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2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黄抗体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杰民 游剑涛 +4 位作者 吴亮 林嘉铭 何艺宾 徐斌 薛海波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因在水生动物疾病中具有被动免疫疗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IgY基本结构和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gY在水生动物细菌和病毒感染防控、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今后IgY的研究和水产养殖... 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因在水生动物疾病中具有被动免疫疗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IgY基本结构和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gY在水生动物细菌和病毒感染防控、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今后IgY的研究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被动免疫 水生动物疾病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霍楠 胡军 +5 位作者 孙江 吕品 王苑馨 杨军 罗进仓 贾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 为明确重要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功能及其生殖调控机制,为GmVg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克隆鉴定了梨小食心虫卵黄原蛋白基因(GmV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分析GmVg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mVg基因全长5 573 bp,开放阅读框(ORF)5 364 bp,编码1 787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9041)H_(14090)N_(2544)O_(2743)S_(57);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Ala)、谷氨酸(Gln)和丝氨酸(Ser)占比最大,分别为8.2%、7.9%和7.8%,酸性残基的数量(Asp+Glu)为187个,碱性残基的数量(Arg+Lys)为204个,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04.1 ku和8.79,具有Vitellogenin-N、DUF1943和VWD共3个典型保守结构域。GmVg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幼虫和蛹期,且羽化后24 h时达到峰值。GmVg的表达具有性别特异性,在雄虫中表达量极低。GmVg在雌成虫头部、卵巢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呈现组织特异性,其中脂肪体显著高表达,分别是头部和卵巢表达量的21.49倍和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卵黄原蛋白 基因克隆 发育时期表达 组织表达
下载PDF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合并垂体瘤1例
3
作者 孙隽然 王子霖 +2 位作者 俞素勤 孙晓东 宫媛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67-72,共6页
65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3年”就诊。最佳矫正视力:右眼FC/20 cm,左眼0.2;双眼眼压正常,右眼12 mmHg,左眼13.1 mmHg。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双眼黄斑区卵黄样沉积物。OCT血管成像(OCTA)提示无新生血管。神经纤维层检查显示双眼神... 65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3年”就诊。最佳矫正视力:右眼FC/20 cm,左眼0.2;双眼眼压正常,右眼12 mmHg,左眼13.1 mmHg。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提示双眼黄斑区卵黄样沉积物。OCT血管成像(OCTA)提示无新生血管。神经纤维层检查显示双眼神经纤维层变薄。眼底彩照结果显示右眼视盘上方盘沿缺失,伴屈膝样血管,视盘颜色苍白,双眼眼底杯盘比(C/D)为0.6。3年前视野检查示双颞侧偏盲。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存在颅内鞍区占位。初步诊断为垂体瘤。垂体瘤切除术后双眼视野有所改善,但视网膜下沉积物无明显好转。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患者存在IMPG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最终诊断:垂体瘤,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5型。讨论体会:当我们遇到用“一元论”无法解释病情的时候,按照体征进行规范的排查有助于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5型 垂体瘤 视神经萎缩
下载PDF
泛甲壳动物激素调控卵黄蛋白原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持真 陆颖 邱高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甲壳动物和昆虫由于进化上亲缘关系近,被统称泛甲壳动物,大多数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为雌性特异性蛋白,是卵母细胞中储存的卵黄蛋白的前体,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能量,是决定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生殖发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 甲壳动物和昆虫由于进化上亲缘关系近,被统称泛甲壳动物,大多数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为雌性特异性蛋白,是卵母细胞中储存的卵黄蛋白的前体,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能量,是决定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生殖发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证明,调控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的主要激素有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神经肽和胰岛素样肽等。昆虫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发挥促进作用,而神经肽和胰岛素样肽对卵黄蛋白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因种类不同而存在不同。