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小叶内卵圆细胞总体积与轮廓数密度变化的体视学分析
1
作者 王川林 刘全明 +3 位作者 杨霞 杨正伟 梅小平 彭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 定量研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卵圆细胞(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11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纤维化组(n=6),每周2次皮下注射CCl4与橄榄油混悬液,每次3 mL/kg。在肝纤维化造模5周后取材,... 目的 定量研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卵圆细胞(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11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纤维化组(n=6),每周2次皮下注射CCl4与橄榄油混悬液,每次3 mL/kg。在肝纤维化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肝脏随机抽选5个大小约1 mm3的肝组织块分别制作1张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运用体视学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鼠肝小叶内的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进行定量研究,另从每只大鼠剩余肝脏等距随机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并分别制作2张石蜡包埋的Masson染色切片,按照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标准定性评估每只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体视学定量研究显示,对照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5.40±7.63) mm3,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46.80±114.00) mm3,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HOC总体积显著增加了8.53倍(t=-2.551,P=0.031);对照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20±40.40),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6.50±317.00),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轮廓数密度显著增加了9.08倍(t=-3.539,P=0.006);定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分期按照Metavir评分标准达到Ⅱ~Ⅲ期,大鼠窦周隙内肝星状细胞增生部位周围伴随着HOC的大量增生。结论 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HOC显著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Sprague-Dawley 卵圆细胞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SOX9在小鼠肝卵圆细胞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过程中的表达
2
作者 黄山 金礼权 +3 位作者 喻宇 黄吉 张峻华 陈奕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2-27,F0003,共7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OX9在小鼠肝卵圆细胞(HOC)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BEC)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2-乙酰氨基芴灌胃联合2/3肝切除术构建小鼠HOC活化模型,利用二步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HOC后于体外条件下联合利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OX9在小鼠肝卵圆细胞(HOC)定向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BEC)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2-乙酰氨基芴灌胃联合2/3肝切除术构建小鼠HOC活化模型,利用二步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HOC后于体外条件下联合利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诱导HOC定向分化为BEC。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前后细胞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对BEC进行鉴定,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前后SOX9的表达。结果:小鼠原代HOC在EGF、SCF以及LIF联合作用下分化至第8代可获得较为纯化的BEC。在原代HOC中SOX9主要表达于胞质,随着分化的进展逐渐表达于胞核,同时平均光密度值在分化过程中显著上调。结论:SOX9在小鼠HOC定向分化为BEC过程中由胞质进入胞核并且表达量显著升高,SOX9可能参与调控小鼠HOC向BEC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肝祖细胞 定向分化 胆管上皮细胞 SOX9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耀凯 王宇明 +1 位作者 李俊刚 郎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学参数、细胞表型及分化演变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生模型,在肝组织切片上对大鼠肝卵圆细胞进行细胞图像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卵圆细胞体积小、外形及胞核为椭圆形;胞质对细胞...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学参数、细胞表型及分化演变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生模型,在肝组织切片上对大鼠肝卵圆细胞进行细胞图像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卵圆细胞体积小、外形及胞核为椭圆形;胞质对细胞角蛋白(CK)19,OV6,甲胎蛋白(AFP)及波形蛋白染色呈阳性,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染色呈阴性,胞核对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呈阳性;在汇管区外周部位可见肝细胞样细胞,CK19及OV6染色呈阳性。结论:肝卵圆细胞在形态学上明显不同于肝细胞,同时具有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表型;肝细胞样细胞为肝卵圆细胞向肝细胞演变的中间过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卵圆细胞 生物学特征 形态学参数 细胞表型 分化演变 卵圆细胞增生 细胞共同抗原 甲胎蛋白 肝病
下载PDF
筛选鉴定Thy-1标记阳性肝癌细胞系中的卵圆细胞样干细胞:可能是肝肿瘤干细胞吗?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变巧 江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5-1798,共4页
