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OPN、sPD-L1、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
1
作者 刘冰 王舒 杨莹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16,2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微小RNA-370(miR-37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79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分为低危组(n=26)、中危组(n=39)及高危组(n=14)。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Hb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联合检测对AML患者危险分层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WBC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血清Hb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WB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r=0.637、0.629、0.661,治疗后:r=0.432、0.422、0.544,P<0.05),与Hb水平呈负相关(治疗前:r=-0.655、-0.648、-0.646,治疗后:r=-0.519、-0.507、-0.438,P<0.05);治疗前血清OPN、sPD-L1、miR-370联合检测诊断AUC为0.94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OPN、sPD-L1、miR-370水平与AML患者病情程度、分层情况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桥蛋白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小RNA-370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后治疗反应动态变化及与复发危险分层和TNM分期的关系
2
作者 狄璐 许翔 +4 位作者 郭彦君 王国强 余霄龙 赵文娟 李成乾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131I后治疗反应的动态变化及与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DTC且仅有淋巴结转移并行131I治疗患者,分析治疗反应变化及与随访时间、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的关...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131I后治疗反应的动态变化及与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DTC且仅有淋巴结转移并行131I治疗患者,分析治疗反应变化及与随访时间、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 423例DTC患者131I治疗后最佳治疗反应(ER)率、结构性改变(SIR)率与随访时间延长呈强正相关(r = 0.978、0.958,均P 0.05);131I治疗后2年治疗反应与TNM分期呈无相关性(均P > 0.05);(3) 不同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中,ER率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与3个月比较,治疗后2年复发危险中、高危组及TNM-I期组ER率均明显升高(均P 131I后治疗反应呈动态变化,大多数IR转变为ER;ER随时间延长而上升,随复发危险分层程度加重而下降,动态评估对治疗和管理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最佳治疗反应(ER) 复发危险分层 TNM分期
下载PDF
SIRI、AISI和SII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震 白佳玉 +1 位作者 李澎 焦光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8,66,共7页
背景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常见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处理这种疾病的挑战主要在于快速诊断和准确预后评估分层。目的分析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ggregat... 背景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常见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处理这种疾病的挑战主要在于快速诊断和准确预后评估分层。目的分析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ggregate index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AIS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及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急性肺栓塞组)和同时期收治的严重呼吸困难但未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对照组)的资料,比较分析两组的SIRI、AISI和SII及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预测和危险分层中的鉴别/预测价值。结果APE组127例,男性58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4.50±13.46)岁;对照组124例,男性63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62.49±10.74)岁。两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栓塞按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43例,中低危组31例,中高危组28例,高危组25例。急性肺栓塞组的SII、SIRI和AISI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SIRI(OR:1.458;95%CI:1.119~1.900)、AISI(OR:1.796;95%CI:1.298~2.488)、SII(OR:1.303;95%CI:1.093~1.555)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出SIRI、AISI、SII三种指标联合应用对急性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在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中,SII、SIRI、AISI和D-二聚体水平在非低危组均大于低危组,其中SII、SIRI和AISI值越高,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越高,且SII在肺栓塞亚组中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65,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8.4%。结论SIRI、AISI和SII对预测急性肺栓塞及其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 全身炎症综合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降低室性早搏危险分层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尹墨青 范丽花 +4 位作者 江雪纯 陈赟虎 王标 张涛 徐红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心病科住院部或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心病科住院部或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现代医学标准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和穴位贴敷,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室性早搏总数、Lown分级、室早指数、室早易损指数、室性早搏QRS-T波群形态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24h室性早搏总数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Lown分级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指数改善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易损指数改善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QRS-T波群形态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疗效,降低危险分层,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穴位贴敷 室性早搏 心脾两虚 危险分层 中医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结局的预警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的建立
5
作者 陈春英 姚亚飞 +1 位作者 仇梦悦 曹文昊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建立危险分层系统,为后续溶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遵循7∶3比例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建立危险分层系统,为后续溶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遵循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训练集和验证集各46例、21例溶栓失败,94例、39例溶栓成功,分别纳入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统计训练集、验证集中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并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溶栓失败组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明显高于溶栓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容差为0.320~0.520,VIF为1.900~3.115,多重共线性可能性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sFas、Caspasec-3、GRACE评分、sTRAIL、高血压均是AMI患者溶栓失败影响因素(P<0.05);验证集、训练集人群中,高危患者溶栓失败率为21.43%、30.00%,低危患者溶栓失败率分别为11.43%、5.00%,且训练集和验证集的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0.370、0.400。结论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涉及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高血压,据此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有助于指导溶栓治疗决策,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治疗结局 预警因素 危险分层系统
