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述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处理报告流程
1
作者 刘盛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1期275-276,共2页
目的报道、分析并探讨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处理报告流程。方法对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相关问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医学实践,对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处理报告流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检验科危急值项目主要包括生化检验、血气分析... 目的报道、分析并探讨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处理报告流程。方法对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相关问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医学实践,对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处理报告流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检验科危急值项目主要包括生化检验、血气分析、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细菌培养及药敏危急值项目等。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处理报告流程主要包括核实危急值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详实记录、及时干预、实施对症诊疗、复查危急值报告等。结论加强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管理,完善危急值处理报告流程,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规范、加强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其处理报告流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危急值项目 处理报告流程
下载PDF
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塔娜 李启亮 +2 位作者 王艳 宋文琪 赵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9-61,共3页
目的确定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界值,指导临床对危重患儿及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检测的69 642份凝血项数据,计算危急值报告率;统计纤维蛋白原(FIB)危急值在1.0~1.6 g/L区间的临床处理率;通... 目的确定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界值,指导临床对危重患儿及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检测的69 642份凝血项数据,计算危急值报告率;统计纤维蛋白原(FIB)危急值在1.0~1.6 g/L区间的临床处理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不同危急值界值支持率;计算临床未处理病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新旧危急值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新危急值判断标准制定后的实施及调整后危急值报告率。结果 2014年度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全年危急值平均报告率分别为2.18%、0.92%和6.11%;FIB危急值界值区间内,随着界值不断升高,危急值病例处理率从64%降至1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设定FIB≤1.6 g/L作为临床危急值,临床医师支持率为13.33%;FIB≤1.0 g/L作为临床危急值,临床医师支持率为75%;两种临床危急值未处理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将FIB危急值判断标准从1.6 g/L变更为1.0 g/L,调整后危急值报告率下降为1.87%。结论通过危急值数据分析、临床沟通及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的干预和转归情况以确定儿童危急值判断标准,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临床对危急值报告的需求,让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合理、高效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 凝血项目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实验室危急值统计分析与管理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丹 高华英 孙树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统计实验室危急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危急值在我院实际发生情况,为危急值项目的研究及危急值项目界限值优化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运行效率。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检验科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临检血液、凝血、生化所有危... 目的统计实验室危急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危急值在我院实际发生情况,为危急值项目的研究及危急值项目界限值优化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运行效率。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检验科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临检血液、凝血、生化所有危急值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危急值患者中,住院患者占据了61.95%,门诊患者占23.09%。危急值数量排前五位的项目分别是WBC、PLT、PT、APTT和淀粉酶项目。发生危急值最多的前五位科室分别为ICU、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急诊科和儿科。结论住院患者是危急值发生的主要人群,但危急值在门诊患者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向门诊通报危急值存在一定困难,应通过改进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对门诊患者的危急值的管理。在避免漏报、误报危急值的同时,定期评估危急值阈值,强化危急值管理,做到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危急 危急值项目分布
下载PDF
危急值的分科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 孙树荣 高华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统计实验室危急值在各临床科室的数值分布,为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危急值项目界限值优化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运行效率,持续满足患者生命所需。方法收集实验室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临检血液、凝血、生化所有危急... 目的统计实验室危急值在各临床科室的数值分布,为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危急值项目界限值优化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运行效率,持续满足患者生命所需。方法收集实验室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临检血液、凝血、生化所有危急值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危急值低值与实验室设置的界限值有一定差距。儿科胆红素危急值高值明显低于成人,ICU、肿瘤科、普外科出现的淀粉酶危急值及ICU、心内科出现的APTT危急值均值远高于实验室设置的界限值范围。结论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部分危急值项目的界限值设置范围比临床实际病情宽,应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应考虑根据患者年龄、科室等分科设置不同的危急值项目的界限值,进一步合理、有效的利用危急值,提升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危急 分科设置 危急值项目界限
下载PDF
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的伦理学思考
5
作者 刘咏菊 袁慧欣 +1 位作者 王薇 陈炜玺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9期159-160,168,共3页
Lundberg在1972年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其表述为"检验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40多年来,检验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引入危急值的概... Lundberg在1972年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其表述为"检验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40多年来,检验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引入危急值的概念并逐步推广。从医疗职业道德讲,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对医护人员是一个保护,从医学伦理的角度看,对患者的的救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院检验科从2000年开始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和征求临床科室意见确定了该科室的危急值项目和报告、处理流程,并持续改进。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以来,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危急值项目 危急制度 报告流程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放射科危急值的设立及报告流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宏 何志明 +1 位作者 李捷 魏远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0期156-157,共2页
总结某医院放射科危急值的设立,报告流程的建立、完善及管理经验,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内容、报告流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工作中应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地进行管理和持续改进,以确保放射科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危急 管理 放射科 危急值项目 报告流程
下载PDF
基层专科医院检验危急值的设置与应用
7
作者 刘萍 周淑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确立本院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界限,提高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1日~2016年12月1日124411次相关检测的分析与统计,结合我院实际参考《中国临床实验室》 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界限值.结果:报告危急值168次,... 目的:确立本院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界限,提高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1日~2016年12月1日124411次相关检测的分析与统计,结合我院实际参考《中国临床实验室》 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界限值.结果:报告危急值168次,其中血糖占23.2%,白细胞计数占19.5%,血K+占15.4%等,据此设立了我院的危急值项目和各危急值界限.结论:确立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结合质控措施的保障,通过危急值报告联系本的应用,提高了我院危急值应用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值项目 危急界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