背景:肝癌的转移复发被认为可能存在有肿瘤干细胞,后者在肿瘤细胞中数目极少,使得临床鉴别存在一定困难。Thy-1是卵圆细胞的表面标记蛋白,通过特异性标记物间接证明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是否存在T... 背景:肝癌的转移复发被认为可能存在有肿瘤干细胞,后者在肿瘤细胞中数目极少,使得临床鉴别存在一定困难。Thy-1是卵圆细胞的表面标记蛋白,通过特异性标记物间接证明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是否存在Thy-1标记阳性的卵圆细胞,并进行筛选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圆细胞标记蛋白Thy-1在肝癌细胞HepG2,BEL7402及正常肝细胞QSG7701的阳性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选Thy-1标记阳性的肝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分选效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设立3组,Thy-1+细胞组裸鼠于背部皮下接种分选的Thy-1+细胞5×105/只,HepG2细胞阳性对照组同法接种HepG2细胞0.5×107/只,Thy-1-细胞阴性对照组同法接种分选的Thy-1-细胞0.5×107/只,1个月后观察各组成瘤性。结果与结论:卵圆细胞表面标记蛋白Thy-1在肝癌细胞HepG2,BEL740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QSG7701(P<0.05)。Thy-1+细胞组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为85%,HepG2细胞阳性对照组为1%,Thy-1-细胞阴性对照组几乎无免疫荧光表达。HepG2细胞阳性对照组、Thy-1+细胞组5只裸鼠全部成瘤,且瘤体体积相对较大;而Thy-1-细胞阴性对照组仅有1只裸鼠成瘤,瘤体体积明显小于前2组(F=144.568,P<0.05),提示肝癌细胞中存在Thy-1标记阳性的卵圆细胞样干细胞,其可能是肝癌细胞中的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表面标记蛋白 THY-1 卵圆细胞 肝癌细胞 肝癌干细胞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马长玲 胡旭初 +3 位作者 胡凤玉 周红娟 薛玲 余新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CslysoPLA)重组蛋白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CslysoPLA重组蛋白是否可与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膜结合;应用MTT方法,测定CslysoPLA重组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CslysoPLA)重组蛋白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CslysoPLA重组蛋白是否可与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膜结合;应用MTT方法,测定CslysoPLA重组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slysoPLA重组蛋白对大鼠卵圆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slysoPLA重组蛋白可与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膜结合,MTT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重组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有一定促增殖作用(P<0.05),20mg/L重组蛋白可促进大鼠卵圆细胞进入G2期,但高浓度重组蛋白可导致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死亡。结论:低浓度的CslysoPLA重组蛋白在体外可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增殖,表明CslysoPLA可能是华支睾吸虫导致胆管上皮增生、腺瘤样病变和肝纤维化的效应分子之一。而高浓度的CslysoPLA重组蛋白可引起肝星状细胞和卵圆细胞死亡,表明CslysoPLA亦可能是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化学损伤的毒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溶血磷脂酶 肝星状细胞 卵圆细胞
原文传递
卵圆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琼荣 向锦 +4 位作者 廖冰 刘青波 车丽洪 薛玲 赵国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9-72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至今还不十分明了。本研究拟通过动态的方法观察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揭示卵圆细胞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实验性肝癌的大鼠诱癌模型,运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背景与目的: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至今还不十分明了。本研究拟通过动态的方法观察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揭示卵圆细胞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实验性肝癌的大鼠诱癌模型,运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爱新蓝特殊染色等方法,动态观察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HE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诱癌的第4周即可见散在的卵圆细胞在门管区附近出现,卵圆细胞OV-6免疫染色呈阳性。在诱癌的第8周和第14周,OV-6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并向肝小叶实质内深入,将肝组织分割成假小叶状。到诱癌的第17周和第24周,多个癌灶出现,同时OV-6阳性细胞的总体数量下降,癌灶内可观察到OV-6阳性细胞。爱新蓝特殊染色显示,诱发的肿瘤属混合性肝癌,其中胆管上皮细胞癌爱新蓝染色呈阳性,肝细胞癌染色呈阴性。结论:卵圆细胞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实验性肝癌 卵圆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卵圆细胞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家诚 朱延波 +4 位作者 朱上林 李勤裕 RuckP AdamA KaiserlingE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对 2 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 目的 :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对 2 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光镜下 ,14/ 2 0例癌肿边缘常可见到增生的小胆管样结构。电镜下 ,14/ 2 0例可找到三型卵圆细胞。其中Ⅰ型细胞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 ,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 ,胞质稍多 ,此为向胆管上皮分化的小上皮细胞。Ⅲ型细胞体积稍大 ,内含稍多粗面内质网 ,此为向肝细胞分化的卵圆细胞。此三型卵圆细胞均有细胞内张力微丝和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显示 ,三型卵圆细胞均表达CK7和白蛋白 ,但Ⅰ型和Ⅱ型表达CK7多些 ,Ⅲ型表达白蛋白多些。结论 :与动物致癌模型肝中存在卵圆细胞一样 ,人肝细胞肝癌肝中也存在同样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的卵圆细胞。