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灭活卷曲乳杆菌CCFM1118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评价
1
作者 陈峰 李敏玉 +4 位作者 刘玲 于雷雷 耿芊 田丰伟 翟齐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人体常见的致病菌,益生菌及其产物已经被认为具有缓解H.pylori感染的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价卷曲乳杆菌CCFM1118制备的后生元1118-Inactivated Bacteria(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人体常见的致病菌,益生菌及其产物已经被认为具有缓解H.pylori感染的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价卷曲乳杆菌CCFM1118制备的后生元1118-Inactivated Bacteria(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该研究通过抑菌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及菌株共聚集实验分析了CCFM1118-IB对H.pylori生长、定殖的影响;同时使用CCFM1118-IB治疗55名H.pylori感染者,并通过测定感染者^(13)C-尿素呼气值、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浓度、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等指标以分析CCFM1118-IB对H.pylori感染的缓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CFM1118-IB可产生(12.25±0.29)mm的抑菌圈,且对H.pylori具有共聚集作用。同时临床测评显示,CCFM1118-IB可显著降低患者的^(13)C-尿素呼气值、抑制患者PGⅠ/PⅡ升高,并影响患者拟杆菌属、瘤胃球菌等肠道菌的丰度,但CCFM1118-IB并不会影响受试者的正常生理状态。该研究表明,CCFM1118-IB具有抗H.pylori的特性并可以减少H.pylori感染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卷曲乳杆菌 后生元 幽门螺杆菌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对女性生殖道健康的影响及抑菌和抗炎机制
2
作者 孙佳慧 宋丽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乳杆菌是女性生殖道的重要定植菌,其中的卷曲乳杆菌与生殖道健康密切相关,对维持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卷曲乳杆菌丰度降低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等多种女性生殖道疾病具有相关性,甚至导致不育... 乳杆菌是女性生殖道的重要定植菌,其中的卷曲乳杆菌与生殖道健康密切相关,对维持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卷曲乳杆菌丰度降低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等多种女性生殖道疾病具有相关性,甚至导致不育、胚胎停育等不良妊娠结局。本文概述了卷曲乳杆菌的基本特性,其数量减少与生殖道疾病的关系,对白假丝酵母菌、衣原体等阴道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及抑菌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的抗炎作用,以期为卷曲乳杆菌在阴道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卷曲乳杆菌 生殖道健康 抑菌 抗炎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类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3
作者 邹达 唐美 +2 位作者 黄雄辉 邹俊娜 王艳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744-1750,共7页
目的初步分离纯化并鉴定卷曲乳杆菌类细菌素,为研发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氟康唑作为标准药物,测定卷曲乳杆菌发酵上清液(CFS)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研究温度、pH值和酶解处理对于CFS抑菌活性的影响;采... 目的初步分离纯化并鉴定卷曲乳杆菌类细菌素,为研发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氟康唑作为标准药物,测定卷曲乳杆菌发酵上清液(CFS)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研究温度、pH值和酶解处理对于CFS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疏水柱层析法及透析法对CFS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采用苯酚-硫酸法、双缩脲反应、UV、FTIR、HPLC和SDS-PAGE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卷曲乳杆菌CFS中存在耐酸碱、热稳定性好的糖蛋白或糖肽类抑菌物质,初步纯化之后CFS比活力从218.6 U·mg^(-1)提升到700.7 U·mg^(-1),提高了3.2倍,初步鉴定为分子量均为55 kD左右的两种糖蛋白或糖肽。结论卷曲乳杆菌CFS中含有糖蛋白或糖肽类细菌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抑制作用,有望将其开发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类细菌素 分离纯化 表征
原文传递
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共同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4
作者 李晓翠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赵晓雯 范琳媛 尚翔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B、C单独作用时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乳杆菌A与C、B与C按1∶1混合共培养后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混合乳杆菌与单一乳杆菌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单一乳杆菌A、B对白假丝酵母菌(实验浓度)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乳杆菌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混合乳杆菌A+C(1∶1)、乳杆菌B+C(1∶1)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乳杆菌A、B、C任意单一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6;P<0.001、P<0.001、P=0.018)。混合乳杆菌A+C(1∶1)与乳杆菌B+C(1∶1)对不同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对于单菌来说,植物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卷曲乳杆菌A、B。对于混合菌,即乳杆菌A+C或乳杆菌B+C按1:1混合,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乳杆菌A、B、C单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植物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共培养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董燕 季海峰 +4 位作者 刘辉 王四新 张伟 王晶 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4-157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20.35±0.53) kg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20.35±0.53) kg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冻干制剂(卷曲乳杆菌添加量为5.5×109CFU/kg),饲喂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新鲜粪便用于16S rRNA V3~V4区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集血清用于长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 32%(P <0.05),料重比降低了5.68%(P<0. 05); 2)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能够提高生长猪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增加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和光岗菌属的比例; 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了6.20%(P<0.05),乙酸含量减少了9.88%(P<0.05); 4)试验组猪群血清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和6.28%(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5.5×109CFU/kg卷曲乳杆菌能够影响生长猪的粪便菌群组成,增加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并改善血清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对生长猪的肠道健康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生长猪 生长性能 菌群组成 短链脂肪酸 长链脂肪酸