下载PDF
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陈安琪 吴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APE病人276例,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15例)及非高危组(261例);根据院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6例)...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APE病人276例,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15例)及非高危组(261例);根据院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6例)及死亡组(10例)。分别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对各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清蛋白与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清蛋白水平低于非高危组(P<0.001),死亡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01)。清蛋白与病人患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与院内死亡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清蛋白为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清蛋白增高为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检测清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APE病人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血清清蛋白 肺栓塞危险分层 肺栓塞预后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
7
作者 王琴 江希 +1 位作者 徐艳玲 闫伶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8例)和验证...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8例)和验证集(94例),根据围术期抗凝出血情况,将训练集病人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1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依据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并在不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中验证该危险分层系统。结果: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血栓发生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系统区分度良好。结论: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系统对病人出血发生率可以进行一定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抗凝出血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系统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联合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危险分层诊断效能
8
作者 高栋材 杨慧俐 +1 位作者 郎伟宇 刘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08-613,共6页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MLPR)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栓塞危险分层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3例老年AECOPD并发肺栓...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MLPR)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栓塞危险分层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3例老年AECOPD并发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危险分层病人MHR、MLPR水平,并分析MHR、MLPR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HR、MLPR与AECOPD肺栓塞危险分层的关系,并评估其对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病人MHR、MLPR分别为0.74(0.70,0.86)、1.83(1.52,2.10),高于非高危组的0.55(0.39,0.62)、0.80(0.59,1.27)(P<0.05);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的MHR分别为0.62(0.57,0.71)、0.39(0.31,0.56),MLPR分别为1.32(0.75,1.61)、0.64(0.55,0.90),高危组MHR、MLPR高于中高危组,中高危组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MHR、MLPR水平与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P<0.001)。多元有序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80岁、白蛋白降低、血肌酐升高、MHR升高、MLPR升高均是老年AECOPD伴肺栓塞中高危和高危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MHR、MLPR对肺栓塞高危与非高危分层诊断AUC及其95%CI为0.92(0.88,0.95)、0.93(0.89,0.96),低于二者联合诊断效能0.97(0.94,0.99)(P<0.05);MHR、MLPR单独对肺栓塞中危病人分层诊断AUC及其95%CI为0.89(0.83,0.93)、0.84(0.78,0.89),低于二者联合诊断效能0.95(0.91,0.98)(P<0.05)。结论MHR、MLPR可作为老年AECOPD肺栓塞病人早期危险分层的可靠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栓塞 危险分层 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率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评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分析
9
作者 单雅婷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评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49例甲状腺恶性实性结节患者(恶性组)及32例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评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49例甲状腺恶性实性结节患者(恶性组)及32例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良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影像特征、血流参数、C-TIRAD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不同指标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影像垂直位、内部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模糊/边缘不规则/甲状腺外侵犯的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恶性组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良性组,阻力指数(RI)、C-TIRADS评分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实性结节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SV+EDV+C-TIRADS评分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C-TIRADS评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实性结节
下载PDF
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锋 杨红霞 +2 位作者 南楠 左惠娟 宋现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88-793,共6页
目的:评估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 infarction,AMI)的患者发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分层,了解危险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青年ASCV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 目的:评估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 infarction,AMI)的患者发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分层,了解危险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青年ASCV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18~44岁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吸烟、生化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应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进行ASCVD危险评估和分层。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2 781例,平均年龄(38.9±4.7)岁,男性2 657(95.5%)例。<40岁者LDL-C≥4.9mmol/L或TC≥7.2mmol/L、吸烟、肥胖非HDL-C≥5.2mmol/L的比例高于40~44岁的患者(P值均<0.05)。《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ASCVD危险分层方案判定高危1 301例(46.8%),中危84例(3.0%),低危1 148例(41.3%),248例(8.9%)未分层。未分层者依据《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管理实践指南2020》ASCVD危险分层方案,43例(17.3%)为判定为中危,205例为低危。ASCVD危险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多支病变患者高危的比例高于单支病变及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狭窄的患者(55.8%vs.40.9%,χ^(2)=57.075,P<0.001;55.8%vs.29.2%,χ^(2)=66.299,P<0.001)。结论:青年初发AMI患者发病时ASCVD低危和高危构成比接近,接近50%;多支病变患者高危较普遍;青年冠心病一级预防除加强高危人群综合危险因素控制外,也应关注低危人群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及吸烟等较突出的危险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与HEART评分对急诊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效能