结果支持卵圆细胞可能为肝前体细胞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白蛋白 细胞肿瘤 cytokcratin7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体内肝卵圆细胞增殖的调控及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锡文 李学东 +3 位作者 傅华群 黄长文 邢宏松 胡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6538-6542,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缝隙连接蛋白32、43表达、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和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调节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7/2006-02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缝隙连接蛋白32、43表达、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和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调节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7/2006-02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体质量150g左右,随机分成对照组(n=6)、模型组(n=38)、三七总皂甙组(n=37)。三七总皂甙注射剂(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赠)。②实验方法:模型组大鼠按20mg/(kg·d)剂量灌喂2-乙酰氨基芴,连续4d,第5天不灌喂,行2/3肝切除,术后次日按20mg/(kg·d)剂量继续灌喂5d;三七总皂甙组大鼠按模型组建模时,即第1次2-乙酰氨基芴灌胃前1h予以三七总皂甙25mg/(kg·d)腹腔内注射,并持续实验结束。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在术后4h,4d,8d,12d,16d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对照组大鼠未作特殊处理,作正常对照。③实验评估:采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肝卵圆细胞;切开标记/染料示踪技术确定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技术检测缝隙连接蛋白3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及RT-PCR技术分析CX43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肝功能衰竭导致模型组大鼠死亡8只,三七总皂甙组死亡7只,共6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肝卵圆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对照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甙组4h未见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组4d汇管区有肝卵圆细胞增殖反应,8d肝卵圆细胞增殖达峰值,12d肝卵圆细胞从汇管区向肝实质内浸润,16d肝卵圆细胞增殖较12d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4,8,16d减少(P<0.05),12d增殖肝卵圆细胞增多(P<0.05)。②大鼠肝脏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变化:各时点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大鼠肝脏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各时点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升高(P<0.01)。③大鼠肝脏CX32、CX43蛋白及CX32、CX43mRNA表达: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各时点CX3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4d表达上调(P>0.05),余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CX32mRNA水平4h~16d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4h上调(P>0.05),4~16d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CX43蛋白表达上调,模型组4h~16d各时点CX43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在4h下调(P>0.05),4d、8d时点表达下降(P<0.01),12,16d时点升高(P<0.05,P<0.01)。模型组CX43mRNA4h~16d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CX43mRNA水平与蛋白趋势一致,呈现表达峰值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使大鼠2-乙酰氨基芴喂食+肝切除术模型肝脏的肝卵圆细胞增殖峰低、滞后、持续时间长,其机制与调节大鼠2-乙酰氨基芴喂食+肝切除术模型肝脏的缝隙连接蛋白时空表达模式改变肝脏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七总皂甙 卵圆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调控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诱导、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金卷 杜智 +4 位作者 李涛 朱争艳 王毅军 聂福华 宋继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4期196-199,F002,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增殖模型,并探索其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予不同剂量二乙酰氨基芴(2-AAF熏5、10、15、20、25mg/kgBW),第5天行标准的2/3肝切除术,术后按各自剂量继续给予11天,不同时间取肝脏组...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增殖模型,并探索其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予不同剂量二乙酰氨基芴(2-AAF熏5、10、15、20、25mg/kgBW),第5天行标准的2/3肝切除术,术后按各自剂量继续给予11天,不同时间取肝脏组织,行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及19染色并观察。以确定的2-AAF最佳剂量制备大鼠肝干细胞增殖模型,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大鼠肝卵圆细胞,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特点,并进行上述细胞表型标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AAF15mg/kgBW能建立较理想的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HE染色可见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大量增殖的嗜碱性小细胞,电镜下观察此种细胞具有卵圆形细胞核、细胞质少而淡、核/浆比例较大等特点,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和19染色阳性,白蛋白及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染色阴性。