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腹膜后原发性巨大卵黄囊瘤1例
1
作者 虞思润 刘桂花 吴德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7-88,95,F0003,共4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u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性腺内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20%发生于性腺外[1],其中腹膜后原发者更为罕见,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且预后不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2]...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u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性腺内的生殖细胞肿瘤,仅约20%发生于性腺外[1],其中腹膜后原发者更为罕见,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且预后不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2]。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其他恶性肿瘤表现相似,少有文献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报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 诊断
下载PDF
晚期卵巢无性细胞瘤合并卵黄囊瘤自发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2
作者 冯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17-819,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现盆腔包块首次就诊于我院妇产科,妇科彩超:盆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考虑左附件来源。遂入院行相关术前准备,入院1周后因月经来潮出院,出院后1周再次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否认性生活史,半个月前自觉腹... 1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现盆腔包块首次就诊于我院妇产科,妇科彩超:盆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考虑左附件来源。遂入院行相关术前准备,入院1周后因月经来潮出院,出院后1周再次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否认性生活史,半个月前自觉腹围增加,有腹胀不适,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包块,后无法平卧,偶有便秘和心悸。既往无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卵黄囊 肿瘤溶解综合征 卵巢
下载PDF
鼻腔鼻窦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娜娜 苏箔金 +1 位作者 蒋叶 周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性腺,仅10%~15%见于性腺外[1]。原发鼻腔鼻窦YST国外仅见个案报道,国内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于男性患儿的鼻腔鼻窦YST,并进行文献复习,重点探讨该部位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部位YST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患儿男性,1岁9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卵黄囊 性腺外卵黄囊 病理诊断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春美 祁文静 +3 位作者 任艳娇 张艳莎 李新强 盛光耀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SYST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例SYS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23个月(孕23+3周~64个月),9例以骶尾部包块起病,1例...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SYST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例SYS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23个月(孕23+3周~64个月),9例以骶尾部包块起病,1例以排便困难起病,1例以右下肢疼痛起病。肿瘤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6例。所有患儿均手术切除骶尾部肿物。6例Ⅳ期患儿中4例术前接受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C-PEB)化疗2~4周期,Ⅰ~Ⅱ期患儿术后接受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PEB)化疗4周期,Ⅲ~Ⅳ患儿术后接受C-PEB化疗4~6周期。中位随访时间34(15~69)个月,9例完全缓解,2例死于复发。结论儿童SYSTs易早期转移,大部分患儿手术联合化疗仍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部分复发患儿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 骶尾部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原发子宫内膜卵黄囊瘤1例并文献回顾
5
作者 宗桂娟 赵敏 陈旭东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38-2040,I0005,共4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子宫内膜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告南通市肿瘤医院2020年5月诊断YST 1例,收集病人相关临床信息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手术方案、化学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20个月。并复习原发子... 目的提高对原发子宫内膜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告南通市肿瘤医院2020年5月诊断YST 1例,收集病人相关临床信息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手术方案、化学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20个月。并复习原发子宫内膜YST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子宫内膜YST 1例,采取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手术、网膜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在术后化疗接受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治疗方案,随访20个月,病人预后佳。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YST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迄今为止尚未有共识性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化疗被认为是治疗原发性子宫内膜YST的有效方法。术后随访血清AFP水平可用于监测治疗结果以及检测治疗后的转移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胚层窦瘤 子宫内膜卵黄囊 甲胎蛋白(AFP) 病理学 临床治疗