下载PDF
鸡源卷曲乳杆菌Y68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家宝 马轲 +3 位作者 刘真真 高宇 蔺小奇 杨勇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9-334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研制畜禽微生态制剂——乳酸菌,探究卷曲乳杆菌Y68的益生特性。通过抑菌能力筛查、生长曲线测定、产酸性能、药敏试验、体外模拟胃肠道条件耐受试验、自凝集试验以及疏水性试验,评估了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卷曲乳杆菌Y6... 本试验旨在筛选研制畜禽微生态制剂——乳酸菌,探究卷曲乳杆菌Y68的益生特性。通过抑菌能力筛查、生长曲线测定、产酸性能、药敏试验、体外模拟胃肠道条件耐受试验、自凝集试验以及疏水性试验,评估了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卷曲乳杆菌Y68对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9945、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64±0.31) mm、(15.13±0.23) mm;卷曲乳杆菌Y68对数生长期为6~24 h;经培养48 h后菌液pH稳定在3.89;卷曲乳杆菌Y68对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较为敏感,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表现出耐药;卷曲乳杆菌Y68在pH 2.0环境下孵育3 h存活率为52.61%,在人工胃液环境下3 h存活率为65.92%,在人工肠液环境下10 h时存活率仍为86.23%,能够耐受0.3%的胆盐环境;卷曲乳杆菌Y68自聚集率在2、24 h时分别为(29.71±0.40)%、(97.23±0.76)%,疏水率为(89.59±0.63)%。综上所述,卷曲乳杆菌Y68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对模拟的胃肠道条件具有耐受性,包括低pH、胃蛋白酶、胰酶和胆盐环境,且保持了较强的自聚集能力、疏水性能。鸡源卷曲乳杆菌Y68可作为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应用于畜禽营养与饲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酸菌 分离 鉴定 益生性
下载PDF
阴道上皮细胞、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相互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旭 李婷 +2 位作者 牛小溪 王素霞 刘朝晖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细胞(VEC)与白假丝酵母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并分别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悬液,应用扫描电镜观察VEC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同培养及加入卷曲乳杆...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细胞(VEC)与白假丝酵母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并分别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悬液,应用扫描电镜观察VEC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同培养及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白假丝酵母菌感染VEC6h时,其侵袭VEC以诱导内噬方式为主,VEC表面伪足增多,接触并覆盖于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表面;自假丝酵母菌感染12h时,其侵袭VEC以主动穿透方式为主,白假丝酵母菌穿透VEC,破坏其表面结构,VEC伪足减少、消失,细胞膜破坏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VEC的形态有所恢复,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结构破坏。结论白假丝酵母菌通过诱导内噬作用及主动穿透作用侵袭VEC;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卷曲乳杆菌可通过占位效应对VEC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阴道 上皮细胞 白色念珠菌 卷曲乳杆菌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卷曲乳杆菌体外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蔡贺南 黎清 +5 位作者 张兴国 黄晓浪 王承建 刘小青 陈琴艳 傅思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卷曲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效果。方法测定卷曲乳杆菌在不同APS剂量的MRS液体培养基中随时间变化的吸光度(A值)。结果卷曲乳杆菌的A值随着APS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卷曲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效果。方法测定卷曲乳杆菌在不同APS剂量的MRS液体培养基中随时间变化的吸光度(A值)。结果卷曲乳杆菌的A值随着APS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当黄芪多糖剂量为10μg/mL、作用14 h时细菌浓度达到峰值。结论黄芪多糖对卷曲乳杆菌体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促生作用强弱与黄芪多糖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卷曲乳杆菌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卷曲乳杆菌对三种结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
9
作者 刁韵婵 马娟娟 +3 位作者 黄晶晶 苗丽珍 黄晓浪 傅思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对3种结肠上皮细胞(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的粘附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卷曲乳杆菌A7分别与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进行体外粘附试验,革兰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卷曲乳杆菌A7对3种结肠上皮细胞的...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对3种结肠上皮细胞(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的粘附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卷曲乳杆菌A7分别与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进行体外粘附试验,革兰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卷曲乳杆菌A7对3种结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结果并计数。结果卷曲乳杆菌A7对3种结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均具有显著性,其中对于SW480细胞和LOVO细胞的粘附性明显高于SW620细胞。结论卷曲乳杆菌A7对SW480细胞、SW620细胞、LOVO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提示该菌株有望成为肠道益生菌的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肠上皮细胞 粘附