分离所得底层细胞,光镜下表现大小不等、不规则圆形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浆比例较大,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状突起,余同增殖细胞特点,免疫组化染色与增殖细胞表现相同细胞表型特点。结论本方法可成功诱导、分离、纯化大鼠肝卵圆细胞,符合肝卵圆细胞的形态特点、超微结构及细胞表型标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鼠肝 大鼠 免疫组化染色 增殖 电镜 细胞表型 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 雄性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增殖模型建立和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铸 李立 +4 位作者 冉江华 张升宁 刘静 李来邦 陈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3-666,671,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的增殖模型,探讨分离培养及鉴定HOC的方法。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天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的增殖模型,探讨分离培养及鉴定HOC的方法。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天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行体外培养并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其分化。结果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存活率达到90%,经c-kit免疫荧光显色,PCR分析显示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肝卵圆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和肝卵圆细胞成功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卵圆细胞 细胞分离 培养 分化
下载PDF
不同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丽娟 余娇 +4 位作者 李影 陈奕 夏芳珍 王宁荐 陆颖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对不同品系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建模效率较高的大鼠品系。方法选择F344、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经2-乙酰氨基芴灌胃和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荧光激活细胞筛选... 目的对不同品系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建模效率较高的大鼠品系。方法选择F344、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经2-乙酰氨基芴灌胃和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分选并纯化各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分析Thy-1.1^+细胞百分率,观察Thy-1.1^+细胞培养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三种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流式细胞仪分选结果显示,F344、Wistar和SD大鼠Thy-1.1^+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46±0.99)%、(2.46±0.37)%和(1.46±0.12)%;各品系大鼠间Thy-1.1^+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观察发现,与Wistar和SD大鼠比较,F344大鼠分选得到的肝脏卵圆细胞生长状态好且纯度较高。结论在用于建立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最为常见的三种品系大鼠中,F344大鼠所建模型的肝脏卵圆细胞活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品系 肝脏卵圆细胞 细胞增殖模型 细胞分选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定位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忠杰 方驰华 +4 位作者 马俊勋 张伟 朱新勇 杨丽萍 路艳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肝组织卵圆细胞的定位及其超微结构。方法建立SD大鼠卵圆细胞增生模型,用胆管上皮分化标志CK18、19和干细胞标志CD34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大鼠卵圆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部... 目的研究大鼠肝组织卵圆细胞的定位及其超微结构。方法建立SD大鼠卵圆细胞增生模型,用胆管上皮分化标志CK18、19和干细胞标志CD34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大鼠卵圆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部分分散于肝小叶内,根据组织和细胞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特点,发现卵圆细胞有三型,Ⅰ型细胞体积较小、7μm左右,核大、胞质少,细胞器少,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8μm左右,胞质稍多,有部分细胞器。Ⅲ型细胞体积更大,9μm左右,细胞器较多。结论大鼠肝卵圆细胞位于汇管区,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肝卵圆细胞可能是肝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卵圆细胞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成体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世龙 刘宝华 +4 位作者 刘宏鸣 杨俊涛 顾红光 申海军 肖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59-2262,共4页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LIF等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观察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了干细胞标志c-kit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干细胞白蛋白和CK19 mRNA表达鉴定卵圆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活度达到90%,细胞肜态包括大小和颜色呈不均质,卵圆细胞直径是肝细胞直径的1/4~1/6。诱导后出现大而圆的肝细胞,可见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存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经c-kit免疫荧比染色照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卵圆细胞有c-kit蛋白条带,而大鼠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则未出现条带。