下载PDF
CT对儿童原发肝脏卵黄囊瘤和肝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寿然 王霄英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肝脏卵黄囊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寻找可能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其影像学资料,与22例肝母细胞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肝脏卵黄囊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寻找可能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其影像学资料,与22例肝母细胞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为1岁11个月男童,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腹部增强CT及B超均提示肝脏右叶巨大单发占位,未见明显钙化,肿物内可见出血、坏死,有包膜下积液等肿瘤破裂迹象。肝母细胞瘤患儿AFP亦明显升高,腹部增强CT提示多为单发肝脏巨大肿物,结节状多见,无包膜,多见点状或片状钙化,肿物周边有明显血流信号,未见有肿瘤破裂迹象。复习文献8例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多有出血和坏死表现,1例有明显肿瘤破裂表现,无钙化。结论原发肝脏卵黄囊瘤和肝母细胞瘤都表现为肝脏巨大占位伴AFP明显升高,前者影像学特征是肿物更容易出现出血、坏死和肿瘤破裂迹象,有包膜,无钙化,对二者有一定的临床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卵黄囊 CT 肝母细胞瘤 儿童
下载PDF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瘤成分1例
7
作者 刘伟娜 李辉 +4 位作者 冯燕 范盼红 周胜理 李攀 陈小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918-11924,共7页
目的:探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改变的临床治疗方式及相关预后情况。方法:通过报道笔者收治的一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瘤改变IIA期的临床诊治过程及随访,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 目的:探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改变的临床治疗方式及相关预后情况。方法:通过报道笔者收治的一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瘤改变IIA期的临床诊治过程及随访,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伴卵黄囊改变的病例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侵袭能力强,预后极差,因此应引起妇科医生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卵巢癌 高级别浆液性癌 卵黄囊
下载PDF
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8
作者 罗婷 陈奎生 +5 位作者 王帅元 张哲 余兰燕 于丽莹 寇松子 孙淼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 目的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均出现阴道出血,其中2例阴道有黄色分泌物,血清AFP均异常升高。6例均行阴道肿物切除术或活检术,镜下肿瘤排列呈疏网状结构,血管周围见S-D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免疫表型:CK、AFP、SALL4、Glypican-3均阳性,OCT-4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术后予以PEB或VCP为主的化疗方案;6例患儿术后随访39~61个月,1例死亡,2例复发,3例未见复发或死亡。结论阴道YST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临床特征为阴道出血或阴道黄色分泌物伴AFP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占位有利于诊断,依靠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术后化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 阴道 婴幼儿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早期开食对雏鹅卵黄囊吸收和卵巢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刘政权 赵羽彤 +2 位作者 常鹏辉 陈玉飞 陈兴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1-38,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雏鹅育雏期开食对卵黄囊吸收和后期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筛选体质量差异(90.32±2)g的1日龄母雏鹅126只,随机分为开食组和禁食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2只。出雏后48、60、72 h每个重复取3只雏鹅称质量后... 【目的】旨在探究雏鹅育雏期开食对卵黄囊吸收和后期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筛选体质量差异(90.32±2)g的1日龄母雏鹅126只,随机分为开食组和禁食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2只。出雏后48、60、72 h每个重复取3只雏鹅称质量后屠宰取卵黄囊并称质量,气相色谱分析卵黄囊脂肪酸组成;于1、2、3、4周龄末每个重复取3只雏鹅称质量,屠宰后卵巢称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泡发育调控相关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成纤维生长因子12(FGF12)和SMAD同源物4(SMAD4)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开食组体质量在48h至4周龄末均显著高于禁食组(P<0.05)。卵黄囊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由C16:0、C18:0、C22:0、C16:1、C18:1n9t和C20:4n6组成。开食组4周龄末卵巢质量、原始卵泡数、初级卵泡数和原始卵泡直径显著高于禁食组(P<0.05)。开食组1、2和4周龄CHK1表达量显著高于禁食组(P<0.05),开食组1、2和3周龄FGF12和SMAD4表达量显著高于禁食组(P<0.05)。【结论】48 h开食有助于确保雏鹅获得较高的体质量,且可促进雏鹅脂肪酸吸收,并上调CHK1、FGF12、SMAD4卵巢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促进雏鹅卵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早期开食 卵黄囊吸收 卵巢发育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
下载PDF