原文传递
阴道保健潜力的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10
作者 江佳琳 吕廷宇 +4 位作者 蔡侑珊 林诗伟 吴文歆 陈炎炼 陈劲初 《微生物前沿》 2022年第1期31-4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筛选具有潜在女性私密护理作用的乳酸菌(LAB)。收集女性一次性卫生用品上的残留物作为标本,通过革兰氏染色确认阴道菌群正常。用LAB选择性培养基MRS培养从标本中分离出单个LAB菌落,并通过16s DNA鉴定物种。进一步对这... 本研究旨在分离和筛选具有潜在女性私密护理作用的乳酸菌(LAB)。收集女性一次性卫生用品上的残留物作为标本,通过革兰氏染色确认阴道菌群正常。用LAB选择性培养基MRS培养从标本中分离出单个LAB菌落,并通过16s DNA鉴定物种。进一步对这些分离物进行了多项功能筛选试验,包括抗菌能力、H2O2产生试验和宫颈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表明L. gasseri GKA2对致病菌大肠杆菌(E. 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具有抑制作用。L. gasseri GKA2和L. crispatus GKJ6都具有产生H2O2的能力。在宫颈细胞粘附试验中,菌株GKA2和GKJ6的粘附能力分别为92.21%和92.46%。综上所述,乳酸杆菌GKA2和GKJ6具有阴道保健的潜力。未来可对这两种菌株进行体内试验验证,作为贴身保健品的应用进一步验证定量生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卷曲乳杆菌 加氏杆菌 抗菌物质 阴道护理 健康女性
下载PDF
具有抗菌特性的L.crispatus GRX023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1
作者 赵永 李正华 +2 位作者 陈顺利 杨振泉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共3页
从新疆健康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的乳酸菌中,获得一株乳杆菌,该乳酸菌在pH值为1.5条件下培养9 h活菌数为3.93×104 mL-1,在质量分数为0.4%胆汁盐条件下培养9 h活菌数为6.99×107 mL-1,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及幽门螺旋... 从新疆健康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的乳酸菌中,获得一株乳杆菌,该乳酸菌在pH值为1.5条件下培养9 h活菌数为3.93×104 mL-1,在质量分数为0.4%胆汁盐条件下培养9 h活菌数为6.99×107 mL-1,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及幽门螺旋杆菌抑制圈直径分别为(22.3±1.6)mm,(20.6±1.7)mm,(14.2±1.6)mm。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16sRNA鉴定,确定99.9%为卷曲乳杆菌(L.crispatus),同时分析了系统发育关系,与L.crispatusX98052和L.acidophilusX61138同源性分别为99%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分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阴道常见乳杆菌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海霞 刘彦民 +3 位作者 程超 马跃英 马晓红 李晓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01-605,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人们对阴道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清晰。研究发现很多妇科疾病的出现伴随着阴道菌群失调,因此研究正常的阴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这也是...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人们对阴道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清晰。研究发现很多妇科疾病的出现伴随着阴道菌群失调,因此研究正常的阴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人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组成和类型的研究,阐述了阴道中常见乳杆菌如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在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乳杆菌在防治妇科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并推进其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菌群 卷曲乳杆菌 惰性杆菌 功能
原文传递
CTV—05
13
作者 王建国 《生物制品快讯》 2001年第1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vaginosis CTV-05 卷曲乳杆菌 抗生素疗法
下载PDF
鸡源抗肠炎沙门氏菌益生菌的体外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勇 李静 +2 位作者 王绍军 武涛 张玉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为了筛选对肠炎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表现疏水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评价,试验采用平板倾注法分离,双层琼脂法初筛和牛津杯法复筛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有颉颃作用的益生菌株,并进行生理... 为了筛选对肠炎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表现疏水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评价,试验采用平板倾注法分离,双层琼脂法初筛和牛津杯法复筛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有颉颃作用的益生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鸡粪便中共分离出41株菌株,并从中筛选出有较强颉颃作用的菌株4株,其中W22菌株同时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和较好的疏水性能,经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鉴定确定其为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说明从鸡粪中筛选得到了能有效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的益生菌株,有望作为潜在的颉颃性饲用益生菌用于控制鸡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颉颃 肠炎沙门氏菌 筛选 鉴定 卷曲乳杆菌
原文传递
益生菌可缓解女性尿路感染
15
《保健与生活》 2012年第7期40-40,共1页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一种新型益生菌疗法可有效防止和缓解女性尿路感染。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00名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女性进行实验发现,接受卷曲乳杆菌栓剂益生菌治疗的女性,其尿路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研究...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一种新型益生菌疗法可有效防止和缓解女性尿路感染。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00名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女性进行实验发现,接受卷曲乳杆菌栓剂益生菌治疗的女性,其尿路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研究者胡顿博七分析指出,反复尿路感染的女性,其阴道正常菌群已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尿路感染 益生菌疗法 缓解 反复尿路感染 阴道正常菌群 卷曲乳杆菌 研究人员 反复发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