11
作者 闫博 邢绣荣 +2 位作者 李思颉 王春源 王征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4-490,496,共8页
目的 探讨NT-proBNP、Fib及hs-CRP 3项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并与急诊胸痛危险(HEART)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发作距首次检测时间≤6 h的老年NSTEMI患... 目的 探讨NT-proBNP、Fib及hs-CRP 3项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并与急诊胸痛危险(HEART)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发作距首次检测时间≤6 h的老年NSTEMI患者90例,根据血运重建术前有无院内MACE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危险评分和检测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标记物的截点(Cutoff)值,以达到Cutoff值总数进行危险分层,对HEART危险分层和联合检测危险分层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基线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 平均年龄72.10±8.32岁,发病距检测时间3.5(2.0,4.5) h,MACE 33例(36.67%);组间比较显示,事件组HEART危险分层、NT-proBNP、Fib和hs-CR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 <0.05);logistic回归显示,NT-proBNP(OR=1.000,95%CI为1.000~1.000,P=0.039)、Fib(OR=3.286,95%CI为1.543~6.997,P=0.002)和hs-CRP(OR=1.142,95%CI为1.037~1.257,P=0.007)是MACE的危险因素,有效保留在联合检测回归方程;ROC曲线显示,NTpro BNP、Fib和hs-CRP预测MACE的Cutoff值分别为2 203 ng/L、4.36 g/L和14.20 mg/L;同时达到Cutoff值的标记物数越多,联合检测危险分层越高,MACE发生率越高;AUC两两比较显示,HEART危险分层(AUC=0.752,95%CI为0.650~0.854)和联合检测危险分层(AUC=0.903,95%CI为0.838~0.968)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NT-proBNP、Fib和hs-CRP联合检测与HEART危险评分均是高效、准确的危险分层手段,均适用于急诊早期就诊的老年NSTEMI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前的MACE预测,且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的预警效能优于HEART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物 联合检测 危险分层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HEART评分 急诊 老年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肖丽 夏振伟 +1 位作者 郑剑朦 王贺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95-49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68)。比...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心脏治疗有效性的强化反馈(EFFECT)评分及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S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空腹血糖(FBG)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d、1年的EFFECT评分分别为(73.40±9.89)分、(86.52±13.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2±12.73)分、(75.64±1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LVEF、NT-proBNP、NYHA分级均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可对早期危险分层进行预警,且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应激性高血糖 危险分层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脏起搏治疗患者基于运动危险分层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井双 底瑞青 +5 位作者 黄峥 蔡立柏 潘亮 于甲锋 黄会芳 郝献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基于运动危险分层评估构建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心脏起搏治疗的10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活动指导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 目的基于运动危险分层评估构建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心脏起搏治疗的10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活动指导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的康复方案。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评价患者运动恐惧、上肢功能、活动状况指数、自我管理效能。结果对照组49例、观察组53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观察组运动恐惧、上肢功能、活动状况指数、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脏起搏治疗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运动危险分层的康复方案,可减轻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提高自我管理效能,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恐动症 运动康复 危险分层 心脏康复 上肢功能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吸烟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斌霞 王玮 +3 位作者 何斌 张劲松 高玉娟 仝瀚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2032-2036,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吸烟对急性肺栓塞病人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2021年12月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244例APE... 目的:探讨吸烟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吸烟对急性肺栓塞病人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2021年12月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244例APE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186例)和危重组(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危重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剔除存在其他干扰因素的病人,根据CT肺动脉造影严重程度分数(CT-PASS)剔除慢性肺部疾病后剩余病例分为堵塞严重组(CT-PASS>20 mm,53例)和堵塞非严重组(CT-PASS≤20 mm,151例),比较两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APE危重程度和肺动脉压力。分析吸烟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吸烟对急性肺栓塞病人肺动脉压力的影响。结果:吸烟、慢性肺部疾病、CT-PASS是导致急性肺栓塞危重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剔除40例存在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后,在堵塞非严重组中,吸烟者存在肺动脉高压的占比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尽管两组危重肺栓塞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者危重肺栓塞比例仍高于非吸烟者;在堵塞严重组中,两组存在肺动脉高压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者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危重肺栓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吸烟是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危重肺栓塞的风险程度较不吸烟者高,吸烟通过引起并加重肺动脉高压进而增加急性肺栓塞的危害性,在合并严重堵塞情况下更易导致危重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吸烟 危险分层 严重程度
下载PDF