PCR分析显示卵圆细胞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结论 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同时表达c-kit,CK19和白蛋白3种抗原,诱导分化出现一系列从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种现象证明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就是肝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以产生成熟的肝细胞,成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细胞培养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小鼠单纯肝切除后再生肝组织内大小核分裂相和卵圆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宏宇 李文林 +10 位作者 谢东甫 张朵 肖承志 孙志勇 何金 孙静 苏娟 李建秀 朱明华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究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肝组织内与再生和肝干细胞有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4个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倒千里光碱组和倒千里光碱2/3肝切除组)的参照下,观察实验组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不同时间肝脏病理形... 目的:探究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肝组织内与再生和肝干细胞有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4个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倒千里光碱组和倒千里光碱2/3肝切除组)的参照下,观察实验组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不同时间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核分裂相和卵圆细胞等)和CK19、AFP免疫组化检测情况。结果:单纯2/3肝切除后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熟肝细胞通过大核分裂相分裂增生、轻重不等的小胆管/终末胆管增生反应和个别例中有类似于倒千里光碱肝切除模型组的卵圆细胞增生;尤其还有大小核分裂相分布等一些文献未提及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本研究提出肝流域假说的初步设想:肝内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小胆管/终末胆管附近,是肝主质细胞的重要源头;在其向中央静脉方向的流向上产生各级分化程度不同的子代(自卵圆细胞到小肝细胞、成熟肝细胞),沿肝板形成该流域干流;而经由血流到达肝脏的过客性干细胞可不同程度地在不同区段作为该流域的支流汇入干流并转分化为肝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细胞 大小核分裂相 卵圆细胞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卵圆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言亮 陈孝平 +1 位作者 张万广 裘法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探讨卵圆细胞在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48).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DAB)诱发大鼠肝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大鼠诱... 目的:探讨卵圆细胞在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48).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DAB)诱发大鼠肝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大鼠诱癌过程(4,8,12,16,20,24 wk)中肝组织内卵圆细胞及p53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检测.结果:诱癌4wk,大鼠肝门管区及坏死区内均见大量卵圆细胞,这些细胞呈OV-6染色阳性.诱癌16wk,肝组织内可见癌结节形成,癌结节内外均可见有卵圆细胞聚集,部分增生的卵圆细胞P53阳性反应,二者的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诱癌20wk后大鼠肝癌组织内的p53 mRNA(F =4.78,P<0.05),P53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F= 2.46.P<0.05).结论:卵圆细胞贯穿了大鼠受化学诱癌剂作用后发生肝癌的全过程,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机制可能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卵圆细胞 肝癌 P53 实验大鼠
下载PDF
肝卵圆细胞活化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滨 吕志平 +2 位作者 蔡红兵 刘强 孙学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肝卵圆细胞(HOC)活化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二甲基亚硝胺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和化学性肝交感神经阻断术阻断自主神经。Mallory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水平,免疫组化观察HOC活化水平。结... 目的观察肝卵圆细胞(HOC)活化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二甲基亚硝胺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和化学性肝交感神经阻断术阻断自主神经。Mallory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水平,免疫组化观察HOC活化水平。结果 HOC活化增强组肝纤维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水平显著降低,HOC活化与肝纤维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交感神经抑制术引起的HOC活化水平增高能够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肝纤维化 交感神经抑制术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表型改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志云 姚树坤 +1 位作者 殷飞 修贺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卵圆细胞不典型增生,阻断其恶变或诱导其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是肝癌化学预防的重要途径,为寻找有效的卵圆细胞分化诱导药物,我们建立了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研究苦参碱对化学诱发肝癌模型中卵圆细胞... 