除了以上激素,甲壳动物特有的眼柄高血糖激素家族以及促雄腺激素(IAG)对卵黄蛋白原的合成起负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合成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概括并比较了调控昆虫与甲壳动物的卵黄蛋白原合成的主要激素及调控机制,为养殖虾蟹甲壳动物生殖调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昆虫 卵黄蛋白原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晒田环境胁迫对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卵黄蛋白原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袁畅 李蔚 +8 位作者 黄玉英 何苹萍 郑玉斯 李鑫 卢智发 张圣杰 李文红 彭金霞 王大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45,共10页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象分为晒田组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0、3、7、10 d时分别采集30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取卵巢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采集试验组的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水平和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结果】雌性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卵巢发育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阶段(Ⅰ期,卵巢为黄色,卵母细胞直径150~250μm)、初级卵黄发生阶段(Ⅱ期,卵巢为橙色,卵母细胞直径250~600μm)、次级卵黄发生阶段(Ⅲ期,卵巢为棕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600μm)、成熟阶段(Ⅳ期,卵巢为黑褐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1000μm)。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相似;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升至96.67%,而对照组仅升至60.00%。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与肝胰腺的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卵黄蛋白原mRNA在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大于卵巢;试验期间,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黄蛋白原在肝胰腺的表达总量均大于在卵巢的表达总量,且卵黄蛋白原在肝胰腺的贡献率均大于在卵巢的贡献率。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肝胰腺和血液中的卵黄蛋白原浓度均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晒田组浓度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肝胰腺卵黄蛋白原浓度与卵巢卵黄蛋白原浓度、肝胰腺卵黄蛋白原浓度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浓度、卵巢卵黄蛋白原浓度与血清卵黄蛋白原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晒田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蓝蛋白(Hem)、总蛋白(TP)、乳酸(LA)和葡萄糖(Glu)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晒田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呈上升趋势,晒田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晒田环境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阶段。随胁迫时间增加,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和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卵黄蛋白原的肝胰腺贡献率大于卵巢贡献率。克氏原螯虾体内Hem、TP、LA和Glu含量降低,TG和TC含量升高,表明晒田环境胁迫对卵巢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晒田环境胁迫 卵巢发育 卵黄蛋白原 营养物质代谢 卵巢组织学
下载PDF
幼儿腹膜后原发性巨大卵黄囊瘤1例
6
作者 虞思润 刘桂花 吴德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7-88,95,F0003,共4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u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性腺内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20%发生于性腺外[1],其中腹膜后原发者更为罕见,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且预后不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2]...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u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性腺内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20%发生于性腺外[1],其中腹膜后原发者更为罕见,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且预后不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2]。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其他恶性肿瘤表现相似,少有文献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报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 诊断
下载PDF
禽类疾病防治中卵黄抗体的应用初探
7