肠胃间质瘤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紫朦 赵传稳 +1 位作者 余昌达 叶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肠胃间质瘤(GIST)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GIST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根据GIST危险分层将其分为极低度/低度组(44例)和中度/高度组(42例),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CT... 目的探讨肠胃间质瘤(GIST)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GIST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根据GIST危险分层将其分为极低度/低度组(44例)和中度/高度组(42例),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IST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极低度/低度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强化度、坏死囊变、生长方式、肿瘤形态、边界分布比例与中度/高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坏死囊变、生长方式、肿瘤形态、边界与GIST患者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r=0.858、0.849、0.830、0.732、0.645、0.619,P=0.012、0.010、0.013、0.018、0.020、0.021);强化度与GIST患者危险分层呈负相关(r=-0.427,P=0.036)。结论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坏死囊变等CT影像学表现可用于评估GIST患者的危险分层,对术前肿瘤危险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危险分层
下载PDF
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景江 王艳红 +3 位作者 张亚林 罗伟 王丽英 夏梦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成像(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APE患者,根据临床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203例)和中/高危组(157例),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和C...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成像(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APE患者,根据临床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203例)和中/高危组(157例),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和CTPA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PE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单个独立预测因素及联合多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低危组与中/高危组的年龄、伴肺气肿、升主动脉直径(AAd)、肺动脉主干直径(MPAd)、肺动脉直径与升主动脉直径之比(rPA)、肺动脉主干栓塞、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和PAOI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AOI分级、MPAd、胸腔积液是APE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各独立预测因素及多指标联合行ROC曲线分析显示,多指标联合预测中/高危组的AUC为0.801(95%CI 0.755~0.846),较年龄、PAOI分级、MPAd、胸腔积液的AUC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CTPA不但可明确APE的诊断,其影像指标对APE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肺动脉成像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sST2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
17
作者 甘晓霞 叶黄戍 +1 位作者 王嫱 孙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3-1229,共7页
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 目的:基于简易危险分层探索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在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由右心导管诊断的48例CTD-PAH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血清sST2水平、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病和PAH临床特征资料、治疗方案。根据2018世界肺高压大会上发布的简易危险分层量表评估所有患者基线时危险分层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ST2水平与CTD-PAH临床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确定基线sST2水平区分中高危CTD-PAH患者的最佳阈值。结果:中高危患者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低危患者[45.97(30.24,75.68)ng/mL vs.29.36(20.89,41.25)ng/mL,P=0.006]。ROC曲线分析提示sST2≥45.56 ng/mL可以识别中高危CTD-PAH患者,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9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CTD-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高危患者血清中sST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患者。sST2可作为CDT-PAH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简易危险分层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LCN-2、hs-CRP水平及miR-150-5p表达与危险分层的关系
18
作者 王娟 颜永进 陆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598-360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miR-150-5p表达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满足ACS相关诊断标准的病...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miR-150-5p表达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满足ACS相关诊断标准的病人163例作为ACS组,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将163例ACS病人分为低危组(≤108分,76例)、中危组(109~140分,54例)、高危组(>140分,33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病人血清LCN2、hs-CRP水平和miR-150-5p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指标与AC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ACS组病人血清LCN2、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50-5p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高危组LCN2、hs-CRP表达升高,miR-150-5p表达降低(P<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LCN2、hs-CRP水平升高,miR-150-5p表达降低(P<0.05)。血清LCN2、hs-CRP表达与ACS危险分层呈正相关(P<0.05),miR-150-5p表达与ACS危险分层呈负相关(r s=-0.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CN2每增加1 mg/mL,ACS发病的风险增加2.921倍;血清hs-CRP每上升1 mg/mL,ACS发病的风险增加2.733倍;miR-150-5p每上升1个相对值,ACS发病的风险增加3.672倍;血脂异常相对于血脂正常,ACS发病的风险增加2.623倍;有吸烟史相对于无吸烟史,ACS发病的风险增加1.081倍。结论:ACS病人血清高LCN2、高hs-CRP水平和低miR-150-5P表达与ACS病人危险分层相关,对预测ACS危险分层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2 超敏C反应蛋白 miR-150-5p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奕 乔杨 王敏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血管的危险分层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第二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资料,按照心血管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45)与中高危组(n=45),对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相关监...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血管的危险分层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第二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资料,按照心血管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45)与中高危组(n=45),对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相关监测,分析患者24 h的平均舒张(24 hDBP)及平均收缩压(24 hSBP)指标情况。观察两组白天及夜间血压指标情况以及两组昼夜节律指标。结果低危组患者平均舒张压(71.53±3.68)mmHg、平均收缩压(116.56±5.38)mmHg等指标均低于中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血压晨峰(29.36±3.12)mmHg低于中高危组(35.12±3.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白天的平均舒张压(72.54±3.68)mmHg及平均收缩压(119.56±3.32)mmHg均低于中高危组的(86.26±2.71)mmHg、(141.26±5.27)mmHg,且低危组夜间的平均舒张压(67.35±2.17)mmHg、平均收缩压(111.52±3.28)mmHg低于中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反杓型、杓型等昼夜节律指标与中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能有效评估机体心血管的危险分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心血管 危险分层 评估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