背景与目的: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卵圆细胞不典型增生,阻断其恶变或诱导其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是肝癌化学预防的重要途径,为寻找有效的卵圆细胞分化诱导药物,我们建立了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研究苦参碱对化学诱发肝癌模型中卵圆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加三分之二肝切除术建立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组、对照组,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血干细胞标志Thy-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表达的变化;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酶)、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酶)表达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构显示高剂量苦参碱组卵圆细胞体积较模型组大,含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Thy-1免疫组化表达指数模型组为8.15±2.64,低剂量苦参碱组为5.27±1.32,高剂量苦参碱组为3.83±0.35,对照组为1.63±0.22,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FP阳性细胞计数模型组为15.36±4.42,低剂量苦参碱组为9.75±2.41,高剂量苦参碱组为7.33±1.38,对照组为2.51±0.93,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苦参碱对γ-GT阳性病灶抑制率为33.35%,高剂量苦参碱抑制率为55.37%,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高于低剂量苦参碱组(P<0.05)。结论:苦参碱抑制卵圆细胞增生,使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降低Thy-1、AFP、γ-GT酶表达,表明苦参碱可诱导卵圆细胞表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卵圆细胞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肝卵圆细胞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辉平 田卫斌 +1 位作者 刘明义 王胜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HOCs)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和复方因素制备HF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大鼠分离纯化HOCs,从门静脉植入HF大鼠肝组织内,连续观察30d,同时以五灵胶囊为阳性对照。在植...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HOCs)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和复方因素制备HF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大鼠分离纯化HOCs,从门静脉植入HF大鼠肝组织内,连续观察30d,同时以五灵胶囊为阳性对照。在植入后8d、15d、23d、30d各组大鼠尾静脉采血,酶法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实验结束取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ERK)、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果蝇MAD类似基因2/3(Smad2/3)、果蝇MAD类似基因7(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HOCs植入组与五灵胶囊组在植入后15d、23d、30dAST、AL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表达ERK、p-ERK、TβRI、TβRⅡ蛋白作用显著降低,表达Smad7的作用显著增加。结论:植入HOCs可阻止大鼠HF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内TGF-β/Smad信号通路p-ERK、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肝硬化 TGF-Β/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干细胞标志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世龙 刘宝华 +4 位作者 刘宏鸣 顾红光 杨俊涛 申海军 肖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简单易行的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干细胞鉴定方法。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d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 目的研究简单易行的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干细胞鉴定方法。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d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结果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存活率达到90%,经c-kit免疫荧光显色,PCR分析显示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简单易行的肝卵圆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和肝卵圆细胞成功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细胞分离 培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株WB-F 344细胞分化中Wnt-1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金昙 殷飞 姚树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2935-2939,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化中Wnt-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001、0.01、0.05、0.2、0.5、1、1.5、2g/L)处理卵圆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目的:研究苦参碱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化中Wnt-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卵圆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001、0.01、0.05、0.2、0.5、1、1.5、2g/L)处理卵圆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甲胎蛋白、白蛋白、Wnt-1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肝卵圆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苦参碱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0.05、0.2、1g/L的苦参碱作用72h后,对卵圆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4.16%±2.03%、40.25%±3.92%和67.31%±6.04%.0.01g/L的苦参碱即可使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大、变圆,核浆比例减小,双核细胞增多;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0.2g/L的苦参碱能够使肝卵圆细胞的ALB表达增高,AFP的表达降低,Wnt-1信号蛋白的表达量降低.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Wnt信号通路的传导使卵圆细胞向着成熟肝细胞的趋势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苦参碱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