MSCT、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蒲烨 林生发 +2 位作者 赵大聪 彭昌勇 刘一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建立量化规则,把MSCT、MRI征象描述转化为可进行比较分析的数值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建立量化规则,把MSCT、MRI征象描述转化为可进行比较分析的数值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内年龄范围相同且经病理证实为其他类型卵巢肿瘤的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完善CT、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观察卵巢卵黄囊瘤MSCT、MRI表现,绘制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卵黄囊瘤单独和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计算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MSCT、MRI征象及血清AFP、CA125联合应用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03、0.852、0.878,均高于单独应用的诊断结果,MSCT、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对卵黄囊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结论MSCT、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25)联合应用对卵巢卵黄囊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具有重复性好、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卵黄囊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脂肪酸吸收和肠道发育及代谢相关基因 GLUT2和PepT1 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赵羽彤 陈兴勇 +3 位作者 刘政权 常鹏辉 彭锦州 吉倩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921,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30和27℃(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30和27℃(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2、2.5、7和14日龄从每个重复取3只雏鸡,称重后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屠宰取卵黄囊用于脂肪酸组成分析(1.5 d内),取各段小肠制作切片并观察,荧光定量分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30℃组雏鸡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除育雏1.5 d外,卵黄囊重在各温度组间无显著差异。卵黄囊脂肪酸主要由C16∶0、C18∶1n9t、C18∶0、C18∶2n6t组成,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日龄雏鸡脾脏重在30℃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血清IgM和IgY水平均显著高于33℃组(P<0.05)。30℃组雏鸡14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33℃组,但回肠显著低于27℃和33℃组(P<0.05)。30℃组雏鸡回肠GLUT2和Pep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组(P<0.05)。[结论]育雏早期温度对雏鸡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33℃育雏有助于前1.5 d卵黄囊吸收,30℃育雏有助于雏鸡体重增加、小肠形态发育、雏鸡免疫水平提高及肠道营养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育雏温度 卵黄囊 脂肪酸吸收 绒隐比 肠道发育
下载PDF
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
12
作者 贺新月 冀淑勤 +2 位作者 蔡晨宇 徐曼 曹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HNF-1α)的表达及其在卵黄囊瘤与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卵黄囊瘤和51例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HNF-1α的表达;对比分...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HNF-1α)的表达及其在卵黄囊瘤与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卵黄囊瘤和51例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HNF-1α的表达;对比分析HNF-1α、AFP、GPC-3在卵黄囊瘤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HNF-1α在卵黄囊瘤的瘤细胞胞核弥漫阳性(60/63);在胚胎性癌(0/11)、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0/18)和绒毛膜癌(0/7)中均阴性;仅在畸胎瘤(肠型腺体4/15)中呈小灶阳性。卵黄囊瘤中HNF-1α、AFP、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5.71%、84.13%,特异性分别为92.16%、94.12%、90.20%。结论HNF-1α在卵黄囊瘤瘤细胞胞核表达广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鉴别卵黄囊瘤和其它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 HNF-1α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鸽 杨昕 张超鑫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YST)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睾丸YST的临床及术前MRI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均为单侧睾丸病变,其中右侧8例,左侧7例,MRI...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YST)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睾丸YST的临床及术前MRI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均为单侧睾丸病变,其中右侧8例,左侧7例,MRI表现实性型6例,囊实性9例,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以稍高信号为主,伴有多发小囊变呈更高信号,均未见钙化及脂肪信号,1例伴少许出血。病变实性成分弥散受限,且增强后强化显著。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提示明显升高,7例AFP>1000ng/mL,4例AFP<1000ng/mL,4例未检测,术后AFP值均明显降低。结论儿童睾丸YST具有较特征性MRI表现,且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合血清AFP,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阴道超声检查早孕期卵黄囊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徐红平 钟瑱 +2 位作者 黄丽 李晓荣 曾绍民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检查在早孕期卵黄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2-10在永丰县中医院门诊接受检查的早孕孕妇160例,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依据超声检查中卵黄囊的大小、形态等情况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正常组、形态异常组、...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检查在早孕期卵黄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2-10在永丰县中医院门诊接受检查的早孕孕妇160例,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依据超声检查中卵黄囊的大小、形态等情况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正常组、形态异常组、大于正常组、小于正常组以及未显示组,分析各组在孕早期妊娠情况。结果:正常组妊娠5~9周时,卵黄囊持续缓慢增长,9周后卵黄囊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各孕周卵黄囊直径大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形态异常组、大于正常组、小于正常组以及未显示组异常流产率分别为6.25%、37.59%、43.75%、100.00%和100.00%,正常组异常流产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予以早孕期孕妇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准确了解其卵黄囊形态及大小情况,有助于临床对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卵黄囊 早期妊娠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巨大卵黄囊瘤伴肺转移一例
