度 医患纠纷 医疗事故
下载PDF
浅议临床检验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艳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4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与价值,为完善检验科危急值追踪体系,提升疾病预警能力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与价值,为完善检验科危急值追踪体系,提升疾病预警能力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0例,对照组按照检验科常规流程进行检验报告呈递,观察组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经验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检验科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反馈给临床医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过敏反应(2.1%vs8.6%)、免疫性溶血反应对比(2.6%%vs8.6%),P<0.05,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验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有利于对异常病例进行追踪操作,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危急报告制度 意义分析
下载PDF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彩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对内分泌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7年度该院内分泌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其中2016年度150例出现危急值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2017年度的165例出现危急值患者实施危急值报告... 目的对内分泌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7年度该院内分泌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其中2016年度150例出现危急值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2017年度的165例出现危急值患者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对比两组危急值处理时间及危急值处理不良事件率,并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016年度的危急值处理时间为(5.12±1.20)min,显著短于2017年度的(3.04±0.45)min(P<0.05);2016年度危急值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护理满意度为88.67%,2017年度分别为0.00%、9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有效提升处理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报告制度 内分泌科 护理安全管理
下载PDF
危急值报警制度在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媛媛 周婷婷 王青尔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5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中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的必要性。[方法]试验组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272例病人,通过建立危急值报警团队,制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由护士长对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在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中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的必要性。[方法]试验组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272例病人,通过建立危急值报警团队,制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报警制度,由护士长对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门诊随访中出现危急值的301例病人,按常规门诊管理,未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门诊管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门诊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医疗干预时间由实施前的36min缩短至10min左右,门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7.97%降低到1.82%,危重病人的急救例数由实施前的38例降低到10例;且试验组病人对门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危急值报警制度,保障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大型肾脏病专病门诊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报警制度 专病门诊 肾脏病 危急 门诊管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