作者 于天浩 吴晓艳 +2 位作者 张旭 曹章 张彦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禽类疾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卵黄抗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具有高效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作用,可用于禽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文对卵黄抗体进行了概述... 禽类疾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卵黄抗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具有高效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作用,可用于禽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文对卵黄抗体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卵黄抗体在禽类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探讨卵黄抗体在禽类疾病防治中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 疾病防治 卵黄抗体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李硕 陈静妮 +4 位作者 赵立宁 黄春萍 黄锦炉 王贵平 仲颖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制备了抗LMBV卵黄抗体;通过筛选捕获物浓度、包被条件和封闭条件,建立了抗LMBV卵黄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使用构建的方法,评估了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卵黄抗体的效价消减规律。结果表明,1‰(φ)β-丙内酯4℃作用72 h可完全灭活LMBV。间接ELISA反应中,每孔包被105 TCID50灭活病毒,37℃孵育2 h后,使用5%(φ)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2 h,可有效降低阴性对照组卵黄抗体的背景值;此外,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杂交醴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未免疫的蛋黄提取物和空白细胞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高。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约48 d可产生特异性卵黄抗体,免疫后58 d效价升高至峰值(1∶12800),峰值水平可持续至免疫后128 d。所构建的LMBV卵黄抗体检测方法,可实时监测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的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水平的变化规律,确定LMBV卵黄抗体的高效免疫程序及高免蛋收集持续期,为LMBV卵黄抗体产品的开发、应用及LMBV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虹彩病毒 卵黄抗体 间接ELISA
下载PDF
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卵黄抗体的制备及体外作用效果评估
9
作者 张林鹏 杨诗燚 +4 位作者 白艳韩 刘沥涵 陶俊杰 林蠡 秦真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226,共12页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抑菌实验初步探究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3种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ELISA检测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高达1∶51200,并维持5周;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卵黄抗体分析显示,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卵黄抗体中的蛋白杂带逐渐减少,纯度变高。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相比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特异性卵黄抗体处理过的弧菌,菌体互相黏附在一起,菌体细胞表面粗糙,细胞壁破损。在体外抑菌实验中,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能够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卵黄抗体通过凝集和黏附,破坏菌体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实验结果为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哈维氏弧菌 溶藻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卵黄抗体 抑菌
原文传递
晚期卵巢无性细胞瘤合并卵黄囊瘤自发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10
作者 冯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17-819,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现盆腔包块首次就诊于我院妇产科,妇科彩超:盆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考虑左附件来源。遂入院行相关术前准备,入院1周后因月经来潮出院,出院后1周再次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否认性生活史,半个月前自觉腹... 1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现盆腔包块首次就诊于我院妇产科,妇科彩超:盆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考虑左附件来源。遂入院行相关术前准备,入院1周后因月经来潮出院,出院后1周再次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否认性生活史,半个月前自觉腹围增加,有腹胀不适,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包块,后无法平卧,偶有便秘和心悸。既往无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卵黄囊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卵巢
下载PDF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11
作者 侯立冬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致病因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一般的发病时间在母鹅的产蛋期,主要威胁病鹅的输卵管等位置,会导致病鹅的腹膜以及生殖系统等位置出现炎症,也会引起病鹅出现全身症状。患病鹅与正常公鹅交配后也会通过交配行为互相传播,直...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致病因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一般的发病时间在母鹅的产蛋期,主要威胁病鹅的输卵管等位置,会导致病鹅的腹膜以及生殖系统等位置出现炎症,也会引起病鹅出现全身症状。患病鹅与正常公鹅交配后也会通过交配行为互相传播,直至蔓延到整个鹅群。对病死鹅进行解剖分析,发现主要的病变位置为病鹅腹腔,为做好预防工作,需要从公鹅检查等方面着手,提升管理水平,预防病鹅出现应激症状,对于经常流行发病的区域,应当通过定期药物保健的方式进行预防,对于鹅卵黄性腹膜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母鹅处于产蛋期,应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选择中药以及精油等物质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性腹膜炎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卵黄抗体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邓仕刚 王世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了探究卵黄抗体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300羽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卵黄抗体组肉鸡喂给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0.1%卵黄抗体后配制而成的试验日粮,整个试... 