15
作者 陈宁 朱振龙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rimary mediastinal yolk sac tumor)是一种包括卵黄囊、尿囊及外胚间充质等多种组织特点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曾用名为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目前已不推荐使用[1]。本病临床罕见,好发于婴幼儿及...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rimary mediastinal yolk sac tumor)是一种包括卵黄囊、尿囊及外胚间充质等多种组织特点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曾用名为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目前已不推荐使用[1]。本病临床罕见,好发于婴幼儿及青年男性,肿瘤位于前纵隔[2],常因胸痛、胸闷、咳嗽、发热、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或体检发现[3]。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明显升高,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subunit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正常[4]。肿瘤迅速生长及早期转移是其主要临床特征[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7月2日收治1例纵隔卵黄囊瘤患者,现将相关临床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卵黄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并甲胎蛋白高表达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张敏 黄源 +1 位作者 利华 李奉喜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总结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报告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对肝样分化卵黄囊瘤的... 目的总结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报告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对肝样分化卵黄囊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结果患者的肿物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胞浆透明及红染的肝样细胞为主,散在灶状腺样结构、网状或微囊状结构,并内胚窦小体、胞浆内特染糖原染色(+)透明小体;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锌指蛋白转录因子4(+)、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支持肝样分化卵黄囊瘤。外科手术后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疗效欠佳,预后差。结论多脏器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出现肝样分化特征,表达甲胎蛋白的癌细胞为恶性肿瘤干细胞多方向分化的结果,导致肿瘤细胞异质性,造成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复杂性和抗肿瘤药物治疗敏感性差异,增加病理科医生诊断及肿瘤科医生治疗的难度,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 肝样分化 甲胎蛋白 横结肠腺癌
下载PDF
纵膈卵黄囊瘤1例报道
17
作者 黄仙圣 吴敏君 +2 位作者 谢学贤 陈丽 隋洪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向胚胎外源性细胞分化而形成,其发生的具体相关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转移至生殖嵴的过程中发生脱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2]。本案例通过报...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向胚胎外源性细胞分化而形成,其发生的具体相关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转移至生殖嵴的过程中发生脱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2]。本案例通过报道1例纵膈卵黄囊瘤的诊断过程,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新的经验及思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肿瘤 卵黄囊 胸水
下载PDF
解读早孕卵黄囊
18
作者 薛红霞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12期27-27,共1页
在早孕期的超声检查中,医生经常强调要看到卵黄囊,因为它是早孕期妊娠囊里面最早出现的特殊结构,是诊断妊娠的重要依据。自然宫内妊娠囊出现卵黄囊时基本可以排除此次宫外孕的可能。卵黄囊的作用可不小,它在妊娠早期就形成许多血管网,... 在早孕期的超声检查中,医生经常强调要看到卵黄囊,因为它是早孕期妊娠囊里面最早出现的特殊结构,是诊断妊娠的重要依据。自然宫内妊娠囊出现卵黄囊时基本可以排除此次宫外孕的可能。卵黄囊的作用可不小,它在妊娠早期就形成许多血管网,卵黄囊的血管会参与胚胎动静脉的形成,是母体与胚胎物质交换的最初途径,在胎盘循环建立之前即孕10周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循环 血管网 动静脉 早孕期 超声检查 妊娠早期 卵黄囊 物质交换
下载PDF
卵黄囊瘤卵黄囊分化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霞 李涤臣 +3 位作者 谢群 承泽龙 章可仪 赵霞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7-259,T003,共3页
本文报道100例卵黄囊瘤免疫组化标记,并与16例患者血清AFP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脏层卵黄囊分化(88例)AFP阳性,且与血清AFP升高相关;而壁层卵黄囊分化(92例)Laminin基膜样物质阳性。血清AFP测定有助于本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和预后估价。
关键词 卵黄囊 卵黄囊 分化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与预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惠娇 戴慧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9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卵巢卵黄囊 治疗 预后 卵黄囊 临床特点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