为了探究卵黄抗体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300羽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卵黄抗体组肉鸡喂给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0.1%卵黄抗体后配制而成的试验日粮,整个试验为期49 d,饲喂结束后测定试验鸡的体重和消化器官发育指标。结果发现:在1、2、3周龄时,对照组和卵黄抗体组在肉鸡体重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肉鸡年龄的增加,在4、5、6、7周龄时,卵黄抗体组肉鸡的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肉鸡的(P<0.05);与对照组肉鸡相比,卵黄抗体组肉鸡的腺胃质量显著增加(P<0.05),而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的质量均未显著变化(P>0.05)。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卵黄抗体可以促进肉鸡的生长,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增重效果越明显,且对腺胃的发育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肉鸡 生长性能 影响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卵黄苗养殖管理技术
13
作者 张凯 商桂焜 许向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29-30,共2页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实践,将斑点叉尾卵黄苗的养殖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塘口准备1.杀灭杂鱼利用捕捞人员清塘时抽干水的机会,及时安排作业人员泼洒漂白粉、清塘灵等药物杀灭杂鱼。要注意将池塘的排水口封好,防止进水口漏水及排水河...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实践,将斑点叉尾卵黄苗的养殖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塘口准备1.杀灭杂鱼利用捕捞人员清塘时抽干水的机会,及时安排作业人员泼洒漂白粉、清塘灵等药物杀灭杂鱼。要注意将池塘的排水口封好,防止进水口漏水及排水河中的杂鱼顶水进入塘中,影响斑点叉尾卵黄苗的生长。2.进水方法如下。(1)进水前的准备:进水网使用双层网,内网眼40目,外网眼不低于8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养殖实践 杂鱼 漂白粉 养殖管理技术 排水口 卵黄 双层网
下载PDF
种鸡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及防制对策
14
作者 赵金玲 《北方牧业》 2024年第2期32-32,共1页
随着种鸡周龄的增加,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的风险越来越高,尤其在种鸡感染疾病、受到应激、营养和管理不当等情况下,发病率和死淘率会明显升高,并且还会降低种鸡产蛋率和后代雏鸡的成活率,最终给种鸡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管理者应认真分析... 随着种鸡周龄的增加,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的风险越来越高,尤其在种鸡感染疾病、受到应激、营养和管理不当等情况下,发病率和死淘率会明显升高,并且还会降低种鸡产蛋率和后代雏鸡的成活率,最终给种鸡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管理者应认真分析种鸡感染卵黄性腹膜炎的原因,然后在生产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制,尽最大努力降低种鸡发病率。1病因分析1.1疾病因素首先是细菌性疾病。如果种鸡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疾病,或者发生传染性鼻炎,这些细菌就会对种鸡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输卵管感染发炎而粘连在一起,尤其是伞部粘连后,致使卵泡无法顺利落入漏斗部的喇叭口,只能掉入腹腔成为病菌培养基。同时病鸡卵泡充血、变性,也易落入腹腔产生卵黄性腹膜炎。例如:种鸡饮水受到细菌污染,或者人工授精消毒措施不当,鸡群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性腹膜炎 传染性鼻炎 细菌性疾病 疾病因素 死淘率 巴氏杆菌 细菌污染 漏斗部
下载PDF
鼻腔鼻窦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张娜娜 苏箔金 +1 位作者 蒋叶 周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讨该部位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部位YST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患儿男性,1岁9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卵黄囊瘤 性腺外卵黄囊瘤 病理诊断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
16
作者 王玉琴 赵琰明 +3 位作者 张新民 赵宁 朱家颖 杨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以及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翅、卵巢、腹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并检测了它们于两种非寄主叶片挥发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量,分析非寄主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以及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翅、卵巢、腹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并检测了它们于两种非寄主叶片挥发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量,分析非寄主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基因(Vg)及其受体基因(V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g和VgR基因在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各发育阶段,且在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蛹中的。Vg基因在腹部残体的表达量最高,而VgR基因在卵巢中特异性表达。滇朴叶片挥发物处理20 d和40 d后,V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旱冬瓜叶片挥发物20 d和40 d后,Vg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非寄主挥发物能通过调控云南切梢小蠹Vg和VgR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非寄主挥发物 卵黄原蛋白 卵黄原蛋白受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卵黄在鸡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何孟纤 孙玲伟 +5 位作者 戴建军 汪俊跃 徐皆欢 吴彩凤 张树山 张德福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Lake’s为基础稀释液,通过在鸡精液冷冻过程中添加全卵黄和不同浓度卵黄上清,探究卵黄及其离心处理在鸡精液冷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稀释液中添加10%的全成分卵黄处理鸡精液冷冻保存后活率(22.33%)和活力(13.26%)显著... 以Lake’s为基础稀释液,通过在鸡精液冷冻过程中添加全卵黄和不同浓度卵黄上清,探究卵黄及其离心处理在鸡精液冷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稀释液中添加10%的全成分卵黄处理鸡精液冷冻保存后活率(22.33%)和活力(13.26%)显著下降(47.81%,42.55%),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也下降显著。卵黄经稀释和离心处理后,添加5%-15%的卵黄上清可提高鸡精液的冷冻保存效果,其中以10%的卵黄上清效果最佳,其冻后活率和活力可达58.93%和55.36%,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卵黄上清添加浓度达到25%时,冻精质量开始明显下降。综上,在鸡精液冷冻过程中,添加全卵黄成分不利于其冷冻保存;10%的卵黄上清可显著提高鸡精子的抗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冷冻 卵黄 卵黄上清
下载PDF
不同饲育方式对家蚕产卵量及卵黄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李琼艳 范永慧 +2 位作者 李继娅 廖鹏飞 刘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6-162,共7页
为探究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饲育方式对家蚕产卵情况及卵黄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 为探究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饲育方式对家蚕产卵情况及卵黄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4种饲育方式饲养菁松×皓月,调查不同饲育方式下的造卵量、产卵量、百粒卵重及卵黄蛋白基因Vg、30Kc19、ESP、Vg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ul1-5的24 h产卵量、造卵量及百粒卵重均最高,造卵数量和百粒卵重都随人工饲料饲喂龄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Mul1-5和Art1-2的造卵量显著高于Art1-3和Art1-4,Mul1-5的百粒卵重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饲育方式下卵黄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Vg从5龄第7天开始到整个蛹期结束持续表达,整体表现为Art1-3的表达量最高,Art1-2的次之,Art1-4的最低;30Kc19在5龄第7天及上蔟第1天表达量较高,并分别以Art1-2和Art1-3方式下最高,蛹期基本不表达;ESP和VgR在整个蛹期都有表达,但以第5~8天的表达量较高,且第5~7天以Art1-4的最高,第8天以Art1-3的最高。综合来看,人工饲料育替代桑叶育的龄期越长,家蚕产卵数量和百粒卵重下降越明显,卵黄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影响越大,这可能与人工饲料的配方、家蚕对人工饲料的吸收利用程度及人工饲料育后家蚕的体质有关,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饲育方式 产卵量 造卵量 卵黄蛋白相关基因
下载PDF
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王春美 祁文静 +3 位作者 任艳娇 张艳莎 李新强 盛光耀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SYST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例SYS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23个月(孕23+3周~64个月),9例以骶尾部包块起病,1例...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SYST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例SYS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23个月(孕23+3周~64个月),9例以骶尾部包块起病,1例以排便困难起病,1例以右下肢疼痛起病。肿瘤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6例。所有患儿均手术切除骶尾部肿物。6例Ⅳ期患儿中4例术前接受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C-PEB)化疗2~4周期,Ⅰ~Ⅱ期患儿术后接受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PEB)化疗4周期,Ⅲ~Ⅳ患儿术后接受C-PEB化疗4~6周期。中位随访时间34(15~69)个月,9例完全缓解,2例死于复发。结论儿童SYSTs易早期转移,大部分患儿手术联合化疗仍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部分复发患儿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骶尾部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卵黄原蛋白在昆虫生理猖獗机制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20
作者 鲁玉杰 鲁婷 +2 位作者 苗世远 王争艳 杨斌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雌性昆虫卵子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因子。昆虫Vg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相关蛋白可以直接参与昆虫发育和产卵等重要生理过程,在害虫猖獗危害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激素对Vg的合成具有严密...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雌性昆虫卵子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因子。昆虫Vg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相关蛋白可以直接参与昆虫发育和产卵等重要生理过程,在害虫猖獗危害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激素对Vg的合成具有严密地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Vg在昆虫猖獗中的作用以及昆虫的内分泌激素如何通过调控Vg的表达而影响昆虫的猖獗为害,总结了利用Vg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了解Vg在昆虫生理猖獗中的作用机理及害虫防治应用前景提供参考,以期为探索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原蛋白 猖獗 激素调控 RNAI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